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最喜欢的还是豫剧《刘墉下南京》。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刘墉下南京又名刘公案,盛行于豫东、鲁西南、皖北、苏北一带,经过红脸名家和媒介的广泛传播逐渐为更多观众所喜欢。戏曲艺术深受各地人文历史风俗影响,京剧地处京畿,大气稳重;越剧身处江浙,婉约细腻;黄梅戏则在皖鄂,质朴细致;豫剧红脸艺术源于豫鲁苏皖交界一带,此地尚武之风盛行、民风彪悍,在历史的大舞台上从未缺席,春秋战国宋襄公河南商丘人,使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汉高祖刘邦江苏徐州人,斩蛇起义于永城芒砀山;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张巡抗叛军于睢阳古城,唐朝黄巢山东菏泽人,领导唐末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宋太祖初使于宋州(今河南商丘),后黄袍加身,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元末刘福通安徽阜阳人,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明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推翻暴元成就霸业;清末捻军起义,主要人员就是皖北、苏鲁豫三省部分地区农民。这些人文历史风俗为红脸戏提供了大量素材,红脸戏擅演帝王将相,造就了红脸戏的主题就是反强权、抗昏君、抵侵略,捍卫自由独立、追求公平正义、弘扬忠孝美德。刘墉下南京主要是反强权、抗昏君,除奸人;这部戏通俗易懂,融观赏性与批判性为一体,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这部戏的成功还在于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正面人物:刚正不阿的刘墉、为国操劳的刘统勋、通情达理的国母及刘诰命、生性耿直的九千岁郭英;反面人物:老奸巨猾的太师耶律红、心机毒辣的西宫耶凤英、好色凶恶的仝三封、通奸害夫的许翠屏、飞扬跋扈的许拔贡、嚣张霸道的武状元杨红;中性人物:昏庸有道的乾隆、见风使舵的高总督及县衙小官、美丽善良的民女金萍和银萍、诙谐幽默的衙役孟义和高升、忠厚老实的张凤、安分守己的张禄、爱女心切的许天官、侠肝义胆的壮士刘青、仗势欺人的提牌官及催牌官、威武勇猛的张成与刘安。从底层民女金萍、银萍到皇亲国戚,从天官之女许翠屏到国太,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众多人物交相呼应,活灵活现,演绎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彩,善恶情仇,一幅幅鲜活的画卷为观众徐徐展开。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刘墉下南京是在基层演出的时候点戏最多的戏,豫剧中的任何一个剧目都无法和刘墉下南京的演出场次相比。是出版商出版的影像第一的剧目,由于非常的火爆又相继推出刘墉二下南京、刘墉三下南京、刘墉下山东、刘墉下河南、刘墉回北京等多部戏,网上形成海量视频,刘墉下南京也成为百度视频热门分类中仅有六个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了红脸演员必学必唱的课程戏,是红脸艺术中的一张靓丽名片。这部戏非常的接地气,越是草根文化越有活力。理性看待这部戏的争论,有争论和批评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争论越多说明关注度越高,争论就像一面镜子,把这部戏的优缺点全都照了出来,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扬长补短。这部戏立足于“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忠孝爱民”,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会过时。保持住这部戏的传播氛围,让更多观众,各层次观众都能接触到,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也会越来越红火。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豫剧刘墉下南京,为什倍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