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

情感观看者


在民间叔亲(大)、舅亲(大)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一般而言,“爹亲叔大,娘亲舅大”,舅舅与叔叔都应该受到尊敬。话虽如此,浓情之外,一旦涉及权力,就全然不是这样。

在古代宫廷,皇帝明显更亲近舅舅,甚至舅舅的地位比叔叔还要高。这就是我国历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国舅”现象。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卫青的三姐卫子夫被汉武帝临幸后,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日益亲密起来。卫青从骑奴很快升为建章监、侍中,跟随皇帝左右,并不断获得封赏。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卫青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舅爷”。这一年,卫青获封车骑将军,并开始了讨伐匈奴的职业生涯。

唐朝初期政治家长孙无忌也是一位“国舅爷”。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他的妹妹观音婢,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初为秦王正妃,后来做了皇后。长孙无忌与唐太宗的关系很好,曾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参与了包括玄武门之变的在内的一系列军国大事,后来成为担当重任的顾命大臣。

卫青、长孙无忌受宠并非个案。历史上很多“国舅”和皇帝关系很好,甚至做了宰辅一类的官职。相对于“国舅”,皇帝与叔叔之间则矛盾重重,甚至杀伐不断,很不和谐。皇帝亲舅舅而远叔叔是有深刻原因的:

叔叔对皇权有威胁,而舅舅则不同

叔叔为皇族宗亲,舅舅属于外戚势力。皇族宗亲属于皇家人,不仅同姓,而且同脉,在皇位承袭上具有合法性。历史上皇族宗亲尤其是叔叔夺取政权的案例数不胜数,而且很多都成功了。比如我们熟知的朱棣。朱棣本为建文帝的叔叔,后来发动靖难之役,直接夺取了皇位。朱棣称帝后,位置坐得就很稳,这和他姓朱有很大关系。综合来看,叔叔对皇权是有很大威胁的。不同于叔叔,舅舅属于外戚势力,外戚势力再怎么夺权,也不至于将皇帝赶下台。东汉末年,外戚干政,异常激烈,但也只限于皇后与太后之间,很少触及皇权。从巩固皇权的角度来看,叔叔不得不防。

国舅权力往往依附于皇帝本人

一定程度上讲,国舅依附于后宫,后宫的权力又来源于皇帝。这样看来,国舅权力是依附于皇帝本人的。事实一再证明,皇后受宠,国舅也会跟着显达;皇后被废,所谓的国舅爷就不复存在,与之对应的各种权力就会受到压制。当然,国舅中并不乏能臣战将,这部分人除外,毕竟皇帝还需要他们巩固皇权。

传统观念有亲舅的一面

民俗有言“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在传统观念里,舅舅是娘家人,也是母亲背后的靠山,地位是比较高的。至今这种观念很有市场。如家人吃饭,舅舅一般坐在中堂对门位置,地位最为尊贵。从血缘关系讲,外甥像舅,这也能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皇家之事虽然高高在上,但上下文化一体,也不能免俗,多少都会受到这方面影响。

综合来看,皇帝亲舅舅而远叔叔是与巩固皇权直接挂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在权力斗争异常惨烈的内廷,亲舅舅而远叔叔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史趣


这个问题有意思……皇帝的舅舅是国舅,而皇帝的叔叔不但是皇叔,而且还是先帝的亲兄弟,原本和先帝都是皇子时,极有可能当皇帝,即使成了皇叔,但是大多不甘心,只要有机会,就想取而代之。所以,皇叔对皇权的威胁要大于舅舅!皇帝要时刻提防。另外从外甥和舅舅的情感关系来说,我感觉还是舅舅亲。下边就说下我自己,我和舅舅家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平时来往很多,小时候,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有事情时,会把我送到舅舅家,我把舅舅看成是仅次于父母的亲人,而我的父亲,有两个兄弟,但是因为挣爷爷的财产,兄弟之间一直不和睦,虽然住的近,却很少来往,兄弟之间甚至会有嫉妒心理,都不希望别人过的好……所以,我自己和两个叔叔来往也比较少,几乎不来往,当然,我是个普通百姓,是个小家庭,但是,皇家虽然是个大家庭,可兄弟之间和睦的估计也没几个。普通老百姓,兄弟之间挣财产,皇家,兄弟之间挣皇位……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演绎的最具有代表性,更有意思的是,八王爷在临死前,还鼓动弘时和弘历挣皇位,谋害弘历,最后导致弘时被雍正赐死,多好的叔侄关系[呲牙]。而舅舅,是外姓亲戚,由于距离和叔叔比起来远些,矛盾会少很多,俗话说:“远了亲”,“距离产生美”,所以,外甥和舅舅之间关系融洽也是常事,历史上,叔叔害侄子,抢占侄子皇位的时情时有发生【比如,朱棣和朱允文】,即使抢了,也会弄的名正言顺。但是,舅舅害外甥,夺占外甥皇位的事情却少有听说,王莽的失败结局就是个例子。如果外甥是皇帝,舅舅怀着一种攀附心理,所以会竭力辅佐,因为外甥好了,他也会好起来,但是,叔叔,却时有取而代之的心理……所以,皇帝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很正常,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会这么做。




赵子方书法


中国历史上,有关皇帝的亲戚们那些事儿,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于舅舅们,皇帝大多高看一眼,即使不重用也会优待;但对于自己的叔叔们,大多都跟防贼似的,甚至全砍完也不是没可能。

前者比如汉朝——两汉的皇帝,大多重视外家,尤其是东汉,外戚把持最高权位——大将军几乎成了定规;后者则可以参考南朝刘宋时期的几位小皇帝,个个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叔叔们往死里弄,最后让萧道成占了便宜。

这就很奇怪——按道理说,舅舅毕竟是外人,和自己还差了一道;叔叔伯伯可是正经自家人,流着一个老祖宗的血,带着同一条Y染色体,怎么皇帝们就那么不喜欢叔伯呢?

其实原因归根结底就一条——权力。

无需大数据分析,熟悉历史的朋友自己就能想到——

中国历史上外戚篡夺皇权成功的案例,基本只有王莽一个(王莽也不是小皇帝的舅舅);但是由宗室篡权成功的,可就数不胜数了。且不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数不胜数的宫廷政变,单说大名鼎鼎的靖难之役,不就是叔叔篡夺侄子权力的最典型案例?

为什么叔叔们容易篡权呢?因为他们和皇帝是一家人。正因为他们是一家人,所以不仅在法理上存在着当皇帝的可能性和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更无限地扩张了他们的野心。还是以朱棣举例子,他如果不是朱元璋最能干的儿子之一,会有那个胆子去抢侄子的位子?

但是舅舅们就没有这个问题。尽管外戚也是最显赫的贵族,但却没法和皇帝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宗室亲王们相比。从篡权的实际可能来说,他们篡位的可能性比宗室要小得多。而王莽的案例和结局,不仅警醒着每一位外戚和皇帝,更宣告了外戚夺权的不得善终。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外戚的尊贵是寄托于固定的皇帝身上的,而宗室的身份却是天生钦定的。比如朱允炆的舅舅,在朱允炆失踪以后就立刻失去了外戚的身份;但是朱允炆的其他叔叔们,却并不在乎朱允炆死不死——反正他们都是亲王。

天家父子无亲情,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您还知道什么有关外戚和宗室之间的有趣秘闻嘛?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交流



青言论史


一是皇位的世袭问题。皇帝的弟兄和侄辈有皇位继承权,弄不好皇位落到他们的手里,不重用他们,皇位丢失的可能性小,皇子得到皇位的可能性大。一般情况都是给弟侄们一定的封地,赶远远的。小孩舅舅是外戚,没有皇位继承权,除非搞政变篡权,否则,别想继承皇位。

二是皇后妃嫔问题。皇后妃嫔大都想让她们的亲属到朝中做官,和皇帝在一起的时候,有机会吹口风,增加了外戚做官的机会。特别是皇帝的爱妾,得到做官的机会更大。

三是外戚大都对皇帝忠诚,皇帝也信任他们。他们大都是靠后妃们做官的,若不对皇帝忠诚,弄不好皇帝废了后妃,就有灾祸了。

这些也不是绝对的,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外戚篡位的,如王莽、杨坚;也有皇子的皇位被夺的,如吕雉、武则天夺她的儿子的皇位,赵光胤也是夺人的皇位,结果皇位又被他的弟弟赵光义弄去了。



渔樵之人W


舅舅是异姓旁人,叔叔是同姓至亲。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叔叔拥有继承权。

这不是说谁亲、谁不亲的问题。

为什么刘邦在夺得江山后,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誓,就是因为姓刘的是一家子。

这话反过来理解也是一样:皇帝的叔叔和皇帝是一家子,都拥有相同的血统,所以叔叔也是有继承权的。

而舅舅如果想要当皇帝,就是颠覆江山社稷,王朝改立门楣、改朝换代了。

在这种背景下,舅舅篡位的难度很大,他会面临所有皇帝同姓亲属的反对。

而叔叔篡位的难度要小很多,从宗室的角度看,谁当皇帝不都是他们一家子人吗?

因此,古代的皇帝会全力防范自己的同姓人作乱,同时有限度地利用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且为臣子的母家(也就是舅舅家)。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外戚多被重用的原因。


HuiNanHistory


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

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与我国封建王朝实行的皇位继承制密切相关。

皇帝自称天子,宣扬君权神授,只有拥有皇室血脉的人才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皇帝的叔叔

皇帝的叔叔同样属于皇室成员,理论上是具有皇位继承资格的,基本上都会被封为王爷。

如果皇帝重用自己的叔叔,一旦这位王爷大权在握,即便他自己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也难保他的部下不想来个“黄袍加身”!

毕竟从龙之功的封赏之重没有多少人能够拒绝诱惑,一旦有机会谁不想铤而走险试一试呢?

历朝历代王爷造反可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比较著名的就有西汉“七王之乱”、晋代“八王之乱”、明代“靖难之役”。

皇帝的舅舅

而皇帝的舅舅属于外戚,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外戚想要获得和维系权势,只能依赖皇帝。

所以,外戚的兴衰荣辱基本上都寄托在皇帝的身上,他们的利益与皇帝高度重合。

即便权势滔天,外戚依旧需要维护皇帝的权威,才能保护好自己。

雄才大略如汉武帝,远征匈奴也是重用外戚卫青霍去病,而没有大胆启用宗室将领。

总结

因此,古代皇帝大多重用自己的舅舅而对自己的叔叔严防死守。

历代被重用的皇帝的叔叔只有周公旦、多尔衮等寥寥几位。


历史痴


叔叔是本家,舅舅是外戚。叔叔养肥了,大概率会抢皇位;舅舅养得再肥,也不敢随意抢皇位。

历史上,养肥了的叔叔们抢皇位,只要抢到皇位,基本上就可以踏踏实实坐江山了。以舅舅的身份抢皇位不在少数,能够成功的却屈指可数;可一旦失败,舅舅们的下场可谓惨烈之极。

比如说,两汉交替之间的“舅舅”——王莽。

王莽何许人也呢?王莽家族能够腾龙而起,离不开一个有权势女人,那就是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她是汉朝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的皇后、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的亲妈。如此,王莽与汉成帝算是亲老表了。

凭借这层关系,王莽在西汉末年的权势,逐步升高,最终夺了汉家皇位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外戚身份夺取皇位、并取得成功的人。被夺取皇位的小皇帝刘婴,最后也被王莽杀死,断送了大汉江山。

这就是皇帝重用舅舅的下场。

以外戚身份夺了天下的王莽,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史书记载,王莽篡汉的消息传到他姑姑王政君耳朵里时,这位80岁的老太皇太后非常生气,直骂王莽忘恩负义。最终,王政君无法阻挡王莽篡汉这一事实,只得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以泄其愤。

王莽篡汉,此大逆不道之事,必然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比如说,王莽想重用新都相孔休,被人家之间拒绝;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等重臣,也纷纷离职抗议。

王莽篡汉第一年(公元6年),安众侯刘崇率百余人攻宛;第二年,东郡太守翟义聚义十万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发动反王莽起义;第三年,期门郎张充等六人密谋劫杀王莽;第四年,徐乡侯刘快率数千人起兵……

可以说,自王莽篡汉那一刻起,反对他的起义,从未间断。

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败逃。逃亡途中,被起义军所杀,王莽死后,起义军官兵将其分尸示众,并将他的头颅仍在南阳街头当球踢。可怜一代枭雄,最终落了个身碎名列的下场。

后人是如何评价这位篡位成功的皇帝的“舅舅”呢?请看《汉书》记载:

“咨尔贼臣,篡汉滔天,行骄夏癸,虐烈商辛。百王之极,究其奸昏。”

简单翻译就是:王莽你这个大败类,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穿人家的,最后还倒打一耙抢了人家的江山,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活该下地狱!

中国封建历史共2000多年,由舅舅成功篡位、并坐稳江山的人有几个呢?

只有隋文帝杨坚一人,号称得国最易。

由此也可以看出,舅舅想谋反篡位得天下,并非易事,否则,就会乱了体统。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就立下一道铁律:“异姓不得称王。”这一条铁律,恰是防止外姓旁人夺权的“基本国策”。

纵观历史,虽然异性想称王很难,可是同姓王一点都没给皇帝家“丢脸”。

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北齐的“皇叔”们挨个儿造反、唐朝的数次玄武门之变、宋朝的斧声烛影、明朝的靖难之役……这些“国难”无一不是由皇帝的叔伯们发起,虽然有成功、有失败,但是却给后世的皇帝敲了警钟:“叔伯兄弟不能不防啊!”

因此,到了清朝,清朝的皇帝为了避免出现叔叔造反的现象,干脆将他们全都笼络在京城,吃着皇粮供养他们,不许他们手里有一兵一卒。

果然,终清一朝,没有一例皇叔造反。

可叹的是,清朝的皇帝对自己的叔伯兄弟防的死死的,对自己的舅舅们也防的死死的,却没能防得住一个女人……


祗树


古代封建帝制历经两千多年,在这其中出现了四百多位帝王,有人说古代的皇帝多喜欢重用自己的舅舅,而忽视叔叔,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呢?


继承权的问题

皇位继承自古以来就是皇亲国戚颇为看重的,而对于皇帝本人来说皇权至高无上,掌握着天下苍生的生杀大权,但是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有人谋权篡位,所以身边需要的是听话的臣子,而不是大权在握有起兵谋反之意的乱臣贼子。

古语说得好“娘亲舅大”,但是舅舅虽然是亲人,却是皇家的外戚,就算舅舅有谋反的心理也会名不正言不顺,不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为这是篡权,直接把改朝换代了,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他们不怕舅舅为自己做事。


而对于叔叔呢?同姓一族之人,有着合理的继承权,特别是皇帝没有后代的更是会交由自己同族的人来接替,历史上叔叔篡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允炆和朱棣了,叔叔以清君侧的名义直接接替了王朝的统治权。

所以古代皇帝不怕外戚辅佐,如果无法掌控大不了直接废掉,而自己同宗的叔叔呢有点难,既要保证明面上的关系,又要防止有人谋反。


晓峰来介绍


这并非是规律性的东西,重用舅舅(外戚)的也不一定长治久安,最典型的是西汉王莽,北周杨坚,外戚直接拿走了皇帝的江山。

东汉的何进、西晋的杨骏虽然没有拿走江山,但东汉却因为何进的专权跋扈而导致江山易主;西晋也因为杨骏的贪权而导致“八王之乱”,致使西晋灭亡。



琴岛牧风


欢迎走进文史工作坊!

这种道理类似于用人要用外人。古人眼里,舅舅属于妈妈家的人,为异姓。叔叔是父亲家这边的人,属同亲。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王位继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一种是兄终弟及。叔叔也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之一,如果皇帝重用叔叔,往往会导致功高盖主的后果,而且叔叔又属于长辈,皇帝最后会受制于人。

而用舅舅则不同,舅舅和自己不属于一家,为外戚,但是大家知道自古舅舅疼外甥,所以啊,当舅舅的没有真正的实力,也不敢篡位,否则会背负千古的骂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舅舅干政的情况一般发生在皇帝突然驾崩,皇帝年幼的情况,这个时候一般都是皇帝的母亲去求助,自然会去找娘家,难道去找婆家的叔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