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们不应该忽略辽金元等非汉族的政权,因为他们以前都是中国土地上的政权,你认同吗?

何桂贤


我认同辽金元这些非汉族政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建立在中国的土地上,更是因为这些政权本身也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他们行的是中国政治制度和儒家的意识形态!唐朝时期采取的是开放的民族政策,边疆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与汉族混居,双方相互影响,互相学习,汉人习染胡风,胡人沐浴汉学,极大的提升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文化水平,一批少数民族精英们在思想、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就为后来的独立建国并染指中原在各方面打下了基础!加之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末农民起义及五代十国的相互攻杀极大的削弱了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掌控力,甚至有时候中原地区还要借助少数民族力量镇压国内反抗势力!宋朝只是汉族王朝,他统一的只是中国汉族核心地区,边缘地带和少数民族地区都未统治,甚至是中原王朝传统领地都没有,如安南、凉州等!因此宋朝不能算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只是一个汉族王朝!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宋朝才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开始有了汉民族意识,汉民族主义开始觉醒!在此前的中国更多的是讲究一种文化认同,所谓“入夷则夷,入夏则夏”!也就是认同中国文化、行使中国政治制度、统治模式就被认为是中国!


随风影动483


先说辽朝,辽重熙二十一年(1052)“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什么是北朝?就是和南朝不一样的政权,但是南朝北朝同属一个国家, 也就是辽朝执政者自认为其是中国的政权。而俄罗斯很多文献也管中国叫契丹。

再说金朝,金史曾经出现中国14次,几乎都指的是金朝,金朝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使得当时出现一南一北衍圣公,表现出金朝一直试图取代南宋成为正统王朝的用心,而金将完颜陈和尚与蒙古战败被俘,誓死不降,一些将士曾说:“中国百数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十分自然地称金朝为“中国”。也就是金朝无论从统治者到下层,大家都是认同金国是中国的政权的。

也就是金和宋和辽都是中国,后来元朝统一修史,必须要确立一个正统王朝。而直到元末时期,辽史,宋史,金史一直没有编写,原因就是正统到底是辽,宋还是金,史官总是定不下来。最后元朝宰辅脱脱认为,三朝都是正统,决定修三部历史。就是这么认为的。

再说元朝,元朝不是蒙古帝国,元朝是一个定都北京,从国号到统治制度均为汉制、按相关规定受天命的政权。忽必烈也是称宋朝为先朝。即使是推翻了元朝的朱元璋也是把元朝视为正统,忽必烈也被请进了帝王庙。

再看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北朝基本为少数民族建立,李唐有鲜卑的血统,赵匡胤也是沙陀族,中华民族也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不断发展。


东海逍遥之客


如果有人认为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属于中华文明的一份子,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应该用大汉族主义去来审视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政权和中原汉族政权一同构成了中华文明,一通构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年,纵横九万里。

那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那我想,以下的几点原因能解释这个问题。第一个原因,这些少数民族接受了儒家思想。第二个原因,都认为自己是天朝的大皇帝,认可中原文明。第三个原因,他们都成为了中原文明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弘扬中华文明。

第一个原因,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儒家思想

跟中原地区接触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在中原内地建立了一些政权的民族,他们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比如说辽国,辽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你不可能否认契丹人为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他在保留自己民族特征的同时,也吸收和弘扬了中华文明,比如契丹人建立辽国,它的社会结构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生活作息,他这个做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少数民族的血性和战斗力,从而去杜绝以前少数民族一入主中原就完全被汉化,从而丧失战斗力,比如鲜卑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种是以汉人为主的城市生活作息。这一种的生活习惯,则是适应汉人,从而让汉人为契丹人出谋划策。在一个城市里面,契丹人分为两种城市布局,既解决了战斗力低下,又解决了利用中原仁人志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从而达到最强的政治权利。

第二个原因,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原的大皇帝

孔子很早就说过中华文明血缘定民族而是以文明来定民族。如果你接受我的文明,你接受我的思想,那你就是我们的人,不论你是什么民族,什么血缘。这就是中原文明少数民族接受中原的文化,自认为是中原的皇帝,比如说金朝的皇帝,他不提倡汉尊夷卑,他提倡只要认可中原文化,就是中原的皇帝,我们可以认为只要认可中原文化,承认是中国人,那他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他就是中原文明的一部分。



第三个原因,都是中原文明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是向往中原发达的文明,从而进行学习和模仿中冶文明,他们学习中国的汉语,汉字以及文学史诗,自称为中国人,他们成为了中原文明最坚实的传播者和坚定者,比如契丹人,其他人建立了辽朝。



在金朝将辽朝灭亡之后,契丹人就分裂,一些契丹人就跑到了今天的新疆地区,建立了西辽,这个西辽政权一直挺到成吉思汗西征,这个西辽政权就是中原文明的传播者,因为契丹族人接受了中原文明的思想以及政治制度,这一块的西辽政权就承担起了传播中原思想以及中原文化的使者,向西域传播。

总结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以文化来定种族,而非血缘,只要你认可我的文化,你就是我们的人,你不认可我们的文化,你就不是我们的人。


经济战略




渔樵之人W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肯定认同这一观点。

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智慧结晶,历史要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政权割据。金戈铁马,兄弟纷争,遂成大一统,这是一个不断被同化的过程。忽略少数民族政权,就忽略了伟大的华夏文明。

纵观历史,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往往开疆拓土,杀伐征讨,疆域越大越需要统治者的统驭艺术。所以大多政权存在时间不长,没有衍生出先进的文明和技术,这也是很多人忽略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

就拿元朝来说吧,各位都知道元朝疆域有多大,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其实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统治过程中,都非常推崇汉族文化,学习儒家思想,只是大多学的似是而非,再加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很多被搁浅,但他们都或多或少被汉民族而同化。

总之,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的统称,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是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政权的。你、我、他,伟大的中华是一家。


魂系安阳河


当然认同。难道汉族或华夏族的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吞并各少数民族的生存区域就是文治武功,而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区,就算外族入侵吗?而且中国一词真的和民族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吗?

"中国"这个词的含义是经历过变化的,所以并不可以用古代意义上的"中国"去和今天意义上的"中国"画等号。

最初的"宅兹中国",这里的"中国"其实自身就蕴含着一个突破了族群观念的概念。因为殷周交替之际,中华文明的主体民族并没有彻底完全地形成,周人和商人在当时几乎可以视为是两个不同的族群,武王伐纣从商朝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一种外族入侵。"宅兹中国"自身就蕴含着一种含义,即位于天下之中的"中国"是固定的,但统治于此的族群可以轮换。

西周时期,"中国"一词普遍指国都或周王室的王畿,东周时期这一含义又进一步扩展到华夏地区的各诸侯国,开始逐步成为一个地理概念,但是在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始终没有成为一个固定的国号。据现在的考证来看,在清朝前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时,钦差大臣索额图的衔上被冠之以"中国"二字,这表明中国从清朝开始已经在外交上开始使用"中国"一词,可以视作是"中国"开始作为我国号的一个源头。民国建立后,在法律意义上正式规定了"中华民国"的简称是"中国","中国"含义的近代化才逐步成型。

由此可见,"中国"一词的含义和民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首先,"中国"的含义自古以来就是在不断拓展的,而且"中国"一词早在汉族形成之前便已经在普遍使用。其次,最早在国际事务中使用"中国"来指代我国的并不是汉族。其三,"中国"一词并不是华夏族或汉族的独创,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在自己的国号中都使用了"中"这个含义。

还有对民族的界定。今天的汉族并非古代的汉族,不断有少数民族自然地融入到农耕的汉族中,比如匈奴和鲜卑等。中国近代即已产生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当然,这一概念也是在不断演变的,比如今天的中华民族指的是国内56个民族的总称,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曾有一段时间为了民族团结的需要,将中华民族整体视作一个民族。但不论如何,中华民族概念基本上一直代表着生活在我国土地上的所有人(当然,这种概念在清末民初皇汉思想盛行的时代曾有过汉民族主义倾向)。

现在学界普遍认同的一个事实是,近现代中国的疆域基础,是在元明清三代打下的,而这一时期自身就是蒙汉满三族交替执政的阶段。对于中国的历史疆域问题,当然存在很多意见,但一个被很多人基本认可的观念是,中国的历史疆域以清代疆域为准。在此基础上,历史上存在的一系列民族政权,只要其范围在清朝的基本疆域范围之内,均可视为中国史的一部分。


何伟读史


当然不能忽视。

契丹女真作为一个民族早已不复存在,这些人在元代就被一并称为“汉人”,其后裔血脉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无需辨析。即使是相对保留较多特色的蒙古族,主体也中华化了。

既然本来就是中华一体,当然不应该排斥。

但是属于中华一体不等于说它们就代表着历史进步,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治经济文化都是落后的,是对文明的反动,这一点需要明确。

顺便说一下,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年某种奇怪发型电视剧的盛行。


真正鳄鱼不哭


今天的中国要讲民族大团结,但是不能歪解历史,歪解历史非但不能团结其他民族,反而让其他民族鄙视,更加遗害无穷。比如,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对汉族来说当然是,对女真族当然不是,在教科书中可以称岳飞为汉民族英雄,任何民族都应该没意见吧。其次,总是争论历史上异族朝代是不是中国?为什么?因为对中国的定义不清楚,把今天中国领土在内地域内古代的所有朝代都称为中国,就有点混淆国家定义概念的意思。汉族认为中华、中国就是华夏、汉族的政权,比如明太祖、孙中山都说恢复中华,而今天的中华、中国当然不仅仅是汉族的,在描述历史最好就不要用中国、中华这种古今含义有异的词,比如宋朝、明朝灭亡,不要说中国灭亡,就直接说汉族政权彻底灭亡,这总没岐义了吧?如果说民族政权灭亡,不代表民族文明断绝,那就不要说汉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断绝的文明。


白火羽1


认同,辽金元皆能代表中国。

中国历史上自宋朝开始,和宋朝同期出现的政权曾经有辽金政权,金灭辽,后金大举入侵宋,汴梁开封陷落后,康王赵构在商丘登基称帝,后在临安偏居一隅,是为南宋。

后蒙古人大举南侵推翻南宋政权统治中原始为元。

虽然辽金元为非汉民族的政权,且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短暂的存在,但我们不应该忽略历史上这些政权的存在,因为中华民族的存在本来就是由不同的民族相互融合而来,在几百上千年的互相民族交融中,形成了如今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局面。

辽金元虽在我国主要以汉民族为主的存在前提下在华夏建立过短暂政权,但己逐渐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被汉民族所融合所吸收,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华民族己经包含了许多过去的北方民族和部落,如过去所存在的鲜卑,羌族,袛,匈奴,契丹,西夏等民族,在今天也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的民族包容性,使得过去的许多少数民族逐渐己被汉化,他们学习中华文字,身穿汉民族服装,接受汉民族教育,传播儒家思想,生活在华夏这块土地上,己经完全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先说辽朝,辽重熙二十一年(1052)“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什么是北朝?就是和南朝不一样的政权,但是南朝北朝同属一个国家, 也就是辽朝执政者自认为其是中国的政权。而俄罗斯很多文献也管中国叫契丹。

再说金朝,金史曾经出现中国14次,几乎都指的是金朝,金朝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使得当时出现一南一北衍圣公,表现出金朝一直试图取代南宋成为正统王朝的用心,而金将完颜陈和尚与蒙古战败被俘,誓死不降,一些将士曾说:“中国百数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十分自然地称金朝为“中国”。也就是金朝无论从统治者到下层,大家都是认同金国是中国的政权的。

也就是金和宋和辽都是中国,后来元朝统一修史,必须要确立一个正统王朝。而直到元末时期,辽史,宋史,金史一直没有编写,原因就是正统到底是辽,宋还是金,史官总是定不下来。最后元朝宰辅脱脱认为,三朝都是正统,决定修三部历史。就是这么认为的。

再说元朝,元朝不是蒙古帝国,元朝是一个定都北京,从国号到统治制度均为汉制、按相关规定受天命的政权。忽必烈也是称宋朝为先朝。即使是推翻了元朝的朱元璋也是把元朝视为正统,忽必烈也被请进了帝王庙。

再看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北朝基本为少数民族建立,李唐有鲜卑的血统,赵匡胤也是沙陀族,中华民族也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不断发展。

汉族是文化认同,而非血缘认同。中华民族是由五六十个民族组成,所有曾经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的政权,以及所有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政权,都应该加以重视和继承,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将来扩张的法理基础。



当代曹植


认同,主要是因为文化上没有因为政权的转换而改变,所以我们应接纳和包容这些少数民族。一个民族应该有有容乃大的胸怀,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中国凡是汉族人掌握大一统政权的朝代,都一定会在人文科技上创造出人类的巅峰鼎盛佳绩;如秦的大一统,汉的政治文化上奠定了千年的中央集权统治的治理体系,大唐的全方位繁荣,明朝的七下西洋等;而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我们国家的版图一定会扩大,如元、清时代,国家版图都是最大的(因为他们只会掠夺别人的土地,但缺乏治理国家的能耐,说难听一点就是一开始他们都是强盗性质起家的民族),所以他们一定心虚,加上又是少数民族要统治这么多人口的大汉民族为主的国家,在政策上他们往往会因为怕政权不稳固,进而处处打压、处处设防其它的民族,这样导致汉民族的智慧和生产力、创造力就得不到最大的发挥,厄杀了人民的创造力,更得不到激励,所以往往会因为走向闭关锁国缺泛汉民族的海纳百川的气度,很难创造或拓展出影响千年国运基业的文化、政治、科技体系的事业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