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鄉村散文:鍋叉

鄉村散文:鍋叉

咱們國家建國初期,經濟發展十分落後,人們的吃穿住行都是原始的。生活用品一切都是進口的“洋”東西,什麼“洋鐵桶”、“洋釘”、“洋火”,連修理鐵器的人,也叫“洋鐵匠子”。

別的咱不說,農就說做飯用的那幾件傢伙什,基本上沒有是鐵做的,都是用木材做的,木頭的鍋蓋,木頭的水桶,木頭的水瓢,木頭的勺子,就連蒸飯用的鍋叉也是木頭的。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鍋叉是什麼東西,見到過的人也很少,更不知道它的用途。我可以告訴這些年輕人,從你們父母輩以前的人,三頓飯幾乎都離不開鍋叉這個東西,別看它不起眼,卻是伴著一輩又一輩人走過了那個艱難困苦年月,現在,漸漸地消逝在科技現代化歲月裡。

鍋叉是放在鍋裡中間的位置,用來托起飯盆或者其他炊具的一種工具。有的人家講究一點,是木匠做成的,大部分人家是用樹叉子做的,其形狀如英文的v或者u形。

農村都是平房,睡的是土炕,燒的是柴火,做飯用的是大鐵鍋。鐵鍋的大小按“印”計量尺寸,印大的,鍋就大,一般人家都用8到10印的,人口多的人家用12印的,生產隊做豆腐的是最大的,用24印的,是特殊鑄造的。鍋內尺寸有多大,鍋叉也就需要相應的配合,放到過中間,以托起飯盆,能夠蓋上鍋蓋為宜。現在,咱們做米飯都用電飯煲悶飯,過去,沒有這個先進的玩意,吃米飯都是撈飯。所謂撈飯,就是把小米或者大米在大鐵鍋裡燒柴火煮,煮到米開口笑了,也就是八分熟的時候,用笊籬撈到盆子裡。撈飯是技術的活,撈早了,飯生了不好吃,撈晚了,粘糊了,也不好吃。經常撈飯的人撈出來的飯,顫顫巍巍的,吃起來肉透透的噴噴香。把飯撈好放到盆子裡後,為了節省柴火,在鍋下面燉上菜,上面放上鍋叉,把撈好的飯盆放在鍋叉上,蓋上鍋蓋,把鍋燒開,這樣連菜帶飯就做好了。現在用電飯煲悶的飯,不用鍋叉了,可省老事了,插上電,你就可以看電視,或者在網上和網友聊天。

鄉村散文:鍋叉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你不用心對待它,它也不用真情對待你。做飯也一樣,你少了一道工序,它就不給你好的一種味道。

我現在還記得,有一次我在鍋臺邊擺弄鍋叉玩,一不小心把鍋叉弄“劈叉”了,偏偏正趕上母親剛撈出來小米飯,沒有了鍋叉,母親用其它的木棍怎麼也支不住飯盆,氣得母親打我一頓燒火棍。我哭著去找同學,跑到南溝柳條通,割回來好幾個鍋叉,母親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一個不起眼的鍋叉,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在家庭裡的作用是多麼重要,別看它只是簡簡單單兩小根木頭棍,它起的作用是別的東西替代不了的。平時誰也不注意它的存在,使用的時候把它放在鍋裡,不用了,就把它掛在牆上。

鍋叉,普通不能再普通一個樹的枝叉,它沒有長成可以成參天大樹時候,就被人們割下來,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從此,它就生活在暗無天日,水深火熱之中,飽嘗盡酸甜苦辣。雖然是這樣,每天仍然用整個身體,全心全意為人類服務,無怨無悔。當每天人們吃著香噴噴的飯時,它卻默默地守在鍋臺邊,凝望著大家的笑臉。當時代發展了,它被拋棄了,沒有人知道它曾經立下的功勞,仍然,毫無怨言.....

文章寫到這裡,我的面前閃過無數人的身影,有你,有他,也有我………

鄉村散文:鍋叉

鄉村散文:鍋叉

鄉村散文:鍋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