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疫情期间,白事从简,希望将此行为一直推崇下去,你能理解吗?

奋斗130586


是的,一切只是一个见证,没必要搞的很隆重繁琐,而且会造成很大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一切从简值得倡导


七里香姑


鉴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性,但凡白事只能从简,可能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但是疫情过后逢上白事,还是按此法来操办的话,我估计是不大可能的。目前在农村还存在着很多重葬不重养的现象,盲目攀比的陋习依然非常严重,如果你家简单操办白事会被别人说寒酸、嘲笑,背后非议。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尊重内心,直击灵魂,常言道:“生前端上一碗饭、胜过死后亿万钱”,父母在世时,一定要尽孝,不让人生留下遗憾,作为人子足以。至于百年之后善后从简办理,太简了有点不靠谱,应该做到比较适中,既可树立时代新风尚,又不失去民族的传统情怀,同时杜绝铺张浪费。



尧山渔夫


这是一个很“及时”的问题,我认为在疫情期间,白事需从简。为什么从简?我们民间的白事有什么程序?接下来将详细阐述。

中国民间的葬礼的过程

  • 停灵

将尸体穿好寿衣放置在祠堂,停灵3天。据说是给孝子贤孙们一些时间抒发悲伤情绪,也是为后面料理后事提供一些时间。

  • 入棺

这是一个很庄重的仪式,由“八仙”来完成。具体要开咽喉(好让死者可以在阴间吃喝),有些地方还要“结鬼缘”等等,最后是钉棺

  • 登山

登山之前,主人家要办孝席,宴请悼念的宾客等人,之后鸣金放炮,最后抬棺登山。这样,棺材就被抬到墓地了。

  • 做斋

下葬之后还要在家中做斋饭,接菩萨,参拜亡灵,念经,拜食,午朝,解结,款亡。这些程序,都是超度亡人,祭拜亡人的。

  • 过三朝,五七,七七

死者去世后第三天,家属要去坟头祭拜,死后第五个七天,嫁出去的女儿要来祭拜,第七个七天,儿子要在家中祠堂祭拜。


看到了吧,我们民间的葬礼程序是不是真的很多?这些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到了现在,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的时候,是应该简化了!

繁复的葬礼花时过长,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

整个葬礼下来可能就是将近半个月,期间的购置后事,祭拜等都需要出门。

葬礼除了死者的家属,还有做法的道士、八仙、和尚等玄学角色,还有来悼念亡者的宾客,林林总总可能上百人。

期间的祭拜,宴席,人员密集在所难免。家属哭悼的时候,涕泪横流,口沫四溅,病毒便在体液间传递,是疫情扩散的源点

葬礼中有许多“危险”的操作

清洁逝者,哭丧,守灵……除却人员密集传播疫情以外,这些操作还是接触病毒的危险操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之一就是体液传播,停置数天的尸体,身上的病菌之多若是深究,绝对能让人起一层鸡皮疙瘩。


这样看来,在疫情期间,还是不要大办白事的好,逝者已逝,无论再大办葬礼,也不能让死去的人活回来,不妨把悲伤先放在心里,生者还需好好活着。为了别人为了自己,还是提倡科学安全的安葬仪式为好。


天山灵知


别人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反正我是能理解。
首先:从佛学角度来说,人已往生,魂魄已散,人已经进入另一个时刻,另一个世界,阳界发生什么是他本人根本不知道。
有些大办七天七夜,活着的人(尤其是家人子女)熬更守夜,累得半死,个人觉得是一种受累。有些人好面子,说要好好的给逝者办丧事,钱力物力财力都耗资不少,其实真的有那个必要吗?
这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伦及丧葬文化,人活着的时候你好吃好穿伺候好点,他什么都能感觉到,死后你耗资大办,死者能感受吗?
其次可以大概的来算一笔费用:
办丧事分几个级别,3天5天7天11天。
3天的话,阴阳先生的费用4600,5天6800,7天8800,11天10000起底。
若是在农村,那么自从死了的那天起一直免费吃喝,知道办完后事。这笔开销不太好掌控,反正得杀猪宰羊,而且最少得两头到三头猪,平均每头猪重300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毛重20-元25元一斤,三头猪已经是两万多了,还有其它的费用,比如烟酒也是大头,最少也得百八十条烟,在农村少了七八块钱一包的烟,你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吧,一百条烟又是七八千块。散酒的话按8元一斤,最少得准备3000斤,这里就去2400,如果用啤酒那就更增加成本,更不好控制了,还有菜钱,最少也得话1.5万-2万。还有给死者找阴宅,看风水,买地杂七杂八,2万打底,这是最低标准。这样大概的算下来,最低标准得8万打底,在农村办一台丧事的费用都这么高,那城市就不必说了,至少得翻一倍。


所以我赞同丧事越简单越好,最好是实行火化,完了用骨灰盒一装,哪哪都能阁,放到寺庙供奉超度是最合适不过的。城市买墓地的费用也不低哦,一般的墓地也要几万块吧,而且每年你还得交管理费……
所以看个人的情况来定吧,反正我从来都不主张大包大办,对活着的人来说是一种劳命伤财。这个视频是我老婆家那边的爷爷,正好是疫情期间过世,我们作为自家人 ,必须得去参加。正好经历过此事,方方面面算下来,总开支花了八万九千多,还是政府打招呼,不准大办,否则得十万起。我看着都头痛,所有子孙几天几夜没能休息……所以我特别能理解百事从简的政策,越减越好,我表示支持,赞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17eb4c1cfbe4ef58b6edd33d2f79567\

山估谷文化杂谈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讲究孝道。如果一味的从简。不重视。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会在他们的心里造成一种凡事都无所谓的心态。慢慢地变成眼里只有金钱世叶。而把亲亲情感情看得更淡。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中国的很多传统,我建议还应该继续保留下去,跟社会发展没有关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应该保持不变的传统。只有这样5000年的文化才不会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谢谢大家。


三哥jq


红白喜事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否会简化到疫情期间这种程度,我认为是不会的。

理解归理解,习俗一样会遵守。

首先,中国的社会是一个非常讲究人情、讲究礼尚往来的社会。各种酒席,经久不绝,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都没有能把滥办酒席这种现象很好的控制,更别说红事白事这样的法规允许的了。人们互相之间走酒席,你来我往,这是中国文化习俗的一部分,根深蒂固,我不认为短时间内会被改变,疫情期间只是迫不得已。

其次,中国人很大程度上讲,把面子看得比较重要,在中国的习俗里面,如果哪家亲人去世了,没有被大操大办,风光下葬,就会被认为是其直系亲属无能,是非常有损其直系亲属面子的事。所以就算是为了面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想绝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从简的。

最后,目前应该还有非常多的人认为白事的操办规模的大小是对死者的尊敬挂钩的。中国向来讲究死者为大这样的理念。办得不好都是对死者的不敬,更别说简办了。通常认为,人去世了,来参加葬礼的人越多越能证明对死者的尊敬。

综上,我不认为白事会因为疫情的原因被简化。除非国家出台法律强制执行。这个问题,理解归理解,习俗归习俗。可能理解大多数人都会理解,但当真正实行的时候还是会按照习俗来办。


言角度


疫情还是很严竣,婚礼还可以灵活按排,男女面对现实情况婚礼向后延迟,疫情一过,再举行操办。但遇到老人逝世,要将去世者入土为安。难免要办大席,送殡安葬。在这非常时期,举行葬礼。亲威朋友必然到场,形成人多聚集把疫情忘得一干二净。这样做是不道德。不论你们主家是什么目的,但对亲朋好友要负任。一旦遇到带有潜伏期病人,这病人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那后果谁来负责?人已去逝,愈简单安葬愈好,人活着时,要给予很好照顾,死了后事要简办。要厚养薄葬,浪费那人力物力有什么用呢?观念要改娈,大操大办劳人伤财,没有任何意义,特别在这冠状病毒传播期间,要慎之又慎。为他人和家人身心健康,一定要杜绝大办葬礼的恶习!


布丁姥爷姥爷


不光是白事从简,红事也应该从简,不能只是在疫情期间从简而是应该一直保持下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尤其对于婚丧嫁娶更是注重于“礼”。然而近些年来,受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变革冲击,以往红白喜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之“礼”则蜕变成了收取人情钱财的“礼”,各种“礼”钱让普通百姓是有口难言,叫苦不迭,但普遍形式的约定俗成又逼迫着大家不得不硬着头皮照此进行。一个并不富裕的县级城乡普通家庭若家中老人过世,从老人死亡到出殡下葬入土为安前后需要花费十几万元的费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在了老人身亡到入土前的人客食宿,诵经超度,乐队演出等。而这十几万还是事主家精打细算才可够用,若铺张些那就不是十几万可打住的了。身边的亲朋对于此种风气也是很反感但又无可奈何还不得不照此操作,要不然就会留人“话把”背上个“不孝”之名。

社风民风的改变必须从根子上进行,需要进行国家层面的引导,还红白喜事以本源的“礼”。


天高云淡任心遨游


这恐怕短时期内不会实现,中国是礼义古国,千百年来无论大小事都有各自不同的礼仪文化。无论红喜白丧事中国人都是要按礼仪来大办的,各中无论多纷繁复杂都要一辈一辈的传承下来。

喜事可肯定是要大办的了,中国人骨子里就喜欢热闹,常见的是请戏班场戏吹唱一样不少。平时都一有机会就找理由相聚,但凡有点喜事都要摆酒席庆祝,一来可以拉近宗亲朋友之间距离,二来为新人主人祝福,三呢是显是经济能力,中国人都爱面子。丧事也是宗亲和朋友聚集一起,对逝者哀悼与尊重,对家属宽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思想信奉人是可以轮回再生的,会请法师为亡灵超度。同时也是对家属的最大心理上的安慰,觉得逝者可以安息轮回再生,而不是永远消失。

疫情面前,大众的安全、利益面前所有个人利益都得要让步,所以红白喜丧都从简了。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变通包容谦和的品质,这也是中国的儒家精神所体现!





凌淩柒


就这个问题其实和一些人谈过。有年轻点的,也有有威望的老人。关心这个话题的朋友们在此讨论可以一下。

说一下我们这边地方的风俗,白事一般都是请好多至亲,远亲,宾客,朋客还有一些问事帮忙的人。一般来讲家族小的五六十桌,家族大的一二百桌的不在话下,大都人越多越好。人去世了,就办的风风光光(还有三个周年祭奠)第三个周年办的最隆重。现在由于政府严禁大操大办,好多了。但是就操办的程度还是很大,因为人去世都这样办,人都不好说什么。就早几年那个请大戏,请歌手 请响班,闹哄哄,说实话那那是人去世。风俗成了恶俗,引起了一些人反感!但都那样子,人又怕丢人,不敢不按着别人的路子走。



这次疫情,人不敢走动,没办法简化了,其实是个机会。不管现在年轻人还是年纪大一些的,我们那边也有不少人反对大操大办,又符合政府的提倡。是不错的主意。上面一位朋友主意挺好,白事是大事也是一种传统的延续。白事大操大办不是多好的习俗,人在世对他(她)好才是真正的孝道!不过都简化掉了,没点老祖宗的传统在心里有些说不过去。


一点个人看法,听说有的地方有这样实行的。规定一个标准(亲人不一样多,桌数没办法限,菜金,烟酒统一),选择在一个地方,而无论穷点的富贵的,就不起攀比之心了。白事礼数一样用,其实现在很多地方可能都不守孝,叩拜了。

白事简化总体利大于弊,丧葬是一个仪式。重要的是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生前多尽点孝道,对生命多点敬畏,这是我的一点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