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要读古诗?

遥山书雁


问:现在社会的人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

答:中国是诗的国度,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中国的诗是世界上存量最多的,中国的诗人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仅唐一朝,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有记载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存诗五万余首。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记载:诗以言志。诗是表达志向、抒发感情、实现抱负的一种文学体裁。宋代大儒朱熹曾言:命为志存。

那么为什么在现代人们还要读古诗?是为了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说时的炫技谋誉?是为了见到美景时的附庸风雅?还是为了在觥筹交错时拍马溜须?不是,绝不是。现代人读古诗的作用,我个人更倾向于触发人内心深处的多重思考、深度怜悯,并启迪人以智慧

读了古诗,我们的感情会更加细腻,观察问题的视角也变得独特,头脑会变得更加灵敏,道德会变得更加高尚。年轻人如读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会穿上戎装、披上铁甲、骑上战马、冲入敌阵,杀他个片甲不留、人仰马翻;蒙难入狱了如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绝不会卖国求荣,苟且偷生,定会慷慨赴死,引颈东市;遇到难题了如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一定会换个角度,重新思考;革命遇到了重重阻挠,如读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定会精神焕发,卷土重来……

上图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

诗的力量,诗的智慧,诗的感情已经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时刻涌动着的血液里了,世界上有华人活动的地方就有诗的存在,不消不减!


楚襄蛮


心比天高,诗为镜相。

人比狗猖,世亦疯狂?

有心寄白云,白云苍狗自卷舒。

无情怨红尘,红尘俗事乱纷纷?

今朝一逢,彼此千年等待,

来日又别,海角天涯梦几回?

鱼入江海路远,人活天地不穷。

梦入红楼世浊,心游青莲天真。

春花秋月三伏连,冬雪腊梅岁又尽。

一睡千年过,半日三世影?


三月二十


为什么要读古诗?余认为古诗是中华文化最精炼的部分。古诗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绝句,排句,杂诗等。

古代汉语单音节词比较多,不像现代白话文,吸收了许多双音节词来表达意思。所以古诗词的语音比较凝练,可以用最少的词语来表达更广阔的空间,深邃的感情,以及深刻的哲理。另外,由于古诗词平仄相间,音韵相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背易记,给人的印象深刻。再者,在读古诗的当中,我们还可以在诗中读到中华古代过去的历史。譬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使人读后可以看到杜甫那个时代的历史。它与我们学习的历史书可以进行一个参考。

读古诗,对于那些喜欢学做古诗的人,也可以有个借鉴。譬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描写江南景象的诗无论从比兴、对仗、音韵都是学诗者很好的教材。“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我们仿佛亲临看到了边塞大漠的景象。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我们品味到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感谢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能够普及中国古代诗歌。也让普通的诗歌爱好者有了学习和品位古诗词的机会。这也是功德两全的好事。应该点赞一个。



为国赞美


回答这个问题,我要反问一句:现代诗有经典名句,值得一读吗?

古诗流传至今,留下无数令人记忆犹新、直击心灵的名篇名句,每一首诗吟罢都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洗礼了人们的思想境界,升格了人的道德和情操!

当我们吟唱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期而至。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那种世外桃源的日子多么令人神往!

当李太白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迎面而来的时侯,那种豪迈而自信,目空一切的精神状态简直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面前,使人产生一种快意恩仇、舍我其谁的浪漫情怀。

当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侯,刹那间的英雄气概扑面而至,关于生死的定义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一定深深地影响到每一个人。

还有诸如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诸如此类的写景名篇,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虽然你足不出户,但在这些经典名句中遨游,似乎跟真正的旅行一般,走入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

古诗作为文化精品,留下太多的经曲名作,灿若星河,数不胜数!作为遗留至今的精神财富,是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并发扬光大的。现代诗虽然也有名篇名句,但体量太小不足以与古诗抗衡。尤其在创作手法上,缺少了古诗词那种韵律美,节奏感,对仗工整,凝炼简明及思想性等优点,读来令人不知所云,所表何物!现代诗和现代书法一样,胡乱创新,走入了审美观极其另类和怪异的死胡同。那些所谓的诗人们无病呻吟的作品如同那些“丑书”一样受到了民众的唾弃,这就是古诗词受到人们喜受和追捧的深层次原因。


闲云野鹤七零后


为什么要读古诗?一个简单粗浅的回答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

当一个人吃饱了,穿暖了,物质生活得到最基本的保证,他如果不甘心做个只满足吃喝玩乐的低层次人,就会很自然的想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听音乐、看电影、看书读诗等等精神文化活动,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诗历来都是文化之首,而古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自《诗经》《离骚》以来,经千百年无数文人雅士的精心创作,中国古诗已经成为典雅文化的代名词,是中国文化皇冠上的明珠。

古诗是用最简洁最美妙的文字来表达情感,强调高度的形式美,讲求对仗、用典等,推敲琢磨,遣词造句中力图营造言有限而意无穷的境界,并求得音韵上的特殊美感。古诗经常“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等,诗人通过富有个人特色的描述,勾画出几个独特的意象,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诱发或开拓人们美的想象。如王维的诗常被称为“诗中有画”,他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了幽清明净;如孟浩然的诗“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暗示了沉郁孤愁;如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

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自诩为文化人,很难不读古诗。因为古诗踊跃着中国文化的脉动,依旧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皮三9099


爱诗吧,它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习近平同志曾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话,是对我们学习古诗的谆谆告诚。

古典诗词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思潮激荡的社会。在这种文化、思潮的对峙冲撞,融汇贯通中,我们要从我们的古典诗词中吸取养料,增强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古典诗词能增长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万卷惑自释。这是说我们可以从古诗文中学做人、学做事;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明辩是非。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神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些诗句,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人生哲理。
古诗词能使我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是贯穿于古代诗歌中的红线。这方面的诗歌在古典诗歌中占的比例、篇幅是相当大的。我们无论大人、小孩;无论有文化的人与没文化的人,在说话、办事时或多或少能蹦出来一些充满爱国情怀的诗句。因为我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了古诗文对我们的教育,这种教育已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中。

当我们吟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诗句时,我们总是心潮激荡,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崇阳37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这是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她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

我们中国的文字,一共有四声,读起来高低转折,有着天然的韵律感。而中国古典诗词,更是这方面的精华。古诗以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律,展现出来的就是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美观性。


这对培养孩子的语感、艺术感和语言表现力来讲,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的现成资源。


因为在自然界让我们惊讶、感叹的东西,你会发现,古人早就把它们都用最精炼美好的文字都表达出来了。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比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所以古诗词流传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语言的精华呀!

那么,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在他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还有什么比让他们学精华更好的方式呢?


尹建莉给自己的孩子读诗,很小的时候就随意给她读,从四五岁的时候正式开始教,她的孩子6岁上小学前,就能背很多诗了。她女儿7岁的时候,还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我站在远处看海
海是蓝色的
我站在近处看海
海是绿色的
我用手捧起海水
咦,大海的颜色跑哪儿去了?


这首小诗,不说有多好,但你们不觉得7岁的年纪能写出来是非常了不起的吗?也因此,她的语文成绩也一路高歌,在2007年高考的时候考出了140分的好成绩(满分150)。笔者06年高考,语文120的成绩也算班里不错的了呀,这140分,我真的只能说一句,啧啧。


也就是因为读了尹老师这本书,我也在儿子很小的时候给他读诗,一岁多的时候,晚上陪他睡觉,我有时候就会把自己会的那几首最简单的古诗给他反复念。一开始他没什么反应,就听着。他说话也很晚,2岁才开始说短句。可2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突然就听到他念了一句诗,老母亲当时真的很激动啊,感觉自己以前对他念的那些诗真的没白念啊。


不过,遗憾的是,我没有像尹老师那样,从四五岁开始正式带他背诗,只好从现在开始慢慢抓了。

一个从小就被古诗词熏陶的孩子,长大会有更多的诗情和文才,俗话说肚子里会有更多墨水,表达能力自然也不一般。


即便是大人,从成年之后多去读读,对自己也有好处呀。虽然记忆能力不如孩子,但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啊。


贝妮双子


说在前面:
俗语中有:“日读古诗三百首,夜不能寐也不愁”的说法,指的是精读古诗,就算在睡不着的夜晚,也不用发愁,能够感受到古诗带来的韵味。

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部分,是文化的一个具体显现,读古诗能够陶冶情操以及增加个人的气质,给人的形象就是不一样。

举例:

不读诗书的人,或者说没有读书的人站在一座山之上,发出的感慨是:“卧槽,这个山好壮观,这看下去有点懵。”

饱读诗书的人,或精读诗书的人发出的感慨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总算感受到杜甫当初登泰山的意境了,不虚此行啊!

两种不一样的说法,给人带来的感官就完全的不一样,旁边随行之人,看着两个人的感慨,其实高低一较便知。

二、熟读古诗的人,会对于文言文有着独特的理解,能够培养其思考力以及人格修养。

文言文的本质其实跟古诗是一样的,只是古诗更加讲究的是意表达,文言文侧重于叙事,本质之上,都是需要经过翻译的古文。

古诗大多数是带有意境,这一部分的意境以及思想,会无形中影响一个人,并且对于思维层面的扩展,是及其有帮助的。

举例:

很多人说古诗看过大多数都已经忘记了,很多都完全的不记得了,那么我读古诗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读古诗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在你20岁之前,你吃的东西完全排出了体外,就像是你忘记了古诗一样的性质。

但是你吃的东西都融进了你的血液以及骨骼之中,你长高了,你的血液成分密集了,这就是你吃东西的含义。

读古诗也是一样,始终要相信苏轼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你读的古诗以及学习的东西多了,虽然被你忘记了,却会体现在你的一举一动之中,它就是你气质的展现,也是你文化的根本外放。

你走过的路以及你读过的书,都会融进你的骨肉之中,可能某一时刻的灵光一闪,它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或者是你的立身之本。

所以,古诗的作用不外如是,熟读古诗,一为气质,二为修养,其实两者同等重要,两者合一,就是个人魅力,也是个人的文化情操。


笔下点史


古诗学习还是对孩子气质的培养很有帮助的,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我一直觉得小朋友可以通过诗里的句子去了解更广阔更美更大的世界,当他们学习了诗句以后,看到令人惊讶的漂亮景色的时候,可以表达的层面也更丰富更多了呀,不会只会说

“哇这个好美!“哇那个也好美”,她们可能会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们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她们会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的人看景色是从表面上看,有的人却可以从骨子里看!

不过课堂上学古诗确实挺枯燥的。可以试试使用一些学习软件,微信小程序啥的。兔小乐古诗文就不错,有注释有讲解还有视频动画,也可以直接在上面朗诵录音,挺好用的


考拉183


为什么要读古诗?

古诗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粮食。

读诗使人益智,对大自然怀有感知,对万物饱含深情。

读诗使人灵秀,如路在前方有闪烁的星光,我们是向着光亮的前方走去。

山川为诗,大地为赋,清溪如歌。四季花开花落的本真,是诗的源泉,我爱诗,如爱我的天使一样。

如果世界没有诗,就如春天沒有鲜花一样,人生沒有诗,就看不到远方。我们记着乡愁,记着诗的芳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