03.07 农村老话说,“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惊蛰之后还会冷吗?

新大风歌


今日惊蛰,也是3月5日学LF日,今天可谓是双喜临门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名曰惊蛰是因为这一天可能会打春雷,惊醒蛰伏的虫兽,不过今天我们外边暖和的很,晴空万里,根本没有雷声。农村的老人们说“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通过惊蛰这天的节气来判断接下来的日子会不会冷。



“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的意思是说,惊蛰的时候如果不冷,都冻不坏虫子,那么有可能5月份的时候会突然降温。对于南方来说,五月份的时候肯定已经很温暖了,北方五一热了起来,但是如果惊蛰的时候不冷,五一能不能突然降温就不好说了。

按理说,正常的气温走势应该是,数九寒天冷,等出了九过了清明天就暖和了,但如今气候变化异常,说不好啥时候升温啥时候降温。惊蛰还没有出九,理论上不会太温暖,而且气温太高,对庄稼生长也不利。惊蛰时如果气温高地温也高,那就冻不死害虫,害虫在土壤和烂草堆里趴了一个冬天,终于在惊蛰的时候苏醒,又碰上温暖的气候,正适合它们繁殖了,庄稼们就要遭殃了。


而且惊蛰时如果不冷,不代表着天气就会越来越暖和,一直都不冷。五一前后下雪的遭数倒是不多见,但清明节下雪可是有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倒春寒,倒春寒对庄稼、果树、植物的影响特别大。本来气温升高,庄稼果树开始抽芽,但到了四五月份温度还有可能突然骤降,这时候就不是冷不冷的问题了,而是死不死的问题了。刚露头的庄稼果树就被倒春寒冻回去了,如果预防措施做的不到位,会造成大范围检查。

所以说惊蛰的时候不冷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此时不冷,过几天会冷,还不如依旧安安稳稳的从冬到春,该冷的时候冷,该暖的时候暖。今天我们当地的温度是零上7度左右,接下来一周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暖和,最高温度达到零上十四五度,看着这温暖的天气,好想出去玩。不过疫情还没有结束,大家还是再忍忍吧,而且惊蛰之后这几天虽然不冷,估计过几天还是会降温的,不要着急换上薄薄的春装,要记着老人们说的“春捂秋冻”,还是很有道理的。


一品小十六


今天是惊蛰节气,接下来就是春分了。这个时候天气变暖,万物复苏,农村的各种农事安排活动已经逐步开展。在过去没有准确天气预报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对于天气的总结时通过观察大量的现象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过去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做“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那么,惊蛰之后还会冷吗?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其实所谓的“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在3月初的天气比较暖和的话,过冬的虫子都冻不死,那么有可能到4月底5月中旬还会继续寒冷,甚至有可能出现倒春寒。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异常天气的一种总结和归纳。因为正常情况下,一般在惊蛰节气的时候,天气还不会特别暖和,很多越冬的昆虫都还没有出土,仍然躲在深层土壤或者是树皮底下。而到了5月份的时候,春暖花开,一般不会太过寒冷。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冷暖交替,虽然大的规律上来讲,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不过如果具体到某一个节气,或者说某一个时间段,天气走势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简单来说可能今天温度很高,而明天就有可能突然大降温。另外在有一些年份,倒春寒现象并不突出,并不是特别寒冷,而在另外一些年份可能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倒春寒现象,到4月底的时候仍然非常寒冷,甚至出现下雨下雪的情况。

不过总体来说,如果惊蛰节气天气比较暖和,而到了5月中旬天气寒冷的话,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这种天气变化是农民不希望看到的。一方面在惊蛰节气的时候,如果天气暖和的话重暖出土,这样的话不被冻死就有可能危害了接下来庄稼的收成。另一方面到了5月中旬本来应该天气暖和,如果出现寒冷节气出现明显造成寒的话,就有可能将刚刚播种的农作物和已经开花的果树产生严重的冻害,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

那么今年惊蛰之后天气还会冷吗?对于这个问题,从目前的天气预报和气象资料显示,去年冬天是一个暖冬,温度比常年要高好几度。而且从去年冬天大家的感受来讲也都明白,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寒冷的日子。即使过年在家呆了一个多月,也同样只是下了一场小雪,温度一直都维持在零度以上,而最近这几天也升高到了十七八度。总体上来说,今年春天的温度比往年要高一些,接下来的3月份4月份可能天气仍然会比往年偏高一点。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年惊蛰节气之后应该不会太冷,即使出现造成寒天气也不会十分严重。当然,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准确的天气预报系统,大家要及时观察,注意天气变化走势,如果出现寒冷天气,要及时做好防寒防冻管理,以保证农作物不受冻害影响或者说减轻损失。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您觉得今年春天会有严重的倒春寒吗?


止茶


惊蛰日这天,我特意到阳台开窗感受了下,煦暖微风,天气晴好,最高温度达到7°C,未来一周还将升温,温度达10°C以上。别说冻虫了,这温度足够虫害繁殖活跃条件了,暖冬如此彻底,看来倒春寒在所难免。

“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这句民谚的字面意思,就是惊蛰日这天如果天气暖和不冻虫子,则会增加倒春寒的比例,即使到了五月中也有突然降温的可能。阿兮记录分析了冬至后的天气情况,觉得惊蛰后会冷,甚至发生倒春寒的几率非常大,在此提醒农人朋友两点:

一、相信自然规律是最科学的规则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大自然的平衡作用很奇妙,好像冥冥之中有看不见的手在牵引。本来数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尤其三九四九,正是小寒大寒时节,在北方地区就要滴水成冰,冰冻三尺,直接冰上走人。

可现在整个数九天气里,都没见过冰封河面的情况,四九天仍河水汤汤,泛着春潮。一年的积温是一定的,左右差不了太多,既然你该冷不冷,暖冬如春,那对不起,冬天没拉下去的全年积温,只能从其它季节找补。

老农民总会念叨:“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长期农耕生产积累总结的经验显示,暖冬后发生各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几率大增。尤其是倒春寒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比如前年暖冬,去年果树开花授粉期一场倒春寒,给果农造成重创,许多地区的果树受害。这一年里,多地也发生多起冰雹、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事件。

二、做好准备预防倒春寒,病虫害早防治

暖冬的异常天气,造成过冬的虫卵和成虫大多没被冻死,顺利熬到了春天,而过早的气温回升,使得虫子的繁殖期提前展开并活跃,一旦错过防治最佳时期,就可能对作物造成严重减-产。比如冬小麦红蜘蛛,已有地区发现红蜘蛛有繁殖活跃迹象,及时打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因暖冬原因,加上今春降水量比较大,下了好几场雨雪,回温快,湿度大,也导致果树萌芽快,冬小麦返青起身比较早。这种种迹象告诉我们,若不做好倒春寒预防工作,很可能会在大部分果树开花坐果时,因突然强降温,给林果业再次重-创,直接影响果品质量。

综上所述,民谚俗语要辩证去解读,要结合更多数据资料去分析,以事实说话,这样才是科学的态度,对农业负责任,做到提前预测预防预控,尽量更靠谱和实用。


阿兮随笔


今天是3月5号,也是24节气的惊蛰。农村老话数不胜数,有很多关于24节气的俗语老话,今天小平就来说说关于惊蛰的一句俗语“惊蛰不冻虫,冷到5月中”是什么意思,难道惊蛰之后还会冷吗?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惊蛰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惊蛰之后气温开始回暖、打雷下雨的天气增多,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惊蛰不冻虫,冷到5月中”意思就是惊蛰这天没有打雷下雨,天气比较暖和,虫子就开始钻出来活动,那么惊蛰之后天气就会比较反常,有可能出现倒春寒的现象,但是说冷到5月中有些夸张了。


今天我们这里是艳阳高照,最高气温已经达到17度,到处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从这句俗语老话可以看出以后天气会变化无常,有可能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这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

这句俗语老话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当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一定准确,希望今春风调雨顺,让庄稼有一个好收成。

感谢阅读,我是豫南小平,喜欢我的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

豫南小平


农村老话说,“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惊蛰之后还会冷吗?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气已经到来,各种昆虫也会惊醒,这也是惊蛰的本意所在。我们都知道,惊蛰是第三个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古言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的到来也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随后各种树木发芽、万花结穗,庄稼也迎来了生长的快速期。农村有句老话,叫做“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这是什么意思呢?能够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那些启发呢?
无论是农村老话,还是二十四节气,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安排农事。看过指尖其他文章的,可能知道指尖对农村老话,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有些看似不着调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正如我们听到的高手总在民间,而创作出这些有道理的俗语的人,就是被隐藏的高手。这句俗语说的是惊蛰和气候的关系,表面含义很简单,如果惊蛰当天的气温,没有足够低的的话,那么当年倒春寒的概率会更大。


首先,不能绝对地说,这句俗语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和指导意义。毕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点,很多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就在于能够大致预测的准确。经过那么多代人的流传,更何况是关系农业生产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从农村俗语的产生和流传来看,这句俗语有一定的道理。
道理在哪里呢?其一,惊蛰的时候,差不多是三月

初的时候,往往春冷概率较大。如果本该发生的事情,却没有发生,那么只能是有异常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常现象。其二,其他有很多俗语印证这一点,比如“惊蛰晴一天,旱田改水田”、“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都说明惊蛰的时候,要有春雷和春雨,这才是好的预兆。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惊蛰的惊字本身就有春雷的含义。都知道二十四节气的产生,那是经历过历史推敲的,本该有的事情却没有发生,反而是艳阳高照,那可能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说,凡事不正常必有妖。我们看到,整个冬天暖阳阳的,惊蛰的时候也是晴天,今年倒春寒的概率真的很大。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2020年的惊蛰就是今天,阳历的3月5日,惊蛰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紧排在立春、雨水之后。二十四节气可以为农民适时、合理安排农事提供了依据,也是古人善于对自然规律进行总结的结果,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这句与二十四节气之惊蛰节气有关的俗语的意义。

惊蛰是万物复苏、天气回暖、惊醒蛰伏于土地下面的各种昆虫的日子。从“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的字面理解,就是说如果惊蛰这一天天气不冷,那么往后的低温天气要冷的更久一点,要冷的5月份的中旬,那么实际是不是如此呢?

其实我们知道,有时候一些俗语或者谚语在描述的时候带有夸大的手法,即使惊蛰这一天天气不冷,也不至于会冷到五月中的,这个大家可以放心了。与之类似的谚语还有“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这是说如果惊蛰起风吹起扬土,那么还有继续在冷上四十五天时间,这个也是夸大的说法。

总之,前人对惊蛰这一天的天气变化影响今后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这一点比较深信,这从诸多相关的俗语中就可以略知一二,也就是说惊蛰这天温度暖和,随后就会慢慢暖和,惊蛰这天天气寒冷、起风,那么往后冷天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洞察三农万象


农村俗话“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意思是说,惊蛰节前后天气反常,气温回升过快,小虫子小动物开始出土钻出泥洞,过早开始野外活动,气温非常反常,那么,在五月之间,必然有寒冷出现。这种寒冷,就是说这个时候,天气非常反常,春暖花开的时候,突然有寒潮袭击,即倒春寒的出现,将会对越冬作物,如小麦油菜,开花的果树茶叶以及正在育苗的各种蔬菜等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说,惊蛰节时候,还未出“九九天”,天气应该是比较寒冷的时候,却天气温度过高而不寒冷,不冻伤虫子;当在五月间不应该寒冷,而发生了倒春寒,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即发生了倒春寒。这种现象,气温当低的时候不低,当冷的时候不冷,反而当暖和的时候却十分寒冷,出现倒春寒现象。这就是天气反常现象,是属于极端天气变化,是一种大的严重的自然灾害。

“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既是农村古老的俗语,也是农村古老的气候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来判断气候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很好地指导人们,能够即时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帮助人们预防自然灾害,即预防倒春寒对农业上构成的影响。






张少爷


农村俗语“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惊蛰之后还会冷吗?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今天是阳历3月5日了,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惊蛰。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一转眼在家就待到了开春,惊蛰之后南方地区雨水也会增多,而且过了惊蛰很多冬眠的动物也会从“被窝”里爬起来了,也就是攒们常说的动物昆虫“出蛰”没当到了这个时候总会听老人念叨起一俩句关于节气的俗语,今天就听到了“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这是什么意思呢?今年的惊蛰之后会冷吗?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

“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啥意思?


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如果惊蛰这个节气前后天气回暖没有很冷,那么之后的天气就会很冷,甚至还会出现“倒春寒”并且一直冷到五月份的时候。因为每年惊蛰的时候虽然天气开始转暖,但也是白天,早晚的时候还是很冷的,如果这个时候冬眠的昆虫开始冒头,就证明天气会出现反常。因为人们通常认为一年的天气该冷的时候冷,如果出现了反常必然会在春季时出现“倒春寒”

那么惊蛰之后会冷吗?


如果按照这句俗语来算的话,那么今年东北这边应该不会出现“倒春寒”因为最近的天气一直挺冷的,而且还下起了雪我想应该不会有昆虫“醒过来”吧。所以惊蛰之后具体冷不冷大家还是要勤看着点天气预报为妙,虽然关于天气的农村俗语都是老一辈人们一点点通过时间总结出来的,但是俗语毕竟是有区域限制的,更多的大家都是当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具体的天气情况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天气预报。

好了今天关于“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感觉不错的话就给点个关注和赞吧。


老贾聊三农


我们中华民族先人智慧的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这条谚语是说惊蛰节不冷,以后冷的时间要长。当然,不能理解为真的要冷到五月中,惊势节处在初春阶段,仍属于数九寒天范围内,一般来讲,天气都是比较寒冷的。可是,有的年气候反常,出现了暖惊蛰,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以后天气仍会转冷,出现所谓“倒春寒”天气。因此,有“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的说法。中国民间有很多俗语,因地域和民族传统会有不同的说法!

惊蛰这个节气不仅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同时日照的时长也有明显的增加,大家都会感叹这是“好春光”。不过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是特别稳定,气温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千万不要急于脱去厚重的衣物,还是再“捂”几天的。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献县人家


献县人家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表示太阳到达黄经340度。惊蛰一般是在每年的阳历3月5、6或7日这几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释是“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常说“惊蛰到,春雷响。”“惊蛰”的意思就是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随着天气转暖,它们开始四处爬行,农民也要进行春耕生产了。

古代曾把“惊蛰”叫做“启蛰”,在

汉代时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便把“启蛰”改为“惊蛰”,并沿用至今。

因为古代人没有现代的卫星云图来预测天气,只能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或者经验做出预测,就像这句农村老话“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意思是到了惊蛰节气时,如果天气不再寒冷,已经回暖了,那么接下来还会有倒春寒来袭,会冷到五月的中旬。提醒农民要注意天气,防止农作物被冻坏。

其实这一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惊蛰节气时,一般还处在数九寒天中,就像今年惊蛰是3月5日,而上一年的数九寒天是从阳历2019年12月22日到2020年3月11日,此时正处于九九寒天中,寒冷是很正常的。

但是,此时虽然冷空气仍然活跃,而暖时气流也日益强盛起来,是全年气温起伏最为明显的时节之一,冷暖会反复交

替。所以,惊蛰时节即使天气暂时变得暖和,但仍然阴寒未尽,后期还会有寒流来袭。我们这里就有一句老话叫“四月八,冷死老母鸭。”

此外,惊蛰前后,春意渐浓,万物萌发,除了天气反复无常外,各种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因此,这个时候除了要加强农作物的管理,个人清洁保养也是不能马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