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最後是怎麼免得殺身之禍的?

鄉村播報橙二狗


雖然身為人臣都希望能施展一腔抱負、輔佐君主建功立業,但一旦“功高震主”,下場大多都會變得十分悽慘。不過,還是有一些歷史人物能在這種情況下功成身退,甚至“功成而身不退”得以善終。

首先來看功高震主仍能得以善終的原因大致有哪些:

① 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

② 才德兼備,性格沉穩,為人處世低調、謙恭,不居功自傲,不結黨營私,不生異心。

③ 守本分,安於現狀,甚至故意抹黑自己以降低君主的戒心。

④ 與君主關係甚好。

⑤ 遇到明君,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⑥ 個人能力實在超於常人,無法或缺,不可替代。

下面就來舉例說說:

① 郭子儀

郭子儀實乃一典範。他立下過平定安史之亂的功勳,又收復長安計退吐蕃,位極人臣,但他並未居功自傲,更未因此而生謀逆的野心。曾國藩所說的“猶當下同郭與李,手提兩京還天子”中的“郭”,指的就是郭子儀。

此外,君主起疑心時他上書表忠心,戰勝歸來後又主動交還兵權。甚至在80歲高齡時,還親手把自己的兒子綁著押到殿上向君主請罪,試問有著這樣的謙卑與赤忱,君主怎會將他剷除?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郭子儀的個人能力實在太突出。唐代宗曾經對他不信任,但一換人就不行,所以還得將他請回。

這也就難怪史書這樣評價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② 范蠡、張良

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一雪會稽之恥,但後來便功成身退,還因善於經商而成為鉅富,三散家財而避禍。另外,張良也是激流勇退的代表。

③ 蕭何、王翦

蕭何助劉邦一臂之力戰勝了項羽,後來為了消除劉邦的猜疑,故意貪汙受賄,讓劉邦以為他安於現狀。

王翦也是深知功高震主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所以在統軍滅楚之前,故意向秦王嬴政求田宅來消除其戒心,之後便功成身退,

這二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故意抹黑自己以求得君主的安心。

④ 衛青

衛青的姐姐是漢武帝的皇后,這層親緣關係使得衛青與君主的關係非同一般。再加上大將軍本人行事坦蕩,忠心不二,自然不會被漢武帝當作眼中釘。

⑤ 姚廣孝

姚廣孝是和尚出身,可能與此經歷有關,此人對世事看得十分透徹,並且心思縝密,想人所想,清楚地知道君主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姚廣孝主持修了《明太祖實錄》,纂修了《永樂大典》,並且還輔佐太子監國,能力超群卻為人低調,不結黨營私。可謂是既會做事還會做人,這真是讓君主很難找到理由與他過不去吧。

在功高震主的情況下被君主剷除其實很好理解,畢竟君主考慮的是維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當他感受到威脅的時候,自然會想方設法地消除隱患。但一些德才兼備、識時務的人臣,的確也因為種種原因而逃過一劫、得以善終,歷史的奇妙、有趣之處也正在於此吧。


三聯中讀


“功高震主”從字面意思即“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詞出自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更深層次說,所謂功高,並非單純指功勞業績,本質上還是兵權,及對軍隊和政局的影響力。

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創業階段”互相包容度非常強,“成功上市了”股權及決策權的爭端也就來了。大多王朝是“狡兔死走狗烹”,即使開國君主能夠制約這些功臣,一般第二代就不行了,所以只好下狠手。以兩個平民起家的皇帝,劉邦和朱元璋最為代表。而如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是很溫和的方式了。

功高震主避免殺身之禍的,的確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很少,每個人情形也不一樣。也要取決於“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王翦與蒙恬功勞最大。老將軍王翦選擇了“自黑”。在後期帶兵出征的階段,不斷向秦始皇索要良田大宅,以一個“貪財”字來表白“胸無大志”。

諸葛亮是典型的功高震主,從白帝城託孤到去世,他是事實上的蜀漢決策者。難得後主劉禪與他相安無事,死後也未被清算。諸葛亮的成功在於“形象與佈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之下,蔣琬費禕姜維都是他的薪火傳人。東晉的王導、謝安與之很像,背後是兩個家族勢力。這三位也有共同社會背景特徵,就是天下不太平。

唐代李靖、徐懋功被稱為戰神,在處理與皇帝的關係的時候,都選擇了“隱”,只管打仗,少問朝政,明哲保身。另一位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也是如此。當然也必須肯定唐太宗、唐高宗、唐代宗的胸襟。

相反的例子。明代張居正、清代多爾袞,都是功高震主的“攝政”,情勢很相似,都是小皇帝,孃親主事,一個是活太師張先生、一個是皇父攝政王,剛死極盡哀榮,很快被清算打倒。萬曆和順治都是心胸狹窄放蕩不羈的人,被壓抑了很多年的爆發。

歷史有規律可循,但也經常出意外。


幾葦渡


古今中外,功高震主的除了篡位之外都沒有一個好下場,即便急流勇退,那也是放棄所有自已應得的酬勞選擇隱姓埋名,甚至過得如喪家之犬般的居無定所和不為人知。

兩對比較典型的比對:韓信和張良,諸葛亮和司馬懿。

韓信不知進退,一心要獲得與保有自已追隨劉邦打天下的酬勞,結果叫劉邦幹掉了;張良是退了,沒敢要劉邦任何東西就遁跡人間,呵呵,堂堂的帝師啊,居然在成功該分紅的時機退隱,赤果果的退隱。

諸葛亮是比較成功的功高震主卻依然被倚重,雖然劉禪偶爾聽了讒言,偶爾制肘諸葛亮,但也無傷大雅,反正諸葛亮是累死在途中,雖很成功,但也很悲催;

司馬懿就展示瞭如何正確解決功高震主的矛盾,那就是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

天下又不是姓曹,能力者得之。

敢和我叫板,滅了。

三兩下,曹魏禪位司馬氏,這叫識時務,畢竟保不住的東西,還是保命成為富家翁就夠了。

其餘歷史上的功高震主就走兩條線,要麼是司馬懿路線,要麼就是被皇帝滅了,還安上了權臣奸賊的稱號,剝奪所有財產和榮耀。


鴻哥iouyh福小鋪


張良肯定算是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模範代表人物了。大家都知道,他被劉邦說成是漢初三傑之一,另外兩個,一個是蕭何,一個是韓信。

但是,漢初三傑之中,就數張良的命運最好了。原因就是他懂得帝王之術,知道什麼時候該退,什麼時候該讓。

蕭何和韓信在這方面就差多了,下面我們具體說下,張良為何能全身而退,蕭何和韓信就坎坷重重?

劉邦在統一全國,當上天子,這時候他就開始對韓信,張良和蕭何逐一封賞了。

韓信是第一個被封賞的人,當然他的功勞最大,也是封賞最豐厚的一個,他被封賞的是王,先是當了齊王,然後在被遷到楚地當楚王。

劉邦給的韓信就要了,但是,韓信是不能令劉邦放心的,這一點韓信不知道。所以,再後來韓信給劉邦捉到長安去,貶為了淮陰侯,然後軟禁在了都城,再也不讓他到處去遊逛了。

韓信這種被主子惦記上的人,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他最後是被呂后和蕭何設了一個局,然後,被俘滅族的。

韓信死的時候僅僅只有三十多歲,可以說韓信敗就敗子自己功高蓋主上了。下面我們看看同樣是功高蓋主的張良,為何他能全身而退的?

劉邦封賞張良的時候,對他的出手可是很大方的。劉邦究竟對張良有多大方呢?

他竟然讓張良在齊地自擇三萬戶,作為自己的食邑。要知道齊地在漢初的時候,是整個國家最富庶的地方。

張良面對這樣好的待遇,並沒有昏了頭腦,他很清楚劉邦是什麼人,劉邦這個人猜疑心很大,若是張良在齊地真的自擇三萬戶,那才是他災難的開始。

所以張良告訴劉邦,自己才疏德薄,三萬戶自己不敢要,若是陛下非要賞賜給自己土地,那就把留縣的一萬戶人家給我吧。這也就是為什麼張良被稱為留侯的原因。

劉邦見張良選了比較貧困的留縣,當然很開心了。

那麼問題來了,全國這麼大,張良為何選擇比較貧瘠的留縣呢?

因為留縣是張良和劉邦第一次相見的地方,這個地方對張良和劉邦來說比較有紀念意義,所以張良選擇了留縣。

張良不但選擇了不好的地盤,他還婉拒了劉邦讓他入朝當官的好意。他說自己身體有病,還是生活在深山裡比較好。

其實張良說有病只是藉口而已,他明白劉邦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享福的人。因為和劉邦沒有了利益糾紛,所以,張良最終躲過了被殺的命運。

蕭何同樣是文官,功勞和張良相仿,但是,他的命運比張良要坎坷的多。這是為什麼呢?

劉邦得天下後,蕭何被封為了第一功臣,食邑先是八千戶,然後又追加到一萬戶。就這樣蕭何也算是個萬戶侯了。

蕭何被封侯之後,就到了朝中做了宰相,他把國家治理的有井有條,也算是大功一件。但是,蕭何畢竟名聲太好,威望又高,在劉邦晚年,他還是被劉邦算計了。

在劉邦算計蕭何的時候,蕭何的謀士給他出主意,讓他自毀名節,蕭何就花大量的錢財,買農民的土地,農民對蕭何意見很大,就把狀告到了劉邦那裡。

劉邦看到蕭何的名聲毀了,還是很高興的,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過蕭何,而是把他給抓進了監獄。

這次劉邦是想整死蕭何的,當時文武百官也沒有敢為蕭何求情的,因為他們都明白劉邦的意思。看來這次蕭何必死無疑了。

就在蕭何最為無助的時候,還是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找到劉邦,冒著生命危險,為蕭何求情了。

他告訴劉邦,蕭何沒有罪,你是知道的,即使他對百姓徵收土地,那也是被你逼的,你若是這樣把蕭何處死,天下人不服呀。

劉邦是個能聽進意見的人,他覺得人家說的不錯,就放了蕭何一馬。

蕭何也真是不容易,死裡逃生,趕緊跪下來給劉邦求情。

劉邦告訴蕭何,我為什麼抓你,我只不過是想告訴天下人,你是一個好丞相,我是一個壞皇帝。你看劉邦這臉邊的真的是比翻書還快吧。

所以說功高蓋主者,還是多學學張良吧,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候,退隱江湖。只有這樣才能安身立命。


史學達人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古往今來,無數血淋淋的例子說明功高震主之人易惹殺身之禍。越王勾踐留劍逼文仲自刎,呂后誘殺韓信,呂不韋飲鴆自盡……

但,歷史上也有不少功高震主之人得以保全性命,甚至一輩子身居高位,那他們是如何做的?

01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秦國名將王翦破邯鄲,滅燕趙,南征百越,戰功赫赫,在攻下楚國後更是被封武成侯,一時風光無兩。

但他急流勇退,在攻下燕都之後,主動交出兵權,舉薦新將領,告老還鄉。

多疑如秦始皇,也不會對一個沒有兵權的功臣動手,讓王翦得以安享天年。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主動退隱,是他保命的最佳方法。畢竟,沒有實權,夠不成威脅。

02自黑以自保

漢初“開國第一侯”蕭何運籌帷幄,幫助劉邦逐鹿中原,得劉邦重用。漢朝建立後的第二年,蕭何計誅韓信,劉邦對他恩寵更甚,除對蕭何加封外,封邑進爵,聖眷不衰。

蕭何深知爬得越高,摔得越慘,況且有韓信的教訓在前,便思索自保之法。

在門客建議下,他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他,製造些壞名聲,在劉邦心目中樹立起一個貪官汙吏的形象,徹底打消了劉邦對他的疑慮。

自汙名節,以釋君疑,在合適的情況下,自黑也是自保的絕佳方式。畢竟,有汙點的人更容易掌控。

0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表忠心

諸葛孔明絕對算得上功高震主,劉備死後,他總攬蜀國大權。功高震主還身居高位十數年,他深得後主劉禪的尊重和愛戴,從劉禪稱他為“相父”就可見一二。

究其原因,孔明是劉備託孤的大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一心為匡扶漢室,事必躬親,愛民如子。

他為蜀國盡心盡力,深受百姓愛戴,但對後主一直恪守君臣之禮,絕不僭越。當他最後累死在北伐途中時,已為漢室耗盡最後一滴心血。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孔明以行動證明自己忠於蜀國。也正是因為如此,劉禪雖偶爾聽信讒言,掣肘於他,但從未想過治他於死地。

總之,細看功高震主的人自保之法,或隱退,或自汙,或極盡忠誠……殊途同歸,其實都是打消天子疑慮。因此,遇到一個心胸開闊的君主也十分重要。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在“伴君如伴虎”的時代,功高蓋世的臣子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解除對自己的殺心,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玄妙的藝術,唯有看透人性、知所進退的聰明人才能做到。比如以下十位功高震主的名將,儘管使用的方法不同,但無一例外都得到了善終,在“兔死狗烹”的政治角鬥場中,委實是不小的奇蹟。


1.王翦


王翦是繼白起之後秦國最能打的“戰神”,在兼併六國戰役中,獨自一人統軍消滅趙、燕、楚三國,其子王賁滅魏、齊兩國,王氏父子共滅五國,功業之盛,遠過其他諸將。王翦以功封武成侯,位極人臣。



王翦深諳帝王心術,很清楚功高震主的可怕後果,滅楚之前極力自汙向秦王嬴政乞求田宅,滅楚之後又急流勇退,所以秦始皇對他極為放心,王翦也因此得以善終,實在是高明得很。


2.衛青(?-前106年)


衛青因姐姐衛皇后的關係,深受漢武帝重用,被委以攻擊匈奴的任務。衛青對匈作戰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迫使匈奴向西北遠遁,十餘年間再無南下之力。衛青功勳蓋世,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食邑萬戶,可謂位極人臣。



衛青雖然位高爵尊,但很懂得謙退忍讓,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從不養士人門客,令武帝大為放心。前106年,衛青病逝,獲得陪葬茂陵的厚遇。


3.吳漢(?-44年)


吳漢曾以販馬為業,歸順劉秀後,率軍擊殺更始政權的大將苗曾、謝躬,又平定銅馬、青犢等農民軍,官至大司馬,封廣平侯。東漢建立後,吳漢又率軍掃滅劉永、董憲、公孫述、盧芳等割據勢力,功勳之盛僅次於大謀士鄧禹。



吳漢為人質樸忠厚,身居高位但從不自傲,很懂得謙退之道,所以直到去世都備受寵信。公元44年,吳漢病逝,光武帝下詔厚葬,一如霍光故事。


4.李靖(571-649年)


李靖長於謀略,善於用兵,並著有兵書數種,在古代軍史當中的地位,可與孫武、吳起比肩。李靖軍事生涯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出將入相,功業赫赫,官至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



李靖生性沉穩厚重,一旦富貴在身,深懼“盈滿則虧”的道理,所以屢屢向唐太宗請求退休,言辭懇切。太宗洞悉其心意,每每溫言撫慰。公元649年,李靖病逝,太宗下詔厚葬,並準其陪葬昭陵。


5.郭子儀(697-781年)


郭子儀有平定安史之亂大功,又曾計退吐蕃收復長安,單騎說服回紇退兵,威服叛將平定河東之亂,史書稱其“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官至太尉、中書令、關內河東副元帥,封汾陽郡王,被唐德宗尊為“仲父”,官爵之尊亙古鮮見。



郭子儀為人謙退忍讓,對同僚大度有禮,從不干涉朝政,令朝廷大為放心,是故“功高震主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得以富貴滿門,高壽而終。781年,郭子儀病逝,被追贈為太師,朝廷下詔厚葬。


6.曹彬(931-999年)


曹彬歷事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行軍作戰以不濫殺著稱,有擊滅後蜀、南唐的大功,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封魯國公,位極人臣。



曹彬位兼將相,但從不居功自傲,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從未違旨,也從未談別人的過失,以此深得朝廷內外稱讚,得以富貴終老。公元999年,曹彬病逝,真宗親自痛哭致祭,下詔予以厚葬,並大封其親族、門客、親校十餘人為官。


7.韓世忠(1089-1151年)


韓世忠在北宋時便立下過斬殺西夏駙馬、擒獲方臘的大功勞,在南宋作為“中興四大名將”之一,有平定苗劉之亂解救高宗、黃天蕩大捷困厄金兀朮、大儀鎮大捷重創金軍的大功,官至樞密使,封英國公。



韓世忠與岳飛交好,曾因岳飛被誣陷之事斥責秦檜,無所畏懼。等到岳飛父子遇害後,韓世忠心灰意冷,遂辭去官職,終日談佛論道、借酒消愁,以故免遭朝廷毒手。公元1151年,韓世忠病逝,被追封為王爵,贈太師。


8.伯顏(1236-1295年)


伯顏生長於伊兒汗國,曾追隨可汗旭烈兀西征,後受命出使向蒙古大汗忽必烈奏事,深受忽必烈賞識,並留作侍臣,參與國政,1265年晉升中書左丞相。伯顏最輝煌的功績為攻滅南宋,又曾數平漠北諸王叛亂,加之有擁戴元成宗之功,官至太傅、錄軍國重事,權勢顯赫。



伯顏身居高位但為人低調,功業雖盛但不自伐其功,以故深得元廷信任。1295年,伯顏病逝,元廷下詔厚葬,並追封為淮王。


9.朱能(1370-1406年)


朱能早年便追隨燕王朱棣,隨其北征,驍勇善戰,建功頗多。“靖難之役”期間,朱能勇奪北平九門,擊敗朝廷大將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一戰中,俘虜朝廷大將平安等人,收降十萬大軍,又度淮河,敗盛庸,破揚州,為朱棣進佔京師南京立下汗馬功勞。朱棣稱帝后,拜朱能為左都督,封成國公,後又兼任太子太傅。



1406年,朱能受命征討安南,病死於途中,死後被追封為東平王。


10.曾國藩(1811-1872年)


曾國藩創立湘軍,浴血奮戰十餘載,終於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此時的曾國藩,不僅手握雄兵百萬,而且掌握江南巨大的財富,若此時兵鋒北指,推翻腐朽沒落的滿清朝廷,自己建國稱帝,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然而面對部眾四次勸進,曾國藩皆以名節大義予以拒絕,終其一生都對滿清衷心擁戴,而清廷對曾國藩也是寵遇有加。1872年,曾國藩病故,被追封為太傅,諡號文正。


文史磚家


看到這個題目,就想到了韓信,韓信是功高震主而 獲得殺身之禍的典型。

但是,也有很多人功高震主卻免了殺人之禍。列舉三個不同的人來說明他們的辦法。

王翦

王翦是秦名將,也是秦統一六國的脊柱之一,破趙,滅燕,敗楚。和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是,我們遺憾看到,四名將之中,唯有王翦善終。

秦李信攻楚失敗之後,秦王政十分震驚,親自出馬,邀請王翦出山攻楚。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出發之前,就不斷上書嬴政 "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帥兵出關之後,又連續五次上書要求賜美田,這個時候,連他老部下都看不下去了。

而王翦才說,嬴政多疑,現在秦國幾乎全國士兵都給了他,他只有多求金錢,才能讓秦王感覺他不會擁兵自立。

後來王翦大破楚軍,殺項燕,虜楚王,平楚國。隨後又南征百越,北滅趙燕,之後迅即上表告老,同時向秦王推薦其他年輕將領。秦王雖然多次規勸,但是王翦還是堅持已老邁不堪,請求歸隱。最後王翦榮華福富貴,得以善終。

郭子儀

郭子儀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平安史之亂,克兩京中興。權傾天下、功蓋一世。

但是郭子儀洞悉世情,他的郡王府大門一直洞開,販夫走卒都能隨便進入。有一次,他的一個部下來看他,看到他堂堂的王爺正在為夫人端洗臉水,且郭子儀的兒子也感覺很丟人,就勸說郭子儀自重。

而郭子儀說,我們家立下了太多功勞,如果築起高牆,不與外面來往,難免有人猜忌,而我廣開大門,隨意生活,又有人會誣陷我貪戀權力,圖謀不軌呢。

就這樣,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威澤天下,德享全國,年八十五壽終。

諸葛亮

諸葛大名垂宇宙,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位高權重,可以成為權臣,也可以成為能臣,歷史評價很多。但是,得以善終,且全民敬仰。

這來源於諸葛亮的“鞠躬盡粹死而後已”,諸葛亮的忠心耿耿已經做成了品牌,不由得任何人猜忌。阿斗有猜忌,但是見了諸葛,立刻“戰戰兢兢不敢言”。如果能做到這高度,功高震主又有何妨?

寫到這裡,又想起了袁崇煥、岳飛、檀道濟這些人,不可謂不忠,不可謂不能,不可謂不功,但是由於他們沒有正確估計自己的時代,尤其自己的頂頭皇帝,而惜死,真是可惜。


歡迎大家關注桃花一簇開無主,於地理中尋覓歷史,於歷史中沉澱人生。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古代歷史來看,功高震主的結局都不是怎麼好,要麼是功臣被殺,要麼就是皇帝被殺,比如南朝和五代時期,就是如此,那我們來看看一些功高震主卻沒事的人,看看他們用了哪些辦法,很好的解決這個事情。

一,范蠡,勾踐之所以能復仇成功,顯然范蠡功不可沒,另外一名是文種,當勾踐成功之後,范蠡就知道勾踐是一個能共患難,但是不能共享福之人,所以就勸文種一起逃走,可是文種不聽,最後被殺。

范蠡離開了,遊玩山水之間,(據說還帶著西施)後來又三次擁有鉅富,但又散家財,自號為陶朱公,被尊稱為商聖,所以范蠡的方法,就是選擇離開。

二,蕭何,蕭何因為與呂后設計誅殺了韓信,被加封了五千戶,還給配了五百人的護衛,蕭何在召平的提醒下,趕緊把這五千戶和五百人的護衛給退了,還拿出很多家財入國庫,用做軍需。

劉邦在外征戰,派人一直打聽蕭何的近況,蕭何在他的門客的提醒下,就採取了自毀名節的辦法,佔了很多百姓的田地,還建議劉邦把上林苑給老百姓,劉邦一怒之下就將蕭何給關了起來,不過沒幾天後,又把蕭何放出來,也沒在猜忌蕭何了。

三,張良,是漢初三傑,但在漢初列侯排名卻是在六十二名,其實張良本來是能排在第一的,因為劉邦想要給張良齊地三萬戶,那可是遠超過蕭何與曹參這兩個萬戶侯,畢竟他們才剛到萬戶。

但是張良,卻只要一個小小的留縣做為自己的封邑,而這個留縣就是劉邦與張良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張良在劉邦稱帝之後,就退隱山林,不問世事了。

四,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當他率領六十萬秦軍攻打楚國之前,就一直向秦王趙政索要房屋田舍,在打敗楚國之後,王翦也退隱了。


歷史簡單說


關於這個有很多種類型,茲舉其例:

一、善於自汙型。比如說秦將王翦、漢相蕭何都是這種類型。

二、君主依賴型,這種大部分在分裂亂時。這裡面有兩種,第一種叫國之柱石,國家離不開他,比如諸葛亮、王猛。第二種叫養寇自重,比如說唐朝的僕固懷恩。

三、自成一派型。譬如說晉朝的陶侃、祖逖、王敦都是這種類型。

四、歸隱田園型,譬如說越之范蠡、唐之李泌。

五、建立新朝型。有分純粹篡位的王莽、楊堅,和幾乎自己打下江山的劉裕、朱元璋。

六、皆在掌握型。這種離建立新朝只差一步,只是自己沒做而已,比如曹操、司馬。

大概這些了,人物故事到處都有,不必多說。


星火辰


徹底的功高震主並且善終的人,這個概念其實無非幾個人,姜子牙、范蠡、諸葛亮、郭子儀,這幾個是終身最高為臣的。曹操、司馬懿、劉裕、楊堅、趙匡胤等,他們自身或後代稱帝的就不解釋了。

姜子牙和范蠡可以歸為我要錢要美女,遠離政治核心類。天下初定時,沒有威脅的員工對於老闆來說才是好的員工。諸葛亮可以歸為託孤重臣、不得不用類,因為先帝劉備的作死已經把蜀漢作的差不多了,後主劉禪明白靠諸葛穩定的重要性。當公司快倒閉時,老闆只要不是智障基本不會主動攆人。郭子儀屬於實權牽制類。李唐已經開始進入了節度使時代,本來徹底忠心唐王朝的地方勢力就沒幾個,唐帝巴不得多籠絡幾個人,這種實權派的節度使真心不敢動啊!郭子儀與前三者不同點在於,真心屬於終身大腿級別的人物,皇帝都親自向公主承認自己抱大腿!

總結。企業上升期,踏實努力工作,讓老闆看你像豬狗一樣傻、像牛馬一樣能幹。企業高潮期,老老實實要點兒錢回家帶孩子。企業低谷期,顯現出你能夠給老闆帶來的希望。企業衰退期,壯大自己實力等時機,準備自立門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