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前線》重磅解讀:準確理解新時期鬥爭精神的實質

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都是通過各種鬥爭實現的。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堅定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是實現黨的偉大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歷來注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揚鬥爭精神必須堅持安定團結。新時期,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和中華民族以及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風險和挑戰作毫不妥協的偉大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今年9月3日舉行的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在新時期堅定鬥爭意志、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的重大意義。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理解新時期偉大斗爭的科學內涵和實質。

《前線》重磅解讀:準確理解新時期鬥爭精神的實質

2019年9月3日,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

發揚鬥爭精神是實現黨的奮鬥目標的客觀要求

唯物辯證法告訴人們,世界是充滿各種矛盾的統一體。各種事物之間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繫,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由此形成了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並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各種事物之間充滿著矛盾,從而必然存在著相互之間的鬥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矛盾和鬥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從人類實踐來看,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同大自然的鬥爭史,同時自階級社會產生以來,還是一部階級鬥爭史。人類與自然的鬥爭,推動著人類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推動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人類自身的不斷進化。人類社會內部不同階級之間的鬥爭,推動著社會的不斷變革與發展,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豐富與進步。

就中國而言,“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悲慘屈辱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史。”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繼續進行各種偉大斗爭,先後取得國民經濟恢復、抗美援朝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偉大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社會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一切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都是通過各種鬥爭取得和實現的。特別是落後國家在資本主義汪洋大海中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然充滿了各種艱難險阻,唯有發揚鬥爭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鉅繁重,既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各種現實情況已經表明,當前和今後的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一旦承平日久、喪失鬥爭精神,嗅不出敵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就會影響甚至摧毀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因此,要勝利實現我們黨確定的目標任務,首先必須牢固樹立鬥爭意志、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

發揚鬥爭精神必須堅持安定團結

唯物辯證法還告訴人們,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體,對立性與統一性同時並存,並且有時還會互相轉化。矛盾和鬥爭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也是多種多樣的。自然物質之間存在著矛盾和鬥爭,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矛盾和鬥爭,不同階級之間同樣存在著矛盾和鬥爭。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和鬥爭的性質和特點也不同,因此不應該把所有的矛盾和鬥爭混為一談、等量齊觀。同時,矛盾是相對於事物的統一性而言的,因此不應該只看到事物之間的矛盾和鬥爭,還必須看到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關係。

因此,在強調矛盾和鬥爭在事物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的同時,還需要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及其重要作用。事實上,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存在著階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另一方面存在著階級內部的團結以及一定階級之間的團結和合作。例如,西歐國家的資產階級在同封建貴族進行階級鬥爭的時候,就曾經團結了包括工人、農民、手工業者等在內的廣大平民。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就曾廣泛地團結了廣大農民階級、知識分子、城市小生產者和商人、海外愛國華僑、外國進步友好人士等。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更是建立和領導了空前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戰爭的最後勝利。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一方面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各個方面的偉大斗爭,另一方面始終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使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成就。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既要發揚鬥爭精神,也要堅持發揚統一戰線的優良傳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我們的朋友團結得越多越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準確把握新時期鬥爭精神的實質和根本原則

在整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始終充滿了各種矛盾和鬥爭。但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條件下,鬥爭的對象和內容則是各不相同的。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曾經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我們黨不斷總結革命經驗和教訓,一方面堅決同日本侵略者和反對祖國獨立統一的國內外勢力作鬥爭,另一方面堅持同黨內各種極左和右傾錯誤作鬥爭,最終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三反”“五反”運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戰爭等一系列鬥爭,我國不僅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而且很快恢復國民經濟。1956年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階段,在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科技、國防、外交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以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上撥亂反正,破除了一系列錯誤認識,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實踐證明,在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既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一切懷疑否定反對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的思想行為作堅決的鬥爭,又要堅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同一切簡單排斥和否定非公有制經濟積極作用的思想認識作堅決的鬥爭;既要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一切懷疑黨的領導作用的思想行為作堅決的鬥爭,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阻礙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作堅決的鬥爭;既要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同不利於我國長遠發展的思想行為作堅決的鬥爭,又要堅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更加積極廣泛地利用人類發展成果,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不斷貢獻中國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和新特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進入歷史發展最好的時期,並且仍然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各種內外風險和挑戰。從國內來看,依然存在各種錯誤思想認知、一些體制機制障礙、社會利益矛盾等現象;從外部環境來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著一些西方國家的遏制。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正處於爬山過坎的關鍵時期。

新時期,我們必須善於區分不同性質的風險和挑戰,從根本上認識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實質和進行偉大斗爭的根本原則。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共產黨人的鬥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鬥爭,而且必須取得鬥爭勝利。”這就深刻地指明新時期我們面臨的各種實質性風險和挑戰以及進行偉大斗爭的根本方向、立場和原則。

新時期,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敢於同一切危害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作堅決不懈的鬥爭,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和中華民族以及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風險挑戰作毫不妥協的偉大斗爭。

作者簡介:邱海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文章發表於《前線》雜誌2019年第11期,原文標題《準確理解新時期鬥爭精神的實質》

版式:山中石

監製:李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