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鶴唳華亭》太子蕭定權為何不造反?是愛太深還是心太大?

最近,《鶴唳華亭》電視劇正在優酷平臺不緊不慢地更新著,在《慶餘年》的勢頭下,《鶴唳華亭》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無論是網絡熱度還是平臺播放量,都不及《慶餘年》。


作為正在追《鶴唳華亭》的人,我也想來說道說道這部電視劇。


我是直接跳過了前5集開始看的,後面的劇情就如同網友所說:反轉反轉,還是反轉;哭泣哭泣,還是哭泣。


大多數網友看劇都看迷糊了,這部劇到底在講什麼?很多劇情到底是為何而存在?


說句實在的,我看的也是暈頭轉向。為啥呢?因為主線不清晰,劇情不夠流暢。


《鶴唳華亭》這部劇到底在講什麼?其中有哪些人物讓人記憶深刻?哪些情節讓人記憶深刻?這些問號沒有答案,只有繁雜的情節待釐清。


《鶴唳華亭》太子蕭定權為何不造反?是愛太深還是心太大?


這部劇到底是講啥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官方簡介:


皇太子蕭定權少年喪母喪妹不與父親親近,早年的經歷讓他對親情極度渴望,總是想竭力留住身邊僅有的親人。對於父親,蕭定權又敬愛又畏懼,既期望獲得父親的肯定,又害怕面對希望落空時的窘境。


而齊王及其岳父中書令李柏舟屢屢製造禍端,不但迫害了蕭定權身邊僅有的珍視之人,還令蕭定權與父親間的隔閡日漸加深。


太子老師盧世瑜曾希望清流陸英接替自己成為太子堅實後盾,沒想到陰差陽錯讓陸英之女陸文昔與太子偶遇相知,進而暗許終身。


親近之人相繼被害後,深受盧世瑜儒家思想薰陶的蕭定權,堅定地以家國天下的君子準則和小人陰謀做鬥爭。


而陸文昔在父兄遭難後化身東府女官默默守護在蕭定權身邊,先後幫助他解決了軍馬案、童謠案,最終使父兄的冤屈得以昭雪,奸佞巨蠹得以伏法。


蕭定權和陸文昔也在互相配合間情感不斷加深。兩個小怯而大勇的人不畏艱險不畏犧牲,為了社稷的安寧相持相伴。


前者為我們解釋了主人公蕭定權的背景,後面為我們解釋了這部劇的走向。這部劇講的啥呢?言簡意駭地說,就是為了國家大義可以自我犧牲。


這麼一來,其實所有的劇情就有了解釋。中間所有的情節,哪怕犧牲妻兒恩師,挨幾頓鞭子,但大方向是國家,中間的委屈和曲折都不算啥。畢竟,一切以社稷為重。


《鶴唳華亭》太子蕭定權為何不造反?是愛太深還是心太大?


網絡上對於這部劇有不少言辭:


  • 01.蕭定權為何總在哭?


其實從這部劇的簡介中,我們就能發現,蕭定權愛哭的原因了。


少年喪母喪妹又不與父親親近,對於親情極度渴望。但是很可惜,重情重義的他,卻得不到相同的反饋。父親不疼,舅舅在遠方,這是一個極度缺愛且沒有安全感的人~


通常來說,這樣的人性子通常軟弱,且內心極度自卑,渴望別人的關懷,只要有人稍微對他好一點,他都能雙倍回報給別人。而劇中的蕭定權也確實是這麼做的。無論皇帝如何傷他,他都是


蕭定權在劇中哭過很多次,最多次都是因為“失去”。失去皇帝父親的信任,失去恩師,失去妻兒,每一次的失去都讓他痛不欲生。對於其他的皇子,比如齊王來說,他自是體會不到的。因為他擁有,且不曾失去。


但是蕭定權卻永遠在失去,這也造成,他做事只能戰戰兢兢,生怕再次失去。他一心想要做好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儲君,但是他都沒有機會,他想堅強也沒法堅強。


唯有傷心和哭泣,成為了他唯一的宣洩口。


《鶴唳華亭》太子蕭定權為何不造反?是愛太深還是心太大?


  • 02.蕭定權為何不造反?


蕭定權本質上來說,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所以,為了妻兒不惜頂撞皇帝,為了救下顧內人,不惜自己擔下責任,為了救自己的舅舅,同樣是把所有的罪責都承擔了。為此,深受重傷。


造反意味著要和自己的父親反目,他就算選擇犧牲自己,也不會犧牲自己的父親。這是其一;


其二是在劇情簡介中就提到了,蕭定權是心懷國家之人,造反意味著打仗,意味著政治紊亂,這樣的局面同樣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對自己的父親再失望,甚至是絕望,他都不會造反。


《鶴唳華亭》太子蕭定權為何不造反?是愛太深還是心太大?


  • 03.蕭定權是不是能力欠缺?


能力欠缺,是有的。但是前提是,他的能力欠缺都是因為被皇帝壓著了。就如同在查“童謠案”時,蕭定權就曾說:查不查得出來真相併不重要,關鍵在於他想不想要知道真相。而這個他,指的就是天子。


很多事情天子不是不知道,只不過天子就是故意裝作不知道,好讓那些危機皇位的人早點下崗。不過,就蕭定權每次救人的方法,都是以犧牲自己為方案,確實不算出色。


大多數時候,都是皇帝在忍耐蕭定權,但可惜蕭定權每次都自己撞到槍口上。說他能力欠缺確實也有點,不過他的對手也確實夠強大。


雖說扳倒了中書令,卻栽在不受寵上,被皇帝無情唾棄。即便身居儲君之位,卻毫無儲君的尊嚴可言。


《鶴唳華亭》太子蕭定權為何不造反?是愛太深還是心太大?


在梳理劇情的時候,我們才能從中發現寶玉。


剛開始我始終認為這部劇沒有主線,只有情節。後來想想,一個故事,不正是由一個個情節構成的麼?而且這部劇不是沒有清晰的主線,只不過需要我們更深入的思考。


蕭定權這一角色,確實顛覆了我們的想象。畢竟,在《慶餘年》的對比下,只要範閒那種開掛式的操作/足夠聰明的才智,才是我們所向往和追捧的人物。誰看電視劇不是圖個開心,圖個爽呢?


但是看《鶴唳華亭》就完全沒有了,完全只有糟心的感覺。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鶴唳華亭》的蕭定權才足夠真實,活在皇家,哪有那麼容易,更不是所有的主人公都有聰明才智,都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這才是生活的多樣化,更是看劇的包容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