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殲20早期的後機身與量產版的差距這麼大?

知識就是力量啊


YF-22原型機


其實殲-20的這點差別並不算大,YF-22和量產版的F-22那差距才叫大,要不一個怎麼會叫原型機,一個叫量產機呢。其實這是現代戰機研發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步驟,雖然現代電腦設計以及風洞試驗技術已經非常完善,但是電腦設計和風洞並不能完全模擬各個高度層、不同溫度下的飛行變化,這些都是需要原型機進行大量的密集試飛才能得出。

鶻鷹第二架原型機


飛機的設計是嚴肅的,必須要經過大量的試驗,來不得半點馬虎。以戰鬥機發動機為例,其要經過原型機試驗運轉,然後經過大量的地面試驗,在經過地面高架試驗,最後還要裝到飛行試驗檯(一般由運輸機或客機改裝)上進行反覆驗證飛行後才能夠定型,而一臺先進的發動機光是設計定型就需要十幾年的時間甚至超過20年。

蘇-27的原型機,反而更像F-18


除此之外,由於戰機的研發週期比較長,期間的一些技術突破或者是研製標準被修改也會造成戰機出現不同的變化,比如蘇聯的蘇-27戰機,前前後後一共生產了多達27架原型機進行測試,前17架為設計定型驗證機,後面10架為定型後的原型機。大量的修改方案、大量的測試才造就了今天的一代名機蘇-27。


除此之外,定型試驗的原型機首要任務是氣動驗證,並沒有安裝太多的複雜設備,按照中國的傳統一般是在03號原型機之後才開始逐步加裝各種設備,原型機只保留著基本設備,這也是量產機和原型機差異的重要原因。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各位讀者大大點波訂閱關注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