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么评价河北省的农业发展?

天然欧尼


我认为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农业在河北省产业结构中占具重要位置,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科技水平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等劣势,还是有不少发展机会的。

2019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近65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000多万吨,棉花总产量22.7万吨;全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主要蔬菜的全年供给和水果的错季供应,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壮大,蔬菜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由1986年的13.6%上升到30%以上,全省品牌农产品达到6.5万多个;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近7000亿元,注册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1.7万家、3.4万家;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2018年,全省农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河北省农业在全国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相比较以上优势,河北农业发展也存在不足。首先是农业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弱。多数农产品总量过剩,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高附加值的名品名牌。其次,河北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仍基本处于数量型增长的阶段。第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安全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等都与国内先进省市存在较大差距。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资源,我觉得现在有一个发展机遇是提高果品、蔬菜的专业化和绿色化生产水平,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各农户之间的合作,打造特色产品,通过电商的手段实现产销一体化,还是大有可为的。

总之,现在要发展农业,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才是正确的方向。


大胖帮你忙


河北是农业大省。2019年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做大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优区创建保持全国领先,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到1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到120个。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标准化生产覆盖率由57%提高到75%以上。适宜区80%以上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产业链条得到完善,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明显增强。

按照方案,省级重点抓好7大类24种优势特色产业。

特色粮油产业。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基础上,实施专用品种替代普通品种、特色粮油替代籽粒玉米。

特色蔬菜产业。培育县域主导产品,推动蔬菜县域单品化、规模化、周年化发展,推动形成区域特色,2019年优质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34万亩。

特色中药材产业。以优势道地和药食同源品种为重点,扎实推进太行山、燕山两大中药材产业带建设,发展安国、巨鹿和坝上三大片区。

特色水果产业。推动梨、葡萄等传统优势水果基地改造提升,扩大优质苹果、桃等果品高质量发展,2019年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660万亩。

优势畜禽产业。提升传统优势畜禽产品竞争力,巩固优势地位,扩大地方特色品种养殖规模。

奶类产业。打造坝上草原牧区、山前平原农牧结合区和黑龙港流域农草牧结合区等三大奶牛养殖集聚区,重点建设鹿泉、行唐、威县、定州、新乐、察北、塞北、丰宁、武强、滦南、滦州等奶牛基地。

渔业。做强海水特色养殖,发展生态、健康、绿色养殖模式,打造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

方案提出,实施科技创新,提升特色农业科技含量。着眼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到2022年,研发推广优质高效、绿色健康、循环利用的种养适用技术100项,推广绿色高产高效优质新品种100个,研发应用新型农机装备100种,打造120个创新性龙头企业。

建设绿色基地,促进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生产和良繁基地,落实生态防控措施,推进清洁生产。到2022年,建设标准化种养基地100个,肥料利用率由38%提高到41%,绿色防控覆盖率由30%提高到31%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培育特色品牌,打造特色农业亮丽名片。以特优区创建为依托,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冀”字号农业特色产业。全省有影响的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发展到80个,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特色高端农产品。普遍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致力构建突出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到2022年,制修订地方标准150项,特色产业基本实现有标可依,用严格的标准控制,引领打造高端特色产品。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统筹各类农业园区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提升。到2022年,全省建成20个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立100家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培育新型主体,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实体,到2022年,全省特色产业类龙头企业达到600家以上,新培育4个品牌价值超50亿元的重点行业领军企业。


三农法规速递员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历程

可持续发展概念出现于国际社会关于环境问题讨论日趋激烈的 20 世纪 70 年代末,1987 年联合国 42 届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寻找代际公平。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计委等部门联合参与编制《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对世界发展和中国未来国情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持续农业。 2015 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提出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完成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生

态可持续性三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目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反映和评价特定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经验借鉴。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位于华北地区腹心地带,京津外围。2015 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而河北省中南部为优化发展区,北部为适度发展区。

二、指标选取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尤其是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通过了主旨针对农业的《21世纪议程》,推动了世界各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不断发展到以评价体系及相关模型构建为重点的定量研究。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Gustavson 等在 PSR 概念的基础上,选择了 23 个指标进行流域可持续性的评价,其评价侧重于流域自然生态的基础可持续性;欧共体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建议的人均耕地、土地利用变化、农业能源、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5 个指标监测农业状况,能较好揭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相对忽略了农业发展水平的实时监测;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研究组和农业部农业资源区划管理司制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和林卿等提出的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体系(2 个层次、16 个二级指标)、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3 个层次、3 个二级指标、19 个三级指标)、环

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3 个层次、3 个二级指标、27 个三级指标)。应该说国内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相当完备,但也必然趋于庞杂,因其更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而难以操作。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主要涉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来看,关注的重点和研究区域的差异指标体系建立也不尽相同。王岱(2014)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遵循建立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构建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概念框架的县域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李小平(2005)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包括:农村人口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生产发展水平、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包括:农业资源承载能力、政策与决策支撑能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崔和瑞(2008)选取了 10 个变量从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化肥施用量、科技人员和蔬菜总产量来构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袁久和( 2013)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包括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邓楚雄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 5 个子系统研究了上海市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成。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

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农业资源与环境决定着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的发展影响着农村及社会的发展水平,而农村及社会发展水平反作用于农业的发展。因此,从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政策和生态环境 5 个方面 15 个具体指标构成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说明,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政策和生态环境共同决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成为指标体系的 5 个系统,每个系统分别由 3个指标构成。

(二)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来依次分析确定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15 个三级指标具体权重。参加指标权重评估的有河北省农业厅领导 2 名,河北省农广校人员 3 名,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教授 5 名,得出每位专家对各权重评价结果,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具体指标权重。

体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从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所分的5 个系统来看,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 3 个系统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政策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显著。农业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小幅度上升,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呈现下降趋势。

农业生产水平系统中,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 3 项指标的增长反映了河北省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系统中,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纯收入逐年上涨,随着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因此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农业社会发展水平系统中各指标值变化不大,略有增长。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推进,农村人才数目迅速增加,而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农村科技人才比率显著提升。但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导致农村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上涨,总体上使得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根本变化。

政策系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增长最为明显,国家增加对农业补贴和种粮直补,同时农村小额信贷额度逐步放宽,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现代农业。

河北省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人均水资源不及国际公认人均缺水标准的 1/3 ,加之不合理利用和污染,水资源极大地限制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河北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资源开采造成森林覆盖率下降,大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造成人均耕地面积逐年缩减,对于拥有 7 ,000 多万人口大省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状况不能及时扭转对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四、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农业可持续发展共识已日益广泛,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实施逐渐加大,农业科技的增强和不断推广,及其各种法律规范的制定和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就目前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来看,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政策和生态环境几个方面综合来考虑。

(一)保护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河北省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为太行山脉,北部为燕山山脉及其盆地,东部为平原丘陵地带,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丘陵和北部丘陵盆地地带,约占全省面积的 30%。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面积出现大幅度递减,2010 年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10)确保河北省耕地面积保持在 9 ,500 万亩,2020 年确保耕地面积为 9 ,454 万亩。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抗灾害能力;发展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合理施肥,实行科学的耕作制度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目前人多地少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用现代化管理和生产方式发展河北省农业,不断培育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各地农业发展条件,发展适合当地特色农业,鼓励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等多种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发展具有河北省特色的现代农业。

(三)重视科教文卫,加快和谐农村建设。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服务,控制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实行科技兴农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区域内农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农村和谐和文明,这样才能提升农业社会发展水平。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在农村教育、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文化生活方面给予带动和引导,在交通通讯、水电灌溉、生活服务、公共照明等方面进行建设和维护,缩小城乡之间现实差距,营造良好农村居住环境,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四)加强政策扶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很明显地看出,近年来农村政策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及其资金补贴信贷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是为了更好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解决目前日益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政策扶持应实行全方位的扶持,从资金、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系统的扶持政策体系。

(五)维持生态平衡,优化农业资源环境。近十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系统指标连年下降,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薄弱环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仅威胁着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性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护森林植被,大量营造人工防护林,充分利用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取缔重污染企业,提高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农村生物链和生态平衡修复,扭转生态平衡急剧下降的局面。





城里农民老王


简单一句话概括河北大部分都是平原很适合农业发展,来邢台这边种大棚蔬菜的多[泪奔]



河北处于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利条件好,一年两季,可以发挥其特长,粮棉油菜全面发展,给国家做出更大的供献


普通人的普通事


河北省农业农村到底该怎样发展呢?有些地方耕地随意种树的怪像是上级支持还是违法行为?全民都吃商品粮?应该出台政策,指导农民合理种植,使农业农村健康发展!


三农说事


不利因素:地表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及春旱夏涝;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河北省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了反季节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档水果等新型农业.


小杨微咖


河北将打造“一圈一群两片”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今年,河北要形成一批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成果、新业态,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科技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初步形成定位科学、结构合理、梯次推进的全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布局。到2025年,现代都市农业全域覆盖,建成科技创新引领、技术装备先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优良、产品优质高效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城市周边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依据各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省明确了不同区域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定位、主要方向、重点产业,将打造“一圈一群两片”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一圈”,即在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周边,重点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引领区。发挥河北环绕京津以及雄安新区基础设施与京津互联互通的优势,瞄准京津和雄安新区高端化、多元化消费需求,着力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等新业态,引领全省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

“一群”,即在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等大城市周边地区,重点建设都市农业先行区。发挥大城市聚集资源的优势,适应城市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着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等高效产业,打造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奶瓶子”,在农业多功能开发、生产要素聚集、业态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探索道路。

“两片”中的“一片”,即远离中心城市地区,重点建设都市农业拓展区。平原地区建设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提高京津都市群“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黑龙港地区以高效节水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生态修复功能,推广旱作雨养和轮作休耕。山地丘陵区以生态保育为主攻方向,突出生态屏障功能,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另外“一片”,即在张家口、承德地区,重点建设都市农业生态涵养区。着力发展有机牧业、现代草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修复治理,加快生态防护林和景观生态林建设,着力打造种养游结合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实施方案还提出,通过强化财政支持、金融服务、主题招商、农业保险、用地保障等方面,打造一批示范基地、精品园区、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等,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灵寿那些事


河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在、企业发展、品种创新、市场监管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近况,系统分析河北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种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改进种业管理工作、推进河北种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农村静饵


我觉得河北的农业发展挺不错的,多元化,多方面发展,不过我看到的也只是片面的,具体的情况要去几个有特点的地方实地考察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