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志”援战“疫”,番职大学生让青春在战“疫”中绽放

新快报讯 记者陈焕钊 通讯员陈祉璇 李东生报道 这个春节,本该属于青年大学生的寒假生活,却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疫情发生以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无数年轻大学生的身影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抗击疫情,用执着与担当守护乡亲们的平安和健康,让青春在战“疫”中绽放。

退役大学生邓智亮:“若有战,召必回”

“志”援战“疫”,番职大学生让青春在战“疫”中绽放

(邓智亮(右四)和战友们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有一次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村口值班处没有遮雨设备,我们就穿着军装在大雨中坚守值班,雨水顺着帽檐直向下淌。这时来了一些人,情绪特别激动,不配合登记试图冲卡,我们不仅没跟对方争吵,反而心平气和地耐心向对方做解释宣讲工作,直到说服他们。”邓智亮电话中说道。 邓智亮退役前曾服役于某一线防空旅,2018年通过国家政策考上了番职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他的家乡是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刘村,当初听说村里在组建退伍军人志愿者开展防疫工作时,他毫不犹豫的第一时间报了名。他始终牢记“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若有战,召必回。自2月6日至今,他和其他退伍军人志愿者每天从早上8:30一直工作到19:30,午饭也是随便扒拉几口。他说在村里面对的都是农民,很多都是长辈,每项工作都需要足够的耐心。邓智亮告诉记者,现在开春了,很多农民爷爷和婆婆不戴口罩就下到田里耕地。每次看到他们,邓智亮都苦口婆心的反复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一直坚持了四五天。当看到老人们最终都戴着口罩下田,他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姐弟齐上阵:第一次让家人感到自豪

2019级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徐汇同学的老家在祖国西北边陲: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八里窑村。在父母的支持下,2月16日他和姐姐报名参加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村里给配发了口罩和方便面,饿时在值守点吃。他值守的几天里天气极冷,温度始终在零下几度,最冷时达到了零下十几度,不时还刮着刺骨的寒风。徐汇说,虽然条件比较艰苦,可是想到那些奋斗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一直动力十足。

他说,第一天做志愿者时,一个朋友就劝他说疫情这么严重,你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而且也不知道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被感染了怎么办?徐汇在QQ上跟记者说,他看过一个兰州医生奔赴武汉的视频,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大学生更要敢于冲在前面,哪怕自己做的工作对整个疫情来说微不足道,但是他自己心里是暖暖的。他记得有一天晚上做完志愿者回到家时,爸爸向他和姐姐打开了村里微信群的一个文档,是村里写的一封感谢信:致抗“疫”一线工作中最可敬的人,上面写有他和姐姐的名字,还有工作时的照片。爸爸说他很自豪,家人也特别开心。徐汇说到这里时,在QQ上给记者发来一个害羞的表情,说这是他记忆中第一次让家人感到自豪,将激励着他今后在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希望以后能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00后”程明陶:村民对志愿者的关爱让我心动

“志”援战“疫”,番职大学生让青春在战“疫”中绽放

(“00后”程明陶(右二)和志愿者团队在村口值守)

“在疫情面前,我们可以选择宅家抗疫,也可以选择做志愿者默默付出,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你对他人奉献了多少。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热心人积极主动地奉献,才能更早地战胜疫情。”今年刚满19岁的程明陶就读于番职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他报名参加的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某村的战“疫”志愿先锋队。 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志愿先锋队开始人数并不多,但大家慢慢被带动了,短短几天志愿者的人数就上升到了数十人,还多出了不少“夫妻档”、“父子兵”。尤其让他感动的是:村民对他们志愿先锋队很是关爱,踊跃给他们捐送口罩、手套、食品、饮品等。程明陶在电话中激动的说,有一次他在路口值岗时,有一位不熟悉的阿姨给他送来一盒N95口罩,还有一位路过的阿姨从一袋水果中拿了很多给他,对他说“小伙子辛苦噻!”

“志”援战“疫”,番职大学生让青春在战“疫”中绽放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何嘉乔同学的绘画作品)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形成抗击疫情、热爱祖国的生动实践,番职院团委还面向全校团员青年开展了“青春战役 你我同行”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得到了广大青年团员的积极响应,共开展了279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用朝气和活力彰显了青年的担当,树立起了疫情防控一线的青春榜样,截至3月1日,共收集到包括短视频、手抄报、书信、诗歌、绘画、书法等防疫抗疫作品255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