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黃橋,這個千年古鎮曾因陳毅、粟裕指揮的黃橋決戰而聞名遐邇。


如今,20萬黃橋兒女藉助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機遇,正在進行著一場“新決戰”——


江蘇省20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之一,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鎮……黃橋,正乘著改革的強勁東風,乘勢而上,先試先行,奮發作為。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鎮景


黃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這塊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光榮革革傳統的土地上,曾經哺育過中國現代地質學之父丁文江、喜劇大師、著名社會活動家丁西林、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王德寶等著名賢達。

黃橋鎮地處長江北岸的蘇中平原,依傍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位於泰興、如皋、海安、姜堰、靖江縣(市)中心。按照江蘇省政府和泰州市政府批覆,從二零一零年四月七日起,泰興市溪橋鎮、劉陳鎮與黃橋鎮合併設立新的黃橋鎮,行政區域面積175.95平方公里,人口19.12萬人,轄12個居委會、55個村委會,是蘇中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鎮。


泰興市黃橋鎮建鎮於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距今有近千年歷史。抗金英雄岳飛麾下的名將牛皋曾在黃橋駐兵洗馬,明永樂大帝也為黃橋人的孝行留下了墨寶。黃橋自古人文薈萃,僅何氏一族就有“一門四進士,十舉人,三百秀才”的輝煌;有著名的中國地質學之父丁文江先生;中國喜劇創始人之一丁西林先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中科院院士王德寶先生等。一場震驚中外的黃橋決戰為黃橋的歷史增添了新的輝煌,一曲黃橋燒餅歌唱響了大江南北。


革 命 印 記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在古樸而幽深的黃橋米巷東首,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清代園林建築——丁家花園。這裡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先生的故居。1940年,新四軍東進黃橋後,抗日民主政府——通如清泰臨時行政委員會駐此辦公。陳毅、粟裕二將軍在這裡運籌帷幄,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黃橋戰役。作為革命舊址,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就設在這裡。古色古香的園林建築使紀念館潔淨典雅而又莊嚴肅穆。館內多竹堂、小漁舟、桂花廳、蝙蝠廳、蝴蝶廳錯落有致,相得益彰;且有那曲徑迴廊,連接南北,魚池假山,點綴東西,庭院內碧樹參天,翠竹搖曳,令遊人怡神逸志,流連忘返。

黃橋戰役紀念館於1979年籌建,1990年又進行了擴建。全館佔地1764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通過各種途徑的徵集及整理,現館藏曆史照片2500多幅,革命文物235件,新四軍老戰士及名人字畫300多幅。再現了當年黃橋戰役的歷史情況,熱情歌頌了新四軍指戰員不怕犧牲、奮勇殺敵和黃橋人民積極支前、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黃橋戰役紀念館設計新穎、內容翔實,是廣大人民群眾瞭解新四軍光輝歷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和陣地。黃橋戰役紀念館於1980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1940年10月,粟裕、陶勇在這裡指揮所屬將士堅守黃橋,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七次衝鋒,為黃橋戰役的全面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工字樓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工字樓,原為黃橋中學教學樓,磚木結構。1940年,新四軍東進黃橋後,蘇中、蘇北軍事指揮部就設在這裡。陳、粟二將軍曾在此制訂了“以黃橋為中心,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在這裡指揮了“營溪反擊戰”、“黃橋決戰”、“攻打姜堰”等戰鬥。工字樓是我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正義戰勝邪惡的歷史見證。198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工字樓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橋戰役革命烈士陵園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黃橋戰役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黃橋公園內北側,園內松青柏翠,莊嚴肅穆。數百名革命先烈安臥其中。紀念碑上鐫刻著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同志的題詞:“黃橋戰役革命烈士永垂千古。”許多當年參加過黃橋地區革命和黃橋戰役的老同志以及他們的後代,經常來此悼念他們的戰友和先輩,寄託他們的衰思。這裡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粟裕墓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粟裕同志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長、中共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粟裕同志生前就希望身後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戰鬥過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裡的戰友們永遠在一起。黃橋戰役,是他和陳毅將軍一起創造的我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因此,他逝世後,在中央軍委的直接安排下,由他的夫人楚青同志親自護送部分骨灰來到黃橋,撒於此處,並立墓碑以紀念。


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舊址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舊址。1926年初秋,中國共產黨江浙區委在刁家網(黃橋東郊)建立了揚州地區第一個黨組織——泰興縣獨立支部。當時黨員三名,沈毅同志任書記,次年改為特別支部,第三年正式改建為中共泰興縣委。泰興地區早期的黨組織即以刁家網為基地,擴大隊伍,發動“七二”圍城,舉行“五一”暴動,創建如泰工農紅軍。為緬懷前輩,教育後人,1990年,泰興縣人民政府撥款將獨支舊址修復開放。1998年和2001年,又進行了兩次擴建,現佔地135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陳列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楊根思烈士陵園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楊根思烈士陵園。1922年11月6日,楊根思烈士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黃橋地區羊郎店。長大參軍後,先後榮獲“戰鬥模範”、“爆破大王”、“三級人民英雄”、“一級戰鬥英雄”等稱號。1950年11月29日,在保家衛國的朝鮮戰場上,他率領一個排扼守1071高地,與美國“王牌軍”進行殊死戰鬥。在連續打退敵人八次反撲,陣地僅剩他一人時,他隻身抱起炸藥包衝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中國人民志願軍最高領導機關追認他為“特等功臣”,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並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他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他的家鄉被命名為“根思鄉”。楊根思烈士陵園於1955年、1980年及2000年,歷經三次修建擴建,現佔地3.5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陳毅元帥為陵園題寫了“楊根思烈士碑”碑文。彭德懷元帥為楊根思烈士題詞“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我軍的模範指揮員——楊根思烈士永垂不朽。”園內矗立著楊根思烈士的雄偉塑像,六個展廳展有大量文物圖片資料。


名 勝 古 跡


福慧禪寺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福慧禪寺,始建於北宋仁宗天聖四年(1026年),五進院落,紅牆碧瓦,巍峨莊嚴。寺內有天王殿,觀音殿、羅漢堂、藏經樓等,整個建築風格獨特,渾成一體。尤其是大雄寶殿,巍峨壯觀,氣勢非凡。福慧禪寺自建寺一直佛事興旺,香火不斷。有江北第一古剎之稱。抗日戰爭時期,被稱為“中國保爾”的吳運鐸同志曾在寺內設立蘇北新四軍造槍所。1967年文革期間,福慧禪寺遭毀。200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募款重新修復,各界仁人志士慷慨解囊。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耗資600餘萬元,一座全新的福慧禪寺於(農曆)2001年臘月初八修復開光。修復後的福慧禪寺,既保存了原來的精華,又融入了時代的特色,殿宇高大雄偉、金碧輝煌,佛像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如今這裡是鐘聲長鳴,香客如雲。


牛皋洗馬池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南宋紹興年間,金兀朮又興六國三州之兵,鐵騎二十萬殺入山海關,欲取道泰州、黃橋、靖江,過江後殺奔蘇州,直取臨安(南宋都城——杭州)。民族英雄岳飛奉旨抗金,從廣德移兵泰州。由於黃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故令大將牛皋到黃橋籌辦火藥火器,以備攻敵。一天,牛皋率數騎在黃橋東北角一帶觀察地形,見有一藕池,碧波盪漾,紅花綠荷,蜂飛蝶舞,陣陣清香,沁人肺腑,不禁放聲讚道:“好一片藕池”!於是,跳下龍駒,親自在藕池裡洗馬。洗畢,又立在池畔嘗花閱景,久久不捨離去。後人為紀念這段歷史,將池塘改名為“牛皋洗馬池”。光緒十二年,晚清舉人朱銘盤遊此,賦詩一首“衰草茫茫古戰場,將軍洗馬留池塘,曾隨金牌十二召,不把雄心負嶽王”。以憑弔牛皋大將。1996年,黃橋中學在池塘邊修建了碑亭,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宋顧孝子亭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宋顧孝子亭顧昕,宋代永豐裡(今黃橋)人。其事母至孝,每起必問母所欲,歷50年來未嘗稍懈。母病,晝夜侍奉,衣不解帶。母目失明,他晝夜號泣,直至痊癒方休。明成祖文皇帝聞其孝行後,作詩兩首,並附以序,以示表彰。後人為紀念其孝行,就其葬地建造了“顧孝子亭”。明萬曆十九年(1620年)泰興知縣段尚繡又在亭中立石碑,上刻“宋顧孝子墓”5字,兩側石柱刻對聯一副:“孝列史書,五十載晨昏不改;墓憑碑石,二百年風雨無傷”。後由於年久,碑亭圮廢。2000年,黃橋人將其重新修復並移至黃橋公園內。


御史府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御史府建造於明正德年間,距今已近500年曆史。前後六進,第一進為三開間,第二、三、四、五進均為五開間,第六進系樓房,亦為五開間,兩側各有耳樓兩間,計間平房18間樓房,樓板全部楠木鋪就,至今沒有一點鏽痕。整個建築為民居風格,磚木結構,磚雕門牆。御史府御史府是明代何棐的府第。何棐17歲考中秀才,20歲得中舉人,21歲殿試為二甲九十三名,賜“同進士出身”。由於何棐為官清廉,頗有建樹,故官位一路升攀,曾任陝西道監察御史、軍中紀功(督軍)、廣西按察司副使、南京太僕寺少卿。位從三品。


將軍府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將軍府位於黃橋王家巷東首,系民國中將朱履先的府第。現存28間房屋,三間對廳,三間敞廳,九間堂屋,四間樓房,六間倉房,一間廚房,兩間門房,均為磚木結構,現仍保存完好。朱履先又名朱先志,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08年學成回國,經陸軍部考試,授予舉人身份,並任清朝新軍第九鎮第17協34標二營管帶(營長)駐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朱履先參加起義,攻打雨花臺,第一個登上中華門城樓。辛亥革命勝利後,朱履先任陸軍第二師團師團長,並被授予中將軍銜。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在南京舉行閱兵式,朱履先任閱兵式總指揮,時年28歲。新四軍東進黃橋時,朱履先已回到家鄉,成為黃橋的有名的開明士紳,被尊稱為“三大人”。他擁護共產黨抗日主張,協助陳(毅)、朱(克靖)參加海安和談,並捐獻5萬元資助新四軍,同時積極組織各項支前工作,為黃橋決戰的全面勝利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解放後,朱履先將軍歷任蘇北行署副主任、蘇北行政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委員等職。


清代名橋—致富橋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致富橋為拱形石橋,始建於清朝咸豐己末年,民國己卯年重建,原橋位於黃橋東街外“何御史墳”東側。公元1978年東進路拓寬改造,此橋北移二十米,2000年改造致富路再次北移130米。史載:致富橋在黃橋決戰時起過關鍵作用,陳、粟部大將、時任第三縱隊司令陶勇,曾在此橋上揮動馬刀率部與頑敵浴血奮戰,保障了支前道路暢通。使黃橋燒餅等支前物資從這裡源源不斷運往前沿陣地。為黃橋戰役的全面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丁西林故居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丁西林先生的故居始建於清代,磚木結構,現存四進計15間平房,水磨磚鏤雕門樓,整個建築為清朝風格,至今保存完好。丁西林先生於1893年出生於黃橋東大街,自幼聰穎好學,曾在英國伯明翰大學攻讀物理和數學,並獲理科碩士學位。1920年,與我國以後的地質大師李四光一道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延聘到北大任教,任物理系教授。丁西林先生一生曾擔任過民國中央研究院代理總幹事、物理研究所所長。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周總理邀請他參加首屆政協,後又任命他為文化部副部長、對外友協和對外文聯負責人,多次率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丁西林先生又是我國著名的喜劇大師,他編撰的獨幕話劇《一隻馬蜂》、《三塊錢國幣》、《壓迫》等膾炙人口,久演不衰。被譽為“獨幕劇聖手”、“中國喜劇里程碑”。


黃橋燒餅

首批20個經濟發達“擴權”強鎮之一:江蘇 · 黃橋


黃橋決戰期間,黃橋人民發動鎮內60多家燒餅店,18家磨坊日夜趕製黃橋燒餅,男女老幼,車推肩扛,支援前線將士,創造了新四軍建軍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篇章。1949年,黃橋燒餅被選入開國大典國宴,1952年4月,毛澤東主席盛讚:“黃橋燒餅好出名的”。為進一步擴大黃橋燒餅和黃橋的知名度,2001年、2004年我鎮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黃橋燒餅節,以節會友,以節招商,以節造勢,極好地宣傳了黃橋,推介了黃橋,擴大了黃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可以預料,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實並執行到位,黃橋的內生髮展動力將大大增強,必將迎來新的騰飛,進而帶動整個黃橋老區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