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生不逢時!美國這種洲際導彈也曾讓世人震撼,無奈下馬

wind63

在美蘇冷戰最嚴峻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軍深感其陸基核力量的脆弱,因此研製了唯一一款車載式公路機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侏儒”,研製這款導彈的目的就是高生存力,以保證其能夠躲過來自俄國的第一波核打擊,並且達到絕對可靠的核反擊能力。

“侏儒”在研製之初還被賦予了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能夠精確打擊前俄國核導彈發射井的井蓋,以其能將對手的核力量摧毀在基地內。

生不逢時!美國這種洲際導彈也曾讓世人震撼,無奈下馬

為了造出這把能夠劈開前俄國核導彈發射井蓋的利劍,美國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的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單是那個T800系列的超高強度碳纖維環氧樹脂彈殼就已經相當逆天了,這種材料在當年可以算是最新型,還無法實現量產的東西,由此可見其用心程度。

“侏儒”導彈型號為MGM-134A,是美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研製的一款第五代公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英文縮寫SICBM,它是一款小型化單彈頭的固體燃料公路機動發射彈道導彈,主要用途就是用來攻擊敵方的導彈基地發射井、指揮中心等戰略目標。

生不逢時!美國這種洲際導彈也曾讓世人震撼,無奈下馬

該導彈的長度僅有16.16米,彈徑1.21米,最大起飛重量僅有16.8噸,如此小的體型卻依然能夠攜帶一枚重量在200千克,爆炸當量達47.5萬噸TNT的MK21小型化核彈頭和1.1萬公里的射程,堪稱史上最小的洲際彈道導彈。

導彈的動力裝置為三級固體火箭,末級助推裝置採用液體燃料,全程制導方式,主動段採用輕型慣性制導,中段為星光慣性導航系統,末段仍然具備末制導修正功能,因此打擊精度非常高,其平均圓概率誤差僅為182米,這樣的精度即使在當今也算是相當精準的。

生不逢時!美國這種洲際導彈也曾讓世人震撼,無奈下馬

更牛逼的是該款導彈具備極強的突防能力,“侏儒”導彈採用冷發射的方式,其導彈從點火到衝出大氣層所需的時間僅僅需要50秒,這一數據比俄羅斯的“白楊”還要短一倍多,這個記錄在今天依然未能被打破。

其發射平臺為一輛波音/古德伊爾公司研製的加固機動發射車。該車的外形頗顯幾分科幻的意味,由一臺牽引的車頭和一部半掛式發射拖車組成,均為具備抗核加固的重型輪胎車輛,其中牽引車為8*8的底盤構型,配備2名駕駛員,發射拖車為三軸六輪設計,裝備爆炸式錨定裝置,在發射時直接將拖車打死,固定在原地,發射完即丟棄,這樣牛逼的方式也只有老美這樣財大氣粗的人才用得起。

生不逢時!美國這種洲際導彈也曾讓世人震撼,無奈下馬

用於導彈發射的地面設備具備包括軟固定發射控制中心(SFLCC)、地面機動發射控制中心(GMLCC)及重複的C3網絡構成的C3I系統,整個C3I系統通過高頻與甚高頻通信線路與機動發射車保持聯絡,其發射準備時間為15分鐘。

“侏儒”導彈的發射準備時間短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其並非如中俄那樣完全是純粹的公路機動發射方式。“侏儒”導彈發射車在平時躲藏於加固防核洞庫中保存,需要發射的時候才機動到專門的發射陣地,這些陣地都是平時就勘測好的,很多的射擊諸元都無需再經過測量,發射車進入陣地就可以馬上執行發射任務,15分鐘的準備時間完全夠用了。

生不逢時!美國這種洲際導彈也曾讓世人震撼,無奈下馬

該導彈在研製期間一共進行了兩次飛行試驗,其中在1989年5月11日的第一次發射試驗失敗,第二次則是在1992年的4月8日完成,這一次試驗倒是成功了,不過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在1992年3月簽署了《削減與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該型導彈也在削減的名單之列,其研製計劃隨即被終止。

事實上導致“侏儒”導彈發展計劃終止的並非只是《削減與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限制,綜合起來說還是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錢的問題”。 “侏儒”導彈雖然先進,但其整體研發使用費用卻並不低,全碳殼的彈體,先進的制導系統,還有那一次性使用的發射拖車,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會感覺到玩不起。

生不逢時!美國這種洲際導彈也曾讓世人震撼,無奈下馬

第二個原因就是“打擊的目標已經不存在了”。當時研製“侏儒”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於二次核打擊,專門用來對付前俄國的核導彈地下發射井,可惜當時的俄國主力核導彈SS-18“撒旦”不僅威力遠勝過美國的同類導彈,而且其發射井蓋經過了加固,可以承受13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的轟擊,僅有區區47.5萬噸當量的“侏儒”根本奈何不了它。

事實上別說俄國,即使是當時我國的東風-5導彈發射井也進行了相應的升級加固,“侏儒”導彈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

第三點原因就是“侏儒”導彈本身的實用性比較差。該導彈系統雖然為公路機動發射,卻沒有像我國這樣有地下長城為依託,其本身的生存能力並不高,在美國自身的民兵3陸基核導彈發射井進行升級加固之後,“侏儒”導彈便失去了其本身的使用價值,下馬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