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幕僚,最初來源於古代幕府,幕府是設置用於為將軍作戰出謀劃策和做出關鍵性戰略性決策的機構,幕僚有些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秘書。

幕僚制度起源於西漢,在魏晉時期成熟。

在兵荒馬亂群雄割據的三國時代,一場戰爭的勝敗不僅僅是看哪一邊的兵力更雄厚糧草更富足,同時各位將軍帳下的幕僚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曹操帳下的荀彧,程昱,郭嘉,劉備集團的諸葛亮、龐統等,幕僚的職位並不單一,在魏晉時期就有了很細化的分工,其中包含參軍、軍事,主簿,記室,為軍事活動服務,像荀彧,他一般並不隨曹操出去征戰,一般是在後方為曹操治理朝政,提供糧草軍械等戰略物資。

幕僚制度發展到清代初,漸漸演變成了私聘,不是政府,卻替各自的幕主處理政治事務,清代的各級官員,且不說總督巡撫,即使是知縣也聘請幕僚為他們處理政務是他們的智囊團,在清初幕僚更多地被稱為師爺,幕僚由官職演變成了一種社會職業。隨著清王朝一步一步走下巔峰一直到鴉片戰爭,這種形勢又發生了改變,官僚式幕僚又開始崛起。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盛行的原因

1. 清初滿洲官員行政經驗匱乏,不能滿足政務管理的需要

清朝是滿洲執政,而他們又一向號稱馬背上的民族,清初的時候,在朝廷中央政府擔任要職的都是滿洲官員,他們不認識漢字,不瞭解漢人的文化習俗,沒法和他們溝通他們對於繁雜詭譎的政治局面往往感到焦頭爛額力不從心,這時候幕僚,也就是師爺就發揮重要的作用。

師爺代官出治是當時非常普遍的現象,許多官員不可一日無師爺,即使是師爺並不屬於朝廷體制內敕封的官員,卻是隱形權力的最大擁有者,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勢力,也衍生出了師爺之間相互勾結,互相包庇,濫用官員的權力,直接受難者也就是清朝百姓。

2. 八股取士,選拔的官員思維僵化,不能應用於實際問題

清代的科舉制度繼承於明朝,採用八股取士,大多數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一心鑽研八股文,這樣的考試製度也導致當時的作弊之風盛行。選拔出來的官員思維僵化故步自封,不能處理好本職工作,應對時間不能自如,於是他們就聘請師爺為自己服務。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師爺的工作並不單一,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一是刑名,其主要負責輔助官員處理各種刑事案件處理社會糾紛,需要精通國家的各類法律法規。二是錢穀,顧名思義,他們主要負責處理地方財政稅收的收納,分配和管理。三是奏事,其主要職責文字工作的,比如上呈給皇上的奏章和一些用於上下級溝通的報告。

所謂術業有專攻,要想以做師爺為職業至少要精通以上幾個方面,可見師爺這個社會職業也有一定的門檻,需要真正有才學的人才能勝任。當時大多數師爺都是科舉落選的書生,他們滿腔的政治抱負無處施展,成為職業性的師爺也是另一條他們發光發熱的道路。清代時師爺雖然並不屬於政府官員,但是他們代替官員處理政務,間接參與政治,師爺代官出治是當時普遍存在的現象。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3. 清王朝逐漸走向衰弱,朝廷腐敗無能,有志之士只能屈身做幕僚

清朝末年,也就是晚晴,是我國曆史上的一段屈辱史,在經歷了農民起義,西方列強入侵的大背景下,出現了許多官僚式幕僚,之前我們說過師爺這一職業並不屬於朝廷官。而官僚式幕僚的本質就是體制內的官員,清末朝廷腐敗無能,在面臨各種外來敵對勢力的時候,清朝統治者只想自保,保住自身的榮華富貴,即使在王朝行將就木之時還大興土木,為慈禧建造奢華無比的頤和園。

清政府為了維持自己的奢華,買官賣官的現象已然司空見慣,科舉入仕的官員在朝中不能得到重用,朝廷裡的有才之士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華,扶大廈之將傾,只能入幕府。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可謂一呼百應,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成為了壓死清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清政府的八旗軍鎮壓收效甚微,朝廷不得不允許地方政府組織軍隊,當時很多有才之人就轉投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幕府,不僅僅是為了成就自己,也是為了拯救朝廷於危急存亡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4、文人實現自身抱負的需要

自科舉制度創建以來,通過科舉入仕是大多數讀書人畢生的追求,歷史上大多數名人都是進士出身,偉大詞人蘇軾就是宋仁宗二年的進士。自明清以來,科舉制度考試內容發生了變化,八股取士造成當時的文人一心鑽研八股文,而那些有才學的人落選了。

自古以來,文人都有自己的清高,即使落選也不會轉身去做商人或者農民,於是做幕僚成為了他們另一個施展才華的選擇,而且大多數幕僚比官員的工資還高,而且書生入了幕府做了幕僚,並不代表成為了官員的僕人,他們之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上下級關係,不和則可以選擇離去。清代的一些名人,比如左宗棠李鴻章都曾做過曾國藩的幕僚。


清代幕僚盛行的表現

“無幕不成衙”,幕僚們對於大多數官員是不可缺少的存在。當時全國少說也有一兩萬的幕僚,要成為天下名幕自然是難上加難。在師爺群體中,紹興師爺群體更是享譽天下,江南地區自古就出才子,紹興人的圓滑果敢打造了紹興師爺這一品牌,官員們都願意聘請紹興師爺為自己處理政務。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明代書畫家徐渭不僅僅在藝術造詣方面頗高,更是紹興師爺幫的第一人,徐渭作為明代總督胡宗憲的幕僚,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在關鍵時候力挽狂瀾,深得胡宗憲的器重,史書記載“渭知兵,好奇計”。

在電視劇《紹興師爺》中就講述了紹興師爺這一群體,陳道明飾演的方敬齋從小飽讀詩書,與書生董瑞一同上京趕考,最後清廉正直的方敬齋卻落選了,而董瑞卻成功入仕,方敬齋就做起了董瑞的師爺。可見師爺這一群體同時也是當時腐敗官場的產物。

師爺們手握如此重大的權利,難免不動歪心思,師爺們也形成一個團體,互相私相授受結黨營私的現象層出不窮,有的衙門案頭上甚至堆積了幾年的案子也不處理。清代官場此等現象也是司空見慣。中興名臣曾國藩也不得不感嘆道“吏治之弊,民生之困,端由於此”也不得不妥協於此。“師爺就像這鞭子,是大清國的擺設”這句臺詞出自電視劇《紹興師爺》,方敬齋面對這大清朝也無能為力了。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紹興師爺》劇照

有的師爺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在官場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比如清朝雍正年間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師爺鄔思道,這位師爺可以說是師爺界的頂級明星,甚至在雍正給田文鏡的硃批中也問候鄔先生是否安好?鄔思道是田文鏡的左膀右臂,鄔師爺和田文鏡鬧了矛盾,田文鏡在朝廷屢次遭雍正訓斥。鄔思道擅長玩弄官場權數善於體察聖心,有了師爺相助,田文鏡才會在官場上如魚得水。


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的影響

師爺這一職業在清代興盛,也自然與清朝的政治制度人才選拔方式分離不開。清代幕僚人數之多影響力之大,甚至一直延續到民國。清朝後期政治走向腐敗,與師爺也是分不開的,師爺們不僅享有超高的報酬,這些報酬不由朝廷支付,而是由官員的私人賬戶撥出,其實大多數也是搜刮民脂民膏得來的,《紹興師爺》中的方敬齋作為董瑞的師爺,一直秉承清廉正直的作風,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即使他想要改變這種貪汙腐敗的風氣也無能為力。

無幕不成衙,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給清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總結

無論是職業性師爺還是官僚式幕僚,都是官員政治權利的附屬品,對於師爺和官員來說都實現了雙方的利益。官員能力不足,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只能花重金聘請幕僚來為其服務,二者不過是互惠互利,可以使這樣的情況在清朝朝廷中如此普遍,也說明了官員們不作為,只顧享受,沒有真才實學,官員花重金聘請幕僚,甚至比自己的俸祿都高,可想而知這些錢來自哪裡。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官員之間官官相護收受賄賂,成為幕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紹興師爺幾乎壟斷了師爺市場,古代中國最重鄉土人情,要成為師爺,首先得學藝,至少三年,還得有親近的人推舉。師爺們雖然不是真正的官僚,卻手握實權,是朝廷政治生態圈至關重要的一環。而紹興師爺更是廣受官員聘用的人才儲備庫,對清朝廷運作和政權存續起到重要作用,是清代政治的一大特色,從清初一直延續到清末“辛亥革命”200多年的時間。

【參考文獻】

成曉君 曾國藩的幕僚們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