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皇太极驾崩后,为何是未满6岁的顺治登基而不是骁勇善战的长子?

刘亦鑫


皇太极驾崩之后,未满6岁的顺治登基完全是由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

皇太极在1643年突然因病去世,未能留下皇位继承的遗嘱,导致了皇位的竞争。当时,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支持立皇太极的儿子,三十多岁的豪格继承皇位。这一派初期,主要以正黄旗索尼、镶黄旗鳌拜、正红旗代善、镶蓝旗济尔哈朗等四旗为主,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掌控正蓝旗。

另外一派支持皇太极的兄弟,也是三十多岁的多尔衮继承皇位。这一派主要以正白旗多尔衮、镶白旗多铎和阿济格、镶红旗代善长子岳拖组成。

后来代善反水,支持了多尔衮,形成了两黄旗、两蓝旗支持豪格,而两白旗和两红旗支持多尔衮的局面。双方实力,基本上相当,如果打起来,势必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双方也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一直僵持不下。

在推选皇位继承人的朝会上,双方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甚至两黄旗都已经兵临宫城外,这时候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最佳的建议,皇太极第九个儿子未满6岁的福临继位,他和多尔衮辅政。

之所以选择了福临,是因为福临是皇太极五大福晋的子女中唯一的儿子,比豪格和其他皇子的地位都正。

这种安排,既满足了两黄旗和两蓝旗的族人要求皇太极儿子继位的需求,也满足了多尔衮对权力的渴望,双方都可以接受。

同时,顺治为五大福晋唯一的儿子,也可以得到后宫的大力支持,还可以得到蒙古外戚的支持,必然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最佳人选了。未满六岁的顺治就捡了一个大便宜,稀里糊涂的就做了皇帝。


奕天读历史


1643年,52岁的皇太极突发脑溢血,没留下任何遗诏,便暴死宫中。皇太极有11个儿子,还有几个权势滔天的兄弟,皇位竞争非常激烈!那么,为何最终皇位落到了无权无势年仅6岁的福临(顺治皇帝)头上?

孝庄与顺治剧照

皇太极虽然有11个儿子,但除了长子豪格,其他的可以说此时都默默无闻。而且豪格已经35岁了,比皇太极的异母弟弟多尔衮还大3岁!豪格也是久经沙场,颇有军功,皇太极也有意栽培他。

1642年的时候,曾命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武英郡王阿济格,一同裁决政务。除了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外,其他三个均是皇太极的兄弟。

当时,豪格掌握两黄旗,且得到正蓝旗的支持;多尔衮军功卓越,之前就深受努尔哈赤喜爱、皇太极重用,又有两个同母兄弟,掌握两白旗;代善父子掌握两红旗;济尔哈朗掌握镶蓝旗。可以说,最有实力的竞争者就是豪格与多尔衮,包括代善、济尔哈朗也有一定的竞争实力。而且,父死子继、兄死弟替在当时也都说得过去。

豪格剧照

皇太极死后第5天,各方势力粉墨登场,在崇政殿开大会,商议继承人事宜,由61岁的代善主持。各旗均安排的有亲信士兵携带武器,围着大殿,震慑他方。黄旗大臣索尼、鳌拜开门见山,直接排斥兄弟继位,主张皇子继位。多尔衮以他们资历不够为由,直接把索尼、鳌拜赶出去了。多尔衮的俩亲兄弟多铎、阿济格力劝多尔衮继位,多尔衮也得做做样子吧,就假装故作沉思。多铎沉不住气,看多尔衮没回应,又直接自荐继皇位,直接被多尔衮给否决了。

多铎便又推荐代善,其实代善若想争帝位,早在努尔哈赤去世时就完全有能力一争,但他并没有自己争取,反而极力推荐了皇太极。现在代善都61岁了,自然也没什么兴趣了,直接推辞掉,又提出豪格为皇长子,应当立豪格。豪格一看,代善的两红旗也支持自己,一下就有5旗支持自己了,认为皇位非自己莫属了。于是也惺惺作态,想先假装推辞一番,等众人请求力荐,自己再顺势登上皇位,既得名声又能登上皇位。没想到,多尔衮方面的两白旗却坚决反对。

双方互不相容,剑拔弩张,继承大位的会议陷入僵局,而豪格、代善、阿济格等人纷纷离场。为打破僵局,表面听话实则颇有心机且保持中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找一个年龄尚小的皇子继位,各位大臣辅佐。

多尔衮剧照

这正中多尔衮下怀,因为福临的母亲,也就是孝庄皇后,是很有政治手段的一个人。她也早就意识到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矛盾,所以很早就开始拉拢争取多尔衮,并多次跟多尔衮谈话。意思无外乎是,你和豪格无论谁继位,都避免不了一场恶战,老祖宗辛苦打下的基业也有可能遭受巨大损失。不如扶持年幼的福临继位,你再出面调停其他各方势力,各方也能接受,到时你顺势就是摄政王了!

多尔衮也明白,自己与豪格不管谁登上皇位,对方都没有好果子吃,而且还会引起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火拼,两败俱伤!如果自己扶持6岁的福临登上皇位,两黄旗是皇帝的亲兵,那么他们就会支持新皇帝,而不会再支持豪格了,自己也可以摄政,保存大清实力的同时,还能打压豪格,可谓是一举多得!

济尔哈朗剧照

于是多尔衮,当即就表示,豪格刚刚自己推辞不愿继位,那就拥戴皇九子福临继承皇位,自己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等到福临长大后,便把朝政权力全部归还福临。

当然,多尔衮掌权以后,豪格还是没能逃脱多尔衮的打压,先是被削爵贬为庶人,后被幽禁惨死狱中,年仅40岁,下场也是比较凄惨的。

而6 岁的福临,福从天降,不费吹灰之力便意外的登上了大清帝国的皇位!顺治皇帝能够登基称帝,主因是内部激烈斗争下的平衡,辅因是他生母孝庄皇后出色的政治才能!


西楼青门外一笑谈文史


满清皇帝皇太极驾崩很仓促,死的很突然,这就罢了,生前竟然没有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按道理如果先帝没有指定哪个皇室子孙当皇帝,一般都是长子为先,可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居然是未满6岁的福临登上了帝位,而不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才6岁的福临,他能登上帝位,肯定不是他能决定的,好就好在他有一个好娘-孝庄。皇太极驾崩后,其实最有实力登基帝位的只有两个人:豪格和多尔衮。

豪格,皇太极的长子,他当时34岁,正值壮年,再加上他从小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并且颇有战功。八旗军里,豪格占有三旗,而且很多朝中元老也支持豪格,所以豪格是最有希望登上帝位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位,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皇弟,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也是战功卓著。皇太极死的时候,他正值盛年,如果他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来继承满清大统也是说的过去的。而且八旗里,他占据两旗,其弟阿济格、多铎支持,实力也是比较强的。

除此之外,也有一人颇有竞争力,他就是大贝勒代善。只不过他年老,已经没有当皇帝的想法,虽然他有强劲的实力,但只是观望,谁继位对他有利,他就拥护谁。

可最终并不是豪格和多尔衮,而是福临。有人说是他母亲孝庄和多尔衮合作,如果立福临为帝,多尔衮可为摄政王,慢慢将豪格踢出去。由于多尔衮与豪格实力相当,如果两人争帝位,必动摇国本,为了大局,经八王商议,选了一个对八个人都有利的人继承大统,也就是年幼的福临。其实说白了,就是看福临年纪小,比较好操控,只要能掌握大权,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可世事难料,后来豪格被赶出了朝堂,被构陷死于狱中。多尔衮虽然成了摄政王,加上率领清军入关,一统中原,权力达到巅峰,可最后因一场狩猎死在了塞北。孝庄和顺治才笑到了最后。


青史回声


多尔衮要综合考虑,当时的力量也是都有争论。从皇太极计划实行父死子继到顺治帝死前最终确立父死子继的整个过程,所拟立之太子、竟争皇位和最终继位的皇子,虽然都不是皇后所出,但都是当时皇子中的最高身份者,因皇后无子,所以这与选嫡的原则并不矛盾,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当时争取实现父死子继以取代兄终弟及而采取的措施。

皇后无子,皇后位下的第二位妻子东宫大福晋衰妃所出皇八子,便是当时皇帝后宫中身份最高的皇子,而以嫡待之,而当时年长其十岁左右的庶出子如侧妃所出10岁的硕塞、庶妃所出11岁的叶布舒,以及长此子几个月的庶出子高塞、,均不在考虑之列。被相当一部分人拥立的豪格,也是嫡子,他是皇太极早年的继正室继妃所出,从他被封为只有嫡出者才可受封的旗主,以及其同母妹按皇后所出之女封为固伦公主来看,豪格的嫡子身份是没有问题的。


主要原因也是他在诸皇子中地位高,乃第一等级的五宫后妃中的庄妃所出,福临之同母姊们在此前便都封为固伦公主,与皇后所出之女同等封级,而不是一般妃殡所出女封低一等的和硕公主,也可说明庄妃及其所生子福临属于太宗皇室后宫中第一等级的身份地位。福临尽管当时仅6岁,但具有继位资格。但庄妃乃是与清廷关系最为密近、被清廷倚重的藩部蒙古科尔沁部之女,这也是福临最终被选中的重要原因。


李三万的三万里


皇太极这位皇帝驾崩的十分突然,令许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皇太极自己也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所以在皇太极死后,朝政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关于为什么不是皇太极长子继位而是只有6岁的顺治皇帝继位呢?我认为第一个原因是清朝的传统,清朝传位与我们汉人不同,汉人讲的是按资排辈,父辈死去传长子不传幼。我们俗话说长兄如父,这里就大概知道是啥意思。而满人,是将皇位传给有才有德的人,而皇太极长子在许多人的眼里不是这样德才兼备的人,6岁顺治相比皇长子更好一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他也想着在皇太极死后能够当皇帝,可是竞争力太大,并且还有许多老臣不支持他,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支持顺治继位,自己当了摄政王。顺治相比皇长子,自然是只有6岁的顺治更容易控制,多尔衮名为摄政王,确与皇帝无异。


唐人聊历史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在盛京去世。去世前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对于继承人也没有安排,所以几个旗主、宗室都在争夺皇位。皇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是争皇位最大的两股力量。

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当年就是豪格和多尔衮就是在这里争位。

当时的正黄、镶黄、镶蓝、正蓝四旗都支持豪格,而正白、镶白两旗则坚决支持多尔衮。双方互不相让,谁都不肯退缩,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高决定由6岁的福临继帝位,豪格的支持者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顺治皇帝


这样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福林的即位,让满清集团避免了一次分裂和内战,为此后满清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


象眼观天下


皇太极的大儿子,就是肃亲王豪格,清朝崛起之时,需要部落的团结才能够抵挡外敌的入侵,即使到了皇太极称帝,也还有部落的传统文化,就是能者居之。

在皇太极暴毙后,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死的时候也没有指定继承人),再加上清朝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因此,看似应该传给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其实除了豪格之外,皇太极的兄长代善,弟弟多尔衮、多铎和皇太极的儿子都有继承皇位的机会。

而且清朝实行的是八旗制度,作为军政合一的体制,在当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谁得到的八旗支持最多,谁就能当选。

当时,豪格也是最有希望当选皇帝的人,豪格从小随军出征,久经沙场,屡建战功,完全符合皇位继承,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豪格也符合条件,其中支持豪格的八旗有两黄旗(索尼、鳌拜就在其中之一),镶蓝旗济尔哈朗,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是四旗,而且当时最有威望拥有两红旗的代善也认为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硬性软性的条件,豪格都符合,简直就是继承帝王的顶配人选。

但是,掌握六旗的豪格最后为何没有继承皇位呢?原因就在于多尔衮、多铎兄弟,作为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已经成为清军中的主帅,虽然多尔衮加上多铎只有两白旗,但是在军中威望很高,而且气势很强劲。尤其是多铎,劝告多尔衮,你要是不登基,我就竞争皇位,并且说,即使不立他,也应该立代善。

一句话就是,两白旗就是自己不当皇帝,也反对立豪格为皇帝,原来很确定的事情,一下子又变得不确定了。双方在争夺皇位的问题上,斗得难解难分。

两黄旗大臣都是原来皇太极亲自掌管的军队,害怕多尔衮继承皇位后削弱两黄旗,因此,主张必须由皇子继承皇位,这样多尔衮兄弟就被排除在外了,但是为了平息多尔衮的怒气,两黄旗的大臣决定不拥立豪格,而是拥立皇太极的其他儿子,这样多尔衮和豪格都没有了继承皇位的可能。

最后,济尔哈朗说不如让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再加上代善想息事宁人,不愿卷入太深,因此也同意,这样两黄旗、两红旗再加上镶蓝旗支持福临,豪格只有一旗,多尔衮兄弟只有两旗,因此双方各退一步。豪格自己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

很多人在分析这段历史的时候,加入了孝庄的个人因素,我认为这里面也有一方面原因吧,豪格是皇太极称帝以前的福晋生的儿子,并不是五大妃所生,五大妃代表着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支持,所以,福临作为孝庄的儿子,自带蒙古支持光环!一句话,就是命好啊!顺治还没等登基,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顺治后来到北京登基,成为清朝入关第一任皇帝,庙号还是个“世祖”(这么说吧,李世民文治武功什么程度,后来只能称为太宗,没成称为祖,就知道顺治这个庙号多硬了)。


史论纵横


皇太极死的仓促,没有留下遗诏,这才导致了皇位接续的不顺畅,差点发生冲突。可以说,皇太极驾崩后,不是由豪格即位而是由福临即位,就是因为多尔衮。


皇太极突然驾崩,让一直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多尔衮产生了异念,他也想过过做皇帝的瘾,所以在没有遗诏的前提下,多尔衮正式提出自己应该即位,那时他们三兄弟共有两个白旗的兵力,皇帝亲属两黄旗自然是拥护皇子,而皇子中军功累累的肃亲王豪格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当时沈阳故宫中两黄旗和两白旗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兵变,而两黄旗官兵则宣称要誓死效忠先皇,非皇子即位不可,否则就要兵变。在这个紧要关头,爱新觉罗家族的权贵大臣们集体商议,两边调停,而多尔衮也深知此时如果满清发生兵变会对八期产生多大的创伤,作为一个成熟的统帅,眼看着大清入关在即,怎么能做这个千古罪人,于是多尔衮同意不竞争皇位,但是条件是豪格也不能即位,同意了折中的做法:另选皇子即位。于是这样,豪格就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可怜的豪格

而皇太极的儿子虽然说不少,在那时能摆得上台面的也就是后宫四大妃的儿子,也就剩下庄妃的儿子福临和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贵妃的身份是比庄妃要高的,但是她是个寡妇,前一任丈夫是被皇太极击败的林丹汗,那时候皇太极已经推行汉化十几年,满清统治也深深被汉文化影响,这样的身份做太后显然是不够光彩的,以后皇帝也会被百姓评头论足。而庄妃的儿子福临则很“完美“,母亲是蒙古族格格,是满清要重点联合的对象,而且庄妃的亲姑姑还是皇太极的皇后,这样的关系难免不被高看一眼,而且各方面都很合适,蒙古满意了,两黄旗消停了,多尔衮也没异议,就这样,新皇帝定了!福临也很幸运的成为了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笔筒Susie


多尔衮。说实话,以多尔衮的功劳和身份,他登基都没有问题。让一个小孩子当皇帝 已经是多尔衮最大的容忍,如果让那个跟他不对付的皇太极长子登基,那他估计就自立了。

而皇长子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强行登基,然后跟他叔叔撕破脸干到底(他叔叔比他厉害多了,估计会被揍半死。)要么先同意先让他弟弟上位,然后他在找个机会弄死多尔衮。

最后结果大家看到了,多尔衮赢了,当然他最后也没有笑到最后。这就是政治,不到最后一刻,谁都可能被翻盘。


很强大66大神


因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两人竞争皇位,谁也不让谁,开会的时候,豪格愤怒退席,多尔衮也不想因为内讧导致国立衰弱,就退而求其次,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他自己做辅政王,成为实际的执政。

福临也算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