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干燥综合征从脾辨治

干燥综合征(SS)是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文献无类似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燥痹范畴,一般多称为燥证、顽痹、燥毒证等。临床主要以口、眼干燥及关节痛等为主。ss病因未明,现代医学治疗尚缺乏特效方法,主要以替代治疗和对症处理为主,效果尚不满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s取得较快进展,尤其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笔者试从中医理论脾脏在干燥综合征发病的作用及证治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干燥综合征从脾辨治

病在四脏责之脾

ss发病虽有口干、眼干、鼻咽干涩等清窍及皮肤、阴户等部位干燥的燥证表现,但燥有内外之分。本病主要应从内燥论治,且与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津液生成不足或输布障碍有关。其中,脾为后天之本,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涎为口津,上行于口,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功能。脾失健运,湿邪内困,津液生成不足或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上承于口,出现口干,进而发为燥痹。《素问·宣明五气篇》日: “肝为泪。”肝藏血,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阴亏虚,肝血不足,不能濡润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肝主筋,爪为筋之余,不能濡养于筋,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天,甚则变形脆裂。《素问·经脉别论》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干燥综合征从脾辨治

可见津液与肺、脾、肾三脏均密切相关。肺为娇脏,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燥邪易累及,肺主输布津液,肺阴受损则输布津液功能更弱,肃降失调,临床多见鼻咽干涩、皮毛憔悴枯槁,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久入肾或肾本亏虚,真水渐竭,肾阴亏损,致阴虚难复,或可致肺肝脾三脏之阴乏源,出现口干咽燥、舌红、少苔;且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亏则骨疏齿摇,而见牙齿齐根脱落,齿根发黑;肾在液为唾,唾液的产生亦与脾胃密切相关,肠胃中的水谷精微输布全身,须经脾胃运化,才能成为津液。肾阴亏虚,脾胃失运,津液生成不足,唾液减少而口干。

干燥综合征从脾辨治


可见燥痹以脾肾阴伤为主,继而肺气虚不能推动津液输布,肝血亏虚不能濡润,干燥更加明显。故本病基本病机以肺、肝、脾、肾四脏阴虚为多见。其中尤以脾阴虚为主,脾为生化之源,生化气血津液,脾失健运,湿邪内生,化燥伤津而发为燥痹;或津液生化不足,或湿邪内困,津液不得输布,九窍失于濡养而致燥痹。脾阴的濡养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对自身的濡养,对其他脏腑、四肢百骸、形体官窍也有濡养作用。只有脾阴的濡养功能正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形体官窍方能津血充盛,进行正常功能活动。因此,燥痹乃肺、肝、脾、肾四脏俱病,责之在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