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卻也贏了

海上絲綢之路開闢以後西方人來到了在馬可波羅記錄中遍地黃金的中國,相比於其他西方人葡萄牙人在對華貿易方面佔據了比較大的優勢。葡萄牙人和明朝的交往在正德年間就已經開始,但是他們一直未能夠打開明朝的市場,直到後來明朝政府腐敗葡萄牙人在1553年以貨物進水需要晾曬為由賄賂當時的廣東海道副使停留在澳門,從那以後就賴著不走了,

澳門成為葡萄牙對華貿易的基地。

葡萄牙的兄弟西班牙看到兄弟賺錢也是眼饞來到了當時的呂宋建立了馬尼拉港,後來馬尼拉成為了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和明朝的最重要中轉站,滿載白銀大帆船從美洲運到馬尼拉換成絲綢茶葉轉手就能掙到十倍的利潤。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卻也贏了

荷蘭插手東亞貿易佔據臺灣

這個時候荷蘭人出場了,今天的男主終於出場了,說到大航海就不能說荷蘭人,荷蘭人是海上馬車伕,荷蘭瀕臨大西洋但是卻缺少自然資源,所以很多人出海經商,至今荷蘭仍是全球最發達的是一個國家之一。荷蘭的成年人經常向孩子們重複這樣一句話:“荷蘭之所以還是荷蘭,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照顧好了自己的生意。”

1581年荷蘭擺脫西班牙人的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後來成為了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荷蘭鼎盛的時候商船有1.5萬艘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當時中國那麼大的市場,看到葡萄牙、西班牙都掙到錢了荷蘭人是怎麼樣都要插一腳的。

葡萄牙人佔據澳門、西班牙人佔據呂宋而荷蘭人就看中了臺灣,1624年荷蘭殖民者佔據了臺灣南部的大員,而佔據大員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對華貿易中取得優勢。荷蘭人為了能夠發展大員的貿易打起了價格戰,採用提高收購價格的方式吸引中國海商,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因為明朝政府為了控制周邊海域的海貿只給少數“官商”發放貿易許可證,這種“官商”其實就是和明朝政府官員關係比較好的大海商,比如說許心素就是其中之一,因為

中國商品被壟斷所以價格只能由那些有關係的大海商定,這讓荷蘭人很不滿。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卻也贏了

一群人其實打來打去為的就是東方的絲綢,絲綢在那個時候對世界各國都太有吸引力了

荷蘭希望明朝能夠開放大陸自由貿易

荷蘭人在大員收購生絲價格是140兩每擔但是如果能夠在福建收購只需要一百兩每擔,所以荷蘭方面迫切的想要打開對華貿易的新局面,如果能夠自由貿易就能夠掌握廉價的貨源從而奪回貿易的主動權,荷蘭人選擇了扶持海盜的政策。荷蘭駐臺灣長官向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印尼雅加達的報告中說道:我們可以以從那些海盜中獲得更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扶持他們,支援他們。荷蘭想要拉攏海盜以此來對抗福建當局。

1625年以後鄭芝龍勢力興起荷蘭當局就對他伸出了橄欖枝,荷蘭人低價賣給鄭芝龍海船提供技術指導,而鄭芝龍則需要把從中國拿到的貨物買給他們,而且鄭芝龍搶劫所得雙方對半分。但是這種扶持失敗了,首先荷蘭人扶持的鄭芝龍接受了福建當局的招安,雖然荷蘭人又繼續扶持李魁奇但是又失敗了,荷蘭人這才發現了自己之前認識出現了錯誤。

荷蘭人扶持這些海盜希望能夠逼迫福建當局和荷蘭進行全面自由的貿易,但是在這點上福建和這些大海盜的利益訴求是一致的,這些大海盜願意把貨物賣給荷蘭人但是卻決不能允許荷蘭人自己跑到大陸做生意,因為這樣這些海盜也沒錢可賺了,所以無論是福建方面還是鄭芝龍等海盜都想牢牢地把握住貿易貨源,這是他們生存的命脈絕對不允許別人來搶自己的命根子。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卻也贏了

荷蘭試了很多辦法都無法使明朝同意自由貿易,最終荷蘭決定用武力解決

1633年荷蘭人終於失去了耐心,他在各方都投入了很多但是簽署的全是空頭支票,荷蘭本部已經不耐煩了終於在1633年和明朝打了一仗,當談不妥的時候就只有打了,誰的拳頭硬以後這裡誰就是老大,這很實用。荷蘭的作戰命令是:“對中國福建沿海進行掠劫活動逼使中國政府答應其貿易需求,並在掠劫途中儘量降低中國人民傷亡”

當然儘量減少傷亡倒不是當時殖民主義者的人道主義思想,他們是求財而不是殺人。荷蘭人當時是希望明朝能夠答應自己的貿易要求,這是此次出兵的根本目的,多殺人對他們一點好處也沒有反而會讓明朝政府更加厭惡荷蘭人,如果此次行動不能成功還需要這些商人和他們做生意呢,所以這些人自然是不殺的,荷蘭想要封鎖福建海岸線,你不答應我的要求你也就別想出海。

1633年7月12日荷蘭艦隊來到廈門,此時鄭芝龍在福寧剿匪,廈門守將在泉州,所有人都沒想到荷蘭人會突然襲擊,因為出其不意荷蘭艦隊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有力的抵抗,荷蘭擊沉停在廈門港的25~30艘大型戰船及15~20艘小型戰船。

荷蘭人提出的要求是:允許福建和大員之間的自由貿易往來並且停止和葡萄牙及西班牙的商業往來。也就是說荷蘭人想要壟斷對華貿易。而明朝方面要求:荷蘭要賠償戰爭損失退回臺灣讓後才能開始接下來的談判。雙方根本達不成一致只能繼續打。

荷蘭人要求禁止和西班牙及葡萄牙人貿易一方面是因為他想壟斷對華貿易,其實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荷蘭人很討厭西班牙,因為西班牙曾經在十六世紀初統治荷蘭,而荷蘭為了獨立鬧了八十年的獨立戰爭,1581年才成立荷蘭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他倆的關係能好才怪呢?給大家說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當時的葡萄牙國王和西班牙國王是一個人但是卻是兩個國家,所以大家看這段歷史的時候要注意一下。

看看當時明朝周圍海域的形勢,葡萄牙是第一個世界性帝國,西班牙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荷蘭海上馬車伕,擁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但是這場海戰明朝還真的打贏了,荷蘭艦隊8艘帆船以及海盜50艘大小帆船與明朝水師50艘大型戰船100艘火船對抗。明朝方面主力是鄭芝龍的船隊,鄭芝龍在料羅灣圍住荷蘭艦隊封鎖了出海口,然後用小船點上火就直接撞上荷蘭人的艦隊,結果荷蘭人船大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完全沒用上就被打敗了。

而且此後明朝的海軍在東南沿海甚至是南中國海地區取得了軍事上的優勢,當然這個明朝海軍是指接受招安的鄭芝龍以及後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卻也贏了

料羅灣海戰荷蘭雖然失敗但是明朝方面也做了妥協

既然輸了我為什麼在標題上說荷蘭人輸了又贏了呢?我可不是騙人啊,荷蘭人確實也得到了一部分自己想要的利益。

這場海戰雖然贏了但是崇禎皇帝卻罷免了貫徹海禁政策的福建巡撫鄒維璉,鄭芝龍勢力做大,他在福建亦商亦盜,但是對於荷蘭人來說鄭芝龍至少要比原來的福建當局好應付的多。

荷蘭人在料羅灣海戰之後認識到自己在遙遠的東亞沒有能力武力脅迫當局開放大陸沿海自由貿易,他們決定走迂迴路線加強與普通海商的合作,那個時候做海商誰能沒點背景?這樣福建方面同意了大員的自由貿易,允許大陸與大員之間的貨物自由貿易往來,只要繳納了關稅福建官員就不會再為難。荷蘭人在臺灣海峽鬧下去對福建官員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崇禎皇帝不希望東南再出什麼事端,其實這也是福建和荷蘭雙方共同妥協的結果,所以我說荷蘭人在料羅灣海戰中輸了也贏了。

雖然荷蘭積極的構建臺灣海峽的貿易體系,維護地區的和平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荷蘭畢竟是一個殖民者,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荷蘭甚至東南亞各國都已經被捲進了大航海之中,這是一個殖民擴張為主題的時代,地區性和平只是各方博弈下的平衡性結果。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卻也贏了

料羅灣海戰後荷蘭雖然不再騷擾東南沿海但是對遠航東南亞的中國商船的襲擊從未停止,荷蘭人想要獨佔中國市場的野心從未消失,他不允許中國商船航行到馬尼拉和西班牙人貿易也不允許和日本貿易,他們保證臺灣海峽的安全只是為了自己能夠在其中賺到錢而已。荷蘭人的霸道但是福建海商卻無計可施,國內形勢越來越差,後來清軍攻入福建鄭芝龍降清被殺,在東南沿海沒人能夠組織起一支艦隊去討伐荷蘭人,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