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人间三月,春风徐来,垂柳抽丝,桃李吐蕊。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春天总是引领者人们的脚步,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花是来争春的,绿叶没长出而先开花,生怕把春错过。

今人喜爱桃花,古代文人钟情桃花。桃花娇羞的面容、妖艳的风姿,总能让文人骚客们赞美、吟诵和感叹。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明代大画家、诗人,风流才子唐寅,就是个深爱桃花之人,爱的执着、爱的深彻。他的很多诗作中,都有桃花这一物象,次数之多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爱桃花跟他文人、画家、诗人的身份有关,也可能跟他爱美人有关。先看他的几首诗: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花开烂漫满村坞,

风烟酷似桃源古。

千林映日莺乱啼,

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我也不登太子船,

我也不上长安眠。

茹苏城外一茅屋,

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野店桃花万树低,

春光多在画桥西。

幽人自得寻芳兴,

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草屋柴门无点尘,

门前溪水绿粼粼。

中间有甚堪图画,

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二十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题画”说明画作中也有桃花。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唐寅为什么这么喜欢桃花呢?跟他是画家、诗人有直接关系,有这样的独有的爱好和情怀很正常。任何艺术家,都会有自己自己偏爱的事物和景物,或是擅长或是特色。

——也可能与他家中突遭变故、变得自甘堕落有关,也或是与他由此开始风流、喜欢美人有关。

据资料记载,唐寅少年时期就聪明颖慧,才华显现,15岁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从此出名,结交了一些少年俊才和社会名流。他的画也远近闻名、名声大噪。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天有不测风云,24岁时父亲去世,又两年之内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他受到了极大打击,开始愁苦不堪,心灰意冷,无心诗书,醉生梦死。26岁,生出白发,还自己做了《白发诗》,可见其受折磨的程度。

他时常风花雪夜、醉卧花间。美人就好似桃花,娇柔、美娜、多姿、妖艳,足可以让人神魂颠倒、朝思夜想、消磨意志、不思归途。27岁那年与好友一起参加录科考试,期间喝酒嫖妓、疯狂放浪,结果没考上。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第二年居然乡试第一、中了举人。但依然行径不改,不知收敛,整日流连欢场。好友祝允明劝他不要太张狂,他不听;至交文徴明劝他不要轻浮,他不仅不听,还与文徴明断交,直到15年后才和好。

不得不说,命运给了唐寅太多的挫折,他也低头沉沦,在艳乐中找自我,在醉酒中寻刺激,寄情于如桃花的美人、如美人的桃花。这还不够……

••——自建“桃花庵”别业,将“爱桃花”进行到底。说到底,应当是“逃”避现实、不同流合污,有了新的人生态度。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唐寅35岁那年开始筹建桃花庵别业,两年后建成。并写了著名的诗作《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

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

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

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武陵豪杰墓,

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前四句是写生活状态的,意思是,我在桃花坞建了桃花庵别业,我就是主人桃花仙,我种树赏花、折枝卖酒。接下来四句是写生活态度的,意思是天天、年年与花为伴、与酒为伴。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我们从这首诗以及前面摘录的四首诗中可以看出,诗风清俊潇洒,旋律优美和谐,但绝不低俗,这些诗中没有对蕊、花瓣、枝叶的细节描画,无香艳字眼。而且,蕴含着深意。他已经开始从放浪形骸向专注诗画、寄情花酒、山水转变。

这与他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前面说过,他有痛失几位亲人的遭遇,他的仕途也是很不顺利。

28岁中举,次年去京城参加会试,因受同去的徐经行贿作弊牵连入狱。出狱后,被罢贬为一个地方小吏,她认为这是耻辱,坚决不去“上岗”,又与妻子闹不和,也分崩离析。此后,他过起了长达几年的游历、卖画、纵情酒色的生活。后来也曾受聘于当时的宁王府,但不到一年,他装疯卖傻“离职”了。

——《桃花庵》后十二句,上升到了唐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意思是:我不愿意在富贵和权势面前弯腰,有车有马的富裕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再位高权重、前呼后拥的人,最后也是一堆黄土。我甘于清贫和自由自在,追求有花有酒的精神富足,世人就是说我疯傻了,我也乐此不疲、老死花海酒乡。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可以看出,这首上乘之作,在优美、婉转、流畅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唐寅对贫与富、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蔑视功名利禄的价值观,以及他不随波逐流、乐得其所、隐于田园的人生境界。

••——作品喻藏人生。旷世之才唐寅,沉迷诗画、沉醉花酒,是他的真性情,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他“逃”避现实、追求自我的选择。

可惜的是,这种生活的坎坷、花与酒的日子,没有给他带来的太久的美好和自由闲适,53岁便因病离世。

如果,他能多活几年,一定会给后人留下更多的传世佳话和惊世力作!

三月桃花娇羞妖艳;唐寅沉醉痴迷,是真性情?还是“逃”避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