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专家进入调查后,解决一个延续600多年骗局

导语: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专家进入调查后,解决一个延续600多年的骗局!

引子

“三人成虎”这则寓言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件事情经过多人说出之后,即便是假的特能让人以为是真的,从而掩饰真正的真相。

  • 其中在历史上最典型的便是在《水浒传》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我们了解这两人是通过阅读《水浒传》,而在书中写道武大郎是身高不足5尺,以烧饼为生的“矮穷矬”而他的妻子潘金莲确是水性杨花的女人,背着武大郎偷人不说,还要勾结奸夫谋害武大郎,最终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打死。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专家进入调查后,解决一个延续600多年骗局

《水浒站》中潘金莲剧照

在这个故事中,憨态老实的武太郎实属无辜,因为这件事情被后世一直嘲笑,绿帽子始终在头上扣着摘不下来,潘金莲更是被后世所诟骂,“金莲”二字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避而不谈,终究两人都没落的一个好名声。


01

我们对武大郎和潘金莲并不是十分了解,知道他们二人完全是从《水浒传》中得知,究竟这两人是不是这样的人呢?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武大郎的墓被人发现,困扰我们将近600年的谜团终于被解开。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专家进入调查后,解决一个延续600多年骗局

《水浒传》剧照

  • 《水浒传》中武大郎的故乡叫做“武家那村”位于如今河北省清河县城向东四公里左右,现在村中还有武大郎的祠堂。年久失修的武大郎祠经过当地村民的翻修,在挖掘原来的墓穴时,无意中发现了武大郎的棺椁和一块墓志铭,通过上面记载的原文,终于揭开了武大郎的真实面目。

在《墓志铭》上面原文写道:“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专家进入调查后,解决一个延续600多年骗局

古墓

从这墓志铭中我们可以得知,武大郎的真实名字叫做武植,从小就十分聪明,后来参加考试高中进士,一生做官十分的清廉,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他的妻子潘某是当地有名的淑媛,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荡妇”。


自从武大郎的棺椁被人发现之后,有关专家也来到了当地进行考察,在通过研究武大郎的骨骼时发现,武大郎生前的身高应该在如今的180左右并不是《水浒传》中记载的三寸丁,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 关于这里面的故事,村中的一位老人给我们有所答疑。武大郎和他的母亲是元朝仁宗年(公元1285-1320)搬到这里的,那个时候武大郎家里十分贫穷,一日三餐都要自己的同窗好友黄堂进行救助。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专家进入调查后,解决一个延续600多年骗局

《水浒传》中武大郎形象

自此两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两人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科举,武大郎通过科举高中进士而黄堂却没有从中谋得名次。之后郁郁寡欢,家道中落,他便想起高中进士的武大郎,于是便想投靠武大郎,从他那里某一个差事。

武大郎见黄堂来投奔自己非常的高兴,因为黄堂也算是自己的恩人,便好酒好菜的招待他,但是一直没有提及提携的事情。黄堂在武大郎家中住了三个月之后,便知道此事难有下文,便离开了武大郎家准备回乡,但是他出来的时候已经许诺自己的妻子定会谋个一官半职回去,但是落到了如今的田地,黄堂越想越生气,于是在回乡的路上一直诋毁武大郎,说他是“三寸丁”并且一直在路上分发有关武大郎和他妻子的“漫画像”。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专家进入调查后,解决一个延续600多年骗局

武植雕塑

  • 等到黄堂回到自己的家中之后,看见的便是一间新房,急忙地询问自己的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告诉他,这是武大郎派人来帮忙修建的,还留下了100银两。武大郎一生做官清廉,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好朋友谋取私利,于是便偷偷安排了人员为其修建屋子,以报当年救济之情。黄堂当时依然懊悔,但是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已然覆水难收,之后武大郎“三寸丁”的形象便流传于世了。这些全都可以在《清河县志》当中找到答案。

结语

施耐庵在撰写的时候并不是有意将武大郎写成这样,而是无意间听得别人笑谈。于是便有武大郎和潘金莲两人的故事,只可惜两人被众人误会了600年之久,但是最终含冤昭雪也不免是一件幸事。

《水浒传》

《清河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