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雙面”仇和權力任性到頭了

一、輿情概述

15日,兩會閉幕,中紀委官網隨即放出重磅消息:雲南省委副書記仇和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輿論一片譁然,震驚、遺憾、出人意料、早晚出事、反思等各種解讀甚囂塵上。

訊息發出後,微博微信成了傳播的主戰場。其中,人民系新媒體表現最佳。人民網微博速評,一日“秒殺”雙虎,反腐利劍並沒有刻意迴避“兩會政治季”先聲奪人。人民日報客戶端“仇和被查釋放什麼信號?”昭示天下,反腐已成“新常態”,“打虎”再無所謂的“規律”。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權力“綠林時代”結束影響甚遠。此外類此《史記仇和列傳》、中國五毛之父等段子層出不窮。部分商業網站盡展策劃功力,鳳凰網憑藉“仇和代表,散會後請留下”拔得頭籌。

另外,一些早年間有關仇和問題的調查浮出水面,如北京大學宿遷醫改調研報告、仇和早年施政調查:發自沭陽的報告等。被翻出的還有部分知名專家規勸仇和的文章、如2004年知名網絡作家馬伯庸帖文《假如仇和是個貪官……》、2007年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磊文章《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官員——由媒體不適當地肯定“仇和現象”引起的反思》等。兩位專家不同程度認為,“個性官員”要有法治和制度約束,否則難免出現問題。如今仇和

落馬,人們再次堅信,權力不可任性,反腐沒有終點。

“双面”仇和权力任性到头了

圖為:仇和落馬輿情指數分佈圖

二、媒體:反腐倡廉永遠不能靠自覺

仇和落馬,輿論更為關注的是腐敗違紀的根源在哪裡?鳳凰網認為,仇和落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文章稱,當改革與個人的利益相勾連,那些被人們所推崇的官員個性,其侷限性便展露無意。強硬風格的個性,一邊可以推動改革在短期內取得效果,一邊卻是無視民主的專斷與鐵腕,一言堂下不僅難對改革負責,而且極可能暗地裡構建起個人利益輸送的渠道。

一些媒體認為仇和落馬是官員產生的機制以及權力產生的制度問題。北京晨報表示,“八無書記”為啥腐敗;事實證明,當權力沒有被關進制度的籠子,仇和這麼一位有個性的官員,還是倒在了反腐風暴中。他的無限權力,讓他的工作不再能無私無畏。

部分媒體認為,要認真的對待“仇和現象”存在的隱患和困境。中國青年報認為,“仇和現象”的巨大隱患,是民主與效率對立困局的集中顯現,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濟南日報認為,我們時下的改革同樣面臨“仇和困境”,我們既需要有敢作敢為勇於擔當的改革者,可又需要改革者首先要行得端做得正。可類似“仇和”這樣的改革者同樣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仇和困境”不解決,我們的改革就會步履蹣跚。

仇和“落馬”,無疑給黨和政府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這也恰恰是一個契機,給所有信奉“個人魅力”的人好好上了一課:不論主政者形象再好,能力再強,反腐倡廉永遠不能靠自覺,對於領導幹部每一個決策部署,是否民主、是否科學、是否合法,都要有制度的剛性約束。

人民網奉勸為政要注意民主決策,恪守權力邊界、敬畏規矩法律才是正道;奉勸專事監督的官員們,要多長一雙眼睛格外“關照”,別讓他們身上五花八門的光環成為腐敗的“障眼法”。

東方網認為,仇和被查,彰顯了中央鐵腕反腐的決心,對貪官而言,這無疑是一聲強力警鐘,同時,也再次說明反腐面前貪官一律平等,沒有例外,這種反腐態勢令人拍案叫好,更使公眾對反腐的前景充滿期待。

鳳凰網認為,仇和的落馬也許是中央進一步釋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信號,告訴城市領導者,你們口中的發展必須以人為本,發展不能以破壞法制為代價。

新京報認為,有權不可任性,惟有真正依照法律治國理政,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個人偏好行事,才有可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為民謀福祉。

如何評價仇和?環球網表示,我們評價仇和,不怕一無所知,就怕一知半解。在仇和違紀違法的具體調查信息正式公佈之前,公眾應該恪守理性,不信口開河。畢竟,輿論之刃往往鋒利無比,可傷人於無形。

三、專家:識別“仇和式”官員面目亟需法治

仇和落馬,這個曾冠以“改革先鋒”的稱號的鐵腕官員,被許多專家斥之為“喝人血的鐵腕改革者”。人民日報甘肅分社社長林治波表示,搞私有化,就是把國有資產廉價折騰給私人,這些私人必須和他共分所得。仇和的利益也就有了。注意,為了掩蓋腐敗,仇和們打的旗號是“改革”。

前《國企》雜誌社研究部主任郭松民認為,現在看來,仇和為自己設計的“改革者”的形象,就是要為自己的貪腐行為穿一件保護衣。學者王小東直言,仇和是個喝人血的"鐵腕改革領導幹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稱仇和,用農民的血,染紅頭上的頂子。

仇和落馬有何寓意?專家觀點不盡相同。九江市公安局民警段興焱表示,仇和的倒下,證明了這麼一個道理:一切忽視法治的酷吏,無論在位時多麼強悍,都沒有好下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財經媒體人羅昌平則認為,仇和落馬未必意味著“仇和模式”的中止,只不過是他後腰出事了。顯然羅昌平“後腰出事”另有所指,言外之意,仇和的落馬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找準“仇和們”瘋狂成長的制度和機制弊病是根源。這樣的擔憂也引發了其他專家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少卿表示,仇和被帶走後,各種批判之聲此起彼伏。酷吏自有酷吏的可恨,但若不剷除產生酷吏的基礎,誰敢說下一個仇和不在成長之中?權力不能任性!那麼問題來了,馴服權力任性的制度樊蘺在哪呢?

曾幾何,仇和給人的印象是“強勢、雷厲風行”,今天看來這種強勢背後流露出太多的個人野心。“反腐作家”、山西原副省長張平表示,那些出事的官員,之所以總是那麼說一不二,根本原因就是他必須保住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必須強硬,必須霸道,必須排除異己,清除障礙。

作家高和認為,仇和被抓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城市,狂飆突進上項目、金戈鐵馬謀發展,當政者必謀私利,甚至可以這麼說:近些年發展越快的城市,翻開來查查,當時的執政者就越有可能是貪腐分子。原因並不複雜,動才能有機會,亂才能趁火打劫。

一些專家借仇和落馬,抒發憂國憂民情懷。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張鳴表示,對於仇和,多少年前,就有好些人,也包括我,對他的強勢行政與強拆表示過抗議,但是有人理嗎?民眾想參與反腐,困難重重,但依然要堅持。學者左春和認為,揭露仇和並不是落井下石,是因仇和具有與其他落馬者不同的典型意義。這種人是極權的標準案例,他給其他官員提供的成功學樣板,一直在激勵官員們把好話說盡,把壞事做絕,把底線撕碎,是時候收拾這些人了。

四、網友:為反腐持續發力喝彩

“双面”仇和权力任性到头了

仇和“落馬”反腐大快人心 22%

網民“謝啟東”:十八大以來,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兩會剛結束仇和宣告落馬,充分表明了我黨懲治腐敗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體現了我黨懲治腐敗的能力。

仇和倒下的制度思考 13%

網民“張_宏_圖”:兩會期間政壇明星仇和被查,頗讓國人意外。如那句娛樂名言:沒想到啊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能叛變革命。從“仇和現象”中得到了另外一個啟示,就是中國仍舊沒能走出“人治”的傳統陰影。仇和並不是神,他也可能犯錯,也可能腐敗。

依法治國任重道遠 14%

網民“天平與劍”:此官是典型的有權就任性,賣學校,賣醫院,大拆大建。可悲的是,這種官卻是領導眼中的能吏,有魄力有業績更有GDP。依法治國,任重道遠。

仇和是個能臣但是你不是廉臣 9%

中稅律師:中國人的劣根性就是落井下石,仇和在沭陽那些年,雖然老百姓當時也罵他,但他走後,大家談起他的時候都豎起大拇指,領導人的是非功過,絕不是好與壞那麼簡單,僅從公開的信息中可以認為仇和是個能臣但不是廉臣。

法治社會不需要這樣的幹部 11%

網民“朱廟大咖”:仇和後臺很硬的,從沭陽縣委書記、宿遷縣委書記開始,一直就是個獨裁者,幹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他但一直平安無事。有不少群眾擁護他,因為得到了一些利益。但也有不少老百姓嫉恨他,因為他的獨裁。法制中國,不需要這樣的幹部。

譴責“仇和式”腐敗 16%

網民“雨中讀書的狐狸”:上聯:才幹貧乏 單靠一手鐵腕強推民計 下聯:後背不穩兼有四方樹敵如何不倒? 橫批:天怒人怨

“仇和現象”下一個是誰? 15%

時代週報前總編輯宋繁銀:仇和被抓,最害怕的,莫過於和仇和一樣,大拆大建的地方主政者,因為有既得利益所以才有所謂的“雷厲風行”的官員,仇和的落馬下一個會是誰?

五、輿情點評:

兩會期間,從政協首場記者會,到政協、人大、政府、兩高報告,反腐都是其中的主題,“有權不能任性”也一度成為熱詞。那麼,有權任性會怎樣呢?仇和被調查給出了答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你終究將要為權力任性買單。

仇和落馬,樣本意義重大。和一般性的腐敗不同,仇和的仕途更具爭議性,從江蘇宿遷到雲南昆明,作為“最富爭議的市委書記”,作為著名的“明星官員”,仇和的施政風格至少在10年前就已經聞名天下。然而,政壇既非表演舞臺,更非走秀T臺。你可以做“個性”官員,但必須記住:再大的官,也有權力邊界,不可獨斷專橫越界胡來。

誠如媒體評論的那樣,何一名幹部,即便是做出了點成績,有開拓精神,有敬業精神、一時親民愛民,但一旦涉嫌違法違紀問題,則功不抵過,任何人都不是“鐵帽子王”。所以,對於仇和的落馬,感嘆之餘,更應該為仇和不愛惜自己的羽毛而扼腕。要怪,仇和只能怪自己不能做到慎獨慎權慎始慎終。從這一個意義上說,更要為中央鐵腕反腐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