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湖湘文化丨上辰溪的龙船文化

文丨老谢哥

史称上辰溪,今为辰溪瑶乡的辰溪县黄溪口片区,民国时期有均(均和乡)、正(正和乡)、永(永和乡)、太(太和乡)四大乡,南至今中方县铜湾镇黄溪,北止本县仙人湾瑶族乡炮台村塘门口;东与溆浦县小横垅交界,西与本县长田湾乡接壤,就两大山(东为罗子山,西是仙人群山)夹一段沅水河,总面积近700平方公里,约有5万多人口,永和乡治所龙头庵为上辰溪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1942年,湖南省国民政府将均和乡划给新建之怀化县管辖。现在的上辰溪,共六乡一镇(龙头庵乡和上蒲溪、罗子山、苏木溪、后塘、仙人湾5个瑶族乡以及黄溪口镇),总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近12万之众,黄溪口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六乡一镇经贸、文化的聚集地,被外来游客称为“小香港”。

上辰溪龙头庵乡古码头、黄溪口镇毛家田渡口、仙人湾瑶族乡潭坎大地等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物证明,三千多年前上辰溪沅江两岸就有人类活动。特别是“十二姓瑶人游天下”,七姓瑶民入住罗子山和仙人群山一千多年以来,同后来从江西、山东、四川、浙江等地移民来的汉民一道,不仅传承了原有的本土文化,还创造了许多诸如“吊脚楼”、“毛狗肉”、“草标记物”、“木口分水”等新的文化因子,形成了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上辰溪地域文化,包括以“七姓瑶精神”为核心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道德礼仪文化、公共卫生文化、习俗文化、龙船文化等等。

说起上辰溪的龙船文化,那可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说上古时期的屈原宋玉时代就有了龙船,并且把龙船当作一种文化来普及。团结协作、整齐划一、奋勇争先的龙船精神已深入上辰溪人民心中,且打造龙船和划赛龙船,都与外地龙舟文化有着很大区别。

在上辰溪,打造和划赛龙船之前要先成立“头人”组织。这“头人文化”是上辰溪区域文化的一大亮点。古时候和民国时期的上辰溪,不少公益事业都靠头人领导、指挥完成,官衙、政府一般不管。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基本建设和民生问题虽有人民政府操办,但仍有政府不宜出面操办和难以操办的公益事务由头人引领群众办理。修路架桥有头人,庵堂拜佛有头人,打造、划赛龙船也有头人。一般来说,都是以一个单一姓氏的自然村为单位打造、划赛龙船,又总是龙船运动爱好者首先倡议,有人附议后便议推总头人。被推举为总头人者,一般都是群众关系好的,在村里威信比较高、说话算数的人,一旦当上总头人,他说话办事,大都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了总头人,无论大村小村,都要再推选出小头人。几百人口的小村,按一大屋(即5代或6代内的亲属关系)为单位推出一头人,上千人口的大村则按房头推选出自己的一位头人。同样,是在本大屋、本房头有威信、说话算数的人当选。当然,也有将村落划分为东西南北或东西南北中几块来推选头人的。这样,为顺利打造、划赛龙船而推选出的总头人和小头人(他们有的兼会计记账,有的兼出拿管钱,有的兼材料保管,有的兼技术指导等)便组成了“龙船头人”。龙船头人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指挥打造龙船和组织群众划赛龙船,以及平时管理和维修龙船。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头人的威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他人无偿相送的,是头人平时在与群众相处的社会生活中,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为民谋利、助人为乐的品质挣来的。推选出来的头人,是在群众的直接监督下办理龙船事宜的,大都能勤廉理事,奉公律己,个别不称职,或中饱私囊,徇私舞弊的,会随时受到群众批评、弹劾,甚至被罢免。

龙船头人一产生,第一件事就是为打造龙船、划赛龙船集资集物。龙船头人总是带头认捐,给群众示范做榜样,而且总头人所捐数额又总是比小头人大。更有不少村子的头人在就任“头人”时就捐出了一笔钱,作为打造龙船的启动资金。集资集物的方式除了发动群众捐资捐物外,还有定额摊派和收取“赎红”礼金。

发动群众捐资捐物,龙船头人往往采取以下方式:

(1)拜访村中富裕户,直截了当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做他们的工作,动员他们自愿认捐。人们会认为,富人认捐的数额一定很大。其实不然,认捐数额大的往往是穷人而不是富人。

(2)龙船头人分别于田头地角“吃烟”休息时、或亭中或坪场聊天时同爱好龙船的年青人探讨划龙船的技巧,适时提出做新龙船的打算和请众人捐资捐物的要求,这一定会有人报名认捐。特别是血气方钢的年青人聚集玩耍的地方,有经验的头人会千方百计把捐钱捐物的气氛搞浓,让做好了工作的某某青年带头认捐。这样,互不认弱的年青人会竟相认捐,张三报捐一面锣、李四报制一桶鼓、王五报献一副缆索、赵六报捐100大洋的捐物捐资高潮会立马出现。这种为做龙船、划龙船而捐资捐物的方式,上辰溪人称之为“出兴钱”。要知道,上辰溪人出龙船兴钱时所说的话,所报的捐物名称及数额和捐资数额,犹如皇帝金口玉言,是要兑现的,若遇食言赖账者,头人会带领见证人上门催讨,不管你遇到多大的困难。若报捐后真的遇上天灾人祸,借钱将捐交了,头人会再动员群众捐钱解困。故而自认的捐资捐物,即“兴钱”是赖不掉的。

定额摊派就是按照槽片摊派款项。“槽片”即划桨,一人一把槽片,即一人一把划桨。在上辰溪,十六岁以上是成年人,十六岁至60岁的男丁都有划龙船的权利和义务,都得摊槽钱。摊派多少钱,由头人视得多少兴钱而定,一个千把人、划两只龙船的村庄,至少有300把槽片,若所得兴钱不太多,现在的行情,大概每把槽片(划桨)还得摊派100元左右。摊“槽钱”的人少,就得多摊,少则150元一人,多则200元一人,平均摊派;摊“槽钱”的人多,即可少摊派,人平50元就足够了。村民按摊派的数额出交槽钱,既是村民在划龙船活动中应尽的义务,也是村民在五月半或八月半获得上船划龙船的权利,不肯交槽钱的,是没资格上船的,还会受到群众舆论的谴责。情节严重的,会引起公愤,当你家有红白喜事需要人帮忙时,会受到群众的刁难。故而在上辰溪,赖什么的可能都有,就是没有赖槽钱的。

收取“赎红”礼金,是上辰溪人集资划龙船办公益事业的一种特别方式,尔后专门介绍。所有集资集物与有关龙船的费用支出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打造龙船的资金有了着落,龙船头人便采购材料,延请船木匠开始打造龙船。打造龙船的工场一般选在河边,头人择好日子发墨开工。船木匠造龙船,一开始就要举办发墨仪式。目的是请祖师爷来工场,保佑工程顺利,工匠人人平安,打造的龙船跑得快,质量好。发墨要求设一香案,上置燃香、冥钱、刀头(一坨猪肉)、果品一盘,酒一杯,净茶一杯,船木匠的墨斗,鲁班曲尺,斧头,新墨线一卷。另外,香案旁边摆一对木马,将造龙船的底木置木马之上,由老师傅念咒语,奠茶奠酒,主持发墨仪式。咒语曰:“起眼观青天,师傅在身边。美酒敬鲁班(端酒泼地),助我做龙船。起眼观青天,师傅在身边,大肉敬鲁班,保我都平安。起眼观青天,师傅在身边。香果敬鲁班,佑我工早完。起眼观青天,师傅在身边。净茶敬鲁班,龙船快似箭。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鲁班在此,百无禁忌。”不同师傅的船木匠发墨,所念咒语不尽相同。有的念:“木听匠人言,铁钉任人钉。水归东海,船归正游。”然后再念年月日时无忌和师傅在此百无禁忌。“百无禁忌”话音一落,总头人朗声回应:“承您金言”,随即奉上一红包,即为发墨礼,便撤销香案。老师傅则拿起墨斗在已上木马的、作龙船底木用的大树上弹一墨线,以示开工。上辰溪习俗,做新龙船开工这天要喝开工酒,龙船做成了要喝圆工酒。龙船头人作为主家得承办开工宴,傍晚收工时,所有头人陪所有的工匠喝酒,庆祝开工。

古代人称水上常用的交通工具,大的为船,小的为舟,例如大驳船与一叶偏舟,便是舟船之区别。上辰溪及其相邻几个县如中方、溆浦、麻阳的龙船都有30多眼舱,约30多米长,最宽处1.5米左右,是真正的龙船,要30多个木匠工日才能做成;而其他市区的龙舟则大都只十几眼舱,大约12米长,1米来宽,是正儿八经的龙舟。上辰溪的龙船,其形象不是龙。上辰溪及中方县铜湾片区、溆浦县大江口片区的龙船都是“猪嘴蛇身燕子尾”,是一禽兽混合体;而其他市区的龙舟大都是龙头、龙身、龙尾,是名符其实的龙舟。上辰溪人做龙船,船头船身完工,便开始捻船,即用蕨渣和油石灰(桐油舂石灰)塞船缝,完了叉、钉船尾完工,最后用桐油油船。做龙船所需要的小工,都是自报献工者前来做义务工,也就是现在的“志愿者”。

龙船做成了,还要装饰,还要在河岸边修一座可放置1一3只龙船的长亭,上辰溪人称之为“龙船亭子”。以辰溪瑶乡为中心,沅水流域大江口至铜湾等地龙船都按宗族姓氏的不同,将船尾巴染上不同颜色的花纹。如米姓龙船(除龙头庵塘冲龙船外)都是红尾巴,萧姓龙船都是青尾巴,谢姓龙船都是花尾巴(一度黑一度白,黑4白5共9度),许姓龙船则都是黄尾巴,等等。划龙船用的划桨、艄桨以及打锣打鼓要用的锣槌、鼓槌,也都按照船尾巴的花色进行装饰。这装饰龙船和桨以及锣槌、鼓槌的工作,也是船木匠的分内事,由他们完成。龙船亭子得另外安排时间请修房子的木匠师傅来建修。

至此,看似万事具备,只等划龙船了。其实还得准备旗帜、锣鼓和缆索,以及垫脚棒。

旗帜要三面,一是头旗两面,为三角形;一是腰旗1面,为长方形,长约三尺,宽两尺。为了区分同一姓氏中不同自然村的龙舟,所使用的旗帜的颜色又不同。例如米姓中塘冲龙船白尾白身用白旗(传说该村最初所做新龙船刚完工下水前,龙船总头人去世了,为悼念其功德,故以白色为标志),中溪口村龙船则用蓝旗,九家龙船则用红旗。再如谢姓龙船,辰溪县龙头庵乡大村龙船的头旗、腰旗是红色的,中方县铜鼎镇赤岩湾人划龙船则用青旗,其邻村南家坊人划龙船时的头旗、腰旗则是黄色的。其他县市的龙舟大都染上了不同颜色,就象画中的龙,比赛时在船头插有一面画有飞龙的旗帜。锣是铜锣,是古时候战场上用的那种铜锣,上辰溪人称之为“战锣”。鼓为桶鼓,即木桶鼓,有四尺多高,鼓面直径两尺左右,用黄牛皮包裹、催紧,再用竹钉钉牛皮于木桶头而成。还有那缆索(现在是铅丝缆索,过去是竹篾缆索),应尽早准备好,在龙船下水前将头尾用缆索连接绷紧、绷翘,船会跑得更快。划龙船用的锣鼓、缆索的规格,上辰溪是统一的,若有人认捐,则会自觉按规格购置送交总头人,若没人认捐,龙船头人会统一购置。至于垫脚棒,一眼仓两根,尺寸即船仓的长度,垫在船底要紧一点,紧鼓时船员脚踩垫脚棒,便于用力。这项工作总头人会安排“志愿者”完成。

瑶乡人做新龙船一般挑选农历四五月或七八月两个时段,控在五月初十日竣工,十一日择时举行完工、下水仪式,或者八月初十日竣工,在十一日举行仪式。上辰溪人把龙船完工、下水仪式称之为“发毛把火”,实质是祭奠河神。发毛把火由主家(做新龙船的自然村)主办,由打造新龙船的木匠师傅主持。主家的龙船头人要准备的祭品和用品有:牲猪头尾四爪、香纸(冥钱)蜡烛、茶叶米谷、糖果粽子、两只雄鸡、一封长鞭炮、一团大纸炮,两把龙须(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布条,仪式进行中烧纸时钉在船头下面)三匹红(红黄青三色丈把长的布)以及一把篾稿。届时香案设龙船船头旗板上,祭品摆案上,用品放案下,时辰一到,船木匠老师傅便开始祭神。祭神的程序和咒语一般是:(1)杀鸡宴煞(先拍鸡三掌,便边扯鸡毛抛毛边念咒语),主祭人所念的咒语是:“此鸡不是非凡鸡,生得头高尾巴低。别人拿去没用处,(我)鲁班拿来宴煞鸡。”念完杀鸡滴血,绕龙船一周。(2)请神敬神;宴煞后主祭人拿起茶叶米谷撒,边撒边念咒语:“一撒东方,请您东海龙王。保我人船平安,敬您谷米百石。二撒西方,请您西海龙王,保我人船平安,敬您谷米百石。三撒南方,请您南海龙王,保我人船平安,敬您谷米百石。四撒北方,请您北海龙王,保我人船平安,敬您谷米百石。”完了再轻声请河神轻声念咒语:“去是您的兵,来是我的将。去成双,来成双,去平安,来吉祥”。(3)恭贺新船下水;敬神完毕后点燃稿把火,大声念贺词:“贺主家龙船,越划越兴旺,越划越高强,三声发喊拉下江,三声发喊转回乡”。边念边甩抛粽子入河。同时,号子手一声号子,众人三声大喊:“呀嗨、呀嗨、呀嗨”,以最快的速度拉船下河,开始划龙船。新龙船下水,紧鼓三通之后再参拜家神,一般是船头朝着本家族祠堂方向划拜,而米姓龙船都是朝拜“四官庙”。划龙船拜祖宗,上辰溪人称之为“参神”。仪式完毕,便喝圆工酒。

上辰溪人划、赛龙船,与其他地区的人划、赛龙舟是不同的。

一、龙船、龙舟的划法与竞赛方式不同,这主要表现在:

(1)划赛龙船和龙舟的日期与时间不同;众所周知,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除上辰溪及周边个别地方外,龙船、龙舟都在端午节划,在端午节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过端午节。辰溪瑶乡及其沅江两岸相邻地区的人们都不过端午节而过“五月半”,而且是在当地赶集那天过“五月半”。如黄溪口是“逢二、七日赶集”,黄溪口人、罗子山人以及1956年5月前属溆浦县的黑家溪、三羊田人则在每年五月十二日过节;龙头庵是“逢三、八日赶集”,龙头庵人、上蒲溪人以及相邻之中方县铜鼎镇人,是在每年五月十三日过节;铜湾是“逢四、九日赶集”,其黄溪虽原属辰溪,可那里的人们与铜湾人一起在五月十四日过“五月半”节;仙人湾“逢五、十日赶集”,仙人湾人及其邻村溆浦县大江口镇虎皮溪人都在五月十五日过节。上辰溪人对五月里的“月半节”可重视啦,节前要缝新衣、包粽子,搞卫生;过节要划龙船(成年男丁)、看龙船(妇女、儿童、老人),一家人共进晚餐吃血鸭肉,喝雄黄酒,其乐无穷。节日的规模、热闹的气氛仅次于春节。由于过节的时日不一致,因而上辰溪人划龙船要划3至5天,一般是五月十一日下午或十二日早上把龙船从龙船亭子里拉出来,十四、或十五日拉进龙船亭子。例如龙头庵乡大村龙船,历史上,每年都是五月十一日下午,全村壮汉三四百人将其分别抬到河边下水,十五日下午再抬回来(历史上大村龙船亭子离沅江有300多米,路上坎多石头多,宜抬不宜拉)。由于大村人多,摊槽钱划船的(16一60岁)男丁现在有680多人,那么至少有两三百人5天之内仍然没机会上船,原因是人多船少。村小人少的自然村,一只龙船全村人上,连划三天人都受不了。况且,上辰溪人划龙船或赛龙船的地点不是固定的,一般都去境内三个集市之水域,即龙头庵的坡岩潭水域、黄溪口的白泡潭,仙人湾的仙李潭。而其他市区划龙舟都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若是大比赛,且参赛的船队多,则延长1天;而且,他们划龙舟的地点或赛龙舟的赛场是固定的,不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

(2)龙船、龙舟竞赛的方式和目的不同。上辰溪及其沅江两岸的相邻地区的龙船赛,无论是在龙头庵或黄溪口,或者是在仙人湾,都是自由邀约比赛,是真正的自娱自乐。比如甲船碰到乙船,甲船的头旗手舞旗打出向乙船靠拢的旗语,乙船的头旗手若舞旗打出划开的旗语,表明不愿比赛,则作罢;若舞旗也打出向甲船靠拢的旗语,这表明两船自愿比赛,两船卧船头者(瑶乡人叫“蜷猪嘴的”)将两船头并齐、头旗手指挥打鼓佬紧鼓后,再一下子推开两船头竟划,比谁的船员桨划得齐,船跑的快,快的只要超过龙船头(1米左右)就赢了一局,一般是三局定输赢,三赛二赢。但如果实力悬殊,赛一局输者便走了。因为这种竞赛的目的只是为了展示自己,此所谓重在参与。而其他市区的龙舟,若不比赛,则自我划舟自我展示。若参加比赛,则必须遵守主办方颁布的竞赛规则和规程,一船一航道,不得犯规,竞赛的目的是夺名次,争荣誉。

二、划、赛龙船或龙舟的人数不同;这表现在:

(1)上辰溪及其沅水两岸相邻区域的每只龙船的船员都在50至60人之间,而其他市区每只龙舟的人员大都只20人至30人。比如2016年广州龙舟赛,参赛龙舟的人员都只20人。有的地方搞龙舟竞赛,船更小、人更少,每船只12人。(2)设岗分工的细密粗疏有别;辰溪瑶乡及其沅水两头相邻区域的每只龙船都设有如下岗位且职责明析:(1)卧船头(上辰溪人称“蜷猪嘴”的。这里“蜷”读luan、第一声)2一3人,职责有四:一是泊船或开船时得下水拖船或推船离岸;二是与友船比赛时负责“掐龙船”,三是与友船卧船头的人一起将两船头并齐且适时推开竟划,四是观望、发现有出嫁女上“红”时告诉头旗手指挥龙船靠岸,接“红”。

(2)划船48人(指满位),职责就是划船,听鼓声一般用力或拼命奋力划船。作为划龙船的船员,要按规则握桨,听鼓声、按规则坐划、站划,划桨入水拨水,一定要在鼓点上。同时发喊,打号子,不得划哑巴船。

(3)舞头旗1人,职责是用各种旗语指挥鼓手和艄公工作,也就是船长的职责,要对整个龙船负总责。对鼓手的旗语有紧鼓(右手旗头频频单指鼓手后快舞,鼓声急骤,划船船员站立扑身、听鼓声奋力拨水)、息鼓(右手旗左右单舞,停划)、慢鼓(左右头旗慢慢插花舞动,慢划)。紧鼓,一般是在比赛或展示的情况下进行,出嫁女上“红”、龙船接“红”后也要紧鼓快速划船,这也是一种展示,又是对出嫁女上“红”的一种答谢。对艄公的旗语有开船、靠岸(要靠哪处就双旗指哪处)、左转、右转几种。

(4)舞腰旗1人,岗位在鼓舱前二舱,职责是配合头旗手舞好腰旗,头旗快则快,头旗慢则慢;舞腰旗者同时还得监督划船的船员,找出特别攒劲的和不攒劲的,并向总头人汇报,有经验的腰旗手总是在船的中部来回走动舞旗,谁若偷懒,就给其背上一旗棍,以示警告。

(5)鼓手1人,鼓摆“引水舱”起之第20舱,职责就是打鼓,面对头旗手眼观头旗读旗语,要打出轻重缓急,特别是竞赛中的鼓声,既要急骤有力,又要节凑分明,既要声音响亮,又要清晰度高,因为是靠鼓声直接指挥握浆人划船,鼓声与船速密切关联。

(6)锣手1人,锣吊鼓舱前一舱船玄索上,职责是为划船配乐,锣随鼓点,鼓急锣急,鼓缓锣缓。

(7)吹唢呐1人,岗位在尾舱一,反复吹龙船调,增加喜庆气氛。

(8)收“红”1人,岗位在尾舱二,职责是收“红”记账,并将“红”捆在龙船尾巴上,空闲时舀水出舱以及傍晚回家时解下“红”带回家保管好。“红”即除白色以外的一匹布,是本村嫁出去的女子自愿献给龙船上的,上“红”时还加送两条好烟和几件矿泉水(古时没这个讲究),到约定时间村里举办龙船赎“红”宴会,该女子便携款来赎。

(9)艄公2人(有时艄公3人,其中1人是被带的徒弟),岗位在船尾,职责是掌握龙舟的航向,即眼望头旗读旗语,按旗语指令用活动艄桨做好开船、靠岸、调头、正航等舵手工作。而其他市区划龙舟或龙舟竞赛,其设岗和分工就没有这么明细,就打鼓指挥、划船、掌艄三岗位,即18人划船,1人坐船头打鼓指挥,1人掌艄(艄桨是固定的)把握方向。

三、赛龙船和赛龙舟的比赛内容不同;

所有的龙舟赛,都只比速度,同样的小龙舟,同样多的船员参赛,就看谁的龙舟跑得快。上辰溪人赛龙船,虽然是自愿邀约相互比赛,不仅比划船,看谁的龙船船员桨划得齐,船跑得快,还要“掐龙船”,看船员素质,比谁船上“蜷猪嘴的”力气大,技术好。这“掐龙船”比“掐龙舟”可激烈多了,好看多了。两船四排划桨入水闪电翻滚,喊声震天,旗“红”飘扬,江水沸腾;两船头蜷猪嘴的,你抓我的船邦欲往后送,我掀你的手;我抓你的船邦欲往后送;你掀我的手;手扬手收,此起彼落,比力气、比快捷、比智慧,“掐龙船”一开始,龙船比赛便进入白热化。此外还要比谁的船划得更热闹,一比船员的龙船号子响亮,二比唢呐吹得好,三比挂“红”多。你看,那收了“红”的船立马紧鼓一通,蜷猪嘴的昂首挺胸,划头旗的翻腰凹肚,好神气啊。

历史上,上辰溪人划龙船、龙船比赛的三大赛场就只五月十三日龙头庵最热闹,一是来划船、参赛的龙船最多;二是来龙头庵赶集、看龙船比赛的观众最多;三是观众中慕名而来看龙船比赛的外地观众也最多。传说1946年5月13日来龙头庵的龙船有38只,当然比2012年5月13日的59只龙船少得多,几乎只2017年5月13日的67只龙船的半数。每年的5月13日,两岸河堤上站满了观众,那真是黑压压两大片,人潮如涌,发飘如云,人挤得水泄不通。人多、船多,船划的越上劲,竞赛中的两只龙船,就象射出去的两支箭。你听,“呀嗨、呀嗨”的呐喊声和锣鼓声、声声摧人用力、斩劲;你看,水下划桨翻滚、艄桨滚翻,桨桨促船疾行、前进。船上所有的人都在呐喊,所有的船员都在拼命,不然就过不了自己的“初心”。不仅船员在拼命,看龙船的观众也在用力。传说古时候一抱婴儿的青年妇女看龙船看得最起劲,边喊边崭劲,双手将怀里的婴儿箍得脸色铁青,几乎窒息,自己却不知道,他人发现后在郎中的救治下才得以生还。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的龙头庵沅江水域,河面上头旗、腰旗翻舞,彩“红”飘扬;河两岸红伞、蓝伞遮阳,斗笠、草帽五彩缤纷。龙船上的呐喊声、号子声、锣鼓声夹杂着岸上的欢呼声弥漫整个赛场,那场面、那情景,荣誉感、胜利感,无不使参与者的全身细胞都兴奋,所有的船员都随着鼓声、号子声拼命斩劲呐喊,奋力划船,特别是两船竞赛未分胜负之时。

为什么五月十三日龙头庵的龙船赛就这么热闹呢?

(1)前面讲到,历史上的上辰溪,南到铜湾(不含铜湾),北至大江口(不含大江口),东起罗峰岭,西止锄头坪(不含锄头坪),有均、正、永、太四大乡,永和乡的治所龙头庵集镇正处中心地带,是上辰溪人民生产、生活物资的集散地,也是文化发达的中心地带。

(2)历史上上辰溪境内的沅江,上止铜湾墩子,下到大江口虎皮溪,只有龙头庵集镇前鸭溪口至赤岩湾溪口约3000米长、400米宽的水面,处猪牙溜与牛儿岩两滩之间,水流平缓,水域宽阔,是划龙船、龙船比赛的最佳水域。

(3)历史上,上辰溪的汉子最爱划龙船,龙头庵的汉子犹甚。若按村排序,旧社会有“三口搭一湾”之说,最爱龙船的村子是龙头庵的长冲口、石溪口、中溪口和中方县铜鼎镇的赤岩湾(1942年5月前属辰溪县均和乡所辖)四个村。“文革”时,龙头庵公社的龙船都被县政府作价买收、销毁,只剩下龙头庵公社雪峰大队长冲口一只龙船,1978年5月,长冲口村青年人顶着各方压力,把龙船划到了龙头庵。此后各村龙船又重新做齐,连原来没有龙船的小村,也合伙做了龙船。此外,民国初期永和乡长冲口保,专门辟有一处地方做龙船,就是现在的“龙船坪”自然村。若举例到人,捐钱超千上万的富家和背着老婆把下蛋鸡婆买了出兴钱的穷人,比比皆是。上辰溪人做龙船和修凉亭一样,自觉自愿出工、捐钱、捐物。旧社会石溪口村一农民家里穷,粮食不够挖蕨根吃,村里做龙船,他就把蕨渣捐了扎船缝。长冲口一农民乘老婆娘家去了,把家里几只“盐船”(即下蛋母鸭)都买了,捐了一面锣。还有那爱划龙船的,上了龙船不肯下,划三天龙船喉咙都喊嘶哑了、后背都晒脱了一层皮还劲火十足者,更是不胜枚举。瑶乡人都知道,赤岩湾村的老头旗手“谢老”,2013年冬天过80岁生日,摆了20多桌酒席,请全村的男青年陪他划了半天龙船,过了半天舞头旗的瘾。上辰溪人不仅男人爱龙船,老人、妇女也爱龙船,当然他们只看龙船。上述那抱婴儿的妇女传说就是龙头庵人,还有龙头庵大村一民国时期的老人,手扯油腊树蹲在河落坪看龙船,一边看一边发喊一边用力,结果将那丛年青人都难以拔起的油蜡树连根拔出。另外,龙头庵妇女爱看龙船、愿出“兴钱”的也多。

龙船划上三天,人的体力跟不上,喉咙也嘶哑了,只划一只龙船的小村,便于5月13日下午就拉船入亭了事;较大的、也只两只龙船的村,如上述辰溪沅江两岸的大部分村落,由于摊槽钱划龙船的人多,14、15日还要去铜湾、仙人湾继续划,最迟15日下午拉船入亭。现在,由于清水塘电站建成,清水塘以上的龙船去仙人湾相当困难,5月13日下午从龙头庵划回来,便拉船入亭。龙船出亭、入亭与划船相似,同样要打鼓打锣,而且是紧鼓紧锣,要舞头旗、腰旗,吹唢呐。不同的是,若拉船出入,则划船船员走路拉船,若抬船出入,划船船员则抬船。无论拉或抬,蜷“猪嘴的”扶船头保证路线正确,艄公保护船尾,收“红”的燃放鞭炮,所有龙船头人则观察、提醒船员注意安全,其余在船上各司其职。要求,一槌鼓龙船出、入到位。龙船入了亭,一年一度的五月半划龙船活动便宣告结束。当然,有的村安排在七、八月做新龙船,完工后下水试划一两天,要好的友船陪划,那是另外一码事。

龙船入亭了,可划龙船的事还未了。最后就是举办“赎红宴”,请本村出嫁女性前来“赎红”,同时将本年度有关龙船的收入、支出张榜公布。龙船头人安排有专人接客、收礼记账、端茶倒水,招呼客人上座入席。还特别布置了空榜,来赎“红”的出嫁女每交礼金一人,其本人或丈夫姓名及数额立马公布,这数额就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看榜的出嫁女及其亲属很多,她们要考虑自己该交多少礼金合适。那家庭条件好的,爱面子的总想超过别人,跃居第一,因而出手大方,礼金成千上万的都有;至于那家境一般,为人低调者,虽不想送礼金额最高,但也不想使自己所交“赎红”的礼金最低,故而总是多次看榜,寻求不多不少的中等数。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户”,只要人到,交几元钱足矣。凭良心讲,那交5元“赎红”礼金的贫困户比那腰缠千万上亿元的老板交5万元“赎红”金的礼,还要重。这样,出嫁女“赎红”的礼金是不会少的,比该村男丁“槽钱”总额还要多,扣除做一只新龙船和当年该村划、赛龙船的开支外,还有结余。以龙头庵乡大村为例,2012年5月半划龙船,男丁槽钱(即每把划桨摊派的钱)总计6万多元,而出嫁女上“红”的钱是20多万元(包括烟、矿泉水开支),其中现金12万多,最多的2000元,最少的10元(是一从大村出嫁的谢姓孤寡老妇人托人带来的)。该村当年“赎红”礼金除了做两只新龙船和划龙船开支外,还修建了两座凉亭。

以上介绍的上辰溪龙船文化表明,龙船文化与龙舟文化的基因是不同的。上辰溪的龙船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与上辰溪的悠久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人口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毋庸质疑,外地端午节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那上辰溪即现在的辰溪瑶乡划龙船、赛龙船又是为了什么呢?对此有两种回答。一是:“纪念屈原说”;绝大多数的上辰溪人都是这种回答。瑶乡诗人、辰溪县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会长舒象田先生曾赋七绝一首赞扬瑶乡龙船赛:“手提粽子祭忠卿,江上时闻劈浪声。劲棹群龙催战鼓,离骚一曲励征程”,所持观点就是“纪念屈原说”的代表。那为什么不过端午节不在五月初五划龙船、赛龙船呢?萧守资老师在他的《辰溪七姓瑶》一书中作了解释:“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而瑶乡是五月十五日,家家包粽糍,插艾叶,饮雄黄蒜子酒。相传马援拟五月初五进攻五溪蛮,士卒有难色。马说,今天是端午节,蛮首必醉,进兵必胜。事成,于十五日补过节日。故五溪一带,沿习至今。”五月十五是五月半,于是瑶乡人都过“五月半”,后来进而演变为:入中旬后随集日过。另一种回答是:“祭祀五谷之神。”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敢于质疑的年青人。他们认为:(1)龙船最初就是祭祀的工具,它的产生比龙舟要早,这网上有文论证过。上辰溪民间俗话说:“龙船划生熟”。这意思是说,上辰溪划龙船都是在大麦、小麦和稻谷由生变熟收割之后,一是五月半大家都划,五月初就已收割完大、小麦;一是八月半做新龙船的村,划新龙船(当然也有与其亲近的村拉出龙船,陪划),这时稻谷已收完晒干进仓。这两次划龙船,显然是祭祀、感谢五谷之神;(2)上辰溪龙船那么长、那么大,根本不是追赶、寻找屈原尸体的龙舟,更不是参加比赛的龙舟,而是货真价实的祭祀龙船。“猪嘴蛇身燕子尾”,船装三牲祭品之猪头祭祀神灵,然后祭来了吉祥(燕子)。(3)上辰溪人划龙船要给龙船披红(妇女得给娘家龙船上“红”)挂彩,打锣鼓,吹双唢呐,这都是祭祀活动中的活动要素。上辰溪龙船要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参加龙舟赛,跟20人的龙舟比速度,那是注定要吃猪尾巴的。

网文认为:“龙船之在楚,不仅仅是一种横渡江河的工具,更是巫师用来通联神鬼的法器”,这我赞成。网文还说:“到了晚些时候,人们又借用龙船赛的形式祭祀屈原”,这我也不反对。我们瑶乡人划龙船恐怕就属于这种情况。不管是“纪念屈原”也好,是“祭祀神灵”也罢,上辰溪的龙船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研究,上辰溪的龙船精神,特别是那种团队精神(即集体主义精神)和上辰溪人在做龙船、赛龙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气如长虹,值得传承。

2018年5月2日于黄溪口

(作者:谢志德,笔名老谢哥,男,65岁,辰溪县民族中学退休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