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千难万难,不离青岛

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或是一个故事,不如说这是我对家乡的盛赞。

生于此,长于此,自然对崂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崂山作为海上第一名山,拥有着别处无法复制的魅力。它不仅有着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纯朴热情的风土人情和多种多样的特色美食,还有着扣人心弦的民间故事。

我留恋于崂山的自然美景中。崂山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发源地,位于黄海之滨。它拔山而立,山海相连,山雄峡显,水秀云奇。漫步于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仿佛与世间隔,尘世间的烦躁消散于云销雨霁中。一边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遍却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山水之景是崂山特色,山给人以敦厚,水赐人以灵秀。山水之乐,良多趣味。

千难万难,不离青岛

说起青岛崂山,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除了景色便是美食了吧。青岛作为海滨城市,海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青岛的海养育了青岛的海鲜,养育了青岛这座城和城里的人。好山好水养育了青岛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青岛人用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赋予了食物灵魂。喝一口袋装啤酒,吸一口沁凉海风,仿佛青岛的夏天便在胃里翻腾。不管是辣炒蛤蜊,还是青岛脂渣,通通都是青岛的名片,不管身在何处,望一眼崂山可乐,饮一口崂山矿泉水,啜一口青岛啤酒,不论滋味如何,那沁人心脾之感,都是家乡、童年最真切的怀念。

千难万难,不离青岛

青岛以景色著称,却并不只有美景,它同样拥有厚重的历史感。它虽不像北京、长安是千年古都,也不像秦淮、洛阳绮丽迷人,却承载着五四那段苍凉的岁月。历史凄凉、风云变幻,志士仁人高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为青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胶州湾的人民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的尊严,我们的坚持。

千难万难,不离青岛

百年以来,青岛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始于风景,终于文化。上溯自4000年前的三里河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琅琊、古即墨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有较高地位。近代,青岛更是作为著名作家的修身养性之地而闻名中外,上至梁启超、老舍,下到沈从文、闻一多,青岛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文化的滋养,更是精神的浸润。说起民间故事,青岛最著名的便是崂山道士的传说:话说书生王七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好逸恶劳,爱读求仙修道之书。意外求得道士眷顾学得穿墙术,却不听道士和妻子劝告,意图行窃,最终一事无成。一门技艺、一句忠言,经蒲松龄之口想全国乃至全世界传达出来。当然,青岛的传说不仅仅只有这一个,看,海边几块嶙峋的岩石,可能是望女归来的石老人,也可能是追赶仙人的樵夫正在仰口,以仙人之名,传肺腑之言。

或许将来我会走得很远,或许我也会在青岛一直待到生命的尽头,但不论我身在何方,青岛的山水之景、人性之真都会一直在我心中,成为我与青岛割舍不断的情缘。

  • 兰钰婷
  •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
  • 校园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