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陳巍嶺:如何正確的練琴

鋼琴家陳巍嶺是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鋼琴科副主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席藝術家。他享有國際聲譽,英國權威音樂雜誌“留聲機”

(The Gramophone)稱他為一位守護“旋律、傳統和聲與價值的理想冠軍人物”,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稱他的鋼琴演奏具有“感人至深的天分”。

我相信很多鋼琴學生會有類似問題。你第一步走對了,一開始就把曲子很穩固的學好了真是很重要。因為這遠遠好過將來當曲子的‘肌肉記憶’已經印到腦子裡,才發現原來是錯的或不夠有效率,那時再修整就會很辛苦,而且消耗時間。

先抓大結構還是先細磨取決於

1:曲目難易和長短

2:學生水平。

一般來說,先有個大框架會有助於學生把握住曲子的風格,和提升學熟的速度。但你要有很好的視譜能力和分析力去做到這一點,然後再開始分手細練。

你無法快速‘練下來’然後再慢練,因為如果你已經‘練下來了’也就是說‘練好了’那為什麼還需要再慢練?

所以說如果沒有經過仔細分析,劃出要領和難的段落,找出解決問題方法,你不可能能提速上去而且彈得好。

毫無方法的一遍遍重複彈奏有百害而無一利,那也不叫練習。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陳巍嶺:如何正確的練琴


在學生階段,學習如何‘學習’,‘思考’,‘練琴’,‘上臺演奏’和‘演奏家心理素質’遠遠重要過單純學習音樂處理或做大量的手指練習。

很慢的轉動你的右手腕,先在桌面上,然後在琴鍵上;確保你的手臂必須高過琴鍵(坐高些),讓手腕高過手背,手指充分伸展,千萬別內鉤(國內演奏訓練一大弊病),不要高抬指(另一誤區)

手指,手臂,上身是連在一起的,你如果把它們分開來看待,那麼力量總是會下不去。手指是終端,負責音符準確性和細膩的音色變化;手臂橫向移動,其速度和角度產生不同音質;身體為力量之源泉,和體能和持續性有直接關聯。

你看,這幾個身體不同部分他們又得“各司其職”,不“越權”,又得充分互相協調配合。所以你感到力量下不去不能單純歸責為要麼手指問題,要麼手臂身體(其實上兩者也得分開理解)不夠放鬆。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陳巍嶺:如何正確的練琴


手指隨時處於下鍵,離鍵的交替狀態中,但是下鍵只是一個瞬間而已:之前我們手指處於什麼狀態,擊鍵瞬間如何操作,下鍵後如何離鍵是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和動作。

何況,那個音符之後發生什麼事,也對接下來的動作有很大影響。我們翻翻簡易湯普森樂譜和李斯特超絕技練習曲‘鬼火’樂譜對比看看它們對手指不同的要求和所發生的一系列動作就明白任何單一的說法“粘鍵‘或’高抬指‘是把事情多麼的簡單化,且潛在對鋼琴技術長期發展的抑制。

對初級訓練來說,手指獨立性,動作的清晰度是很重要。所以;不在彈的手指,既不粘,也不要翹!

當你手指按下琴鍵後靜止不動,在此同時如果你把其他手指翹起來“留在空中”,(就算非鋼琴彈奏專業人士做這個動作)似乎也會產生種感覺好像那個按在琴鍵上的手指被支持得更‘撐’的住了。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鋼琴演奏曲目上到一定難度,而且上速度時,是一系列快速連貫性下鍵動作串聯而成,那時在來這招‘金雞獨立’,對於鋼琴家來說怎麼可能有這個時間?

所以很多動作在初級鋼琴演奏中似乎行得通(不代表合理,更非有效),到高級演奏時就是障礙了。因此在初級訓練時就讓孩子接觸正確的,也就是培養起將來他發展到要彈高級曲目時‘該用’的技術,下鍵該怎樣就變得顯而易見了。

“要用腰彈琴”。氣從腰中來,氣領力行,十指連心,無心就無力、無速度和控制力,緊靠兩手的十個指頭那是本末倒置。

彈鋼琴猶如走鋼絲,我們永遠要找到那個‘平衡點’。

對孩子來說,彈輕要難過彈響,因為實際上彈輕需要更多控制。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陳巍嶺:如何正確的練琴


鋼琴本質上是個打擊樂器。聲音輕響被鋼琴榔頭擊鉉的速度,力度和重量影響。彈輕不是少給力氣,也非單純扣緊手指,因為你可能還是未改變下鍵的力度和速度。

當然,扣緊手指似乎會產生某種‘躡手躡腳’的感覺,似乎聲音會輕了,但是很容易也飄了,或乾脆發不出聲,因為榔頭沒有收到足夠速度指引velocity.

所以降低下鍵速度,維持重量才是發‘輕’音的要領。

我特別在這裡講的很‘冷’很‘客觀’,因為我意識到有些技術問題如果一味太‘感情化’去解決它,實際上是不夠的。

當然,一切技術是為感情服務的,最後我們要的是情感上‘輕’的體悟:那種撫慰和寧靜。但到達之路卻是通過科學分析和冷靜思考的。

這就是鋼琴藝術真正令人目眩神迷之處。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陳巍嶺:如何正確的練琴


國外有幾個流派特別注重Injury Prevention (預防受傷式)演奏法。手腕的自由轉動和手臂之配合非常重要。不能孤立去高抬指並壓手腕,因為那把不必要的壓力全放在稚嫩且敏感的手腕上。

當手腕疼痛時,我不建議你現在練任何手指練習或練習曲,這樣只會加重你手腕負擔,需以跨度不大的古典奏鳴曲為主。第一和第二樂章即可。

手必需在徹底不痛的情況下再彈琴。一開始非常短時間,分成好多段,當中多休息,多用臂力,徹底放鬆。

導致肌肉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沒有當面見到你彈琴的姿勢很難判斷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你如果能在當地請教一位老師會更好。但是技術問題往往和音樂理解是有關的,而且心裡因素(心靈暗示)也會起作用。所以,先不要有太多負面的思緒,集中在正面的情緒上。先試著按照我第二段...想象自己是個沉睡許久的人,肌肉麻木了,現在你要努力去重新伸展你的肌肉,去吸進和聲中的養分,感到旋律起伏帶給你的舒適的感覺... 慢慢給自己時間和信心,你會感覺不一樣的。

聽我一句,別花那麼多精力翻閱入門書籍,就從你最後放下的那個瞬間,那首樂曲開始,想象自己是個沉睡許久的人,肌肉麻木了,現在你要努力去重新伸展你的肌肉,去吸進和聲中的養分,感到旋律起伏帶給你的舒適的感覺。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教授陳巍嶺:如何正確的練琴


“質”永遠重要過“量”,吃飽不如吃好,因為會更有營養,長期來說絕對有益健康。飲食如此,學習藝術和知識更是如此。

細練為什麼要比粗練多花時間?練好,練精緻一條練習曲,並從中理解和掌握技術和音樂正確的意義和方法遠遠比不規範和粗略的彈五首練習曲來的重要,而你做這兩樁事情所花的時間總量實際上很可能是一樣的。

當我們真的深入研究鋼琴技術,並鑽研進去後,那確實是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我在‘技術與音樂表現之間的聯繫’文章裡已經提到技術是音樂組成的有機部分,而不同時期的作品,不同流派的彈奏又對不同的觸鍵方式有具體要求。

法國流派更注重手腕以下,手指均勻的跑動能力;俄羅斯傳統則更側重全身肌肉的運用與協調。當我們練習某種下鍵技法時,我們是不能孤立手臂的某個部位。

這裡我想講一下關於‘放鬆’,這個詞可能是最被‘濫用’和‘誤導’了。鋼琴家的手腕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處於純粹‘放鬆’的狀態的。手腕好比我們的咽喉要道,手腕好了,什麼都好辦,當手腕處於鬆弛狀態,手指是無力的,無力的手指是無法快速跑動或彈奏跳音的;手腕壓低再加高抬指也只會給整個手帶來不必要的緊張,慢速彈單音問題還不會很明顯,複雜些的雙音和絃部分問題就大了。

我一向用‘自然’去形容那個最佳的手腕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