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電影是一種藝術的載體,是戲劇、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的綜合體現。電影之所以是電影。而不是單獨、單一的形式,是因為其作為載體。它具有無限包容性。電影是“造夢工廠”,你想到的一切、夢到的一切,都可以通過電影這個工廠製造出來。就如同伴隨著新一代人成長的電玩,它的內核也有變成電影的可能性,就像於1998年上映的、評分8.1分的動作冒險電影《羅拉快跑》。 @伊漓莎白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電玩精神——“奔跑”在路上


曾有人將《羅拉快跑》定義為“電玩時代的電影”。的確,《羅拉快跑》在創作精神上高度契合以新一代年輕人為主的電玩時代。


第一,活在當下,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義,都只在行動的當時才能爆發出來。因此,他們不會猶豫不決,“先斬後奏”是他們的行為方式。


本片女主羅拉在接到男朋友曼尼的電話後,表示一定在二十分鐘內拿到十萬馬克,然後念頭一轉,直接向父親要錢。她不會事先告訴父親,總之就是“要就是要”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第二,一起向前衝。《羅拉快跑》的主要內容就在於“跑”,不顧一切地向前衝。年輕人最大的本錢不是“思考”,而是行動力——“跑”。


第三,錯了大不了重頭再來。《羅拉快跑》將同一事件用三個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質上就是電玩精神的極致發揮,這次不成功,下次換個方式再來。年輕人有的是不斷犯錯、不斷進步的機會,所以他們在採取行動是毫不拖泥帶水,不假思索地跑。即使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衝動會帶給別人怎樣的影響,他們在也會一直跑下去。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電玩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玩家扮演一個角色,不斷闖關,每一關都有被消滅的可能。和人生不同,電玩遊戲一般有三條命,一條命丟了,可以再來;而人生,只有一條命,丟了,就不可能重來。


電玩遊戲給我們帶來的人生虛幻在《羅拉快跑》中得到了真實影像的詮釋與反饋。這種詮釋與反饋和漫畫改編成電影不同,它奉行的是電玩的內核,也就是所謂的新新人類的精神。


即使算不上電影在形式上的一次革新,也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勇敢的嘗試與探索,電玩內核在大銀幕上得到了空前的體現。


同時,這種體現和它的觀眾群體產生了強烈的互動與感染,在互動與感染中,產生新的震撼。就像醉人的酒,沁人心脾。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電玩中奔跑的命運


在電玩產生的強烈化學反應的背後,《羅拉快跑》還表現了命運這一主題。命運的主題是很多電影最常表現的,但幾乎從沒有過如《羅拉快跑》中來的直接、表現的強烈、詮釋的生動。


通過一系列“小概率事件”,命運就會改變成完全不同的樣子。“奔跑”象徵著一次次對命運的抵抗,跑得快了和跑得慢了,就會產生相反的結果。從影片開始,生命就進入倒計時,只能靠奔跑去完成一次救贖。電玩內核在影片中只是一種試驗性的外表,影片最終表現的主題,依然是命運與人性,這也是影片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簡約精神中的快節奏


影片除了電玩精神外,還奉行了簡約主義的精神。雖然表面看起來眼睛會因為畫面的急轉而眼澀,但卻不燒腦。


影片在快節奏、令人眼花繚亂的畫面切換背後,其表現的主題卻非常簡單清晰。《羅拉快跑》的影像呈現出一種高速率的鏡頭運動方式。


除去幾段慢鏡頭的特寫外,幾乎不存在任何一個凝滯的鏡頭,從而使得觀眾的眼球開始疲於奔命般地亦步亦趨地跟著鏡頭的變遷與調動。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鏡頭不再忠實於被它所記錄的每一個事物上:那些在街上奔走以及間或與羅拉發生關聯的人們彷彿從影像的記錄中逃脫的倖存者,只是與情節發生了一點若即若離的關係便匆匆地與故事告別——一切都是那麼的迅速與不確定。


影像的紛繁使得觀眾從沒有機會成為這部電影的“再創造者”,而只能成為被動的看客,而急於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從一個影像到另外一個,不知道思考與滿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個特點在於它的色調:主要場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種明亮的“暖色調”所覆蓋。羅拉那一頭赤紅色的耀眼的頭髮在乳黃色的天空和大地間不停地跳動,形成了一種強勁的視覺衝擊,觀眾視覺上的興奮程度容易隨著這種明亮的視覺衝擊而變得敏感起來。


影像的一個作用在於集中觀眾的視覺注意力,這一點上《羅拉快跑》做的非常到位。儘管影像的速度讓我們的視覺異常興奮,但即便在一個相當短的瞬間內,呈現給人們的,仍然是一個渾然一體的、雖短卻完整的影像結構。


比如,在路上每一個匆匆的瞬間和噱頭,儘管如浮光掠影般的,但卻乾淨、簡約,不會使人們的視覺分散到其他畫面,從而確保了每一個鏡頭的高度凝鍊。


技術時代的來臨給予電影無線發展的可能,於是,我們看到了《指環王》、《金剛》《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那些虛幻且宏偉的科幻世界,如今更多的科幻世界被真實地表現在了大銀幕上。


從獨特角度解析《羅拉快跑》的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的嘗試


有人讚賞羅拉為了愛情堅持不懈的“奔跑”,有人認為羅拉所表現的是羅拉的人生觀,這是影片中的人文精神的體現。


而我認為電玩精神與簡約主義才是對這部影片另類的詮釋。本片不屈於好萊塢的經典敘述模式,採用了新穎的三段式格局,鏡頭雖多達1581個,但卻大繁至簡。


22年前,一部影視經典誕生了。上世紀90年代,好萊塢經典敘事制霸全球,歐洲電影市場普遍低迷,尤其是德國,很久都沒有出現一部兼顧藝術與商業的成功之作了。20年了,我相信羅拉依然在奔跑,她是電影的主角,她也是我們。

22年,沒有一部電影跑得過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