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前面谈古论金和大家说到,金泰和元年(南宋嘉泰元年,1201),合答斤、塔塔尔等10部会盟于犍河(也作坚河,今根河),共立札木合为古儿汗(亦作“菊儿汗”、“阔儿汗”、“葛儿汗”,即“强大的汗”、“所有各部落之汗”、“诸汗之汗”、“汗中之汗”或“大汗”的意思,西辽皇帝和部分蒙古首领以此为号),并联合起来举兵攻打铁木真。

在会盟的10个部落中,除了上述合答斤、塔塔尔等之外,铁木真岳父所在的弘吉剌部、卫拉特部都在之内,他们之所以愿意蠲除成见、协力一致,是因为铁木真逐渐壮大引发了他们的唇亡齿寒之感。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札木合不但是盟主,还能任命部落之长,可以说有一个政权的雏形

根据《多桑蒙古史》的记载,盟会严格来说有2次,第一次,10部部长和札木合一起共同举刀,斩杀了一马、一牛、一羊、一犬、一山羊,并盟誓曰:

天地共同见证我们的盟约,兹以诸牲之血为誓,如果未来谁背弃盟约,有如这些牲畜。

盟誓之后,札木合集结各部兵力,进行联合作战的演习,事实上,各部推选札木合为古儿汗,就是因为札木合作为联军统帅,需要有一个以资号令的名号。

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是在第2次盟誓之时,诸部部长都“举足踢岸,挥刀砍林”,然后盟誓曰:

凡是我们的同盟,有泄露我们这次进兵的谋划的,就会像河岸那样被摧毁,像山林那样被砍伐。

之后,泰亦赤兀部、篾儿乞诸部、塔塔儿部从北面,其余诸部组成札木合的主力军团从东面,向南向西挺进向铁木真发动攻击。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阔亦田之战示意地图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十三翼之战后,铁木真从容部署,先后宰割塔塔尔等部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泰亦赤兀部长塔儿忽台等都愿意居于札木合之下,札木合的雄才大略也可见一斑

此时的铁木真已经得到其岳父弘吉剌部人特薛禅(孛儿帖的父亲)的密告,知晓了札木合联军再三盟誓要求保密的军事计划,铁木真和克烈部部长王罕分别集结大军,顺着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北岸,徐徐向东北前进。途中,火鲁喇思人豁黑歹又前来通报信息,于是铁木真和王罕分别督率大军向东急进。

一般认为,王罕接到铁木真的通知立刻率部由土兀剌河黑林大营出发,并与铁木真会师于克鲁伦河东岸阔迭额·阿剌勒的地方。两军会师后,顺而下,向阔亦田方向进军,迎战札木合联军。铁木真王罕联军先期到达了阔亦田。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阔亦田是蒙古语寒冷的意思

阔亦田古战场的地望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蒙古国学者认为其位于今蒙古国肯特省白音阿迪日嘎(Bayan Adarga)苏木西南,斡难河南岸30公里名叫辉腾草原(Hui ten tal )的地方,北纬48°18′,东经110°55′;我国元史学者韩儒林教授根据王国维先生所著《金界壕考》推论认为可能在中蒙边界哈拉哈河上游附近的一处寒冷的山地;而亦有学者根据考古发掘、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得出新的研究结论,认为此“阔亦田”在今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海拉尔河北岸支流莫尔根河之北的辉腾山及其附近辉腾村一带,其地寒凉,在根河南岸金北边界壕(金岭北长城最东段)以南60里。

据记载,铁木真军的先锋是阿勒坛、忽察儿、答里台;而王罕派出桑昆(王罕的儿子)、札合敢不(王罕的弟弟)、必勒格别乞为先锋,他们各自分别在额捏坚·归列秃山、徹克徹列山、赤忽儿忽山设置了前哨。

傍晚,联军设在赤忽儿忽山的前哨发现札木合联军的先锋部队,前哨部队上前问道:“来者是谁?”札木合联军先锋回答说:“是忙豁勒部阿兀出·把阿秃儿、乃曼部不亦鲁黑汗、蔑儿乞惕部脱黑脱阿之子忽图、斡亦剌惕部忽都合别乞的前哨部队。”

铁木真、王罕的先锋说:“那好,天色已晚,咱们明天再交战吧”。说完,各自退回大营。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第二天一早,两方联军在阔亦田摆开了对阵的架势。

正待接触之时,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随即电闪雷鸣,刹那间,狂风骤起,大雨瓢泼,据说还夹杂着冰雹雪花(一说是出现了一场大暴风),奇怪的是风雨雪雹好像认人一样,没有降到铁木真、王罕联军的阵地,却向札木合联军的阵地侵袭而来。

札木合联军因为蒙古人固有的迷信,认为“天神护佑铁木真而不护佑我们”,斗志顿时怯馁,纷纷驱策马匹,快速逃离阔亦田战场。

其实,当时铁木真的军队也开始后退,突然发现敌人匆忙后退,立马见机行事,反身追击,正在无序逃生的札木合联军遇到追兵,仿佛雪上加霜,更是全军开始溃散。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铁木真把难题留给了自己

此时铁木真表现出极高的战略水平,他派遣使者通报王罕,让克烈部也因为风雨雪雹后退的军队回师追击札木合联军主力,自己则约束部队,准备迎击此时位置已经在西北方面自己侧后的泰亦赤兀部军队。

我们知道,王罕和铁木真的联合中,王罕贪于夺取战利品,所以让他去追击落跑的札木合联军这样吃豆腐的战事,王罕十分乐意,而铁木真自己留下啃硬骨头,看似对己方不利,却是锻炼队伍,提升实力的妙着。

铁木真对抗泰亦赤兀部军队并非单纯原地等待,他派遣诸将远出大迂回包抄泰亦赤兀部,自己率领本阵在正面牵制敌人,他被哲别(者别)射中颈部,就是在这一次战斗中,这一箭几乎要了铁木真的性命——哲别是蒙古别速惕部人,别速惕部在此役中与泰亦赤兀部在一起对抗铁木真,哲别当时是泰亦赤兀部一个首领秃答的部属。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哲别原名只儿豁阿歹,哲别铁木真给他起的名字,是箭的意思,后成为蒙古帝国的一代名将

严格来说,铁木真中箭也是广义的阔亦田之战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札木合联军的仓促后退,实在是错失了一个战胜的大好良机。

札木合正以孤注一掷的心态准备与王罕军队决战,听闻西方自己的各个盟友都被铁木真逐次击破,顿时灰心丧气,不顾友军,率领本部急忙撤退。根据蒙古史料,札木合率军逃向额尔古纳河的老营的途中,还顺道抢夺了那些支持他称“古儿汗”的百姓包括弘吉剌等部的牲畜财物,十分的不讲究,但是这也可能是败者为寇的厚诬,暂且不表。

最后,札木合向王罕投降,札木合联盟中的各部族也纷纷向王罕投降,王罕接受札木合的投降,以及裹挟札木合联盟各部的部众财产西去自己的根本重地,使得铁木真大为不满。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王汗(?-1203)是克烈部末代可汗,原名脱斡邻勒,金朝封他为"王",故被称为"王罕"。

关于札木合在王罕这里的情形,《元史·太祖本纪》有这样一段描写:

初,帝与汪罕合军攻乃蛮,约明日战,札木合言于汪罕曰:“我于君是白翎雀,他人是鸿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鸿雁遇寒则南飞就暖耳。意谓帝心不可保也。

蒙古语词中的“白翎雀”其实就是蒙古百灵(Mongolian Sky Lark),是一种不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留鸟,因飞翔之时可以从下面看到其翅膀下的白色长羽而得名“白翎雀”;而鸿雁是一种冬天在南方夏天在北方的候鸟,札木合在王罕面前进的谗言,是以长留某地的白翎雀自比彰显自己的忠贞,而以南来北往的鸿雁暗指铁木真会叛服无常。

而在《多桑蒙古史》中,这番话却变成铁木真自比冬夏皆居住在北地的沙漠中的白翎雀,而将王罕的其他臣僚比作冬近则南飞的鸿雁。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以理解为札木合和铁木真之间间接的心理战和宣传战。

铁木真一方面派人责问札木合,暗示王罕对自己可以凶终隙末,札木合这个新义子王罕也不会长久恩待;另一方面又设法离间依附王罕的失势的各部部长,王罕本就不喜这些人,此时更生疑心,札木合等面临王罕的猜忌和威胁,只好西投乃蛮部。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乃蛮部是当时蒙古高原西部势力最强大的游牧民族

当铁木真打败乃蛮部,与自己的这位生死安答兼宿敌札木合最后相遇之时,铁木真曾经这么说:

如今咱俩又相会了,咱俩仍还相伴为友吧?(以前)咱俩互相依靠,都是大车的一条辕,你却产生了分离的念头。如今咱俩可以在一起,互相提醒忘记的事。熟睡不醒时,可以互相唤醒。(前些年)你虽离我而行,终究还是我的有吉庆的安答(义兄弟)。每当生死存亡之际,你还是很关心我。离我而行时,每当争战之日,你也很关心我。如果要问,那是什么时候?那是我与王汗交战于合剌合勒只惕沙碛的时候,你曾派人把你与王汗说的话告诉我,提醒我,这是你的功劳。(在纳忽山崖与乃蛮作战时,承你宣扬我军的威武,)用譬喻方式对乃蛮人口诛舌伐,危言恫吓,使他们心惊胆战,(未战先败,)这也是你的功劳。

竟有后人据此认为札木合是铁木真的卧底间谍,这无疑是过度解读了,札木合作为一个有谋略的豪杰,对铁木真又非常了解,所以向乃蛮部的太阳汗陈述铁木真军队的优势,无奈太阳汗烂泥扶不上墙,反而被吓得够呛,但要说是札木合是在长铁木真的志气灭太阳汗威风,也是无从说起的,而铁木真此番貌似温情的话语,其实也在暗示我的眼线无处不在,你干了什么我都清楚。

札木合对自己的命运已经十分清楚,于是这么回答:

……如今大汗安答你降恩,仍愿与我作友伴。但我以前当与你作友伴时,不曾与你作友伴,如今安答你已平定全国,兼并邻部,汗位已归属于你,天下已定,我与你作友伴又有何用?(我若不死,)只怕会使安答你夜里睡不安稳,白天不能安心,只怕会成为你衣领上的虱子,衣襟内的刺。……在这一生中,安答你与我二人的名声,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地,人人皆知。安答你有贤明的母亲,生下你这位豪杰,你有能干的弟弟们,你的友伴皆为英豪,你有七十三个战马(般的豪杰),因此我被安答你所打败。而我自幼就失去了父母,又无兄弟,妻子是个长舌婆,友伴没有可依靠的,因此被天命有归的安答你所打败。安答你降恩吧,令我速死,以安安答你的心。安答你降恩处死我吧,但愿不流血而死去就好。我死之后,请将我的尸骨埋葬在高地,我将长久保佑你的子子孙孙。我是你的旁支亲族所生,被出自旺族的安答你的威灵所屈服。我所说的话请别忘了,你们可早晚想着商议。

如今请赐我速死。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萨满教认为不流血而死可以防止死者灵魂流出,是一种高贵死法

札木合很明白,铁木真再说得充满感情,真正的心态是卿不死孤不得安,属于自己的只有死亡这一个结局。

铁木真于是“无奈”下令将札木合不流血处死,并加以厚葬,不得暴露其尸骨撇弃于野。

札木合遂被以装入袋中使之窒息的方式处死(一说用复杂的绳索缢死),这种不流血处死是根据蒙古人当时的信仰最尊贵的死刑方式。

安答,这个草原只有一个人能够成为拥有四方、至高无上的大汗,既然长生天选择了你,那么我的生命也就不需要存续下去了。

安答,我们永远是安答,因此我不会成为你麾下的弟弟、伴当、勇士、骏马、忠犬。

从“诸汗之汗”到“不流血而死”:札木合的盛极而衰和最后的结局

札木合去世时41岁,是年成吉思汗4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