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近日网上买的扇面,不吃色,不知怎么上色,敬请指教?

扶轮侠


画扇面不比宣纸好画,一般用墨要干,湿了马上跑墨,要勾慢一点。上色要慢,不能急,一层一层的染;水分少,有时用积墨,积色法上色,不能急燥。



注意的问题就是:

1.扇子要平整,尽可能在作画之前用重物压平整。

2.工笔的话就尽量选熟的扇面,易控制用墨。

3.注意初画的时候,画面不要紧贴底部,为穿扇骨做准备。

4.题字时候算好区域和尺寸。



扇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扇子在上古时期出现后,随着朝代的发展,其功能由其最初的障面、遮阳挡风、纳凉,逐渐形成了以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为核心的扇子文化。



在扇子上作画始于三国时期。唐人张彦元《历代名画记》载,主簿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了一个墨点,他就顺势画成了一只苍蝇,但似乎并不美观。魏晋时期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开始流行,并且在以后诸多朝代盛行不衰。

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扇子可矫情,如晴雯撕扇;扇子可煽情,如李香君碧血溅扇;扇子可定情,如西施赠扇范蠡;扇子亦可绝情,如《珍珠令》里折扇绝交。武侠小说中,儒侠手持小扇,以昭显其书生性情;黄梅戏台上,花旦以扇掩面,迷人也撩人。扇子有万种风骨,尽在盈盈袖中与指间。



古琴作伴、清泉为声、藤萝缠绕,一派古色古香。象牙扇、檀香扇、大红酸枝扇骨、玳瑁扇骨、小叶紫檀镶银丝骨扇,一扇又一扇展开,扇面上的山水、花卉、茅庐、曲槛次第呈现,在炎炎夏日清凉而来,让人颇能嗅到文人雅士的情趣。


山馆书画


我明白你讲的情况,我也有过教训,这种泥金箋,有时买的就是不吃色,有的就好一些,碰到这种问题,只好用软布擦一下,会有些效果,擦的过头又容易把纸面泥金擦掉,只好每次少买点,用得好就再买,不好就換一家。我后来一般是在店里买,可沾点水试试,好用才买。这两张纸我都是画前用布擦一遍。


瀚墨寻梦


汇报一下。各位老师,按指点,苐一次完成这种材质的扇面画。敬请指教!



扶轮侠


要循序渐进,慢慢来!


临风乘槎泛海


扇面上色和宣纸不同,一是注意水不能大,否则容易跑色,笔要干一些慢慢的积色。还要注意等干了才能继续积,不能着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