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在很早的时候,秦人就已经居住在了位于先秦时代华夏文明区的西北一角,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是秦人的直系祖先: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

自此,“秦”成了非子所代表的人群的正式名称,秦人也是在这个时候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我们从中也可以得知,秦人是依靠养马事业而人丁兴旺的,并从西戎中脱颖而出的部族。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秦”的具体封地则是在秦州清水县,秦史专家林剑鸣在著作中引《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二十四《附考》中说:

“非子所封之秦亭,则在清水县东四十里.......。”

清水县在现代的甘肃省东部天水市以北,靠近甘肃陕西两省的边界。可以说,秦起初只是周的附庸,在陇山以西为王室牧马,势力微弱。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了躲避戎狄的威胁,把都城前往雒邑,离开关中时,秦襄公(秦非子传五世之后至秦襄公)派兵护送。在周平王论功行赏时,因护送有功,秦襄公这才得到了一个诸侯的空头衔,才建立了秦国。周平王虽然把“岐以西之地”赐给了秦,但由于当时这一地区布满了戎狄,说白了,这种封赏实际上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那么作为西陲小国的秦国,它的疆域是如何从边陲小镇一步步成为一统天下的呢?

一、秦人对关中拓展

秦襄公死后,他的儿子文公继立后,开始向关中拓展。公元前763年,秦文公率兵700人东猎,从现在的甘肃东部出发,逾陇山到达汧水和渭水汇合的地方,及现在的陕西眉县,就此进入了关中地区。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公元前750年,秦人取得了第一次发戎的胜利,真正控制了岐山以西的土地,才赢得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在此后长达50年的时间里,秦的领地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以内,没有什么扩展。

公元前715年,秦国发兵攻占戎人的部落荡社,一举取得胜利,占有其邑,在秦人彻底灭掉荡社后,秦人的势力又向东方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此后,由于秦国发生了一场内乱。秦国的力量一度消弱,暂时停止了逐戎夺地的行动。

待武公继位后,他加强君权,国势重振,秦人又展开了对戎人的攻击。在公元前697——前687年之间,彭衙氏、冀戎、卦戎、小虢等相继被秦国消灭,击败戎人之后,秦国在杜(今陕西长安县东南)、郑(今陕西华县北)设县。至此,秦国基本上占据了西起今甘肃东南部、东至华山一线,几乎整个关中的渭水流域。

一代雄主秦穆公是完成秦国占领关中事业的最后一位君主

在公元前645年,即秦穆公执政的第十五年,秦、晋两国在韩原大战,秦人俘获了晋惠公夷吾。同年,逼迫晋国割让河西为条件释放晋惠公。

“(晋)献其河西地......是时秦地东至河。”——《史记.秦本纪》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公元前640年,即秦穆公二十年,梁、芮两个小国也相继被秦国灭掉,因这两个小国分别位于现在的陕西省韩城县南及大荔县境内,都在黄河西岸边。秦国的疆土又伸展到了黄河的西岸。

”穆公称伯,以河为境。“——《秦史稿》

秦穆公三十七年,秦国采用“由余”的计谋,向西突然发动袭击,迅速击败了西戎,消除了最后一个大敌。但关于西戎的居地,在古籍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西戎被认为是陇山以西的戎人集团。在西戎被灭亡后,秦将陇山以西的大片土地也尽收囊中。

这里要解释一下“由余”,根据《史记》记载,他是西戎的臣子,在由余作为戎王的使臣出使秦国时,秦穆公在交谈中发现由余才能不凡,很担忧,秦内史廖酒就给穆公出了个主意:“戎王处僻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秦穆公采纳了内史廖酒的反间计计策,使得由余归顺了秦国:“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悦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由余

在这之后,东起今陕西、山西两省交界处的黄河中游河道,向西有可能直到遥远的河西走廊尽头,南临秦岭,北抵黄土高原南部边缘,这其间广袤的土地,都在秦国的掌控之中。因此后代秦国君主追溯秦穆公这位祖先时说: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大光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

此后,秦穆公及其继承人,在占有了关中全境以后,致力于东出函谷,图谋争霸天下。但时值晋国强盛,秦国遇到了阻截,特别是晋献公抢先一步夺取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豫西走廊,因此终春秋之世,秦国一直无法东进。直到战国初年,秦的疆域一直稳定在现在的陕西关中及甘肃部分地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河西“地的丢失

战国初年,即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385年这段时间,在秦厉公、躁公、怀公、灵公、简公、惠公、出子七代国君统治期间,秦国日益衰弱,频繁遭受外敌侵犯,疆土收缩。秦孝公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继晋而起的魏国,占据了原来晋国的核心地区——今山西中南部,与秦为邻。魏国魏文候推行变法,致使魏的国力迅速增长,开始向西进攻秦国。夺取了秦的“河西”地——今陕西山西两省交界处的黄河河道到渭水的北支流洛水之间的地区。

公元前419年,魏又夺取黄河西岸的少梁城(今陕西韩城县),并以此为据点向秦国河西地区推进。

公元前413年,魏军又西向击败秦军。此后,又攻克临晋、元里、洛阴、合阳等要地,自此,河西的土地完全归魏国所有,关于此,秦人曾说: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史记.秦本纪》

三、秦国的强大始自商鞅变法的实行

秦献公、孝公、惠文王三代君主在位时期,可以说是秦夺回河西故地、扩展领土,为今后的大举东侵,奠定疆土基础的重要时期。

秦献公时,秦国国势重振,并对魏国发动了反击。关于前380年,秦献公亲率主力攻打魏国,并在石门大败魏军,歼敌六万。魏国遭受的惨败,诸侯震动。这一战也标志着秦魏之间的攻守逆转。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矢志求强,任用商鞅变法,秦国自此变得强大。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公元前350年,秦徙都咸阳,全力东进。时值齐魏争斗,魏国连遭重大挫折,秦乘机侵袭魏国的西境,通过多年的反击战争,秦国才得以收复了河西大部分失地。

到了秦孝公之子惠文王的时候,他全面继承沿用孝公与商鞅的政策,继续进攻魏国。

公元前330年,秦将公孙衍攻打魏国,取得重大胜利,并生擒魏国主将龙贾,自此,魏国基本上退出了河西地区,仅保留了少梁作为据点。

两年之后,张仪、公子华再次攻打魏国,魏国被迫将少梁等地献给秦国求和,秦国彻底夺取了河西,并且与魏国共享黄河天险。

四、秦人占据巴、蜀和汉中

公元前361年,秦将司马错、张仪灭掉了蜀国,紧接着巴国也被灭亡,秦国又占领了现在的四川盆地全境。

在蜀国和巴国归于秦国版图后,秦国的疆域比之前扩大了将近1倍以上。巴蜀的富饶,让秦国变得更加强盛,对秦国日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左右。

公元前312年,秦国攻击蜀国又获得大胜,从此将关中和巴蜀联结成为了一体。可以说,巴蜀和汉中的占据,是秦国完成统一之前最重要的一次领土扩张。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与此同时,秦国还向东、北两个方向出击。

向东,公元前329年,取魏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和赵的蔺(今山西离石西)。更重要的是,在公元前324年,秦又占领了陕城(今河南陕县),夺取了被晋国、魏国占据的豫西通道,取得函谷,并建立了函谷关,打开了进军中原的门户。

向北,公元前328年,从魏国取得了包括少梁在内的上郡十五城——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的东北部、绥德、榆林等地。秦国的疆土推进到了黄土高原之上。同时,秦国还保持着对戎人的攻势,取得上郡、义渠等地,控制了现在陕北的高原大部分,如《史记.匈奴列传》载:

“翟、镕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县义渠......义渠君为臣。”

李斯回顾这段历史时曾说:“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受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居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惠文王

至惠文王末年,秦国领域的局面以现在陕西的关中地区为核心,北包陕北黄土高原,南领巴蜀即四川盆地以及汉中,东有黄河与函谷关,西含甘肃一部。但在秦国后期的国土中,关中、巴蜀和汉中是主题部分。

这些区域面积辽阔,形势险固,宜攻宜守,是后来秦统一中国的坚实屏障,正所谓“秦地半天下,......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

而且这些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宜农、宜牧、宜林、宜矿,这又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五、秦的一统大业

惠文王之后,秦仍然持续不断地东侵,逐步蚕食三晋和楚国,掠夺土地。在历经秦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几位秦王后,到公元前246年,也就是秦始皇即位的时候,巴、蜀、汉中、宛、郢上郡、河东、太原、上党等郡,函谷关外有荥阳及周国旧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全部,四川大部,甘肃东部,河南的中西部,山西和湖北西部,湖南的北部地域均在秦国的掌控之下。从疆土形式上来卡,相较与其他诸侯国,秦国占有绝对优势。

从最初为王室牧马的边陲小镇,秦国疆土是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

在拥有了雄厚的基础后,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大举东进,前后用时10年,攻伐东方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事业,把整个中国置于统一的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中国历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总结

秦国位于先秦时期华夏文明区的西北一角,国土周围有高山大河环绕,境内平原辽阔、物产丰饶。秦国凭借着这些有利的地位位置和山河形势保卫自己,不断地自我调整,改造整治制度、发展农业经济、逐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当历史机遇来临时,秦国才得以挥师东进、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总之,秦从一个边陲小镇,到走向富强,再到统一古代中国,这前前后后可是历经了多代君王,才为秦始皇打下了一统中国的基础,实属不易。这其中虽然商鞅变法是主因,但秦国国土良好的地理条件,在秦国的发展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虽是非决定性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积极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