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朱元璋发动蓝玉案,对付蓝玉,对大明王朝来说是对还是错?

毁建策


肯定是错啊,蓝玉案发生,朱棣的靖难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洪武大帝朱重八的子孙大权旁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蓝玉是太子朱标的舅父,朱元璋计划中的托孤武勋重臣,明朝开国武勋比较年轻将领中唯一可以对抗朱棣和其他藩王的人(沐英是朱元璋养子,算藩王)。蓝玉的捕鱼儿海之战是明朝对元朝在草原上的唯一胜利(徐达在草原都吃了“天下奇男子”王保保的大亏,再也没有去草原打过蒙古)。

但战斗上的胜利却没有带来战役上的胜利。北元拖家带口跑到北京附近一打就老婆孩子都不要,就只有北元皇帝和太子两个人跑回中亚,估计有托孤回去跟蛮族开片的死心。结果蓝玉不知道被什么蛊惑,大军还在草原上就把北元皇妃给办了皇妃自杀,然后北元皇室安安稳稳的进了中原(自己的皮做的通行证,拨皮看起来像是密宗的禁术)。自己却性情不稳定,不知道被喜峰关守将怎么刁难,留下了怒拆喜峰关的口实。

蓝玉案导致蓝玉被灭三族,常遇春一派(明教)再难抬头。胡惟庸一案中胡惟庸先是打倒了刘伯温,转身自己被收拾了还牵连了李善长。至此东宫的文武屏障全部被剪除。我不太相信这是朱元璋主动挑起来的(除非他喜欢看自己的儿子病死,孙子自焚),应该是权利斗争的结果,但那时候朱元璋肯定精神已经很不稳定了。后来东宫的黄子澄、 齐泰和方孝孺都不太上得了台面,还敢强行削藩,逼得湘王全家自焚。


站烽


朱元璋发动蓝玉案,杀害蓝玉,对大明王朝来说,是对还是错?

如果说朱元璋杀胡唯庸是为夺权,废丞相制,集天下大权,尤其中央之权于之身,直接接触处理朝政,为统一天下,举目四顾无敌,没有事干的自己找个事干,彻底消除朝中二号领袖,直接最有可能给自己造成威胁的因素。

毕竟胡唯庸纵有野心,也不会太大,纵有野心也应是官场之心,世人之心,只是一心往上爬,过得更好,站的更高。

然到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我想其都不会再有此心,毕竟皇帝虽享受更多,拥有更多,但也要承担更多,失去也更多。承担的风险也更大,稍有不慎就会失去一切,身死族灭。

还不如当丞相,成天下第二,好处全都有,皇帝该享受的,其也都会享受,又没有那么大风险,

如此为何要反,难道只为世袭,世世代代都如此,然这可能吗?就算可能,其能斗得过朱元璋吗?

跟着朱元璋一步步成长,见识过朱元璋的一切,对朱元璋非常了解。若其能胜朱元璋,早就胜了,还用等到这一天。凭着对朱元璋的了解,被朱元璋折服,其又岂敢生出此心,所以这一切都不过是借口。

即便其真想如此,也不过是朱元璋故意如此,一一助长,将其逼到这个地步吧了。

否则以朱元璋的掌控欲,还有锦衣卫的存在,又岂会让其发生,又达到那个地步,还是到成功的前一刻才失败。

而借胡唯庸案大肆诛连,杀戮功臣。直接原因是太子太弱,其怕今后他掌握不住,又不想不能换太子,毕竟其实行的是种种选择中最好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了子孙传承,在兄弟功臣,与大业,儿子之洞其只好选择大业,儿子。

否则若儿子强,熬都能熬死功臣,又岂怕其它。

而间接原因则是其想顺利以皇子代功臣,毕竟皇子太小,生活条件太好,成才定有,但肯定不是全部,再加上天下已定,肯定没那么立功机会,无论哪方面都比不上功臣,老兄弟。

再加上边疆,天下位置都被功臣占满,自己人,尤其太子,藩王嫡系,心腹人马安插不进去,根本控制不了局面一旦反,难定,尤其死后。所以杀之必然。

毕竟其太有能力,势力太大。不好掌握,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反叛。

从这个角度来说杀功臣必然,你也不能说其心狠手辣,不顾兄弟亲情,一切只为子孙延续,江山稳定,不能说错。

但发起蓝玉案就不一定了,当然此根本原因可以说与胡唯庸案一样,都是继承人不行,年纪太小,怕出问题,成满地烽烟,叛乱不断,或权臣篡位才如此。

从这个意义来说也没错。毕竟一个说怨朱元璋,难道都能说是朱元璋错,全怨朱元璋,其它人没有一点责任,无一点野心?若真如此朱元璋,除非疯了,否则会杀其才怪。

不过话虽这样说,但从内外平衡角度,杀之就不对。

毕竟经胡唯庸案,蓝玉案,开国功臣基本全部被除,朝廷变得虚弱,空有百万对之有怨气,无骨干,没一点经验,仅凭熬资历,出身,晋级上高位的军官,又岂是周围藩王对手。

其纵算再差,经历建藩代功也肯定超过这些人,就更不要说北疆不断面临草原北元袭

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更强,不会更弱。

否则朝廷三十万兵王也不会在绝对优势下,还不是燕王朱棣两三万人马的对手,打三四年,还没将其消灭,而且还让其越打越强,最终反被消灭,取以一隅对全局之胜。

此中或有建文太急原因,然何尝不是其无人可用导致,纵有几个也因前事,大杀功臣,对其有怨言,事后清算而不敢,消极怠功,或太少,被跳过躲避,难改大局,最终完蛋。

否则有蓝玉以及其手下存在,纵蓝玉不出,有其手下,又岂会出此事。

朱元璋所设计之体系非常完美,即便不能做到其所想之万世一系,但尽可能长还是足够的。

可惜朱元璋少时家人全死,少受亲情,难见兄弟争锋,对兄弟亲情非常珍惜迷信渴望,以致光知杀功臣,而又儿子丝笔不防备,最起码觉暂时不会出问题,而出问题,最终破产。

否则其若经历完美,感同身受,又岂会发生此事。

或蓝玉骄横,然外有藩王其敢反吗?

当然杀其也因,其与太子妃是表兄妹,而皇孙是庶出,而非太子妃之子,他的外甥,有血脉相连。

怕其兄妹为利益专权,成新朝外戚,架空天子,甚至篡位,尤其还是其没血缘关系情况下,其更如此,所以更要杀。

当然此或也因蓝玉太厉害,怕纵反,藩王也对付不了故……

但你杀,也不用杀那么多人啊!一下除七八万人,不出事才怪。

毕竟那七八万人难道都是其之嫡系,会为之反叛,复仇?

杀核心,必反报复之心,对其它网开一面,进行施恩,让其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实际才是最佳选择……

可惜……

幸好,你还有个好儿子,否则……

不过纵如此,也是个残局,你所建立江山,计划,万世一系已因此破产了。

还是朱元璋运气不好啊,所选两代继承人,不是太弱就是太小以致非要如此。






毁建策


蓝玉必死,即使朱元璋不杀他,朱棣也会第一时间杀掉他,蓝玉的死是维护大明统一稳定的必要结果

在大明江山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蓝玉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参与者,对权力极度敏感的朱元璋不容蓝玉染指,同样换做任何一个帝王也不容大臣过度关注自己的家事,而蓝玉这个人的表现却不知深浅

捕鱼儿海战役后,蓝玉一战成名,除了实现蓝玉作为一个武将的最高追求,而且给蓝玉的地位和权势带来新的高潮,此时站在大明政治中心的蓝玉开始操起闲心,据夏燮《明通鉴》记载:

蓝玉班师回朝后和太子朱标秘谈:臣观燕王在国,阴有不臣心。

我看燕王朱棣不是什么善类,你的多注意啊!当然蓝玉敢和朱标这么推心置腹是有原因的,蓝玉是常遇春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

而他自己又官居太子太傅,透过这层关系可以看出,蓝玉过早的站队表示一下忠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惜“疏不离亲”,我们仁厚的太子朱标认为蓝玉这个家伙真是个小人,反而在偶然间把这件事透漏给弟弟朱棣,鉴于蓝玉此时风头一时无两,成为别人聊天的话题也就顺理成章

兄弟啊,你看,那谁谁谁,什么玩意?除了会打仗,就是说三道四,你可别往心里去。朱标觉得无所谓,可朱棣真能不往心里去?


当时朱标有亲爹朱元璋罩着,地位稳如泰山,继承皇位是水到渠成的事,对蓝玉这种所谓的表态不屑一顾也很正常,毕竟大明将来还是他当家做主。

朱棣也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没有资格叫板,心里已经做好准备当个藩王潇洒一辈子,就这样还被诽谤!朱棣是恨得牙痒痒,夜不能寐

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太子朱标病逝,太子的意外死亡除了让朱元璋悲伤过度,更让朱元璋明白,此时大明的权利被搁置到一个分水岭,很多人望而向背,观察风向

让人意外的是,朱元璋最后的选择是孙子朱允炆,一张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牌,朱元璋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于法于情这个孙子比儿子们顺眼多了,嫡长子不在,还有嫡长孙么


朱允炆继位,蓝玉就谋反!来的这么恰当,来的这么猛烈,结果是近一万五千人人头落地,朱元璋杀蓝玉也怨不得谁,不是强奸元王妃,就是冲破自己家的喜峰关,没事还拉帮结派闹腾那么多干儿子

而我更相信朱元璋教导朱标时的荆棘理论:儿子啊,江山就是这条荆棘,既然你握不住他,爹替你先把这些刺拔了。那么蓝玉就是其中一根又长又尖锐的刺,朱标握不住,朱允炆能行么?

答案是确定的:不行!

先不说别的,单单在辈分上朱允炆见着蓝玉说话都得低个头。在性格上朱允炆继承了他爹朱标的优良美德,仁厚有余,刚毅不足!面对嚣张的蓝玉朱允炆该如何面对?请记住蓝玉曾经和朱元璋叫板:

我不堪太师耶?

老朱,我当个太师不够资格么?朱元璋还没死啊!只不过儿子死了,假如现在死的是朱元璋,朱标如何回应?可惜现在是年幼的朱允炆,又该如何出招?在朱元璋那里都不是事,不就是个太师么,那么你先去死吧!


结果这个问题到了父子(朱标、朱允炆)两手里成了难题,安抚?还是逃避?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我替蓝玉回答吧:我不堪皇帝耶?请相信蓝玉能干的出这些事,面对大明一把手都敢口出狂言,还有什么不敢的?

看来朱允炆是压不住蓝玉,那么我们还有一位强硬的叔叔!请别忽视这位在战马上长大的男人,一位很有能力的野心家,从靖难事件来看,我们这位王爷确实早就心存不臣

朱标的死让他刚刚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可他爹还是一巴掌扇了个稀巴烂,用六个字形容朱棣的心情:去年买了个表!但是确实关乎他妈妈的事,如果他妈能够早点邂逅朱元璋,还要什么嫡长子?


心情极度压抑的朱棣势必走向造反之路,谁要朱允炆好欺负了?那么大明元老蓝玉成了朱棣心头的刺,这个鳖孙,你说我造反,我就反给你看,但是朱棣不得不考虑在强大的蓝玉面前他真的很渺小

别忘了在朱标当太子时,蓝玉就看朱棣不顺眼,朱棣心里也明白咋回事。那么两人的梁子早就结下了,就可以排除两人会相互勾搭欺负朱允炆

那么选择韬光养晦、示敌以弱是朱棣唯一的选择,甚至得考虑低声下气的讨好蓝玉,毕竟武功不行,只能装

那么大明的走势又回到蓝玉手里了

如果蓝玉一心想要收拾朱棣,那么挟允文而灭朱棣,完全不费吹灰之力,至于大明的江山以后姓朱?还是蓝?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蓝玉被朱棣迷惑,骗的不要不要的,那么同样弱势的叔侄两会结盟,想办法先收拾蓝玉,蓝玉哪那么容易被摆平?搞不好又一起“靖难”事件要发生了,至于朱棣能不能渔翁得力,看两人的本事了


如果蓝玉放下对朱棣成见,忠心耿耿,辅佐朱允炆,那么朱棣一辈子只能在封地,当个不愁吃喝,逍遥快活的藩王,或者等到年轻的朱棣熬死蓝玉,那么憋了很久的“靖难”大招终于可以释放了

成也蓝玉、败也蓝玉!可是朱棣造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蓝玉案》背后的深思,全部回到朱元璋身上,唯一可惜的是受蓝玉牵扯的无辜性命

综合来看,朱元璋杀蓝玉除了因为蓝玉自己作死,也是维护大明政权统一最好的选择,这也是朱元璋屠戮功臣、大开杀戒的根本的原因,结果朱允炆太弱了,等到蓝玉这类假想敌全部清除,还是败给朱棣,这也是朱元璋唯一忽略的一根刺,一个最让他意料之外的结局。

参考资料:《明通鉴》、《明史·太祖本纪》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我不是易中天


蓝玉被杀,对大明王朝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蓝玉这位猛将,本来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靠山,朱标登基以后,手底下总要有个把用的上手的人。

可是朱标运气不好,早早就去世了。而朱元璋索性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可是朱允炆并没有朱标的能力和威信,所以他压根就镇不住包括蓝玉在内的那些武将。他们可都是手握重兵之人,一旦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蓝玉消灭北元政权以后,手里的权力也达到了巅峰。

为此做了一系列影响形象的霸道之举。他强占了北元王妃,逼得人家选择自杀。他回师途中攻打明朝的喜峰关,俨然有造反的意向。蓝玉回到南京以后,更是对军中将校任意升迁,这是朱元璋所忌惮的。此外蓝玉被封为凉国公、太子太傅以后,还扬言自己为什么不能封个太师。

这一系列的举动,让蓝玉整个人都显得相当膨胀,最让朱元璋恼火的是,他居然收养了一千多位义子。当年朱元璋确实收养了不少义子,这些义子为他南征北战,打下了天下。比如说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就是朱元璋的义子,保卫洪都之战,坚守85天之久,直接拖垮了陈友谅的进军方案。云南的沐英也是朱元璋的义子,带领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世代镇守此地。所以义子在朱元璋的军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蓝玉这个时候收养了一千多位义子。

这些人只听从蓝玉的调遣,如果将来朱允炆镇不住蓝玉,那蓝玉手下这些义子,完全可以帮助蓝玉夺取天下,取缔老朱的江山。当年赵匡胤夺取皇位,不就是依靠手下这些将领的扶植么!所以朱元璋的担心是有必要的,朱标活着的话,朱元璋是不用担心的,毕竟朱标有这个能力镇压蓝玉。可是朱允炆这小孩儿才十几岁大,根本就不可能镇得住蓝玉。

即使蓝玉没有谋反的心思,他手下这些义子也想跟着水涨船高。到时候大明的天下都落到这些人手里的话,就不由得蓝玉不做这个天子了。所以蓝玉对朱元璋家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蓝玉本人争强好胜,而且没有任何收敛的意思。如果朱元璋在临死前不杀掉蓝玉,那么等到朱允炆上位以后,蓝玉必然功高盖主,甚至有篡位的可能,毕竟他是有这个实力的。

朱元璋不仅杀掉了蓝玉,而且将蓝玉这一党派,1.5万人都给杀光了。

这可不是朱元璋滥杀无辜,而是蓝玉的党羽实在是太多了,光义子就有一千多人,这些人可都是蓝玉的死党,只要有一个活下来,那对老朱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朱元璋一生戎马,知道对手有多么可怕,所以自然要做到斩草除根,不给后代留下祸患。

至于很多人说因为蓝玉死了,所以朱棣造反才会成功。这件事对老朱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事儿,本身他二十多个儿子哪个做皇帝,都不影响大明朝是老朱家的江山,所以朱棣造反对朱元璋来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反倒是蓝玉如果活到了朱允炆时代,那将会是朱棣造反最大的一个障碍,朱允炆镇不住蓝玉,朱棣也未必就斗得过蓝玉。蓝玉说不定会屠杀朱家子孙,这可就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了。所以蓝玉必须要死,朱元璋做得十分对。为了大明江山,为了朱允炆不受掣肘,也为了朱棣能够顺利造反,朱元璋必须要杀掉蓝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