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大连西岗区建设“文明楼院” 描绘“新蓝图”

“夫子园”,这栋位于西岗区大胜街53—69号楼的大院,始建于1986年。因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部分都是退休教师而得名,现在这个院子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名字叫“长寿院”。大院里129户居民,多数都是老坐地户,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20余人。开展文明楼院建设以来,街道出资为大院安装了阅报栏,健身器材,修建了花坛,居民动手绘制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墙。居民们非常开心,他们自发地成立了院委会,现任院委会主任刘崇治、副主任刘兴宇,都是大连市第一中学退休的老校长。在他们的带领下,从60多岁到90多岁的“老志愿者”们焕发了青春,相继成立了楼院宣传队、巡逻队、调解队、环保队。当文明人,做文明事,让住在这里的居民个个心情舒畅,家家温馨和睦,一派祥和的景象,难怪院里长寿老人越来越多。2016年这个楼院被评为大连市文明楼院。

重在建设:文明楼院描绘了美好生活“新蓝图”

让自己居住的楼院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健全、鲜花簇拥、邻里和谐的文明楼院是群众的热切期盼。西岗区委、区政府把文明楼院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全区1170个“弃管楼”得到全面改造,修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安装防盗门、推进“暖房子”工程、维修挡土墙,为居民修花坛、搭凉亭,安装健身器材。在社区兴建了7个市民大舞台,70%楼院实现了“微更新”。居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开展活动有了场所。

要达到“文明楼院”的水平,不仅有区财政的投入,街道、社区还动员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文明单位鼎力支持,实现 “八个好”的目标,即楼院管理机制好、骨干作用发挥好、邻里团结互助好、诚信文明风尚好、文化活动效果好、公用设施维护好、卫生整洁环境好、群防群治稳定好。“八个好”让居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生活有了新期盼,文明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很多居民自发地找到街道、社区,要求优先在自己家门口建文明楼院。家住日新街道平等社区的李大爷,过去因为院子里蚊蝇滋生,污水横流,已经搬到儿子家住了多年,现在又搬了回来,逢人常骄傲地说“建好文明楼院后,我们家的房子都升值了!”

弘扬新风:文明楼院搭建了展示文明“大舞台”

文明楼院建设提升了城区建设品质,建设管理更有温度。许多居民自费粉刷楼道、种花种草、认养花坛。有绘画特长的居民还在楼体上绘制成语故事、美德故事,在楼道里挂起楼长寄语、生活服务指南、党员志愿者承诺板。社区主动引导,利用重大节庆日,在楼院举行升旗仪式。传统节日,楼院居民欢聚一堂包粽子、吃葡萄、品月饼、酿美酒,举办邻里趣味运动会、百家宴等活动,增进了邻里和睦。楼院里邻里之间互动频繁,举办“靓在楼院”家庭才艺擂台赛、“美在楼院”摄影比赛、“学在楼院”居民书画大赛等创建活动。

在文明楼院建设中,一批批群众身边的好人涌现出来,他们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家住人民广场街道胜利社区的“大连好人”徐本林,每个周六都到社区志愿服务大集为居民修锁头、配钥匙、磨刀。站北街道的“大连好人”蔄泽龙,邻居家煤气泄漏引起大火,他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拧死阀门,避免了一场事故。他不顾个人安危的举动,让“共产党员”这个称呼在楼院里叫得响亮。在建设文明楼院过程中,一批具有特色的“睦邻园”、“温馨港湾”、“和睦苑”、“团结楼”、“公民道德主题街”等文明楼院、楼群,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公民道德宣传阵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群众的生活中。

自我服务:文明楼院构筑了新时代社会“大和谐”

社区党委、居委会深入楼院,深入家庭,召开居民大会,成立楼院事物协商委员会,共商楼院建设大计。居民们纷纷参与,献计献策。党员志愿者还建立责任区,承包花坛绿地。越来越多的居民们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参与到文明楼院建设中,自觉成立一支支道德宣讲、治安巡逻、邻里互助、民事调解、法律援助、文体活动等服务队伍,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白云街道天池社区过去环境较差,邻里间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社区里的“有心人”利用小街的两侧墙面画上栩栩如生的图画,用古香古韵的诗词装饰两个修葺一新的楼院,在改善了老旧楼院生活环境的同时更是拉近了两个楼院之间的邻里关系,街道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 “清风苑”和“正气园”,大家亲切的称“清风正气姊妹院”。“创建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家园”的理念在群众中达成共识。

各社区还组织居民举办文明和谐大家谈、大家画、大家拍、大家管等系列活动,调动居民积极性踊跃参加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居民群众在参与中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讲文明、讲礼仪、讲团结、讲互助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文明楼院建设,环境变美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治安案件减少了,公共设施有人爱护了,老百姓的心气更顺了,生活在西岗区的居民群众幸福指数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