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獼猴桃的豐產穩產與平時的管理有很大的聯繫,包括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修枝整形等多方面管理要點,但是在做好這幾點主要的管理技術外,獼猴桃的地上部分管理也尤為重要。往往有許多果農朋友在做好常見的幾項管理措施外,認為其他方面的管理沒有這麼重要,就沒有多重視,導致獼猴桃不能正常豐產。

種植果樹一直都有“三分種,七分管”的諺語,就是說管理重於一切。這裡所說的管理當然不是常見的幾個重要管理要點,同時也包括短期的管理方面,包括地上部分的間作種植、覆蓋保溼保溫等。這些不常見的管理措施也對獼猴桃的豐產增收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種植獼猴桃不能忽視這幾項管理措施,應做到面面俱到方能達到優質高產。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獼猴桃豐產增收次要管理事項一:園區間作作物,以短養長提高收益

1、獼猴桃園區間作作物有哪些作用?

根據多年實踐顯示,獼猴桃園區前期合理間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起到果園增收,以短養長的作用。通過間作,能改善果園小氣候,夏季間作作物後,能降低土溫和保溼。間作可阻止水土流失,增加果園肥料,並有利病蟲的天敵活動幼樹果園用栽植高稈作物遮陽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

2、獼猴桃園區間作物應選擇哪些效果更好?

根據獼猴桃幼苗及幼樹階段怕強光照曬,栽植5年後全園基本被枝蔓佈滿的特點,獼猴桃定植第一年,遮陽度要求達70%~80%,因此在定植廂兩邊,離樹幹1.2~1.5米種兩行玉米,第二年可種1行。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新建獼猴桃園套種玉米遮陰

獼猴桃園區間種玉米的三好處:一是可以遮陽,有利獼猴桃幼苗在半蔭半陽環境下生長;二是將玉米稈堆制肥料或覆蓋在樹盤或行間,可增加土壤有機質;三是增加果園前期經濟收入。

定植三年以後,獼猴桃枝蔓已上架,開始結果,枝蔓生長量逐漸增加,需要一定的光照,這時根系也逐漸擴展,吸收大量肥水,此階段,對間作物選擇性較強。

一要選擇不能與獼猴桃爭肥水的淺根性作物,我國大多果園都缺磷,要避免間種十字花科作物,如油菜、甘藍菜、蓮花白、白菜等;

二要選擇不與獼猴桃爭光的矮稈作物;

三要選擇與獼猴桃沒有相同病蟲害或不會引起病蟲害的植物;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成年獼猴桃園套種魔芋

四要選擇具有固氮作用的矮稈豆科作物,常見間作作物種類有:蔬菜類的榨菜、菠菜、蔥蒜,矮稈豆科類的黃豆、綠豆、豌豆,綠肥類主要有毛葉茗子、三葉草、紫花苜蓿,食用菌類有蘑菇、平菇、金針菇等;

五是選擇耐陰作物。

3、獼猴桃園區間作物間種方法

間作在行間進行,與獼猴桃保持一定距離,株間和樹冠下不要間作,以免影響獼猴桃的正常生長,要給獼猴桃留出適宜的營養帶。剛定植的幼樹應留1米寬的營養帶;2~3年生樹應在樹冠以外20釐米留出營養帶;4~5年生獼猴桃的樹根和樹冠已覆蓋全園,此時不要再間作作物了。

總之,無論種何種間作作物,無論採取什麼方法種植,都要體現以果為主的原則,最終目的是實現獼猴桃的高產穩產。要加強對間作物的管理,及時追施肥、水,減少間作作物對獼猴桃的肥、水競爭。間作作物還應輪作,以免造成營養失調,使獼猴桃生長髮育受到不利影響。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獼猴桃園套種毛豆增加經濟效益

4、獼猴桃園內生草,增強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含水量

在土壤肥沃、光照強的果園,可讓其自然生草護園或進行人工生草裁培。生草後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團粒數、孔隙度、有機質、含水量、通透性,從而創造出獼猴桃所需的良好生態環境。

在夏天生草後能使土壤溫度在陽光下較裸露地低6~7℃,冬季能防止土溫過分降低,並能提高土壤含水量6%。生草能提高土壤中CO2濃度,草根區土壤CO2濃度可達0.2%~0.4%,大大高於大氣中0.032%的CO2濃度,從而提高了獼猴桃的光合速率。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獼猴桃園生草栽培

園區生草後要去掉惡性雜草(即根系發達的深根性草)。

生草後在夏天和秋天要多次刈割覆蓋或堆製成肥料。生草栽培還要特別防止出現草果爭水、爭肥的矛盾,防止獼猴桃根系上翻,避免增加病蟲害及野鼠危害等。

獼猴桃豐產增收次要管理事項二:園區覆蓋增加土壤溼度,防雜草滋生與樹爭肥

獼猴桃根系呈水平狀分佈,且集中分佈層主要在20~60釐米,因此,根系容易受夏天高溫的影響,同時,根系生長喜歡土壤呈溼潤狀態,所以,園地覆蓋尤為重要。

1、獼猴桃園覆蓋作用

覆蓋可保持水、肥、土不流失,對山區坡地更有作用。覆蓋能平衡土壤溫度,夏天覆蓋後可防暑降溫,使0~15釐米土層溫度降低8~10℃,延緩根系老化,增強根系吸水、吸肥功能;冬季覆蓋後可以增溫3~5℃。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果園覆蓋保持溼度與溫度

覆蓋具有明顯保墒效果,增加土壤溼度,土壤不容易乾燥,覆蓋25釐米厚秸稈與不覆蓋相比,前者土壤的絕對含水量為15.7%,後者為11.4%,增加含水量4.3%。覆蓋能防止土壤板結,在澆水和雨淋后土壤不會板結。覆蓋能提高土壤肥力,各類稿稈腐爛後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覆蓋有利有益微生物活動並能抑制園內部分雜草生長。

2、獼猴桃園區兩大覆蓋方法

(1)草覆蓋法

覆蓋材料,選擇各類稿稈、雜草、綠肥、樹葉、稻殼、麥殼、木屑等。覆蓋時間,在夏天高溫之前覆蓋防高溫,在休眠期施入基肥後覆蓋防霜凍。覆蓋厚度一般為10~15釐米,少雨多旱的山地宜厚,多雨的平地宜薄。覆蓋範圍,在覆蓋材料充足時可全園覆蓋,但必須亮開根頸部,留出20釐米透氣區;材料欠缺時主要覆蓋獼猴桃根尖集中分佈區。

夏天覆蓋的材料為了保溼長久,可用少量細土壓住覆蓋物。覆蓋後一是要注意殺滅棲身於覆蓋物中的害蟲,二是夏天遇長期陰雨天可將覆蓋物揭去一部分以便排溼。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獼猴桃園覆蓋玉米杆

(2)地膜覆蓋法

①地膜選擇:地膜覆蓋要有目的地選用不同類型的塑膜,無色透明膜能保持土壤水分,透光率高,增溫效果好。

黑色膜較厚,對陽光的透射率在10%以下,反射率為5%,因而可以抑制膜下雜草生長,增溫效果不如無色透明膜,但保溫效果好,適合於高海拔和雜草多的園區。

銀色反光膜具有隔熱和較強的反光作用,其反光率達81.5%~91.5%,幾乎不透光,可以在夏季使用,特別是氣溫較高的園區,使用更有作用,可降低一定地溫,還有良好的抑草、驅避有翅蚜和薊馬的作用,並能增加樹冠內部光照強度,使果實著色好,還能提高果實品質。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果園覆膜保持土壤水分

銀灰色與黑色複合膜在冬季可提高地溫2~4℃,夏季可降溫2.3~3.5℃。

②覆膜方法:一般秋冬定植的幼苗,為了保溼保溫,用1米寬的地膜,將整個樹盤覆蓋,覆蓋時在地膜中心位置剪一小孔,將苗幹從小孔引出膜外。

覆膜的樹盤至來年4~5月份將地膜取掉,重新覆蓋各類稿稈,避免夏季土壤高溫影響根系正常生長和發育,並有利施肥和灌水,在田間溼度大時還可散溼。成年園以行間覆蓋為主,覆膜前應在行間澆水,中耕鬆土,整平地面,在獼猴桃根系密集範圍進行覆蓋,覆蓋寬度2米左右。覆蓋地膜的一邊用土壓好,地膜邊緣埋入土中的深度不能少於10釐米。

③地膜覆蓋的注意事項:一是覆蓋地面土要整碎整平,並中耕除草。特別是黏土地,澆水後,需待地面水滲下,中耕鬆土後才能覆蓋地膜。否則,會因土壤含水量大,蓋膜後不易散失,土壤透氣性差,而引起根系腐爛。二是為了保證根系的正常呼吸和地膜下二氧化碳排放,地膜覆蓋帶不能過寬,一般幼樹僅蓋樹盤1米寬,大樹的最大覆蓋面積不超過根系伸展面的70%。三是降雨後注意開口排溼。

園區間作與覆蓋兩大管理要點!對獼猴桃豐產增收至關重要,勿忽視

結語

據以上內容顯示,獼猴桃園區的間作作物與園內覆蓋對獼猴桃的生長結果有很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園區間作還是園地覆蓋,都對獼猴桃的豐產增收有所影響。兩者直接的作用都是將園區環境往最適宜獼猴桃生長的環境打造,只有越貼合作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才能為豐產增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