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說劉基前知三百後知三百年,為何不告訴朱元璋朱棣將來可能會謀反?

V視界小科剪影


其實在朱元璋時代,就有大臣提出要防止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那樣的事情發生,可是提出這個意見的大臣立即就被下獄了,劉伯溫又不是傻子,怎麼會再提呢?而且朱元璋已經明確提出,分封藩王的意義就在於將來朝中有了奸臣,藩王可以起兵靖難。也就是說朱元璋實際上已經同意藩王可以起兵,那作為臣子,還有什麼可說的?


果爸講歷史


第一點,劉基是否真的前知三百年後曉三百載,無從考究!

第二點,劉基如果真的有此神通,他或許告訴了朱元璋朱棣事後會有此政變,但是朱元璋聽了事情的原尾之後覺得朱棣有帝王之氣,放縱之!亦或者朱元璋聽說此事後,不以為然,覺得占卜星象之說,不可做為立世之根本,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三點,朱棣的政變,並算不上謀反。是建文帝削藩在先,朱棣眼看性命不保,這才奮起反抗!

第四點,如果劉基能看出朱棣政變,自然能看出太子朱標早逝,他為何不將此事告訴朱元璋呢?

第五點,或許是因為他也告訴了朱元璋朱棣的功績:改革官制、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定都北京!





歷史孕育未來


在明朝建立後,劉伯溫因其功績顯赫,被任命為太史令,主要負責朝廷天文、曆法等。有次朱元璋正在吃燒餅,而劉伯溫剛好有事求見,因為知道劉伯溫總是料事如神,因此想考一下他。於是把燒餅用碗蓋住,然後問其碗下何物。劉伯溫觀察片刻即微笑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燒餅也。”朱元璋十分高興,對劉伯溫稱讚不已。

隨著時間的流逝,朱元璋年事已高,他越來越擔心明朝的國運,生怕子孫守不住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後來朱元璋連續幾天做噩夢,夢到京城被攻破,於是連忙找來劉保溫解夢。劉伯溫掐指一算,好像算到了什麼,但是又不敢洩露天機,就告訴朱元璋必須要加固城防。

朱元璋十分疑惑,南京城已固若金湯,為什麼還要加固?劉伯溫看出了朱元璋的疑慮,就接著說:“臣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朱元璋見狀也清楚有些事不可以直接道破,就沒有太過在意這句話的含義了。

其實這句話裡的“燕子飛入京”就是指燕王朱棣帶兵攻破南京城的事,而永樂就是朱棣在位時的年號。也就是說當時劉伯溫已算出朱棣日後會發動政變,想暗示朱元璋,只可惜朱元璋沒有參透其中的意思。


惪州元良1978


我們知道,一般來說“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這種事情”就是個說法,如果是真的可以預言,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王朝更替了。

劉基

而仔細思考預知未來這種事情,從邏輯上來講也是有問題的。想要預測未來,首先要先假設未來的事件嚴格受因果關係控制,未來會發生的事及其發生順序已經固定。而這種因果關係還必須是能能夠通過某種方式提前獲知和驗證的,即只要我們掌握了某種方法或信息,就可以推測,否則無法驗證,只能作為隨機事件。當然這種預測不是已經出現了某種必然或明顯的“因”,我們去推測這個必然或可能的“果”,比如歷史上安祿山反叛之前,就有很多人認為他會造反,因為已經出現了大量導向叛亂的“因”,如果叛亂髮生了才屬於正常現象;朱棣明顯都要起兵了,你再說也不叫預言,這只不過是之前說的概率的提高。而且這種推測得出的只是一種大概率結果,而不是某種必然發生的情況。所以,這裡所說的預言必須是還沒出現這個“因”,你就已經看出了這個“果”。換句話說,你所得出的對未來的預測不能是來自於過去的經驗、事實,而只能是以某種方式獲取了來自未來的信息。如果說唐初有人預言公元755年會發生安史之亂,太子朱標還沒死就有人預言1399年會發生靖難之役,這些都是不能從過去推論出來的,所以才叫預言。

朱元璋

首先,我們可以假設一個人做了一個預言,就比如說劉伯溫預言朱棣會造反,並把這個預言告訴了朱元璋。那麼此事件中涉及到的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那麼這個預言所預測的未來就不無論是否發生,都會因為其中摻雜了預言本身的影響而不再純粹。預言此時也就無法獨立於未來而存在,而是成為了未來的一部分。當預言本身就成為影響未來的一個“因”,那也就不能能稱之為預言了。而一旦我們要預言“預言”本身,一來會產生邏輯問題,二來也沒辦法避免自身的影響。

第二,我們再假設有人做出了個預言,是所有人都不知情的,且預言人本身和這一事件所涉及到的所有可能因素都沒有聯繫。比如劉伯溫真的能預知三百年,並且他隱瞞了這個預言以避免該預言對未來事件產生影響。那麼當事件確實發生後,就出現一個問題:沒有辦法證明這個預言存在而不是一個“馬後炮”。

第三,如果我們假設某人確實做出了一個預言,並通過可以被後人知曉的方式封存了起來。如果只是短期的、個別的事還能用巧合來解決。可還有另一種情況就不太好解決,比如有一個美國災難電影,講的是一個女孩寫了一封信,內容是關於未來二十年發生的對人類造成大量死傷的自然災害。二十年後有人打開這封信發現確實如此,那麼這是否可以證明預言的成立呢?首先這個證明方式是建立在確實出現這種時間跨度長,涉及事件多的情況,當這種超出人類現有認知的情況確實出現的時候,就可以有更多看似合理卻超出人類現有認知的解釋,比如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超級人腦的計算等問題。總之只要在同等基礎上能有其他解釋,預言就只能是一種可能。

這就陷入了和第二條同樣的窘境,即預言這種可能的不唯一性。而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簡單有效原理”。即“我們通過某種形式得到了來自未來的,做出了一個被證實的預言”和“我們通過對過去的計算,確定了未來的某種發展”,無疑前者需要更多的假設來證明其合理性,後者所要的假設更少,因此更為正確。所以可證:預言不存在。


孔夫劍


《明史》記載“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所以說劉基有經天緯地之才是不誇張的,這在古代屬於帝王學說,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歷史上類似的比較出名的還有諸葛亮和王猛。

這種人奇門八卦都懂,看面相什麼的都是小道,天下大勢才是他們的追求,而且這種“算”並非完全的憑藉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學,很多都是憑藉他們超人的智慧和對世事的洞察,來穿透未來所籠罩的一片片迷霧,勘破真相。

但也不是什麼都能算,首先算者不自算是鐵律,不然上方谷早也把司馬懿父子燒成灰了。其次卜卦有代價的,冥冥之中自有報應,所以真正懂這個的是慎之又慎的。

雖然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可能有點誇張了(個人覺得非常誇張),但現在這個問題我們假設他能。

那麼劉基為什麼不告訴朱元璋朱棣謀反?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

  1. 我認為劉基不會把自己能知後三百年的能力告訴朱元璋,為啥?朱元璋知道了肯定問大明到時候亡不亡?怎麼說,說假話?首先劉基是個正直的人,這和他品性不符,其次這樣一來自己的道境就廢了。

如果告訴朱元璋真話呢,朱元璋肯定要阻止明朝被滅。如滿清、順賊,大西賊直接誅十三族,而且還要讓劉基獻策。這種種下來,實在是有傷天和,劉基不怕報應嗎?

而且劉基知道這麼多,朱元璋豈會不忌憚他,他可是掌握著大明的命門啊!劉基豈美能好死?

所以我判斷朱元璋可能不知道劉基能知道的這麼多。

2.劉基為什麼要告訴朱元璋?

朱允炆聽信腐儒讒言,一上位就忘了給老朱的承諾,迫害宗室,這樣的人親情都不顧了,還會在乎什麼?

而朱棣呢?

  • 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

北掃蒙元,難徵安南,七下西洋,修書大典,文治武功,哪個不行,開創了永樂盛世!

歷史沒有如果,咱也不知道朱允炆當政數十年,能搞出什麼結果,但歷史告訴我們朱棣做的很好,為天下,為百姓,這都是一個好的選擇。

所以,為什麼要告訴朱元璋呢?順其自然讓朱棣即位不好嗎?

3.冒的風險太大

有算命的告訴你,你兒子將來會搶了你孫子的家產,但是能把你家發揚光大,你作為家族第一代創業者,你會怎樣,殺了兒子嗎?

我覺得不會,尤其朱元璋種非常重視親情的人,只是因為別人算的一卦,一種可能,就殺了自己兒子,我覺得他不會。而且很大可能會把這個算卦的誅九族。

就算不清算劉基,只要不殺了朱棣,朱棣當皇帝后弄死他,還不是鬆鬆的,劉基死了可還有兒子啊,除非他想絕戶。

綜上三點,劉基不論為了天下蒼生,還是為了自己家人,都不會向朱元璋說

,哪怕他真的能算出來。


煮酒放歌


劉伯溫早已預測出朱棣會造反,也在著名的《燒餅歌》裡暗示朱元璋,但可惜朱元璋沒有領悟,朱元璋沒有詳徇亦或不願詳徇?朱元璋曾當著劉基的面自信地說南京城角堅固,他日既使有敵來犯,只要君臣統軍嚴密防守,敵軍勢難攻破,定能固若金湯安享太平。劉伯溫沉吟片刻說道:“巨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其中“燕子飛入京”暗藏玄機,朱棣被封為燕王,城牆是堅固,人不易進入,但燕子卻可以飛入京城。果然,後來太子朱標早逝,其兒子朱允炆即帝位,不久實施削藩,早已尾大不掉的燕王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軍進抵金陵(南京城)金川門,安衛金川門的將領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城門迎降,皇宮一把大火,建文帝生死去向不明。旋即朱棣登大位建永樂朝。


重生的精靈


對於這個問題,從明朝的歷史裡讓我們瞭解到,劉基可能已經提示過朱元璋,可是考慮到大局而沒有做出反應,所以應該從個兩方面來分析。



其一是武力,燕王朱棣少年時期就跟從朱元璋南征北戰,手底下有一隻戰鬥力強悍的騎兵,哪怕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一定能夠完勝。再看燕地的軍事作用,燕地(今北京)的旁邊就是蒙古,瓦剌等遊牧民族的聚集地,一旦失去了燕王朱棣的鎮壓,大明就失去了自己的門戶,那麼元朝應該會復辟,所以說為了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朱元璋不會動燕王朱棣,另一方面,北方的草原是良馬的養殖地,而馬又是軍事力量的重要支撐,考慮到要害,朱元璋也沒有對朱棣揮動屠刀。




其次是親情,朱元璋是農民出生,靠著造反起家,但從本質上來說他依舊是一個農民,並沒有漢唐那樣殘酷的對待親人,燕王朱棣也是他的兒子,況且朱棣知道自己是庶出,平時對於皇位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渴望,在自己的封地安分守己,至於最後的反叛一說那就是後話了,所以綜上所述,朱元璋不可能沒有了解,但是礙於大局與親情無法下手而已。


姓曹的阿蠻


古代能預算天機的人不直接說透,講究天機不可洩露,擔心招來殺身之禍,對於國家大事,以及未來走勢的問題上,劉伯溫也曾有過預言,作為與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夥伴,在建國後他經常出入皇宮,與朱元璋一起討論國家大事。有一次朱元璋詢問劉伯溫,“如今城防堅固,防守十分嚴密,為何還要加緊駐防?”

劉伯溫沉吟片刻說道,“臣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朱元璋並沒有詳詢,或者說不願意詳詢。

看上去南京城防堅固,防守嚴密,沒有什麼不妥。但是正所謂燕子飛入京,說的就是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一院江山說的是骨肉相殘,永樂平說的是朱棣的年號“永樂”。所以劉伯溫早就已經預見了燕王朱棣後期的行為。

由此也可以看住劉伯溫對於國家動態的把握與預言真的是十分厲害,朱元璋可能理解劉伯溫說燕王的事,只不過朱元璋不願相信和深究罷了,畢竟當時明朝開國不久,需要的是修養生息。



滿山紅遍


第一點,劉基是否真的前知三百年後曉三百載,無從考究!

第二點,劉基如果真的有此神通,他或許告訴了朱元璋朱棣事後會有此政變,但是朱元璋聽了事情的原尾之後覺得朱棣有帝王之氣,放縱之!亦或者朱元璋聽說此事後,不以為然,覺得占卜星象之說,不可做為立世之根本,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三點,朱棣的政變,並算不上謀反。是建文帝削藩在先,朱棣眼看性命不保,這才奮起反抗!

第四點,如果劉基能看出朱棣政變,自然能看出太子朱標早逝,他為何不將此事告訴朱元璋呢?

第五點,或許是因為他也告訴了朱元璋朱棣的功績:改革官制、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定都北京!

綜上,劉伯溫是聰明人 ,這個從火燒慶功樓就能知道。 狡兔死 ,走狗烹 。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 就算他真有這個能耐 ,也不會傻到告訴朱元璋, 更何況說劉伯溫的預知能力也有待考究 。劉伯溫後來想的是如何全身而退 ,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朱元璋的魔掌。連自己的老命都保不住,又如何保大明千秋萬世?



當代曹植


第一:這“前知三百後知三百年”的說法不可靠,沒這麼神;就算是,也只是說能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稱讚他的神機妙算。我覺得比較可信的是:劉伯溫學貫古今,分析推理能力非常強,可以通過一點小事推斷出大概的全貌,給人的感覺就是能預知未來。

既然是推斷就不一定完全正確,只能說預測中的概率較高。即便這樣也不能百分百肯定,不確定的謀反之事不能跑去跟皇帝說。

第二:謀反這種滅族大族,沒有鐵證不能隨便說,而且還是沒發生的,推斷的未來的事情,說出來誰信。就算你說了,皇帝也信了,那皇帝肯定會採取措施,到時候沒反成也是很有可能的。再者,萬一朱棣得知此消息,打消了謀反念頭,豈不是實打實的誣陷。

這樣一來反而給自己帶來誣陷他人的罪名。而且朱棣不是一般人,他是皇子,身份尊貴,誣陷皇子的大罪可不敢惹。對朱元璋那種狠人,你這雖是為了他好,結果他反手就送你一個滅族,也是很有可能的。為保命,不能說。

第三:如果劉伯溫真的能預測到朱棣謀反,而且算的很準,也就是說朱棣無論如何都會謀反。要真這樣,那麼不論他做什麼都無法阻止事情的發生。天道不可違,劉伯溫這種能知天命的人當然也懂這個道理,為遵循天道,他更不會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