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国时期武将最高官职大司马,魏国有三任大司马,都是曹氏宗亲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而三国时期的官制基本沿袭了东汉官制,魏国在三公之上另设大司马,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而魏国在记载中有过三任大司马,都是曹氏宗亲,我们来看看是哪三人。

三国时期武将最高官职大司马,魏国有三任大司马,都是曹氏宗亲

曹仁

一、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祖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黄初四年,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惨败于吴将朱桓,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谥号为忠,配享曹操庙庭。

三国时期武将最高官职大司马,魏国有三任大司马,都是曹氏宗亲

曹休

二、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在洞浦破吕范,皖城斩审德。曹丕征东吴,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魏明帝曹睿即位,曹休进封长平侯。升为大司马,仍然都督扬州。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三国时期武将最高官职大司马,魏国有三任大司马,都是曹氏宗亲

曹真

三、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

幼年丧父,力大勇猛,授虎豹骑。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封为灵寿亭侯。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地区。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国将领孙盛,迁中军大将军、给事中。曹丕病重时,接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将军,进封邵陵侯。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230年,曹真到洛阳朝见皇帝,被升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太和五年(231年),因病去世,谥号为元,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这三人虽然都是曹氏宗亲,但也是当时的一代名将,都是十分有才能,可以看出曹操的宗亲子弟还是很有实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