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张蕊:培养孩子是家长一辈子的修行

家校携手同战疫 凝心聚力共育才

编者按:家校合作是实现品质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为了更好地落实“停课不停学”,加强家、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瑞泉中学借助家长学校,倾听家长们的心声,让居家线上“教”“学”充满希望,充满力量,充满温情。交流是前进的桥梁,沟通是行进的方向,合作是前行的钥匙。疫情当前,网课当下,特殊时期,特殊的媒介、手段与方式,不变的却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初心。

我们静待,家校携手,共克时艰,暖阳拂面,繁花与共!

培养孩子是家长一辈子的修行

渭南市瑞泉中学高二(26)班刘子琛家长 张 蕊

战“疫”家长说(一)|张蕊:培养孩子是家长一辈子的修行

疫情当前,寒假延长,开学延迟,意味着“神兽”们还要继续待在家中,家长们该头疼了——离了学校的管理,离了老师的教诲,离了同学的陪伴,只闷在家中,这些“神兽”还不把家搅翻天。家长最担心的是自己管理不好,任其发展,开学后,自家孩子肯定会与别人家的孩子差上一大截。最近常听说这样一句话:自律与不自律的结果,开学后自见分晓,肯定天上地下。孩子在今天偷过的懒,必定会成为他日后最深的遗憾。

孩子待在家中,学习上的事家长们指导不了多少,幸好学校开展线上授课活动,学习进度与学习内容就不用操心了,有专业老师尽心指导。可是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呢?如何促使孩子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懈进取争分夺秒呢?既宅家,则安之,作为家长,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接过老师们的接力棒,尽力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把培养孩子当成一辈子的修行,而不要徒劳地只想尽快推卸责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是家长,也是一名初中段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有多深远。孩子宅家学习面临两大难题:懒惰,缺乏自律。其实这都是平时习惯不好造成的。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解决这两大难题呢?

首先要笼络孩子的“胃”。其实说白了,就是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每日做他最爱吃的饭菜,食物合胃口了,人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心情愉快了,做事一定是高效的,孩子吃得高兴,学习劲头一定足。“吃人嘴软”,你说话,他也一定能听得进去,因此也有人说“好孩子是吃出来的”。再趁着饭桌时间,与孩子交谈一下网课学习的内容与感想,做好忠实听众,尽量对孩子的话不要妄加评论,更不能大加指责,最好不置褒贬,让孩子尽情说,不要阻塞言路。周末还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在厨房一显身手,调节生活,这样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懒”就这样悄悄远离了。

接着要给孩子做好表率。我除了做家务,也要承担网课录制,参加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也会很忙。这时我要做的,就不是盯着孩子不放,而是把我的工作做到最好,不抱怨,不推诿,接到任务立即行动。录课中遇到技术难题,我会积极想办法求教来解决,我会让孩子看到一个认真工作、极端负责、精力旺盛、热情真诚的我。当然,我也会在设计课件时,请孩子帮忙给我出主意、提意见,充分尊重他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有了榜样的力量,又有小大人的感觉,很被大人看重,他做起自己的事来又怎会甘心马虎呢?

还要强调一点,家国情怀的培养正当时。每天,我们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及时了解疫情动态,会一起为日益严峻的疫情揪心焦灼,一起为牺牲的抗“疫”英雄淌下热泪,一起为各界援助武汉的义举振奋喝彩,一起为中国取得的抗“疫”进步欢欣鼓舞,一起为外媒的肆意污蔑义愤填膺……太多的人物,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画面,有人说,这次疫情,就像一部厚重的教科书,我深以为然,我们与孩子一起关注一起阅读这本大书,家国情怀一定会深深烙进孩子的心田,“自觉自律”是不是离孩子越来越近了呢?

另外,我要说的一点就是能陪伴孩子终生的好习惯——阅读。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单说一条,我们做家长的耳提面命说得再多,都不如一本好书来得实在,影响深远。要让孩子爱读书,我们自己先要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当你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拿起书本仔细读的时候,孩子看得见。你专心读书热爱读书的画面也一定会印进他的脑海中,甚至他的生命里。时机成熟,你还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你们交谈的话题就会更多更深入,你要讲给孩子的各种道理也一定会悄悄藏在这些交谈中,你还用怕孩子听不进去吗?

最后一点建议,宅家期间,一定不能忽视体育锻炼。不拘什么形式,至少保证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当然,这项任务也得你先动起来,不必要孩子跟你做相同运动,只要他喜欢的他愿意做的都行,关键是要动起来。

我想,当我们细心认真做好这些的时候,我们的“神兽”们一定能摆脱懒惰,学会自律,努力做到你想让他成为的优秀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