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世紀的歐洲人,為啥不愛洗澡?

陳益洲


嚴格來說這種風氣盛行於中世紀後期。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中世紀的歐洲傳染病橫行,加之醫療衛生條件差,普遍認為居住在骯髒的地方才不會得傳染病,所以導致個人衛生狀況很差。有點像中國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14世紀,歐洲大規模爆發黑死病,三個月奪走三分之一的歐洲人的生命,從此歐洲進入長達兩包多年的禁慾時代。束手無策的醫生將病因歸結於腐爛的空氣,並建議人們不要洗澡來預防疾病,因為他們認為洗熱水澡會使毛孔擴張,使大量細菌進入身體,不利於健康。

路易十四

第二,宗教信仰。歐洲人信仰天主教,天主教的信仰認為骯髒的身體才能夠更好的去接近上帝,不洗澡是聖潔的象徵。因此很多常年不洗澡的人通常會被封為聖人。例如聖亞博格閣下堅持50年不洗澡、不洗臉、不洗腳,最後成功封聖。一些王室把洗澡看做是墮落的根源,許多人一生都不曾洗澡,比如查理大帝、維多利亞女王等歐洲的君主。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的母親堅持一輩子不洗澡,被冊封為聖女阿涅絲。對17世紀的法王路易十四而言,洗澡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他就洗過一次澡,那個時期最愛乾淨的法國貴婦人每年洗兩次澡。到了法王路易十五的時候,仍舊不怎麼洗澡,據說他一生洗過三次,誕生時、結婚時和入殮時。

第三,生產條件所限。因為沒有掌握古羅馬的鍋爐管道工程技術,在中世紀歐洲洗澡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在中世紀早期,只有國王和貴族才有洗澡的權利,還是三個月洗一次。


國家人文歷史


很多影視作品中描繪的中世紀時歐洲人的生活環境是非常差的,可以用骯髒來形容。老鼠從餐桌上跑來跑去,狗在主人腳邊爭奪骨頭,貴族們用袖子擦嘴,把盤子裡的骨頭隨意扔在地上。窮人總是穿著髒兮兮滿是破洞的衣服,腳上套著沾滿泥土的靴子。但這只是劇情需要,而不是歷史。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雖然人們印象中的中世紀是一個非常黑暗的年代,但並非一切都是黑暗的。中世紀始於羅馬帝國的衰落,但此衰落指的是羅馬的政治和軍事實力,而不是羅馬文明的衰落。從英倫三島到巴勒斯坦,羅馬帝國人民的風俗習慣並沒有因為政治和軍事結構的消亡而改變。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人的思想、知識和生活習俗仍然被前帝國人民所延續。當然這裡邊也包括沐浴洗澡。



在歐洲每個莊園、城堡以及修道院,飯前洗手都是儀式的一部分。洗衣服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洗衣女工是中世紀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婦女洗衣服和晾衣服也是中世紀手稿插圖的主題之一。

羅馬帝國城鎮的浴室都是明亮而寬敞的,它們是男人們進行商業和政治活動的重要的交際場所。


中東地區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半島的浴室雖然更暗,更隱蔽,但卻是極其豪華的。它們由圓頂屋頂和優雅的大理石地板、長凳和噴泉構成。它們在商業和政治上不那麼重要,但在文化上卻更為重要,因為伊斯蘭教強調個人的清潔衛生。


當十字軍到達現今的巴勒斯坦地區時,他們發現了許多還能使用的澡堂。十字軍非但沒有拆除它們,反而欣然接受了它們。而且他們開始建造自己的浴池,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十字軍的浴池。這些浴池分佈在耶路撒冷的醫院、聖殿騎士團總部和錫安山修道院附近。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世紀的教會認為沐浴是一種罪過,這肯定是一個謠言,耶路撒冷的醫院和聖殿騎士團都是僧侶,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城市,而那裡到處都是澡堂!


到了13世紀,可能是因為西歐十字軍東征與拜占庭帝國以及穆斯林世界重新接觸的結果,歐洲民眾洗澡沐浴變得日益普及和流行起來。不僅公共澡堂變得越來越多,有錢人和貴族還投資修建了精緻的私人澡堂,到15世紀,澡堂屋頂放置冷水和熱水兩個水箱,人們沐浴時可以隨時調節水溫。甚至在那之前,聰明的法國人發明了複雜的汙水處理系統。



但是說了這麼多,中世紀的洗澡沐浴與21世紀還是有著根本的不同。不像今天的人們洗澡是如此的方便,那時的人們用煤炭和木材加熱洗澡水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而且怎麼把水運到澡堂裡也是一個頭疼事。當時的衛生標準肯定比不上今天,但也不會差到貴族們在天鵝絨長袍上擦油手,或者讓老鼠在桌子上跑來跑去的地步。尤其是沐浴不會被認為是一種“罪惡”。


我是不侃史會死星人,一個非著名文史愛好者。


不侃史會死星人


現在我們提起歐洲人,基本上都不會將歐洲人與骯髒,不衛生聯繫在一起,而中世紀的歐洲,許多歐洲人卻長期不洗澡,並且隨地大小便,為什麼會產生這樣截然反差的現象呢?小編就來幫助大家梳理一下原因。

其實在古代歐洲,即中世紀之前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歐洲人就很少洗澡,在古希臘時期洗澡是鍛鍊的一種方式而非保持衛生的途徑,到了古羅馬時期,雖然人們經常洗澡,但大多是在公共浴室洗澡,而公共浴室又多是淫亂的場所,因而也談不上洗澡是出於衛生。並且由於熱水浴和過多的淫亂導致了古羅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銳減。

中世紀的歐洲,由於一些錯誤的觀念的支配,歐洲人更是長期不洗澡。比如著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一生只洗了三次澡,一次是出生的時候,一次是結婚的時候,一次是入殮的時候。那麼為什麼歐洲人堅持在那麼長的時間裡不洗澡呢,首先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洗澡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方式,熱水會讓毛孔膨脹,從而給病毒入侵提供機會,當黑死病在歐洲肆虐的時候,醫生就警告人們千萬不要洗澡,那樣會讓黑死病的病毒入侵到體內。

歐洲人不洗澡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宗教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人們認為骯髒的軀體可以使人更加接近上帝,常年堅持不洗澡甚至還有可能被冊封為聖人,因而許多人對洗澡嗤之以鼻。一直到19世紀初,洗澡的人都會被看作是病人,教會也會時不時的提醒人們遠離洗澡。

但是為了清潔,中世紀的歐洲人還是會用一些其他的替代方法來維持身體的必要清潔的,比如用乾燥的布擦拭,用香水碰灑全身等等。

實際上,歐洲人由於汗腺不發達,加之西歐和北歐的天氣很少超過30度以上,因此,即使長期不洗澡,也很少會發生臭味滿天的現象。


青年史學家


我想對“中世紀的歐洲人不愛洗澡”這個觀點最有力的反駁,就是當時絕大多數的中世紀城鎮都建有公共浴室。首先法國為例,1292年的稅冊(taille)上記載了26座公共浴室,13世紀的巴黎行政長官埃蒂安·布瓦洛(Etienne Boileau)編撰的《行業手冊》(Livres des métiers)更是直接提到當時澡堂工人的職業法規。另外,根據普施曼(Theodore Puschmann)的《醫學史手冊》(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的統計,14世紀的美因茨有4座公共浴室,法蘭克福至少有15座位公共浴室,15世紀的薩爾茨堡有8座浴室,紐倫堡有13座浴室,維也納有29座浴室等等。

中世紀的歐洲人其實也有主動清潔身體的意識。14世紀的米蘭作家和醫生馬伊諾· 德· 馬伊內裡(Maino De Maineri)指出及時清潔身體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15世紀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的典儀官約翰·羅素(John Russell)在《培育之書》(Book of Nurture)中對侍從們建議道,服侍領主洗澡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hang sheets, round the roof, every one full of flowers and sweet green herbs, and have five or six sponges to sit or lean upon, and see that you have one big sponge to sit upon, and a sheet over so that he may bathe there for a while, and have a sponge also for under his feet, if there be any to spare, and always be careful that the door is shut. Have a basin full of hot fresh herbs and wash his body with a soft sponge, rinse him with fair warm rose-water.(將床單圍繞著屋頂掛起來,每一面都插滿鮮花和嫩綠的香草。準備好五至六個用來坐下或依靠的海綿墊,其中一塊大海綿用來坐,一條床單在外面以便於多洗一會,腳下還要有一塊海綿。如果還有空的話,小心門上關著的。拿著一盆熱的新鮮香草,用柔軟的海綿清洗身體,用溫暖的玫瑰水將其漂洗掉。)

總而言之,或許中世紀的歐洲人洗澡並不是那麼方便,但是我們不能說人家不愛洗澡。


HuiNanHistory


這是一個“挺有說服力”的嘲諷,但並不是事實,早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就建有公共浴池。慢慢地向後發展,社會和生活檔次也是逐步提升的,可能提升得速度慢,但是總不至於過了幾百年還倒退了。在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城裡,就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浴池,那是一項“民間樂趣”,不洗澡的那是野人。別說中世紀的人了,就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人鼻子也是好使的,他們也是聞得出來香臭的,就算民風再怎麼彪悍,也是忍受不了那種“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不洗澡而帶來的奇特味道”的。

“中世紀的人不愛洗澡”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是教廷控制的,所以那些老百姓是要經常去教堂向神父懺悔或者做禮拜什麼的,不洗乾淨帶著一身“酸爽的味道”那不是褻瀆神靈嗎?那還不得直接給扔出來?那個年代本身衛生條件就不算太好,自己再不愛乾淨,今天的歐洲不會“存在著那麼多的人”。那“中世紀的人不愛洗澡”這話到底是暗指什麼? 更多的是“諷刺中世紀的人沉迷於教廷的擺佈,有些愚昧”。

中世紀的人並不是愚昧,而是教廷的統治手段比較極端。那個年代又沒有網絡,信息傳遞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很有可能傳著傳著就變了味道。另外,歐洲在中世紀時並沒有出現“強烈的城市化”,大部分人還是以“一小撮”的形式居住在鄉下,一輩子可能沒出過村,你和他們討論什麼科學問題或者喚醒他們,就是痴人說夢,他們更在乎下一頓能不能吃得好一點兒。那有沒有覺醒的人,發現教廷太黑暗了?當然有,但一般不會出現在底層民眾中(他們接觸的信息量不足以讓他們顛覆自己的世界觀),而是較高的上層社會(頂層上層社會和教廷的利益相同,不會違背教廷)。


奧國那些事兒


中世紀歐洲人很愛洗澡,比中世紀中國人愛衛生得多。

“中世紀歐洲人不洗澡”是近古以來的人編造,是用來抹黑中古人的段子。任何採信此說的所謂“歷史學人”,都沒有學會哪怕一丁點歐洲中古史基礎。

這是11世紀西班牙的澡堂子

好吧,質疑者可以說這是安達盧西亞王朝的回回佔領者修的,不夠“歐洲”。

這是12世紀拜占庭修道院的澡堂子

這是12-13世紀保加利亞王城的澡堂

好吧,質疑者也可以說這些在拜占庭文化圈,是斯拉夫人祖宗修的,俄國人祖上愛乾淨。

那麼其實真問題的含義,就是“中世紀西歐、北歐人不愛乾淨”,影射英、法、德這些文化系統的國族的祖先骯髒齷齪。想闡述種族主義可以直說嘛,何必掖著呢。

但這種言外之意也是狗屁不通。這是12-13世紀冰島貴族與學者斯諾里·斯圖魯松宅邸裡的澡池。

這是德語地區蘇黎世14世紀初的《馬內塞斯手稿》中,描繪侍女們服侍戰鬥後的騎士沐浴的畫作。

這是16世紀荷蘭人的貴婦沐浴圖

反觀中國,8-9世紀的大詩人白居易是怎麼自述的來著?“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今朝一澡濯,衰瘦頗有餘”,洗一澡就瘦一圈。11世紀的政要王安石,“面黧黑,門人憂之,以問醫。醫曰:‘此垢汙,非疾也’。進澡豆令公沐面。公曰:‘天生黑於予,澡豆其如予何?’”

以這些祖宗自豪的人,是哪來的底氣說中世紀歐洲人不愛洗澡的?


大唐雷音寺


在說到中世紀的歐洲人為什麼不洗澡之前,我們先說一下跟現在關係非常緊密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歐洲,尤其是法國、意大利的香水很出名,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不洗澡,但是不洗澡呢,身上會有味道,所以這幫人就天天噴香水去掩蓋身上的味道。

比如,最著名的可能算是法國的路易十四,那個時候,只要路易十四出來,身上都帶著一股味道,隔著很遠都能聞到。拿破崙也是,據說他外出打仗的時候,馬靴裡都要放著一瓶古龍香水,其目的就是掩蓋自己的味道。

歐洲人為什麼不洗澡呢?這個和羅馬帝國有關。眾所周知,當年的羅馬帝國嫉妒強盛,創造出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但是這個帝國建立得快,腐化得也快。羅馬人縱情於享樂、淫亂,所以導致他們每天吃喝玩樂,據說後期羅馬男子的身體也都普遍不好。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洗澡,羅馬時期的浴池非常發達,擁有先進的下水系統,也有特別大的澡堂子和浴池,羅馬男人整天就泡在澡堂子裡不出來,從白天泡到晚上。

所以,後來當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中世紀基督教就認為洗澡是不好的事,會導致人們墮落。尤其是基督教起來之後,基督教認為,只有撒旦這種魔鬼才會洗澡。所以歐洲人就從來不洗澡,每天只靠香水維持味道。

羅馬浴池博物館

不過,歐洲人確實對於衛生沒有概念,歐洲中世紀的街道非常髒,垃圾、糞便全部都倒在街上,所以長期以來,導致中世紀的歐洲人味覺都退化了。直到後來黑死病出現,大家才知道髒亂的街道會讓人得上傳染病。

後來,啟蒙運動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人們才發現,不洗澡會導致細菌滋生,讓人體質下降甚至得疾病,這才改了延續幾百年不洗澡的風氣。


兮兮說事兒


事實上,並不是整個中世紀都流行不洗澡的風氣。比如,13世紀的巴黎,有專門走街串巷招呼人們去蒸汽浴室和盆浴浴室洗澡的小夥計,在當時蒸汽浴甚至被當作對工匠、僕人的獎勵。到了15世紀,蒸汽浴室已經成了人們經常出入的大眾化場所。再比如丟勒、克魯埃等15、16世紀的畫家有許多作品都是描繪的沐浴場景。甚至,13、14世紀的公共浴室還盛行男女混浴。

14世紀初繪製於蘇黎士的《馬內塞斯手稿》中描繪中世紀騎士沐浴場景的插圖

變化開始於16世紀中期。從14世紀到18世紀,歐洲一直被黑死病也就是鼠疫的陰霾籠罩著。15世紀以來,每當鼠疫橫行,醫生就會抨擊公共浴室,認為這裡讓人們赤身裸體地挨在一起,會造成有害物質的積聚,導致疾病傳播。到了16世紀,又一場大規模鼠疫爆發,關閉浴室成為了官方有計劃的行動。除了公共沐浴,私人沐浴也開始逐漸減少,因為人們被告誡洗澡會因為水壓尤其是熱氣使毛孔打開,讓鼠疫病菌趁虛而入。這不是一種強行禁止,而是在越來越被大眾接受的觀點指引下的一種自覺行為。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8世紀下半葉才開始有所改變,慢慢的開始進行局部清洗,最後提倡洗澡。隨之改變的是人們對水的認識——水是能強健身體甚至保護人體的。而從1830年以後,人們也越來越多地認識到皮膚的呼吸功能和清潔皮膚的有益之處。

歐洲的鼠疫疫情

但是不提倡洗澡的年代並不意味著不提倡清潔,只不過不是水洗,而是幹搓。當時各種禮儀準則和學校規定中,都教授擦拭的清潔方法。比如“孩子們用潔白的毛巾擦去臉上和眼睛上的汙垢,以保持健康自然的臉色。”“大便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梳理頭髮,並且用柔軟舒適的毛巾或浴棉由前往後地揉搓頭部,包括頸部,直到頭上一點異味都沒有。”“要想去掉腋下那股老山羊般的味道,只有拿浸了玫瑰香精的毛巾使勁地擦。”那個時候,能夠用水洗的僅限於手和口腔,而且通常並非淨水,而是摻了酒或者醋的混合物。

即便是之前還流行沐浴的時代,清潔也並非洗澡的真正意義。人們沐浴的初衷是為了娛樂。一方面公共浴室是非常合適社交的場所,另一方面無論公共浴室還是私人浴室,男女赤裸相對都是一種調情交歡的前戲。這也就好理解為什麼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的公共浴室裡都有男女混浴了。

男女混浴

男女混浴一直是基督教所反對和禁止的,連帶著對於沐浴也有所否定。公元407 年,羅馬的基督教主教認為沐浴是有毒的熱床、墮落的根源,下令逮捕了許多共浴的男女,甚至活活燒死他們。4世紀末,君士坦丁堡的長老們正式簽署命令,關閉公共浴場。羅馬教會更不屑於洗浴的合理性,因為物慾橫流的浴場永遠不可能滌清人類的深重罪孽。11世紀,公共浴室恢復以後,教會也激烈反對和禁止過男女混浴。不過,洗澡本身並沒有受到過教會禁令,逐漸消失也並非是因宗教影響。


徐鵬遠


歐洲中世紀並不是我們印象中那麼浪漫,城堡裡是十分陰暗潮溼的,食物黑麵包已經算是好的了,就是那種硬的能當磚頭砸人的,真的有被黑麵包砸死的盜匪哦。在衛生方面中世紀的歐洲被稱為是“千年不洗澡”!

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時代,歐洲的沐浴文化十分發達。但隨著古羅馬帝國的衰敗,古羅馬的沐浴文化最後淪落成了淫亂文化,在中世紀的歐洲,按照天主教會的觀點,骯髒的軀體被看作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則成了聖潔的象徵!那些有足夠勇氣長年不洗澡的人,甚至會被冊封為聖人!就如同中國人褒獎寡婦的貞節牌坊一般!

當時歐洲曾經應為黑死病死了很多人,人們不知道得病的原因,又因為看到聚在一起的人,如澡堂等地,大片大片的死掉,就錯誤的認為洗澡時病因通過毛孔進入身體,所以認為洗澡會導致黑死病。在中世紀的歐洲,除了受阿拉伯文化影響的地區之外,一般人已經沒有洗澡的習慣。

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曾洗澡,這其中包括著名的查理大帝,維多利亞女王等大批歐洲君主,而他們更是將這種習慣作為其的個人成就大肆宣揚! 於是,在這一巨大精神激勵的誘惑下,許多虔誠的神職人員和基督徒開始了渾身汙穢的艱苦修行——聖亞伯拉罕閣下堅持50年不洗臉,不洗腳,最終成功封聖。

從此以後,歐洲人就不洗澡了,再加上後來教會勢力有加入進來,中世紀的歐洲教會權力極大,因此就把不洗澡當成是一種類似“教規”的規定了。

而由於羅馬人的水管中含有的大量鉛,導致羅馬人的身體素質和IQ水平大幅度下降,使得羅馬人最終無力抵擋日爾曼等蠻族文明的侵入,而當時的科技水平無法解釋這一現象的情況下,羅馬式的沐浴文明消亡了!而歐洲人開始了長達十幾個世紀不洗澡的輝煌歷史!

有些人家中雖然有廁所或洗漱間,但是都很少用來洗澡。在以王室成員為首的歐洲衛道士中,他們更是將洗澡視作墮落的根源,當時的人認為洗澡對身體不好,都認為熱水會使毛孔擴張,這樣細菌更容易侵入身體。當時的貴族為了掩蓋身上的臭味,需要使用大量香粉,最後製成了香水。

這就是為什麼當時的歐洲人對亞洲的香料有著如此濃厚的興趣的原由,因此當時的歐洲人不洗澡甚至可以看做是後來他們開拓海洋,四處殖民的一個重要原因!歐洲人這種惡習所帶來的後果就是當時在歐洲盛行的流感和鼠疫。

直到1750年,也只有6%的巴黎宮殿房屋中才配有衛生間。而到18世紀後期,醫生們才開始建議人們每天洗手、洗臉和洗脖子。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的母親堅持一輩子不洗澡,被冊封為聖女阿涅絲……所以真的是毀三觀啊。


青島小曼搞事情


歐洲中世紀的醫生認為不洗澡可以預防疾病,身體上的汙垢構成對抗疾病的保護層,具體的起源不詳。

原本流行於羅馬帝國的沐浴文化,只流行在拜占庭帝國,而原先的西歐並沒有保存。出於對以黑死病為首的疾病恐懼,很多人除了洗禮,幾乎不洗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