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佈了第14次院士增選名單,共有75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9人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其中,今年新當選的院士仍然大部分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國企,而有一個人的工作單位卻顯示為一家民營企業——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這在中國兩院院士的入選單位中是第一次

這位“民企院士”,就是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堅。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本文綜編自雷鋒網“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是如何煉成的?”

搜狐網“這個‘忽悠’馬雲10億的男人,還了阿里巴巴5000億”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王堅著《在線》


時間回到2007年,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的王堅出席了阿里召開的“網俠大會”。在大會上,王堅和馬雲結緣,他在和馬雲交流時說:

“如果阿里還不掌握技術,未來將不會有它的身影。”

2008年11月,王堅加盟阿里巴巴集團擔任首席架構師一職,直接向馬雲彙報工作。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王堅加入阿里巴巴後的主要工作,就是解決大規模算力瓶頸的問題,他參與的最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搭建阿里巴巴自己的雲平臺,為IT架構“去IOE”

IOE是指當時在淘寶和支付寶普遍使用的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和EMC存儲設備。其中,IBM是服務器提供商,Oracle是數據庫軟件提供商,EMC則是存儲設備提供商,三者構成了一個從軟件到硬件的企業數據庫系統。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曾經的軟件和硬件巨頭 | 圖:越南媒體

這“三駕馬車”構成的數據庫系統,幾乎佔領了全球大部分商用數據庫系統市場份額

即使IOE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和便利,王堅還是決定從零開始建立自研的雲計算系統。13年爆發的“稜鏡事件”印證了這個決定的正確性——不論是為了維護數據安全還是降低成本,擺脫外國廠商的壟斷,自研系統都勢在必行


阿里的這個系統被命名為“飛天”,但它的研發進程卻並沒有如名字一般一飛沖天。

漫長的研發過程中,王堅和他的團隊卻經歷了無數多的挫折和非議,王堅團隊裡曾經有一半員工因為扛不住而選擇離職,在辭職信中他們直言:

“我覺得再幹下去,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雲棲小鎮的飛天雕塑

2012年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整個集團內部都對阿里雲充滿了質疑。

那一年的年會上,王堅在一片委屈中忍不住失聲痛哭,他手拿話筒,哽咽地給自己鼓氣:

這幾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捱得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只是,我上臺之前看到幾位同事,他們以前在阿里雲,現在不在阿里雲了。”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但王堅的幸運之處在於,他獲得了馬雲的堅定支持。

在外界都對阿里雲進行質疑的時候,馬雲力挺說:

“我每年給阿里雲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

其實馬雲自己心裡也在打鼓:

“為誰做,要做多久,投入有多大,什麼時候產生效益,我們也不清楚”


五年的努力,終於在2013年看到了回報。

2013年8月15日,阿里巴巴飛天雲計算平臺的單集群服務器規模達到了5000臺。

5000臺是什麼概念?

在此之前,達到這個數字的只有谷歌和Facebook。這意味著,阿里雲成為了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的雲計算系統。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2013年5月17日,最後一臺小型機在阿里巴巴支付寶下線 | 圖:新浪網

目前,飛天仍是中國唯一自研的雲操作系統。直到今天,它依舊是阿里巴巴雲平臺的核心支撐

2017年的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阿里雲主導的“飛天雲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該獎項設立15年來首次頒發的特等獎

民企院士第一人:我“忽悠”馬雲10個億,還給阿里5000億

今年雙十一,在平穩地度過2019天貓雙11流量峰值後,市值已經超過5000億的阿里巴巴正式宣佈,其核心繫統已100%跑在阿里雲公共雲上。

“中國智造”的飛天雲操作系統,成功扛住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流量洪峰。

對於這段艱難的研發經歷,王堅後來回憶道:

“別人都說我忽悠了馬雲,因為雲計算這麼不靠譜的東西他也信了;其實是馬總忽悠了我,他讓我相信這事只有在阿里幹得成。”


王堅當選院士不是偶然事件,民企科研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但這絕不是終點,反而是一次壯麗的開端——在未來,我們將看到一批又一批來自中國民營企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憑著一腔熱忱,去攻克世界級的科技難題

在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王堅發佈了新書《在線》。馬雲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

“第一次見到王堅博士時,我震撼於他對互聯網技術未來發展的理解,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第一次在集團戰略會議上聽到博士談未來數據時代,驚歎於他對數據技術的理解和執著,正因如此,阿里才有瞭如今的技術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