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渭南民间故事(传说)」之三:“跪草”的来历║ 赵发民

「渭南民间故事(传说)」之三:“跪草”的来历║ 赵发民

在关中,在渭南。家里老了人后,场面上的事情基本上是由村里人来承办的。

孝子们披麻戴孝,不能出门。更不能穿着孝服带着孝去别人家。而是要在膝下垫一些柔软的麦草,跪在灵前,这叫“跪草”。

孝子守灵要“跪草”。来了客人祭奠赔礼也要“跪草”,并行叩首礼。

那么,你可知道“跪草”的来历吗?

大多数人认为膝下跪草没什么讲究,只是为了跪着柔软舒适而已。

其实大谬也。

“跪草”是大有来历的。

要知道“跪草”的来历,还得从“落草”说起。

远古时期,社会发展程度很低,物质极其匮乏,棉织物基本没有或者很少,人们连穿的衣服都没有,更不能用作其他。

女人生产时,身下都要铺些柔软的麦草。

麦草既柔软又暖和还不会划伤胎儿,是女人生产时最理想的铺垫物。另外,妇女生产时流出的体液顺便流到麦草中,又不会污染了身体,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因此,在渭南民间,人们把生孩子叫“落草”(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说法我不知道)。

待孩子满月后,母亲就要将生产时污染了体液的麦草用绳子捆好存起来。

待母亲去世后,儿女们便将这些麦草拿出来跪在膝下长跪不起,以示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其他长辈去世后,孝子“跪草”也是从这里演变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女人生产时不再用麦草了。但“跪草”的习俗还是保存了下来,只是绝大多数人已经不知其含义了。

总之,“跪草”是一种仪式,是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非常庄重的仪式。

这就是“跪草”的来历。

愿更多的人知道“跪草”的来历。知道母亲生育的痛苦,养育的艰辛,教育的不易,尽好自己的孝道。做一个孝敬父母,亲友睦邻,有益社会,有益国家的人。

(感谢屈世文先生提供线索)

2018年9月18日

深谷空幽,原名赵发民,陕西渭南临渭区人。60后文学爱好者,临渭区作协会员,《汗滴化雨伴笔耕》、《渭南文坛》特约作者。近年来创作散文、游记、评论、人物传记及小说等4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陕西广播电视报》《渭南日报》《渭南经济》《三贤文苑》《汗滴化雨伴笔耕》《蝶语兰心》《优文网》等多种平台。

主编:刘莉萍 副主编:陈剑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