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小葉最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次當她拿出自認為優秀的設計方案,客戶也好,領導也好,總是會吹毛求疵,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比如說,顏色要大氣、看上去要有感覺等一些虛無縹緲的建議。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都讓小葉不勝其擾,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有時候一個小修改,都可以耗上一天。

後來,小葉每次給領導看方案,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加修改,準備三個方案,讓領導挑選。說來也奇怪,小葉希望領導選哪個方案,領導看了之後,還真就選了那個方案。小葉屢試不爽,不用再忍受領導莫名其妙地修改意見,不用再設計五彩斑斕的黑,小葉覺得工作的心情舒暢多了。

很多人會問,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小葉不過是多給了一些選項罷了,就讓原來的方案看上去非常優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職場“誘餌效應”。如果你覺得領導不專業,還挑剔,不妨就試試用幼兒效應,讓他,跟著你的思路走!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一、什麼是誘餌效應?

《怪誕行為學》裡,有這樣一段描述:

一天我在網上瀏覽時,無意中在《經濟學人》雜誌的網頁上看到了一則廣告。第一種閱讀選擇:花費59美元在網上訂閱,好像不算貴;第二種閱讀選擇:買125美元的印刷版,價格有點高,但還算可以;然後我讀到第三種選擇: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同樣價格125美元!我看了兩遍,又回頭去看前面兩條廣告內容。既然都是125美元,誰會放棄誘人的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而選擇只訂印刷版呢?會不會是出錯了?

這就是誘餌效應,第一種閱讀和第二種閱讀,都讓人難以選擇,但當第三種選擇加入角逐時,一下子把優勢顯示出來了。

“誘餌效應”,是指人們對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因為第三個新選項(誘餌)的加入,會使某個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被“誘餌”幫助的選項通常稱為“目標”,而另一選項則被稱為“競爭者”。

有些時候,“誘餌”並不需要真的存在,比如“幽靈誘餌”,旅館會對已經訂出去的房間大做廣告,有的公司會宣傳還沒有上市的產品等。在很多汽車、手機、化妝品的產品目錄中,商家們其實並非奢望賣出多少“豪華套裝”和“頂級配置”,而是以此來提高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的期望價位。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二、誘餌效應在職場上能起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誘餌效應,通常被商家所應用,作為一種行銷的手段,那麼,誘餌效應在職場起作用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1.領導喜歡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你問學生,喜歡做選擇題還是問答題,他肯定回答選擇題,畢竟不會做還能選C;那麼你問領導喜歡做選擇題還是問答題,他也喜歡做選擇題。人們很少做不加對比的選擇,我們的心裡並沒有一個“內部價值計量器”,告訴我們某種物品真正的價值幾何。相反,我們關注的是這種物品與其他物品的相對優劣,以此來估算其價值。

蕭秋水老師所著的《用所有的存在與世界相會》裡提到:領導都喜歡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不要遇到問題就去問領導“這件事怎麼辦”。遇到問題,先思考,考慮可能出現的情況,寫出幾個可能的解決方案選項,然後交給領導,由領導定奪,這是做選擇題的方式。

領導們有一個最普遍的特點——忙!上到統領全局,中到業務談判,下到下屬管理,領導很忙,因為忙,每一分鐘都顯得很寶貴,這個特點就決定了領導在面對下屬的時候,只愛做選擇題,不愛做問答題。

小葉一開始,拿著一個方案去問領導,好還是不好?就像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去問前輩,這個工作好還是不好?如何回答,怎麼回答?這種開放性的問題,遇到專業契合的領導,還能共同探討幾句,遇到不懂行的領導,估計就要講很久的感覺。領導累,小葉也累。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2.領導喜歡鯰魚效應帶來的刺激

工作中,你一定聽到過領導說這樣一句話:這個方案沒有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時候,耳目一新,並不是點子有多創新,而是不同的方式,甚至只是改變其中一個小點而已。“誘餌”作為競爭者,同時發揮著鯰魚效應的作用!

澳大利亞某牧場上狼群出沒,經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求助政府和軍隊將狼群趕盡殺絕。可若干年以後,羊的數量銳減且體弱多病,羊毛質量也大不如從前。牧民這才明白,失去了天敵,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於是,牧民又請求政府再引進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數量又開始增加。

這就是鯰魚效應,領導也是如此,沒有引進方案的“天敵”,就不能突出方案的可貴。

今年由於特殊原因,開年房地產業就不景氣,恆大卻推陳出新,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恆房通做起了網上銷售。2月13日,恆大集團宣佈,即日起至2月29日,購房者只需在“恆房通”平臺線上繳納5000元定金並簽署《商品房網上認購書》即可預定房源,並承諾購房者會以最低價購買到房產。同時在相關合同簽訂及辦理入住之前,都可以無理由退房等保障。

網上銷售,就是那條鯰魚,給一潭死水的房地產業帶來了新的洗牌。領導們同樣在期待那條鯰魚,一個方案的呈現,只會覺得是一種思考,會被認為是懶惰、是不用心,但三個方案的一起對比,則會被認為是精益求精的結果。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3.領導喜歡稀缺力量製造的爭搶感

俗話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我們常常會覺得,有人爭搶的東西才是好東西,這就是稀缺的力量。《影響力》裡是這麼說得:“想讓信息變得更加寶貴,不一定非要封殺它,只要把它變成稀缺信息就行了”。參與競爭稀缺資源的感覺,有著強大的刺激感。渴望擁有一件眾人爭搶的東西,幾乎是出於本能的身體反應。稀缺有兩個字,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是稀有的;另一種是緊缺的。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名猛將,公孫接、田開疆與谷冶子,他們都為齊景公立下汗馬功勞。但三個人自恃勇猛,連齊景公都不放在眼裡。晏子向齊景公建議,賜給他們三人兩隻桃子,讓他們分吃,只賞給最有功勞的人。拿到桃子後,三個大臣開始爭奪,競相陳述自己對國家的功勞,最後兩個人得到桃子,另外一個人羞愧自殺。得到桃子的兩個人見同伴因自己而死,也變羞愧自殺。於是有了《晏子春秋》裡記載的二桃三殺士的故事。

當小葉一開始,只是把唯一的方案給領導的時候,並沒有變得寶貴,但當有別的方案從旁對比,就顯得與眾不同了。比如說一個老太太的三個子女,往常,她對自己事事貼心的小女兒沒多大感覺,但當經過兩個兒子的不孝事蹟之後,就顯得小女兒難能可貴起來。

如果不能在方案本身上再有任何的精進,那麼,製造它的稀缺感,讓別的方案加入競爭,領導會享受三個方案爭先恐後地展現,會享受這種爭搶著希望被入法眼的感覺。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三、如何運用誘餌效應,讓領導沒有說“不”的機會?

那麼,不單是在商場上,在職場上,我們該怎麼利用“誘餌效應”,來讓領導,乖乖聽話呢?

1.選擇合適的誘餌,作為競爭者

在誘餌效應裡,除了既定“目標”外,作為“競爭者”的誘餌,至關重要,誘餌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領導會不會上鉤。

①誘餌要具備相似性

古人說魚與熊掌,我兩個都想要;現代人說,錢和美貌,兩者都想兼顧。當選項不具備相似性的時候,就不會有選擇的餘地。回想學校的試卷,各個選項間都是似是而非,極具迷惑性的。研究者指出“ 相似但略遜一籌的物品會讓原物品更有吸引力”。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去買電腦,配置基本相似,一種內存大、一種硬盤多、一種顯示器更好,那麼你選擇的時候才有比較。再來,我們去買東西,哪怕只是水果,貨比三家,就是為了得到相似裡更划算的那個。

我們不但喜歡拿事物與事物做比較,還喜歡把容易比較的事物集中做比較——避免把不容易比較的事物做比較。同樣的,在職場上,小葉提供給領導的三套方案,肯定是在相似性的基礎上來拋出誘餌,讓領導能夠不存在兩者都想選的矛盾,而是能一眼就咬住誘餌。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②誘餌要具備佔優性

誘餌之所以稱之為誘餌,肯定是比“目標”對象更有優勢,就像女孩子選擇男孩子,相同物質條件下,肯定會選相貌相對好一點的。在佔優性裡,多維度佔優不如一維度佔優,即突出一方面的優勢即可。優勢太過明顯,就顯得比較毫無意義。

試想一下,一個有錢有勢有顏又愛你的男人,和一個小氣無能醜陋又暴脾氣的男人,有什麼可比性嗎?我覺得,只要是正常人,都會選擇前者吧?所以,佔優性,一維度佔優即可。

職場上,如果你和同事差不多的能力,那麼就用勤奮去佔優勢;如果你和同事一樣的勤奮,就用細節去佔優勢,瞅準一方面去下功夫,突出自己的優勢。對於誘餌,同樣如此,你想讓領導選擇這個方案,那就突出這個方案有不能丟棄的優勢,讓領導無法拒絕。

2.運用誘餌效應時,可以有三種選擇

《無價》中文版序中提到的價格心理學裡有兩條戒律:人們並非總有明確的偏好;提出選項的方式方法,會影響人們作出的決定。準備好了誘餌,我們就要進行誘餌效應的運用了,這裡,可以有三種方式:

①次優選項襯托

商場裡,品牌店裡同樣款式不同顏色的衣服,一件需要原價買,一件可以打八折,你肯定開開心心地選擇打折的那件,我們不知不覺,就咬上了商家的餌。不打折的衣服,商家原本就沒打算要賣,只是促使誘餌產生作用的“目標”而已。

同樣的,超市裡,2.5L裝的飲料,打完折和2L裝的價格是一樣的,你肯定買了2.5L的,不知不覺的掉進商家的陷阱裡了。

我們給出方案的時候,也是如此,把目標製造一點缺陷,形成次優選項,讓誘餌,變得更為入眼。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佔優選項干擾

什麼意思呢?當某個你中意的選項,出乎意料的退出,會極大的影響你的選擇。比如三個方案裡,領導選擇的並不是你期望的,可能是比誘餌更佔優的一個選項,這個時候你告訴領導,這個方案的實施很費時,會超過客戶要求的期限,那麼領導就不得不放棄,轉而選擇你事先準備好的誘餌。

實際上,這就是把這個佔優的選項變成無效選項。

這個時候,領導看過更好的方案,就不會下降水準,去選擇另一個目標,只會順著你的意圖,去選擇相對佔優的誘餌了。

③打包售賣

我們一定都吃過肯德基吧,漢堡、薯條、奧爾良烤翅,當單個拿出來的時候,每一樣都很貴,但當他們組合在一起,形成全家桶的時候,就划算了很多。類似的還有,手機套餐、體驗套餐、寬帶套餐等,一套總比單個的更划算。明明是多掏了錢,消費者還總以為佔了便宜。

職場上也可以如此,一個方案給出來的時候,把這個方案製造成套餐的假象,比如可以運用到更廣泛的地方,節省公司成本;或者這個方案裡,可以把公司的庫存銷出去;再或者,這個方案如果被客戶採納,可以爭取到另一個捆綁的小項目。

總之,你把誘餌製造成對公司更划算的套餐選項,那麼,領導想要拒絕,就很難了。

職場套路深,只要一招,就能“牽著領導的鼻子走”


四、總結

迅雷在引導移動用戶升級到“VIP尊享版”時,通過A/B測試發現,如果升級引導頁上僅有一個“華麗地變身”按鈕,比同時有“華麗地變身”和“殘忍地拒絕”兩個按鈕,點擊率低了將近20%。僅僅是多出一個看似毫無意義的按鈕,就將“選或不選”的問題巧妙轉化為了“選哪個”,繼而誘導用戶“選這個”,點擊和轉化自然就會提高了。

你瞧,只是增加了一個選項而已,結果卻大大不同了。職場上,因為領導對選擇題的青睞、對鯰魚效應的嚮往、對稀缺感的關注,都導致了他們會受誘餌效應的影響。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用相似性和佔優性選擇誘餌,同時,通過次優選項襯托、佔優選項干擾或者打包出售的方式,讓領導跟著我們的思路走,讓領導沒有說“不”的可能!

用好職場效應,再也不用怪領導吹毛求疵了,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