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炫耀性消費是一個科幻故事:

炫耀性消費就是,突然有一天,除了你以外,世上的人都瞎了,看不到你買的東西,你就不會進行的那種消費。

1

半山腰和山頂風景差不多,你還會登頂嗎?

單位組織或者朋友一起出去旅行,經常會爬山:

有些人,不管景色好壞,總會執著地爬到山頂,就像完成一個儀式;

有些人,爬到一半,就開始打聽“山頂有什麼東西?”,只要聽人說上面不好玩,就在山半腰歇著了,喝喝茶吹吹風,優哉遊哉,等到山頂上下來的人,一邊汗流浹背,一邊抱怨說山頂也沒啥花頭,就暗自慶幸;

當然,還有一種人,是根本不爬山的,在山腳,遠遠地看一眼山頂,就滿足了。看過,想過,就等於去過了嘛。

請問,你屬於哪種人?

這兩天在旅途中,看了一本有趣的書《下流社會》,此下流非你想的那種下流,而是對應上流社會的下流。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當今的日本社會,多年GDP低增長,卻有著極其豐富的商品,無與倫比的服務外包,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懶得上進:反正花了那麼多力氣,也不能爬上上流社會,不如放低慾望舒舒服服過日子。

這就和爬山一樣,那些勇登頂峰的對應著上流社會,在山半腰歇下來的是中流社會,那些在山腳根本就懶得爬的人就是下流社會。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達國家日本,這裡說的上、中、下基本也屬於中產階級,分別對應中產的上、中、下三層。

日本的下流社會人群,絕不至於貧困,而且,從物質角度來說,還算滋潤,從精神壓力來說,還算輕鬆。

2

香奈兒和優衣庫的區別,有價格差距那麼大嗎?

香奈兒和優衣庫,價格相差百倍,至少要多付出10倍努力去掙買香奈兒的錢,好像也沒啥太大必要。拋卻面子問題,香奈兒質量並不比優衣庫好,還不能水洗;美觀程度的確有差別,但也好像沒差出100倍。畢竟,人好看披塊破布都好看,人難看穿香奈兒也難以挽救。

在城市裡開一輛雷克薩斯或者奔馳,也不比開一輛小小的鈴木雨燕來得更快,反而耗油不好停車,那麼何必費勁去掙買豪車的錢?反正也是做給別人看的。

至於房產,自從1991年泡沫經濟崩潰,就沒多少日本人願意買房了。即使是買房,東京大阪的房價也比北上廣深低太多。沒看到,這幾年都是中國人跑到日本去買嗎?

那麼,辛辛苦苦力爭上流,而且很大可能還爭不出來——從中流上升到上流的鳳毛麟角,從中流跌到下流的倒比比皆是。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所以,就懶得力爭上流了,到後來,連結婚都懶得了,生孩子也懶得了,這就是日本下流社會年輕人的心態。

反正,開鈴木亦或乾脆坐公交,穿優衣庫,每天吃吃日本菜,刷刷手機打打遊戲,物質極大豐富,服務體貼細緻,這種下流生活也是蠻安逸的。

即使有消費慾求,也可以通過追求最舒適的生活,最合適的消費滿足,而不是什麼都要追求最貴最好。

這麼一看,付出那麼大努力,還未必成功,就顯得性價比不高了。

這就和爬山差不多,書裡也用登山做了比喻:

為什麼人類要不斷攀登險峰? 是因為期待著險峰之巔有令人驚奇的美景。倘若已經攀登至七成的高度,並且明知險峰之巔根本沒什麼美景,而七成高度的地方卻是山花爛漫、亂雲飛渡、美不勝收,那麼誰也不願意花費力氣去攀登峰頂。

下流階層的不求上進就跟登山是一個道理。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3

奢侈品越來越貴,中端產品卻不好賣

我有幾個朋友是做中端女裝的,單品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這幾年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在國際市場上,像Coach, MK 這樣的輕奢品(一個包400美金上下)也越來越不好賣,關了不少店。反倒是像LV,愛馬仕還是經常一包難求,人們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排起了長隊。

愛馬仕鉑金包要等待漫長的時間,香奈兒2.55年年都在漲價。有沒有人想過,這也是一種銷售策略?

在日本,這個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下流”社會,中流社會人數在減少購買額也相應減少,下流社會人數在增多消費卻增加得有限,那麼,一家商場想要提高銷售額,最好的策略是什麼呢?

是提高“上流”商品的價格!

上流社會不在乎價格,東西越漲還越覺得保值稀罕,所以,只要夠大牌,掙這個市場的錢相對容易。

這也正是很多奢侈品牌的策略,即使宏觀經濟不好,生意一點都沒影響,反而可以增加銷售額。

另一種商品也比中端商品好賣,那就是低端廉價商品,在日本,這叫做“優衣庫”效應;在中國,叫做“拼多多”效應。但是,多銷的前提是薄利,所以總體來說,商家整體利潤額能提高多少,也比較有限。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買奢侈品的人,從來都不講究性價比,就和追求上流,力登頂峰的人一樣,也從來不去看自己的投入產出比。

4

低慾望社會,離中國遠嗎?

日本的“下流”,源於年輕人的低慾望。那麼,中國社會離低慾望有多遠呢?

似乎很遠:

中國總體來說還是一個高慾望社會,大家的欲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成功,暴富,只要這樣的關鍵詞出現,就能吸引極大的流量。研究成功和暴富的學問,也是最受歡迎的學問。

擔憂階層下滑,擔憂階層固化,也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兩大擔憂。

另外,炫耀性消費也佔了消費很大比例。

什麼叫炫耀性消費?

炫耀性消費就是一個科幻故事:

炫耀性消費就是,突然有一天,除了你以外,世上的人都瞎了,看不到你買的東西,你就不會進行的那種消費。

很多人的消費,其實為了別人的眼光進行的,如果沒有別人的眼光,消費行為會發生很大不同。

又似乎很近:

就和日本一樣,中國人的奮鬥慾望隨著年齡而遞減,60後、70後慾望都很強,因為他們小時候是窮過的。80後呢,也相當能打。

到了90後,就出現了分化,宅,喪,佛系,都是發生在90後身上的高頻詞。

至於00後,簡直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70後父母最捨得在他們身上投資,所以把他們的閾值弄得很高,雖然00後素質很高,但是消費和奮鬥慾望不如父母強烈,能偷懶還是會偷懶的,也有自我和個性,不會為了賺錢的目的凡事忍耐。

不過中國很大,一二線城市的慾望滿足了,三四線人民依然很飢渴;廣大城市居民慾望滿足了,小鎮或農村的青年才剛剛出來看世界。

慾望是把雙刃劍,從壞的方面來看,慾望太高容易焦慮,慾望太低又容易懶散。

從好的方面來看,慾望高積極進取,社會才會發展,慾望低寧靜致遠,人心才會安定。

那麼,有沒有人既積極進取,又寧靜致遠呢?

有。

就是那些能力和慾望相匹配的人。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測一測你的慾望值?

1.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齡的50% (單位:萬人民幣)。

2.不考慮將來的事情,只想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

3.期望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否則就是虛度此生。

4. 事事嫌麻煩,不修邊幅,生活不夠規整。

5. 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

6. 生性樸實,不喜歡標顯和出眾。

7 .服飾不追逐流行而是展示自我風格。

8.覺得做飯吃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9.經常吃快餐和叫外賣。

10.待在家中玩一整天電腦遊戲或上網而不厭倦。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一條都不符合的,低慾望和你沒有半毛錢關係。

符合1-3條的,你的慾望還是蠻高的。

符合4-6條的,你的慾望很正常,保持吧。

符合7-9條的,你的慾望很低了。

全都符合的,恭喜你,你已經成佛啦!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安柏的新書《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與事業平衡的陷阱》目前正在噹噹、京東和天貓店熱銷中。

優衣庫現象:人們力爭上流的性價比不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