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告诉你一个真相,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你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恍惚面对世界


在孤单的人生路上,走着走着你发现人多了起来,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获得了成功。如果说身边的人越走越少,甚至连自己都走丢了,那么你彻底完蛋了。因为生命是可以用繁衍来延续的。


周永根1


这还真的想过。

我对死亡的印象是在三四岁的时候,邻居家的老奶奶过世了。我记得那天早上,我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穿衣服。她很郑重的告诉我,那个奶奶过世的消息。

当时,我并不晓得什么是死。只是后来发现,死亡就意味着,这个人再不会出现在生活中。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死亡,没有什么感觉,长大一点就遗忘了。

后来在我十岁的时候,外公过世了。在出殡那天早上,亲属要去灵柩前观瞻逝者遗容。

我去看了。只见外公脸色蜡黄,嘴巴微微张开。在躺在黑黑的棺材里,一动不动。

那时候,面对外公的灵柩,有一种无端的伤感。那时候的想法是,他这样躺在棺材里,捂得严严实的,会痛苦吗?埋到土里,腐烂的时候,会痛吗?

那时候才晓得,每个人都要死。

这是一个每个人从出生就必须面对的宿命。不像其他的事情可以有所选择。

那么丁点小孩子,担心死亡。

后来,长大了,面对的死亡越来越多,特别是老一辈亲人的去世。会渐渐的接受这个现实。更加准确的说是麻木了。因为这是一个无解题,还不如不去想。

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死亡的时候,其实是无意识的学习死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明确的意识到,这个过程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承受的。

面对死亡,除了小人物无能为力的伤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时候有秦始皇寻找仙丹,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在如今科学家们用冷冻技术保存遗体,以求能够某天能够复活。

对于死亡的恐惧,或许从人类开始有思想的时候就存在了吧。

那么我们恐惧死亡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们恐惧的是未知。

有句古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也就是说,不管活着多么艰难,多么不如意,只要还有一丝生的机会,大多数人都愿意拼尽全力活下去。

这种求生的本能就来源于对死亡之后未知的恐惧。

在古代神话中,西方编造出上帝天堂,东方编造出神仙阎王。最大的原因,是为每个人死亡之后,找到一个归宿。

为什么有人选择相信宗教。是因为这让他相信,死亡之后,他有一个明确的去处。

说到底,人们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之后,到底人会去哪里。

在神话中,有孟婆汤,有投胎转世之说。这些很大程度就是为了缓解人的恐惧。告诉人们,死亡只是下一段人生的开始。不必恐慌。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情,能够证明人死亡之后,能够真正去向何方,那么大多数人呢多死亡的恐惧都会减少很多。

我们恐惧的是幻灭
现在,通过物理科学证实,人在死亡过后,肉体会通过细菌分解,最后变成分子原子消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精神因为肉体的分离,会消失殆尽。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至此就消失殆尽。就像是电脑系统重装,任何痕迹都不再留下。

或许昨天还很鲜活的一个人,今天就从世界消失了。

那些欢乐痛苦,就像是一场梦境。梦醒了,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幻灭的痛苦,是人们恐惧死亡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害怕消失。

我们恐惧的是遗忘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里说: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人类生活在这个浩瀚的宇宙,我们不仅生来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无法完全的理解另一个人的思想。人类至于宇宙是孤独的。个人至于整个人类也是孤独的。而孤独的人需要靠近另外的人获取慰藉。

我们需要被人爱,需要被人记得。这些美好的体验是每个人的无价之宝和重要的精神支柱。

可是这一切都可能因为死亡被带走。

当我们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一天,不再有任何一个人记得自己的时候所产生的恐惧,是人们无法面对死亡的重要原因。

死亡是宿命,也是每个人终身都在学习怎么面对的题目。对死亡的恐惧让人们更加深入的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也是人类文明如此灿烂辉煌的原因所在。

所谓尘归尘,土归土,死亡是归途,也是新生的希望。


余小满


这个所谓的"真相",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想到过…,但不管你认真想或不认真想,我们都是无能为力,都不可能改变它…

生命的尽头是什么?是一堆枯骨吗?还是一捧灰烬?或是别的什么呢?但不管生命的尽头是什么,我总是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们都是“回家"了…

这句话我还是听爷爷说过的。确切的说,是听已经"过世"久久了的、梦里的爷爷说过的…

那个梦我至今还记得十分的清晰…,仿佛家里来了许多许多的人,大概家里有个什么的"大事"吧…,这时候我竟然看到,甚至连已经仙逝的爷爷与父亲都来了…,

宴席的情况自不必说,爷爷临走的时候来向我告别,他说,“我回去了"。其实在梦里我也知道他早已经去世了,于是就好奇的、探究的问他,"爷爷你回哪里去"?

这当然是一个很难的回答。想不到的是,爷爷只是微微一笑,顺口答道,"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我惊呆了。醒来以后的我陷入了沉思,我知道,梦里爷爷的这个富有哲理的,顺口的回答绝不简单,也绝不是一般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可以轻易回答得了的…

是的,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回答。不管你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不管你是承认还是否认灵魂的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承认,人的确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人的生命的尽头都是"回家",不管你是要回归"大自然"这个家,还是回归到"精神的家园"这个家…

生命的尽头是什么?当然是"回家"了。不管你的家在哪里,你都会回家…


邀你看夕阳


如果你懂得了宇宙中物质存在的规律,你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人为什么注定会死亡。宇宙中一切物质存在的状态都是暂时的,物质在永无休止的运动着,它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只不过改变的有快有慢罢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语,但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一些物质聚合成什么形态最终都会结束,比方说花草树木、动物人类、地球太阳等等,它们(他们)从聚合成型开始,经过生长发育壮大衰弱,最后直至解体消亡。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它们(他们)都不是从绝对的虚无中来的,而是从一些别的状态的物质转化而来的,最终它们(他们)又转化成为了别的物质。为什么人类会如此纠结生与死的问题呢?根本原因是人有明确的思想意识,人类懂得死亡和活着的巨大差别,所以,人类大多都非常恐惧死亡,当你真正明白了人类和其它物态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一种过程之后,慢慢的就会释然了就会从容了。人类追求的不应该是长生不死,而应该是尽最大努力延缓生命过程、尽最大努力去提高生命质量、尽最大努力在生命存绪阶段把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精力都发挥展现出来,做到尽人事听天命,最终就会心安理得的了然了!


昊田2


人的人生谁都知自已总有一天会死,所以人在生命不息之时都会为了自已的生存和家人的幸福而去努力奋斗,生活的美好追求总是向上的,一路走来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悲伤的失败,然而一生的艰苦努力也表达了人们来到卋上走一趟的初心,我的一生尽力了,对得自己也对得后人。最后人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现象,死了也就是一生的史命完成了,未来的世界是后人的,不要遗汉吧。


李邦和


你会告诉别人的真相,自出生就注定会死亡,聪明人,谁都懂得,那你的真相,你叫聪明加傻瓜,你注定不会死吗?,你真是个傻子,你想你不会死,你是傻瓜,死是人生必经之路,是人生最终的归宿,就是死亡,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就有生,先死慢死都着死,才是人生,人生性命的尽头,就是死亡。



老道石敢當


这算什么真相,自我懂得什么是死亡时,我就知道了。年轻的时候不怎么考虑死亡这个问题,现在老了想过,但现在活得好好的,所以又想得不很认真,可能某一天,身体突然不行了,那就得正儿八经的认真考虑了。

生命的尽头其实不复杂呀,很简单,油尽灯灭。又如机器,当其各零件坏了,又修不好,就要报废,停止运转。

人的死亡过程——掉气,没了呼吸;脉动没了,心跳停止;脑细胞死亡,再无意识,到此,生命划上句号。然后经后人和亲朋好友们的一番折腾进火葬场化为灰烬后回归自然,与大地共存,从此告别人间。

有人说人死后有灵魂出窍,或上入天堂,或下到地狱。鬼扯!不,没有鬼,是胡扯。

人跟动物有什么区别呢?除了脑水多一点,想问题复杂点,能主观能动地活着外,其他与动物无异,人死后和动物死后更是毫无差别。所谓人死后灵魂出窍,在宇空飘浮游历,最后到达另一个世界得以重生,那不过是某些人的美妙想象而已。

人不要想得太复杂,越简单越好。活着的时候,就不要总是想到死亡,死的问题想多了,说不定会早死,与其想死亡的问题,不如多想想怎样活着,这样,生命的尽头虽然不会缺席,但却有可能会迟到。


东方白542


这是属于宗教哲学范畴的问题。普遍来看,有一世论、二世论、三世论三类说法。

至于信哪一个,就看你自己了。


断灭论 / 一世论

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态度 —— 人不过是一堆生物化学物质的组合,死了就消散了。烟飞灰灭。

所以,人生的关注点是活着的时候。

就算人类渺小如灰尘,我还是在意自己的生命是不是灿烂。

活着就要尽情享受人生。买买买也好,吃喝玩乐也好,工作狂创业狗也好,只要喜欢就好。

好死不如赖活着。

爱过。

...


二世论

人死后有去处,天堂或者地狱。看你今生的表现。

所以,今生做个好人,大概率更容易进天堂。

人生的关注点是死后的去向。重点是听话,把自己交给神,跟神的旨意走。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属于这一类。

例如:基督教宣传神爱世人,甚至将其独子(耶稣基督)赐予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三世论 / 多世论

人死后生命进入下一个轮回,投胎成为新的生命。生生死死,生生不息。

死只是本期肉体躯壳的终点,内在的灵魂还会继续流转下去。

人生的关注点也是死后的去向。但重点是靠自己努力。

最典型的是佛教,以及同源于印度的印度教、婆罗门教。

共有六道轮回:天道、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道教比较复杂。在佛教未传入中国前,是二世论,但并没有一个唯一的主宰的神。后来吸收融合了佛教思想,发展了五道轮回:天神,人神,禽兽神,饿鬼,泥黎(地狱)

勉强归于此类吧。


达达格


做为一个人,来地球一回确实比其它动物幸运多了,因为人的思维升华了,有思想,名气,荣誉,动物只有贪lan享受抢夺,人确实高级多了,这一路享受着亲情,快乐,失落,悲伤,惊喜,冷眼,谩骂,绝忘,恐慌,嫉du,幸福,舍得,祝福,吹捧,被骗,出卖,五花八门,五味杂陈,三起三落,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太丰富,太精彩了,做人真好!


渐入佳境84060257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当一个人在幸福的蜜罐中生活时,她可能从不曾想过这个问题,忽然有一天她身边最亲爱、亲密的人过世以后,才发现,哦,原来生命如此脆弱,黄泉路上是不分老少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死亡的那一天;如此想想活着就要珍惜当下,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这样才不负来此人世一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