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的真實差距究竟在哪裡?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差距很大,有的律師“飢不擇食”,不得不三兩萬元甚至五六千元代理三個階段;有的律師“有肉嫌肥”,聲稱自己辦理的案件低於一百萬不接,自己出名字助手辦理的案件最低要六十萬。更有甚者,去年廣東律師刑事辯護最高收費3600萬元,多少律師事務所一年的收入還達不到這個數目。律師之間為何有如此高的收入差別呢?律師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呢?本案不談勾兌律師的“非法”收費,只談“正常”收費。那些拍著胸腹說500萬幫“搞定”的律師,其實是披著律師外衣的掮客。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的真實差距究竟在哪裡?

1、專業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專業”,這是律師之間水平的差別。專業的律師能夠發現辦案機關證據漏洞,能找到輕罪辯護甚至無罪辯護的切入點,而普通律師卻很難有這種“修為”。律師的專業素養,一則來自學生時代的基礎型學習,二則來自從事律師行業後的實戰型演練,大量刑事案件“喂招”之下,也就“熟能生巧”。正如“賣油翁”所言,“我亦無他,唯手熟爾”。一些律師缺乏專業素養,甚至不知道如何會見,也不知道如何詢問被告人,庭審中誤以為自己口才不錯,辯論階段“舌戰群儒”就可以大放異彩。焉不知刑事辯護的關鍵是如何質疑公訴機關的證據大廈?

2、敬業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如果專業素養差別不大,則是否敬業成為關鍵。同樣是會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敬業的律師不僅要在時間節點去會見,而且預先準備好會見提綱,回來製作好法律意見書。而不敬業的律師,開庭前都不願意去會見,不願意向被告人核實基本案情、掩飾庭審詢問。同樣是閱卷,敬業的律師會做閱卷摘要,會一讀再讀,不敬業的律師可能一遍都沒讀完,更有甚者把“不會見不閱卷”當成自己“風格個性”,這樣的律師專業水平再高如何能在個案中體現出來?敬業的律師只要自己接下來的案件,就是“自帶乾糧”也要善始善終。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的真實差距究竟在哪裡?

3、樂業

刑事辯護律師對工作的態度分為兩種,一種是“樂在其中”,滿懷激情;另一種則是當成謀生的執業,不得已而為之。正如一些段子手所言,“這年頭不是因為家裡有困難誰會出來做律師?”如果這這種“苦大仇深”心態來做律師,你要他們如何能夠提供超值服務?同樣的加班加點,有的律師“樂此不彼”,有的律師覺得苦不堪言,即使一樣的專業素質一樣的敬業精神,也會出現不同的實際效果。律師不應該是“苦行僧”,也不應該是“法律機器人”,而應該在工作中尋找到樂趣。

4、產業

刑事辯護逐漸告別了“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走向了產業化的“團隊協助”,需要“強強聯合”。刑事辯護產業化其實就是團隊化,從談判、簽約、會見到撰稿、會見、庭審,輔庭律師與出庭律師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即使是庭審階段,詢問提綱、質證提綱、辯論提綱的初稿、修改稿、定稿交給不同的律師處理,從而形成“產業分工”。大批的輔庭律師充當“幕後英雄”,成為出庭律師的顧問團、智囊團。會見筆錄、閱卷筆錄、相關案例,輔庭律師都要全面分析,製作相應的分析意見。這種“大兵團”產業化精英團隊服務,顯然不是精英律師帶著一兩名助手甚至“匹馬單槍”可比。普魯士軍隊開創了“參謀部”制度被各國軍隊效仿,其實辯護律師何嘗不需要“參謀部”成為“外腦”?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的真實差距究竟在哪裡?

5、商業

刑事辯護律師之間的差距,還體現在商業價值上。許多“大律師”在業務能力上與許多從業多年的律師相比並沒有明顯優勢,但他們卻因為“商業”包裝獲得品牌溢價。他們從業二三十年,已經在業內獲得不錯的口碑與“江湖地位”,甚至在全國律師協會、知名大學法學院“先據要路津”。他們還擔任一些地方政府的法律顧問,出版了不少法律專著或者個人“成長故事集”,多年商業運作也就帶來了商業效應。這種商業“包裝”如果建立在“實打實”的成功案例基礎上,他們可以走得更遠。商業炒作與運作,短期看來很有效而且很有趣,非一般律師可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