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如果劉備在某個時刻甘拜下風,向曹操稱臣,能混到什麼地位?

寫一個腦補了很多劇情的版本。

公元175年,洛陽。

可能22歲的袁紹,不應朝廷辟召,不顧叔叔阻攔,在家中結交遊俠。

20歲的曹操擔任了洛陽北部尉,上任沒多久就棒殺蹇圖,聲名大振。

估計比曹操小比劉備大的公孫瓚,正藉助岳父的資助在盧植門下求學。

14歲的劉備,也在叔叔的資助下就學於盧植門下,是公孫瓚的學弟。

如果劉備在某個時刻甘拜下風,向曹操稱臣,能混到什麼地位?

袁紹和曹操,兩個官二代,但是都不受主流待見,一個是庶子,一個頭上有“書香門第,宦官之後”的帽子,從小一起作妖,感情好得很。主管治安的官員和一個收容犯罪分子的豪門子弟是鐵哥們,餘下的請自行想象。

公孫瓚和劉備,都是沾著豪門大族的邊,但是出身卻很低微,一個母親出身貧賤,只能當小吏,一個家境貧窮,賣草鞋為生。都是靠貴人扶持才從邊境小地方來到首都讀書,但是這二位學習都不怎麼認真,天天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漢服,出去打獵聽音樂會。而且還“好交結豪俠”,認識了一群年輕氣盛的小夥伴。

袁紹、曹操、公孫瓚、劉備,這四位可都不是什麼好脾氣,各自領了一幫十幾二十歲的江湖人物,都在洛陽這個地面上混,難保不擦出什麼火花來。

那麼雙方碰面之後呢?當然不可能是曹操直接把公孫瓚和劉備抓起來拿五色棒打死。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這四位相談甚歡。

此時,四人中只有曹操做了個不受待見的小官,其餘三人都未出仕。而且,這四個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都有不同的苦惱,袁紹和公孫瓚是庶子,曹操家庭有汙點,劉備窮。雖然袁紹和曹操的父親、公孫瓚的岳父、劉備的叔叔能給他們安排一個不錯的出路,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的出路已經讓人望塵莫及了,但是,選擇了這樣的出路,只能讓他們在無數的官僚中泯然眾人。想要出人頭地,想要在這眼看日益黯淡的世道中建立功名,青史留名,他們四個都必須竭盡全力擺脫自己的身份,自己掙一個出路出來。而現在,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正是青春年少,意氣風發,胸懷大志。這四個尚顯青澀卻大有豪氣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想必是一副十分美好的畫面。

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四個人很快分道揚鑣了。一轉眼,九年過去。公元184年,袁紹依然留在洛陽,曹操被排擠出了洛陽,當了頓丘縣令,後來又丟了官,再次出仕時做了議郎,卻沒有多少人肯聽他的意見。由於老師盧植調任,公孫瓚和劉備也不讀書了。公孫瓚轉拜劉寬為師,在四人之中是最早出人頭地的,討鮮卑戰烏桓,與北方各路叛軍廝殺。劉備則返回家鄉,結識了關羽和張飛。

如果劉備在某個時刻甘拜下風,向曹操稱臣,能混到什麼地位?

這一年,黃巾之亂暴發了,他們四人的機會也來了,袁紹出仕何進麾下,曹操、公孫瓚和劉備則加入了剿滅黃巾的戰爭。這一次,四人都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戰後,袁紹為何進所信用,曹操官拜濟南相,治理得一郡清平,但是看不慣官場風氣,再度去官,最後兜兜轉轉,來到何進麾下與袁紹公事。公孫瓚大破張純,封都亭侯。混的最差的小兄弟劉備總算也靠軍功掙了個安喜縣尉,結果又出了怒鞭督郵的事,劉備棄了這個好不容易掙來的官。

這個時候,曹操和袁紹的上司何進正在四處募兵,劉備加入了毋丘毅的隊伍,先後做了下密縣丞和高唐縣尉這兩個小官,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長久,最後投奔了公孫瓚。但是《英雄記》又提到,“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那麼,很可能劉備在棄官不做到投奔公孫瓚之間跟著曹操和袁紹一起去參加了對董卓的討伐,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袁紹、曹操、劉備是並肩而戰的戰友。

此時離黃巾之亂暴發又過去了六年,在討董卓的之中聯軍之中,曾經面斥董卓,出身名門大族的邟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無疑是一顆閃耀的新星,正當英年,統率大軍,擔任十餘路諸侯的總盟主。代理奮武將軍的曹操也很搶眼,此時的劉備只能跟著兩位哥哥打醬油。也是曹操和劉備一起陪袁紹承擔了全家被害之痛。昔日的四位少年舊友,如今已有三位位高權重,雖然有了些爭執,甚至開始產生了原則上的分歧,但還是在亂世中互相扶持,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和公孫瓚聯合夾擊韓馥,公孫瓚則提攜了劉備。

如果劉備在某個時刻甘拜下風,向曹操稱臣,能混到什麼地位?

曾經,他們是仗劍遊俠的少年,相逢於躊躇滿懷之時,夢想著建功立業,名垂青史,但如今,四位昔日舊友都成了一路諸侯,有了自己地盤、自己的兵馬,地位也改變了他們的心。當年的少年遊俠可以快意恩仇,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而如今,他們都是自己集團的利益代言人,行事的標準也從自己的喜怒好惡變成了赤裸裸的利益糾葛。隨著袁紹與公孫瓚的決裂,四人分成了兩大陣營,劉備幫助公孫瓚對抗袁紹和曹操。這段時間中,劉備終於逐步追上了三位哥哥,有了極好的聲名,有了自己的一支核心軍馬。

直到公元196年,曹操與劉備相識的第21年,劉備被呂布打敗,投奔曹操。在關東聯軍散夥之後的這幾年中,曹操迭遭挫折,為呂布所迫時,曾經一度打算去投靠袁紹,也失去了一些像鮑信這樣的知心朋友。而他和袁紹的關係也隨著兩個人的地盤、兵馬、權勢越來越多而日益惡化,最終曹操迎入漢獻帝,袁紹直接說出了“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這樣的話。“會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袁紹和曹操都很清楚,他們實際上已經決裂了。

這個時候,曹操與劉備這個二十年前的故交重逢了。曹操兇殘詭詐,但並不陰沉,並不無情無義,恰恰相反,曹操的很多行為,尤其是年輕時的行為,更像是一個熱血青年所為。面對一個有著共同敵人的老朋友,他怎麼能不以最高規格相待?曹操和劉備本無仇怨,是因為分別站在了袁紹和公孫瓚一邊才成了對手,之後又由於徐州救陶謙而激化。現在,曹操和袁紹已經不是同一陣營了,而且和劉備都有著打倒呂布這個共同目標,為什麼不能重修舊好呢?

曹操給了劉備最高的禮遇,極盡籠絡優待,甚至給這個降將兵權,他是真心覺得從此之後劉老弟就跟著自己合夥了。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劉備是一個絕不甘心居於人下的人,哪怕是曹操,他也不能追隨。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劉備和曹操,終究做了一輩子的對手。“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這絕不是恭維,而是曹操的真心話,袁紹、公孫瓚,少年豪俠意氣之時能與曹劉並列,但他們的格局氣魄卻差得太遠。

同輩群雄,一一凋零,最終只剩下曹操劉備這兩個老人,五六十歲的年紀,依然壯心不已,爭為天下雄長。

曹操在病重之際說: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劉備最後留下的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終於卸去了一切偽裝和枷鎖,只是一個父親、丈夫。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