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十而立”,到底指什麼?

小馬趣拍


“三十而立”若是單純在《論語》文本中求解它的意思,可參見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

因為他的譯註相對較為客觀。

下面引用他對“立”的註解:立--泰伯篇說:“立於禮。”季氏篇又說:“不學禮,無以立。”所以根據《論語》文本來講,“三十而立”就是上三十歲懂各種禮儀的意思。

若是從完整的表述中來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它似乎說的不僅僅是禮,而是“立”足於一定的人生見解,有了一定的見解,下個階段才會有“無惑”的成就(見解成熟了,自然無惑)。

所以,孔子說的是為學的各個階段層次,不一定是“三十”才“立”的。




北山村夫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老夫子的這段話通篇談的是學問修養,而沒有談成家立業之事,因此不可過度解讀。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呢?結合《論語》全篇的意旨,立的應當是處世方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樹立在風雨艱危中確然不拔的人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來面對餘生的各種問題。正確看待金錢、地位、名利等各種誘惑,能夠明白取捨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無兩書房


“三十”指的是人的年齡三十歲,轉眼之間,我們九零後在這一年,正好三十。那麼對於我們已經三十歲的和即將三十歲的人來說,我們要如何“而立”呢?“立”具體又指什麼呢?首先淺談幾點個人認為現代社會中的“三十而立”所指。

1.三十年摸爬滾打的您,現如今是否有一技之長。

2.是否有人願與您,執子之手、白頭偕老。

3.父母的身體是否還健康,是否有能力承擔起照料父母的責任,讓父母能夠享兒孫福。

4.有沒一套在自己名下能讓您有歸屬感的房子,不管去到哪,您都不害怕。

5.有沒有一定的存款,在災難和意外來臨時,能讓您應急,比如說這次的疫情會不會打垮你。

6.有沒有三兩個知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們,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幫助您。

7. 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是否明確瞭然,並能夠在以後的人生當中專心的做這一件事,定下心來踏實的生活。

8.在生活中還有沒有一顆學習的心,童真的心、友善的心,對這個世界,仍舊保持著求知、敬畏、愛的一種心態。

其次三十而立出自《論語》。子曰:“吾有五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思想與《周易》有很大的關係,孔老先生所表達的:主要是指思想上的高度,以及對個人道德準則和修養的一個要求,這個“立”一般被解釋為立德、立言、立信。





黃裳文墨


具體是:立德,立命,立身,立言,立心。

接下來,我來回答為什麼是這五個“立”,到底如何“立”。

首先,找到“三十而立”的來源,再深入去理解當時的場景,再來分析當下如何來“立”,進而來說明到底指什麼。

在《論語·為政》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裡,孔子把“三十而立”正兒八經的講出來,就是告訴人們做事合於禮,言行得當。而言行,是區別分析的,言,是指在謙卑中傳遞祥和,行,是指舉止彬彬有禮。和我們所理解的言行僅僅是動詞還有很大差別。

而三十而立這句話,後人給出了很多解釋,普遍認為,就是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能夠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到了三十歲了,就應該成家立業了,有個美滿的家庭,有一份稱心的工作。

實則,這些並不是孔子的初衷,否則也流傳不到今天依然讓人們念念不忘,更加說明還不懂孔子的學術高深和令人神往。

三十而立,要立德。德不配位,必有餘殃。道德,品德,口德……需要立的德很多很多,就是人們常說的,缺什麼別缺德,就是這個意思。也有句俗話說,要有個好德性,這也是常說的人品。有句話說的好:有德無才可以用,有德有才可以重用,有才無德絕對不能用。所以,立德,是人生第一位,也是三十歲這個年齡需要具備的品質。

三十而立,要立命。這裡所說的立命是指安身立命,人到三十歲了,可以說上有老、下有小,自身有事業,對外有朋友,職場有角色。這個時候,需要不斷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不斷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的重要意義。由此,立命就是說人到這個年齡需要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從而確立生命的意義。

三十而立,要立身。立身才能安身。立身就要自立,具備立身之本。三十歲的人,無論是才華,還是能力,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有應該具備了立身的一切。換句話說,就是有立足之地,事實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每個人的區別,有家庭背景,學歷能力,相貌身材,氣質習慣等等,但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條件。還是在主觀上立身,思想立身,修養立身,品德立身,勤奮立身等等多維度的立身,才是孔子所說的立身。

三十而立,要立言。這裡的立言,絕不是有“三不朽”的能耐,更不是著書立說。而是在這個年齡要學會說話,關於會說話的問題,似乎有很多說法,比如:有的人說了一輩子的話,也沒學會好好說話;有人說了半天的話,也沒有人聽得懂;有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會說話,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是傳播真善美,弘揚正能量,再俗點就是無論任何時候,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能昧著良心說話。

三十而立,要立心。莎士比亞提出,如果做好心理準備,一切準備都已經完成。所以,在三十歲這個年齡,就要如何把握明天,做好心裡準備,以什麼樣的心意表達,什麼樣的心態發揮,什麼樣的心境處事,什麼樣的心胸待人,什麼樣的心靈溝通,而真正做到立心,就是能達到使得他人悅且通的境界和格局,就如張載指出為天地立心的價值觀。

立德,立命,立身,立言,立心,是對待萬物之人生使命的追求,是善惡良知之道德情操的塑造,是投身民族之歷史責任的承擔。


做有本事的老實人0


你應該找到自己的使命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三十而立”。

儒家思想是我們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現代生活的日新月異、高速發展,已經對傳統文化進行了諸多的改變,但無論如何變化,孔子思想中的“仁”,是永遠都不可能會改變的。


孔子思想中的“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古代的人到中年之後言行舉止應該符合一定的禮儀。而不是冒冒失失,有失君子風範。

這句話體現了孔子的仁思想,每個人在社會中應該遵守一定的規則,否則人性中的黑暗一旦暴露出來,這個社會就會不和諧。



而隨著21世紀的到來,全球思想的不斷碰撞,更多的人是想追求不一樣的人生,想活出屬於自己的個性和自由。尤其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很多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任何東西,可以無限制的發表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網絡或者現實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各色各樣的群體。如果還用古時候對三十而立的人,去理解現代社會,明顯感覺是有點不符合當下的環境。


現代人對“三十而立”的看法

現代更多的人所理解的,是每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讓自己吃喝不愁,不用去弄什麼煩心的工作,愜意的享受屬於自己的人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要不然在自媒體平臺中,很多教別人如何賺錢的文章會那麼火。
這樣理解的話,就完全違背了這句話的本意。
很多人為了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每天都在做夢而不行動。表面看著好像是挺努力的,但實則你問他為啥做這份工作,他肯定回答你賺錢呀。
一旦陷入這樣的死循環,當你去做某件事情是為了最終財務自由的目標時,遇到一點苦難或賺不到錢,你就會放棄。

現實很骨感,理想很豐滿。是人的一種心理比對的結果。


三十而立究竟指什麼?

如果結合孔子的思想以及現代生活的情況,對“三十而立”最好的解釋是,一個人應該找到自己的使命感,並且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價值。

舉一個例子大家都明白,比如說鍾南山院士有自己的使命,在國家危難之際,八十多歲的年紀仍然親自披掛上陣。



還有一個個奮鬥在一線的醫生,我相信任何人都畏懼死亡,可是他們必須要克服畏懼,因為社會和患者都需要他們,他們心中牢記自己的使命。

再不起眼的使命,對你來說就是獨一無二的,只要長期深入堅持下去,即使沒有最後的功成名就,也不枉此生來過人間。


總結

三十而立在現代指的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在社會上貢獻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自己的銀行卡上有幾位數字,這樣這個社會才會和諧,才是孔子老先生眼中的禮儀之道。
你所理解的三十而立又是什麼呢?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下。

成長伴書行


“三十而立”來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譯文就是,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到了三十歲,即小有所成,能夠自立。四十歲的時候,因為掌握到了一定的知識,所以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無論聽到別人說什麼,都能接受,不與人爭辯。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孔子這段話是我們中國人經常用與自己比較的!其實不必,孔子所處時代與現代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壽命來說,現在已經延長了許多。但“三十而立”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示還是很重要的!首先,三十歲,應該獨立了,要有獨立的生活能力,要有獨立的人生思考。現在有許多三十歲的年輕人,還依賴於父母,成了“啃老一族”。其次,三十歲,應該掌握了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領,無論是成家還是立業,都需要你有一定的能力去應對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這種本領,三十歲之後,你將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第三,三十歲,身上有三種責任,自我成長的責任,因為你是一個獨立的社會一分子,你就要對自己負責。家庭分擔的責任,上有父母長輩,下有妻子兒女,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你都擔負著!社會履職責任,每一個人都要為你所生活的這個社會付出一份責任,因為這個社會是你生命的搖籃!

“三十而立”告訴我們,三十歲了,我們要立志,立業,立家,立身,立性!三十歲了,是我們為社會做貢獻的開始!





許躍


說的是三十歲的人了,應該自己養活自己以及養活家人了。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第4章。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這是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


二哥的每一天


“三十而立”,到底指什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能夠立在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之上。

那麼,是指事業有成嗎?其實,不是的。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

言:謙卑中傳遞祥和!

行:舉止彬彬有禮!

現常用來指人開始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通常來說是指,三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立於世。

現實生活中,女人30未嫁人,就被人說是剩女?其實女人應該努力做到,

“30歲的女人,

像花兒一樣的女人,

30歲的女人,

會更懂得疼人,

30歲的女人, 多麼的燦爛動人。”

女人,當你把自己活成人群中萬里挑一的樣子,當你綻放的時候,你的白馬王子自然會到來!

音樂詩人李健也說:“三十而立是不正確的,三十很難立起來!任何一個所謂成功的人都要經歷漫長的準備,一夜成名也是在這一夜之前,有無數個夜晚是彷徨和困惑的。”他自己就是這樣活生生的例子。

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徒增煩惱。

理想終歸是理想啊,現實畢竟很貴骨感。

我們或許應該這樣理解,"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

“立就是不動,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

到了三十歲時, 對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立意和見解,不能人云亦云。

你我都是普通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老闆,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人,一旦突破壓力的閾值是可怕的,心態崩了,敗給現實。

活在當下,走好當前的每一步。

我們平時雞湯喝多了,雞血打多了,就著急,要戒驕戒躁,三十立不起來就四十。

何況,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

宗慶後42歲創辦娃哈哈;

任正非44歲創辦華為;

陶華碧49歲創辦老乾媽。

或許,有人會說,他們幹事業的時候都是供不應求的時代。好吧,這點不可否認。不過呢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付出,背後的心酸史。

馬雲說了,一個天天看馬雲語錄的人是不會成功的,因為那些話大多數都是他成功後說的。

那麼我們可以看看這位老人,褚時健74歲開始二次創業,創辦褚橙。

後來王石去看他,感慨道:“一個70多歲的老人創業,大談80歲以後的場面,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啊!”

褚老說,“現在社會上太多人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的。人生很多事,都不是一條直線。年輕人現在才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會變動的時代,抓住機會,一下發了大財。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將來他守不住。不管在什麼階段,在什麼年齡,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一個人不虛度時光,要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人生才有價值。”

三十而立:立的不是事業,是你自己。





灼不凡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這裡所講的“三十而立”是指“三十而知禮”,是說自己這時候懂得了禮,言行舉止都很恰當。

現代人經常用孔子的這段話來形容人生的不同階段應該達到的一種理想狀態。“三十而立”往往形容一個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有所擔當,能夠獨立坦然的面對人生的諸多變故了。

當然,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多元的,複雜的,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三十而立”談何容易?很多人,三十歲的時候恐怕才剛剛告別迷惘,知道自己做什麼了吧。

孟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資治通鑑中也說“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人生貴在先“立意”,我們不能因為“三十而立”這樣一個淺性的指標,就變得急躁,惶恐,甚至冒進,沮喪。

馬雲,任正非,李安,村上春樹……這些各個領域有大成就的人哪一個敢說是“三十而立”的人呢?人生是一場長跑,是一場修行,只有耐得住寂寞,才等得來繁華!所以,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充盈自己,終究會有番作為的,又何必在意幾十而立呢?

順便說下,本人三十未立[捂臉]





風情萬種的汪


🍎🍏"三十而立"在當今時代人們一般指,某人到了三十歲就要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家庭、妻兒、工作、事業,責任,內能能支撐家庭,外可應酬社會。在家庭和社會中都有了新的地位和威望。

🍏🍎"三十而立"古時指一個人到了三十歲後,所積累的學識、禮節、言行要適德合法、利民利國。人格及能力的自我見解和獨立。

擴展

孔子的《論語·為政》中講"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鍊,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