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浒传》中为什么公孙胜第一个弃梁山而去?

闲静真好


“入云龙”公孙胜,梁山好汉排名第四位,对应天闲星,是最早加入水泊梁山的一批人之一,但是他也是最早退出梁山集团的,这是为何呢?



一、道士公孙胜

公孙胜在《水浒传》中,最基本的身份就是他是一个道士,道号一清,他的师傅是著名的罗真人。这样的背景下,公孙胜始终给人一种神秘的形象,在罗真人那里,他确实也学到了很多道术,比如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等。

他因为不满朝廷搜刮民脂民膏而造生辰纲,因此与晁盖等人一起智取生辰纲,之后一同上了梁山。他就是这么嫉恶如仇,但是因为他是一个道士,喜欢云游四海,因此早早的追随自己本心离开了梁山好汉大家庭。


二、一下梁山

在《水浒传》之中,公孙胜曾经两次离开梁山,第一次离开梁山的理由是要回家照顾老母,然而事情就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他第一次离开的背景是宋江等人刚上梁山,并且他刚刚接上来自己的老父亲,此时的公孙胜已经感觉到了宋江的政治理想可能与公孙胜的逍遥自在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公孙胜以照顾母亲的名义下了梁山。可是后来可能看到梁山发展日益壮大,所以又抱有一定的幻想,回到了梁山。


三、巅峰离去

公孙胜第二次离开梁山的时候是在梁山大军征辽大胜回归的时候,此时的公孙胜完全对梁山失望了,他并不希望招安但是迫于大的形式没有办法。

并且因为他跟随征辽也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此时的梁山也到了巅峰时刻,威望达到了顶峰,此时功成身退,正是最好的时机,另一方面是接下来梁山即将要去征讨方腊,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预料到此次前去凶多吉少,因此把公孙胜强留到了身边,最终让他隐居江湖,是梁山中为数不多的圆满结局之人。

公孙胜离开梁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并不是那么的入世,这也与道家的思想相一致,他不喜欢官场的是是非非,也看到了大宋王朝没有多少希望,朝廷当中奸臣当道,因此他选择了离开。


微光人文


公孙胜在梁山最辉煌的时刻,放弃了自己显赫的地位,第一个选择离开梁山这支队伍,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有小编来分析下原因?

其实《水浒传》中,公孙胜有两次出走,

第一次公孙胜出走是在宋江上梁山后不久,公孙胜以看望母亲为由提出下山。看望母亲当然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们这样想问题就太简单了。当宋江带领了宋江势力上山后,晁盖虽然势力上勉强可以抗衡,晁盖驭人之术上不如宋江。 公孙胜是何等聪明之人,宋江愚忠招安的思想他都看在眼里,他知晓宋江是个道貌岸然的小人,也注意到了梁山暗流涌动,在预测了晁盖的败亡后及时抽身,也是为了明哲保身。后来果然梁山的发展局势如公孙胜所料,权利发生了变更,晁盖不幸而亡,宋江成了梁山的老大。



公孙胜离开梁山后本想在江湖上快意的生活,安静的做一个道人。可惜宋江不想放过他,宋江认为公孙胜是一个能完成自己理想的人物,宋江招安需要公孙胜这样的人才帮助,于是宋江便派戴宗下山找公孙胜。公孙胜隐姓埋名,戴宗开始也没找到。后来公孙胜被邻居出卖,迫不得已之下,公孙胜又再次上了梁山。

第二次公孙胜出走是在宋江征讨王庆后,公孙胜遵从他的师傅的指示离开梁山一伙,回到蓟州。那公孙胜为什么要离开呢?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梁山可是处于鼎盛时期,对内缴贼胜利,皇帝对宋江一伙看重,要了解公孙胜离开一定要了解他离开的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的宋江已经完全为朝廷所利用,成为朝廷对外征讨的一枚棋子,说是为了维护稳定,其实是分化梁山的势力,面对宋江的“愚忠”,公孙胜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只是尽力去帮助自己的兄弟躲过一劫又一劫,然而他的师傅却敏锐的看到了宋江一伙即将损失惨重,作为公孙胜的师傅,他有必要去提醒公孙胜继续前行的危机,于是乎,他告诉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是何止聪明之人,岂会不明白,于是乎公孙胜果断决定离开。

总结:公孙胜之所以会放弃梁山,其实就是看破了宋江,看透了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会走向灭亡。


老刘侃三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公孙胜的高明之处。

公孙胜在江湖上也是有名的,道号一清道人。

他的武功很厉害,晁盖的十多个庄客都拦不住他。

但公孙胜厉害的不仅仅是武功,还在于江湖经验。

书里说,公孙胜行走江湖多年,江湖上所谓一清道人也是赫赫有名的。

他和晁盖一伙抢劫了生辰纲案发,被迫逃上梁山。在逃上梁山之前,公孙胜也和阮氏三雄他们一起杀了不少官兵。

到了梁山以后,晁盖他们发现王伦不愿意收留,又无处可去,就联合林冲火拼了王伦。

当时,公孙胜就感到了危险。

外面是大宋官兵围剿,内部还有这些火拼的可能。

好在晁盖这个老大很讲义气,也重情义,将公孙胜列为第三位,仅次于晁盖和吴用。

但是,公孙胜以自己的江湖经验,认为晁盖这个人头脑比较简单,不够心狠手辣,怕是不能成就大事,也难以约束住部下的野心派。

自然,那时候晁盖的部下还比较简单,不过是阮氏三雄、刘唐之流,都是比较直爽的汉子。

但宋江上山以后才几天,公孙胜就借口回老家探望母亲,一去不回。

大家注意,晁盖拿出一盘金银作为路费,公孙胜只拿走了一半。

要知道,当时十万贯生辰纲可是公孙胜出力抢走的,他应该至少分1万贯巨款。

但现在公孙胜连一盘金银都只拿走一半,一是装作真的是回去看望母亲,另外则是说明他是不惜代价,宁可不要钱也要离开梁山。

为啥?

公孙胜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知道宋江绝对不是什么好角色。

以当时江湖名气来说,宋江名气远远大于晁盖,也强于柴进,堪称江湖第一人。

以手腕来说,宋江毕竟是个官吏,很懂政治,精通尔虞我诈的政治手段,这是老粗晁盖比不了的。

而且,宋江这人心狠手辣,也不是相对仁慈的晁盖可以相比的。

宋江为什么杀阎婆惜?并不仅仅是阎婆惜接着梁山的书信敲诈他。

其实阎婆惜就是个弱女子,宋江劈头盖脸捶几拳,抢回书信烧掉就是了。

空口无凭,阎婆惜没了证据还能要挟他吗?

而宋江却直接杀人,摆明了是灭口,不让他私通梁山的风声泄露出去。因为私通贼寇,是满门抄斩的罪名,宋江不愿意冒险,就干脆杀人。

阎婆惜虽然不良,好歹是宋江的小妾,一日夫妻百日恩。

宋江杀起来毫不手软,头都割了。

再看,宋江为了招收霹雳火秦明,不惜派人假扮秦明杀死了青州城外无数百姓。

这些百姓又有什么罪?仅仅为了招募一个将领,宋江就能残杀这么多无辜,可见这个人的狠毒程度。

相反,晁盖主政梁山以后,下令不得滥杀无辜,连抢劫也是只要东西不杀人。

这些公孙胜都看在眼里,他明白晁盖绝对不是宋江的对手。

宋江上山以后,梁山的局势会发生变化,下面肯定是一场内斗。

后来聪明的如吴用、林冲、刘唐之流,直接倒戈投靠到宋江那边去了,不和晁盖一条心了。

相比起来,公孙胜聪明程度不亚于吴用,但他比较正直,不愿意背叛之前的大哥,就干脆离开梁山这个是非之地,跑路了。

事实证明,公孙胜跑的很正确。后来没多久,晁盖就不明不白被射死了,宋江成为梁山大哥。

之前就投靠宋江的吴用、林冲、刘唐大体被重用,但阮氏三雄则被冷冻。以阮氏三雄的武艺,又是对于梁山极为重要的水军,阮小二不过排列36将的第27位,阮小五第29位,阮小七第31位,几乎都是最末流了。

书中最后写道,平定淮西后,公孙胜就脱离了宋江阵容,回到老家继续做道人,最终得以善终。

而其他107个兄弟,善终的也就是十分之一吧。


公孙胜,也是一个高人。


萨沙


为了让剧情不往法师大战的路子上走。

水浒里的几个法师战绩如下:高廉:先败林冲秦明花荣,再败宋江吴用带的梁山主力。樊瑞:越级击败史进带的少华山4个头领。贺重宝:以法术配合地形困住卢俊义为首的13个头领和5000军队。包道乙/郑彪:秒杀王英扈三娘夫妇,差点捉了宋江。乔道清:照面就能生擒李逵及其麾下500勇士,乱军中生擒鲁智深、武松、刘唐。马灵:连伤卢俊义麾下多位头领,包括杨雄、石秀、雷横等天罡。

以上这些法师都能正面击败天罡星,而且只要大宝剑一指,念念有词一番,就可以轻易召唤天兵天将或者妖魔鬼怪,击溃梁山的精锐部队,最次的也是弄出个乌云满天黑烟滚滚的单项透明战场并重创敌军士气,然后率军掩杀。

然而他们都打不过跟罗真人学了“五雷天罡正法”的公孙胜。如果说武松鲁智深战斗力100,那公孙胜起码有2000,即使是劫生辰纲时候的公孙胜,至少也和高廉乔道清一个等级。

这么牛逼的法师必须长期处于打酱油的状态,否则水浒传的力量体系就崩溃了。

听讼者


公孙胜为何要离宋江而去,其实这一点如果读《水浒传》原著就很容易明白,因为公孙胜有一个想当牛掰的师傅罗真人,在戴宗跟李逵一起去请公孙胜回梁山帮忙的时候,罗真人就已经道破天机了。

比如,李逵趁着夜色去谋杀罗真人,但是罗真人并灭有对李逵痛下杀手。而是告诉大家,李逵就是上天派过来杀人的,所以要留着他,但是也对其做了惩戒,导致李逵特别害怕罗真人,间接地对公孙胜也害怕起来。

一个对天机都了如指掌的人,自然也能够预知到梁山等人的未来。所以罗真人非常明白,梁山好汉征讨辽国、平田虎、打王庆都是有惊无险的事情。所以,罗真人会让自己的徒弟去帮助宋江,顺应天意。也就是说,合该着辽国、田虎、王庆让梁山大军灭掉。

但是到征讨方腊的时候,显然是没那么顺利了。方腊手下的悍将如云,一点也不比梁山的差。所以梁山大军此去三停去二,在这种大伤亡的情况下。作为师傅的罗真人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爱徒去冒险,所以就把公孙胜留下,继续跟随自己修行。

总结起来,公孙胜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之所以要弃梁山而去,主要是自己有一个料事如神预知未来的师傅罗真人。


爱读书的狮子


公孙胜是两次离开梁山集团,两次离开的时机都很微妙。

先说说公孙胜是如何出场的,公孙胜获得梁中书要送蔡京生辰纲的消息后,是主动找到晁盖要去谋取生辰纲的。巧的是晁盖已经得信,并且和刘唐阮氏三雄吴用等人也正在谋划这件事,大家都是江湖社会人,一拍即合,立马结拜兄弟,这就是七星聚义。梁山集团的七位原始股东由此聚齐。

智取生辰纲后,七人因为事情败露,不得不上了梁山,在吴用智激林冲火并了王伦以后,诞生了梁山集团的初创团队,公孙胜排名第三。位置很高了,其实也好理解,古往今来,每个造反集团都要有三教九流人士,很需要半身半人的宗教人士来给起事者涂抹神秘色彩,给大家打一针造反天授的强心针,增加点心里暗示。公孙胜就比较适合这个角色,相当于国师吧。

晁盖当家以后,梁山完全就奔在造反的路上,直到下层官吏的代表人物宋江上山。宋江上山以后,公孙胜就突然提出要回老家照顾老母,并且真的下山了,而且下山后直接音信全无。这就是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集团。这次离开跟奇怪,没有斗争,没有任何其他导致他必须离开的外因,就是这样自己离开了。“照顾老母”的理由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从他离开以后梁山发生的事情来看,可能公孙胜对晁盖和宋江之间不同的政治路线认识比较清楚,而自己是晁盖的原班人马,结义弟兄,处于二人的夹缝中实在不好做人,只能选择离开。

宋江后来为救柴进攻打高唐州的时候遇阻,派戴宗去寻找公孙胜,他起先推脱他的师傅罗真人不允许他离开,然后戴总苦苦哀求罗真人同意后才又入梁山集团,帮助宋江获胜救出柴进。在这次出山过程里,第一次出现了他的师父罗真人,而且公孙胜只有在罗真人同意的情况下才最终出山。由此推断,似乎第一次下山找晁盖也极有可能是罗真人安排,完成任务后就必须回山。总之,公孙胜这次下山以后倒是一直处于梁山集团核心领导层,在晁盖死后梁山大聚义论座次时排名第四,掌管枢密机要,这是很核心的位置了。到了宋江讨平淮西回朝到达开封郊外时,他想起来罗真人遇汴而归的偈语,又一次以侍奉老母,外加一句从师学道得理由脱离梁山集团归山。这是第二次离开梁山集团。之后就是梁山集团在朝廷的授意安排下最终土崩瓦解,归于尘土。

结合公孙胜第二次入伙离开的经历看,似乎他的师傅罗真人起的作用较大,以至于不得不让人怀疑罗真人可能也是一位受朝廷奸臣集团迫害而不得不遁入道门的忠贞之事,正是在他的安排之下,第一次只是为了取了生辰纲惩罚曾经的政治对头~蔡京等贪官集团,最后公孙胜跟随晁盖等落草为寇,不能为这位罗真人接受,所以命令公孙胜回山。而第二次正好是宋江的人去请,戴总必定说了宋江的政治路线,罗真人才有同意徒弟下山,帮助实现宋江的政治理想。但是,这位以罗真人丰富的政治经验,必定明白宋江的政治理想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所以提前给自己的徒弟安排了一条退路,所谓的遇汴而归,无非就是功成名就,接下来就要见好就收,否则就有杀身之祸。这才应该是真相


孤独守夜人


自水浒问世以来,相信大家疑问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宋江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崇拜他?为什么他只要一报名号及时雨就有同学召唤一帮同学一样跪舔?为什么他招降人才都是一松绑二磕头三让位的?他一个县城的小吏,说不定都不到科级,凭什么这么有影响?

这部书其实是有许多暗线的,按照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师徒的出身,他们都投入到元末红巾军张士诚部队幕僚来看,可以分析出,第一大可能说的就是白莲教起义故事,第二大可能就是说的元末明初的那段隐史。估计说白莲教的成份更大,而公孙胜作为粱山好汉中唯一的道士身份,又道号一清,可见其不但是教中人物,而且身份奇高,道家有“老子一气化三清”,联系到他的师父罗真人法术通天、阴阳八卦、预知未来的本领,可知他极有可能是教中二代弟子的大师兄。而宋江、柴进、李应以及在逐步发展的吴用等人,都不过是前面的代理人而已。所以,他的动向,往往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他外号入云龙,其实是暗示他本是云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天闲星,实际就是巡游四方起联络作用,粱山,对于整个教派来说,不过是一块根据地而已。我们看他的动作:首先作为晁盖七星撞筹的人物,他突然出现在劫夺生辰纲的队伍里,并随着队伍出现在粱山,同时整顿了粱山人事。随后,随着宋江的上山,特别是宋江从还道村受了天书回来后,就提出了回家探母,第一次离开山寨。我们看到了什么玄机?宋江还道村受了九天玄女的天书,天书的大意就是玄女娘娘的话:替天行道,全仗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这是公孙胜或者说白莲教的宗旨吗?我们看第八十五归宋江与公孙胜一起去二仙山拜望罗真人时,宋江请求罗真人给他一些指点,罗真人便给他写下了八句法语:“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意思就是说朝廷中“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可见,罗真人的话和玄女娘娘的意思截然相反,充分证明,他们是派系不同的教派,所以,这才有了公孙胜的第一次出走。后来,宋江在打高唐州时,派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回来,也是经过很大一番折腾,才得到罗真人允许回山,并给了八字真言是:“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后来正是按照这个八字真言随粱山好汉剿灭王庆后,凯旋到京城汴州就成为了第一个离开粱山部队的好汉,躲开了导致粱山好汉损失惨重的打方腊之战。从罗真人不允许公孙胜参加江南之役的思路可以推测,打方腊不是罗真人的这个教宗的意思,而且宋江执行玄女娘娘的宗旨。那么可以大胆推测一下,如果罗真人代表了北方白莲教,江南方腊代表的就是南方以龙虎山张天师为主的白莲教了,宋江的这次出征就是同教相残了,所以,罗真人自然不放公孙胜参加。联系到后来元末明初的白莲教起义失败,其实也是同教相残这个事实,可见,《水浒传》是写白莲教的故事虽不中也不远了。我们再看《水浒传》最后留下的人的归宿,极有可能是白莲教身份的几个人,宋江、吴用身死,柴进、李应归隐,戴宗穿上了道袍,樊瑞、朱武明确跟从了公孙胜投到罗真人手下,而公孙胜亲自推荐上山的杨林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拉着裴宣(粱山不多的正宗文化人)回到了离公孙胜不远的饮马川,分明在暗示,粱山中残留的势力基本都归公孙胜了,所以,粱山的初兴和收尾,都离不开公孙胜的身影!





落花淡影123


入云龙公孙胜是托塔天王晁盖七星聚义的首义之人,且是自家慕名而主动找上门来的。可以说是奔着义气而来。

至于后来为什么第一个弃梁山而去,这其中的原委也只有入云龙心里最清楚。读者心中也会大略的谋划出一些端倪梗概。

七星聚义,首战就劫取了生辰纲,说明那时节的七个兄弟并肩同气,一致对外,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共同阵营。联手做大了梁山泊的造反事业,七星之中谁都居功至伟,入云龙当然也不例外。他也会对晁天王一干人等披肝沥胆真诚以待。

坏就坏在晁天王不幸曾头市中箭一命归天,也撇下了几个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当然也包括主动上门投靠的公孙胜。那个曾经一个鼻孔出气的智多星吴用,不知道什么时候卖身投靠了及时雨,这才是入云龙重返故地出走离队的肇始发端。

本来一起上山的兄弟,有人却背地里背叛了他们共襄义举的初衷,转而抱起了黑三郎的大腿,当上了别人家的狗头军师,反过来算计一起上山的兄弟,搁谁心里都会觉得别扭和难受,更不愿意从心里接受这个现实。也别说是他公孙胜,任何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士都会觉得这事儿办的实在不地道,不人性,更不哥们儿。

吴用却偏偏就这么干了,且还干的风生水起心甘情愿,这样的结果别说公孙胜事先没想到,就是知人善任的晁天王恐怕死了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公孙胜的师傅那可是当朝一个前知五百年后觉五百载的世外高人,还曾给过徒弟几句偈语,嘱他一定要按偈行事,他公孙胜自然不敢有违师命,更不敢以肉体之躯抗衡本来天定的宿命,只能是按照事先的预设离开梁山泊,不然的话师傅那儿也会没法交代。何况师傅还为他代养了蹀躞蹒跚的老母亲,更让他无话可说,师傅的话就是圣旨,他也根本不敢违背。

更何况,再呆在山寨已无任何意义,晁盖已死,剩下的兄弟分崩离析,尤其是那个曾经的智多星主心骨和他们玩了个华丽转身,背道而驰,再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再呆下去只能徒增烦恼,也会让内心不安,对不起一起聚义谋划的晁天王,也对不起那些以命相随的生死兄弟,那就只有车转身行转而离去这一条路了,再也没有其他选择。否则的话,那就是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兄弟之间死磕,任谁也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莫不如早些离开,眼不见心不烦,况且师傅那一纸偈语尚在,更不能忤了师愿,那就剩离开这最后一条路了。

公孙胜是一个知机的人,不像那些出生入死的武将们胸无点墨只道是鞍前马后执鞭坠镫,至死不渝,他是有慧根的人,也是跳出三界外的人,本不属于尘埃末世,自然就会归于仙班,再回到那个禅意融融的僻静之所,一来随师傅修得正果,二来养奉慈母颐养天年,三来也是命中注定,不然会有这一劫,只好任凭这一劫化解了方才离开。


龙吟148119260


宋江上梁山,先是回家接父亲上山,接着受九天玄女天书,大家一起庆贺,入云龙公孙胜却感到不安。



公孙胜是梁山排行第四位,也算是军师吧,只他一个人是宗教人士。宋江的天书表明了只可他和吴用同看,很明显有点轻看公孙胜。

当年,智取生辰纲时,晁盖留公孙胜与刘唐住在庄上,吴用和阮氏兄弟住别处,公孙胜当然知道关系的远近。只是,他想不到吴用很快靠上了宋江,排挤晁盖,他想保晁盖,也无能为力。

于是,公孙胜回家探母。宋江说“专听尊命,只望早早降临为幸”。而晁盖取出一盘红白之物相送,公孙胜不敢收,晁盖要他收下一半,他将金银拴在腰间。



梁山晁,宋之争,公孙胜看的很清楚,他有自知之明,主动退出,才得以保存性命。即使打高唐州,公孙胜只是帮忙之后,就远遁江湖,闲云野鹤而去,至于宋江搞得那个排名次,公孙胜早已看的云烟一般了。

宋江吴用领着众人招安,捞着一个芝麻官,最终使兄弟们死伤大半,自己也搭上了性命。那里有公孙胜看的远,看的清,看的真切。人一旦急功近利,就会利令智昏。


路遥lgy


入云龙公孙胜,道号一清道人,当年智取生辰纲“七武海”之一,晁盖集团骨干,梁山好汉第四把交椅。

算得上是梁山最顶级元老与核心人物,不过在梁山招安后,公孙胜助宋江平定淮西,随即以侍奉老母,从师学道的理由“退群”,从此追求仙道,不问世事,而他也因此成为梁山众好汉中,少数得以善终的人。

作为梁山元老,公孙胜为何那么早就退群了?

钟情晁盖,厌恶宋江:

公孙胜并非凡俗之人,而是一位仙风道骨,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世外高人。 他之所以屈尊出山,参与凡俗之事,为的是锄强扶弱、济世救苦。

朝廷腐败不堪,百姓苦不堪言,唯有推翻万恶的朝廷,才也有机会建立一个理想的仁爱之国,所以公孙胜将内心深处的梦想投资在了晁盖的身上。

晁天王有情有义,为人仗义疏财,仁义无双。

公孙胜敬佩晁盖正义的精神,投身晁盖麾下,为其出谋划策铲平乱世。

公孙胜与晁盖之间的联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十分明显,“智取生辰纲”、“谋定梁山伯”、“江州劫法场”,这三步棋下的是稳稳当当,堪称绝妙。

只可惜晁天王命途短暂,在讨伐座头市一战中不幸被毒箭击中,命丧梁山。 晁盖死后,宋江成为了梁山的一把手,宋江原本是一介郓城小吏,只因他为人仗义,孝养老母,而被江湖上的好汉们称作“孝义黑三郎”。

宋江在基层社会中的名气很大,口碑很硬,因此绝大多数的梁山好汉们都心甘情愿的效忠宋江,但是宋江的理念却和晁盖背道而驰。

宋江是一个过份迂腐的人,他对大宋的忠诚已经达到了“愚忠”的地步,因此宋江掌权之后提出的政治理念是“落叶归根,加入朝廷”。

公孙胜对宋江的理想嗤之以鼻,当宋江在梁山上公然提出“诏安计划”的时候,公孙胜便已经产生了退隐之心。

晁盖的惨死、宋江的计划以及梁山政权的颠覆…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公孙胜“退群”的导火索,然而这些还并不是公孙胜离开梁山的最终原因。

尊重师命,跳出火坑:

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是一位修成了正果的活神仙。

能够窥探天命的罗真人一早便看透了宋江的命运,所以送给了宋江八句“探命诗”,诗中的最后两句道出了宋江的下场:“始逢冬暮,鸿雁分飞。”

这句诗暗指宋江的计划必然会失败,梁山的好汉们将会劳燕分飞。

公孙胜必然明白这两句诗的含义,所以更加坚定了离开梁山的决心。

再来,由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到了后期已经完全成为了朝廷的棋子,朝廷屡次命令梁山出征只不过是利用战争来削弱梁山的实力。

宋江对朝廷的“愚忠”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梁山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朝廷利用,可宋江却如同一只哈巴狗一般乖乖的向着朝廷摇尾巴,公孙胜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昔日的兄弟们去为宋江送死,只好继续追随宋江。

直到梁山征讨方腊时,罗真人告诉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八字真言,公孙胜方才明白,如果继续追随宋江,那么死的有可能是自己。

公孙胜听从了罗真人的话,帮助宋江攻下幽州,又把宋江送入汴梁之后,便以侍奉老母为名,向宋江辞行,一去不回。

作为第一个退出“梁山聊天群”的英雄,公孙胜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他看透了宋江的为人,看透了诏安的弊端,看透了水泊梁山的下场。

有人说公孙胜是一个逃兵,可在我看来,公孙胜只不过是一个理想破灭后绝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