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康熙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为何还要住在曹家?

清墨讲历史


康熙南巡主宰曹家,一是出于对曹家的信任,二是可以给曹家带来更多的利益。曹家接待康熙花费是大,但他私下获得的利益也是不少。曹家的失利表面上看,是因为曹家私自挪用公款接待康熙,造成数额巨大的漏洞。实际上是因为曹家参与夺嫡斗争,而且还押错了宝。所以雍正上台以后,务必要清理和他不是一条心的曹家,这才是雍正清洗曹家的原因,账务亏空只是雍正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曹家祖上原本是满清八旗中的正白旗包衣(家奴),多尔衮死后,顺治接管了多尔衮的正白旗,曹家也就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也就是皇帝的家奴。这时曹家的家主曹玺在皇宫担任侍卫一职,深得皇家喜欢。

康熙出生后,曹玺的夫人孙氏被选定为康熙的奶妈兼保姆。当时宫中流行天花,年幼的三岁也患上天花。康熙就被抱出宫外养病,说白了就是等死。但康熙在孙氏等人的照顾下,居然活了过来。当时的人们也知道,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得,于是大难不死的康熙就被选为皇帝接班人。

康熙登基以后,为了报答孙氏的抚养之恩,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这个职务表面上是给皇家采供物品,实际上是个特务机构,他有直接上报皇帝的权利,他的奏折可以直接到达皇帝手中,所以权利极大。

孙氏作为康熙的奶妈,孙氏的儿子曹寅从小就和康熙在一起玩,和康熙是发小。曹寅17岁就成为康熙的贴身侍卫。康熙29年,曹寅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

康熙6次南巡,4次住在曹家。接待皇帝是件非常麻烦的,所有用品的规格必须和皇室相当,花费极大。后来曹家为了接待康熙,只好挪用为皇家采办的钱。康熙知道这些钱都是花在自己的身上,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计较。

虽然接待康熙耗资巨大,但曹家还是愿意接待。这样才能体现出皇帝对曹家的信任,他在当地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曹家却积极的参与到九子夺嫡中,曹家公开支持八皇子。谁知押错了宝,最后是四皇子登基。雍正上位以后,这些支持其他皇子的人都遭了殃。雍正抓住曹家账户的漏洞,以此为借口,将曹家铲除。


老虫


康熙南巡,前后共有六次,时间跨度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其中五次居住在江宁织造府,四次由曹寅曹家负责接待。


虽然南巡的主要目的是视察河工、治理水患,虽然在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即1689年)时康熙就下令,要轻车简从,不能奢靡太过,但是轻易不出的九五至尊驾临自己治下,各地长官哪敢轻易怠慢,此时只怕是争着赶着以取宠迎驾为荣,哪里还敢计较花钱的多少呢?

这是从江南官员的角度来说的。

从康熙的角度来说,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但他还是愿意住在金陵曹家。

原因有三:

一、康熙与曹家关系太亲密,对曹家太过于信任和照顾,御驾驻扎到其他地方,估计安全也不会有问题,估计接驾的官员也会小心翼翼、周全侍奉,但到底不如住在与自己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奶弟弟家,更加放心,也更加融洽无间、不受拘束一些。

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康熙与曹家的关系说来就话长了。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曹家五世祖曹世选曾为官在关外,因与后金努尔哈赤打仗失败被俘,成了满洲的正白旗包衣(奴才)。

后曹雪芹曾祖曹玺被顺治皇帝选为内务府二等侍卫,曹玺之妻孙氏被选为皇子玄烨的奶妈。

顺治十二年(1655),年仅两岁玄烨患上了天花(出痘),被搁置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府邸中“避痘”,正是在在乳母孙氏的悉心照料下,濒临死境的幼年皇子才得以存活。谁能料想到,玄烨竟因此祸而得福——在顺治帝去世之前,在考量该立九岁的福全还是八岁的玄烨时,深受顺治信任、被其尊称为玛法((满语“爷爷”之意))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向顺治力荐已经出过痘的玄烨继任大统。

正是因为这种极为亲密的关系,康熙对曹家有很多照应照顾,从康熙二年(1663)开始曹玺任江宁织造,此后其子曹寅,曹寅之子曹颙、曹頫,前后四任长达五六十年担任江宁织造一职。


江宁织造府,名义上统属于内务府管理,实际上非常独立,掌管皇家御用衣物的制作、采办,油水极大,是个令人眼红的肥差;同时,还承担着替皇帝体察民情、刺探消息的重任,有直接向皇帝上密折的特权。


比如,现在我们就能看到好多曹寅具呈康熙的密折,上面康熙的批语非常口语化、贴近日常生活,由此也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亲密:


二、曹家迎驾是耗费巨大,以康熙之明,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花钱多,随之而来的机会、油水也多啊。再说,终究是朝廷的银子,花在“朕即国家”的皇帝身上,用公家的钱,奉献表白自己的忠心,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曹家何乐而不为呢?


曹家迎驾花销巨大,在《红楼梦》中有很直接的映射对应。

脂评本第十六回,借赵嬷嬷之口说出贾府迎驾花钱如流水的事实:

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甲戌侧批:又截得好。“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团,殊不知正传神处。】


接着,还是借赵嬷嬷之口说出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甄家(又一个曹府的现实影子)独接驾四次,花钱如土泥,“罪过可惜”竟也形容不出。但这一切都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现实中的曹家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曹家知道,圣明无比的皇帝老子自然也不会不知。既然你知我知,大家都心知肚明,那还用顾忌花钱的事吗?


三、即使曹家亏空了,鉴于上面的那条原因,重情重义的康熙皇帝也会给人家曹家兜底、留后手、找出路的。


虽然曹家不会大吐苦水,但享受了诸多好处的皇帝决不会让曹家因此轰然倒塌。假如这样的话,不仅康熙自己于心不忍,还会伤害倒一干心腹的内心。

于是康熙还煞费苦心地让曹寅和自己的妻哥李煦轮流任两淮巡盐使这个肥缺,让李煦帮助曹寅弥补亏空;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甚至还驳回了两江总督噶礼对曹寅的弹劾。在曹寅生病时,他派人快马送药慰问;曹寅去世,康熙十分哀痛,就先后安排他的两个儿子继任江宁织造,对曹家极尽照顾优待之能事。

只不过在康熙驾崩之后,新皇雍正登基,几经辗转曲折,曹家还是被查抄清算,走向了彻底败落之路。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沈治钧)

《清史稿·圣祖本纪》


根芥微尘


其实在这个话题上,倒也与现代职场的某些景象颇具类似,虽然年代相差数百年,但这种职场上的特殊文化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

笔者曾经就职于某一家公司,上面有一个负责北方某一块区域的领导,每年的春节之前,公司的一个更上一级的领导都会来这个区域进行走访和工作,临走的时候都会跟我这个领导交代一句:当地的某个酒不错,春节回去帮我带点!这个公司领导说的这款酒确实不错,可我的领导也不傻,人家虽然只要了酒,但你送的时候能只把酒送过去吗?还得加点别的更多的东西!说白了,就是隐晦的索贿!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的领导也不会傻乎乎的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也会利用公司的一些业务报销把这笔钱再冲回来,而报销过程中,报销流程中的一个签字领导恰恰就是要酒的这个,他能不给批吗?他心里很清楚,下面的人是用公司的钱来给自己带好处,可又不是花到别人的身上,好处落到自己手里,人家干嘛不签字批准?

康熙晚年的南巡活动,就与职场中的这种行为做法颇为类似,一代帝王谁不想花钱享受?身为清朝的国主,形象和价值引导还是要做的,奢侈的生活不敢以自己为主导,可下属的官员主动来承担这项任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自己起带头作用不花清朝国库的钱,可现在手底下的官员拿自己的钱让我享受,这总可以吧?至于官员手中所谓的“自己的钱”,究竟真的是自己的俸禄,还是从其他地方搜刮挪用的钱财,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反正康熙要过奢侈的生活,但奢侈的帽子可不能扣到他的头上。


或者更简单的说,康熙的庞大花费就是想挂到曹家的部门去报销!

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到曹家,住的地方真的是曹家的住宅吗?其实不然!居住的地方实际上是曹家挪用公款搭建的行宫,只是美其名曰算到了曹家的住宅里,以此类推各种南方的奢侈开销也都是曹家利用公款来消费,地方财政被越蛀越空,而心知肚明的康熙却不与理睬,毕竟钱都吃到了自己的嘴里。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曹家倒也贪得不亦乐乎。而这样的状态在目前很多现代公司都有存在,把更上面的领导服侍好,下面的各种小动作,上面的人也是视而不见。

当然,凡事也有栽跟头的时候,这个领导有爱好,并不代表下个领导也有同样的爱好,更别说被蛀虫蛀空的公司已经摇摇欲坠,下一任领导必须要给予救治。康熙死后上台的雍正面对着漏洞百出的账务,自然要给予彻查,雍正的心里也相当明白,这些蛀空的钱财究竟流到了哪里。父亲康熙的责任不可能追究,但下面的官员必须要给予敲打,既然当年你们主动背锅挪用公款,并把烂账留在了你们的名头上,那现在的你们就把吃进去的直接吐出来吧!虽然大部分的钱财没有吃到你们自己的肚子里,可谁让你们承担了这个责任呢?


辽宁资深球迷


康熙明知花费巨大但还是要六下江南,主要是为了保证江南的粮道安全、人才稳定,主要是为了政治和国家。所以去是必然的,那我们分析下为什么要住在曹家?



首先,住在曹家安全感爆棚,为啥,都是自己人呗。曹寅的妈妈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而且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能文能武,相当于康熙自己的铁杆心腹,能办事又信得过,所以给曹寅安排了江宁织造兼江南特务头子的活,江宁织造设在今天的南京,是为皇家提供服装的这么一个机构,管理这么一个机构当然是个肥缺。康熙觉得曹家也有一定经济能力。

其次,曹寅作为江南特务头子,监察江南官员,康熙住在曹家自然方便沟通



最后,康熙幼时得过天花,多亏孙氏照顾,康熙心中甚是感恩,加上对老人就比宽容。康熙下江南来到曹家,曾拉着老太太的手说,这是我的额娘,可见曹家与康熙关系之密切。


历史中的真相


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别的不说,光这日常的吃喝就是一大笔开支,皇帝出巡的场面那不是一般的大,估计着曹家次次都是叫苦不迭,那么为何康熙坚持住曹家呢?

皇帝出巡,住在大臣家里,对大臣来说是巨大的光荣,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不少大臣都争着抢着要去包办的,这曹家到底是有什么背景,能让康熙四次光临,更让人看不透的是,这曹家也真是有家业,四回接待都没能拖垮他们,真是厉害!

那么这曹家到底是个啥背景?

曹家人本来就是多尔衮的包衣奴才,在多尔衮去世之后,曹家也顺理成章地的被顺治皇帝接手了,成了内务府的包衣奴才,当时曹家的家主曹玺是皇宫里的二等侍卫,康熙出生之后,曹玺的夫人孙氏被选中作为康熙的奶妈,从此,曹家和康熙之间的关系就没有断过。康熙继位之后,曹玺评定陕西叛乱有功,便被安排了监理江宁织造的肥差,曹家的地位也起来了,有钱又有地位。

康熙熟悉曹家,所以才选择住在曹家。康熙由于年少继位,身边明枪暗箭太多,所以他的性格也多疑谨慎,皇帝出巡这么大的事,难保不会有一些有心之人想要借机破坏,所以康熙一定要找一个信任的地方落脚。曹玺的儿子曹寅曾是康熙的近身侍卫,康熙对他也是很信任,再加上孙氏是康熙的奶妈,康熙住到曹家也能感受到亲情,而且曹家人对他忠心, 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曹家家底确实殷实,不怕垮!

从曹寅开始,曹家就蒸蒸日上,无论是江宁织造,还是苏州织造都是一个肥差,所以说曹家在银子这一方面是不缺的。而且加上和康熙的这一层关系,康熙也一直照料着曹家,南巡之时在此处落脚,也有资金拨下来,虽然肯定要抵不上消耗的钱财,但是这些曹家还是能够承担得住的。曹寅死了之后,康熙还给曹寅的大舅子以及儿子安排了差事,也不是白吃白住,该结的账还是结了的。

但是尽管如此,曹家帮康熙治水也耗尽了心力,为了治水国库也空虚,曹家也陷入过困境,后来还挪用公款,被发现后,康熙也算明事理,知道曹家有难处,所以只是让他们赶紧将这窟窿补上。康熙晚期,曹家无法避免地被卷入了九子夺嫡中,曹家曾多次保举八阿哥胤禩担任太子,让四阿哥雍正恨得咬牙切齿。康熙帝驾崩后,曹家才没能还上钱。雍正可没有那么多顾虑。当时曹頫是最后一任江宁织造的老总,他是曹宣第四子,曹寅嗣子,雍正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把曹頫下到大牢,还抄了他的家(家人大小男女及仆人114口流离失所)。曹家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衰败。

这样的结局有些人走茶凉的味道,肥的时候不断索取,无物可取的时候就弃之不理,也是悲哀。当然,曹家也是依靠皇室发展起来的,皇室也有权决定其生死,无可厚非。


小姐姐讲史


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与爷爷一样,乾隆也搞了六次南巡。

不过,这爷孙俩的目的明显不一样,乾隆的南巡是为了游山玩水,恣情淫乐,到了大明河畔,与夏雨荷搞了一场暧昧,又始乱终弃,使得夏雨荷成了未婚妈妈,类似风流韵事数不胜数。


沿途官员极力讨好乾隆之能事,可谓煞费苦心,争先献上名贵字画、稀世古玩、绝代佳人,掏空了国库,浪费了民脂民膏,搞得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而康熙六次南巡,有其特殊背景。当时大清统一全国不久,民心不定,政治动荡,特别是民智开化、经济发达的南方,反清复明势力就像土拨鼠一样,打掉了一波有露头一拨,“朱三太子”成为康熙一生的梦魇。

所以,康熙借南巡之名义,一则走访民情,二则治理黄河,三则笼络士人。

康熙到了山东曲阜,祭拜了孔庙,到了南京之后,又祭拜了朱元璋,把朱元璋大力夸了一通,还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向朱元璋同志学习,这一番举动,的确让江南士人为之动容。

康熙是有两把刷子的!可笑的是,孙子乾隆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过,康熙虽然不喜游山玩水,寻欢作乐,但是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一大家子都来了,有阿哥,有妃子,有老太后,还有皇亲国戚,这大老远地来到了南方,借机欣赏一下祖国大好河山,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啊!

然而,这几千口子吃喝拉撒成了大问题,一天的吃喝花销是个很大的数字,于是去哪儿吃,在哪儿住,由谁接待,都成了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一则考虑安全,二则考虑社会影响,三则考虑接待能力。

可巧的是,康熙的六次南巡,有四次选在了曹家,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老曹家是康熙自己人,康熙来到了曹家,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十分舒服,因为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的奶妈,他的爷爷曹寅是康熙的侍读。


康熙自小死了亲娘,是孙氏的奶水喂养了他,后来京城流行天花,孙氏依然不离不弃,视若己出,这份恩情,这份母爱,康熙终生难忘,所以康熙当了皇帝之后,给了曹家莫大的恩宠,把肥缺“江宁织造”给了曹家,还允许世袭。

要知道,之前“江宁织造”从来都是三五年一轮换的,因为这个职务太肥了,光一年的流水就几百万两银子,随便漏上一点,都够养活一大家子的。

接待康熙,使得曹家既有面子,又倍感压力,这成了曹家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事情。

康熙南巡之前,一般提前半年告知曹家。曹寅提前张罗,又是盖房子,又是建花园,又是搭戏台,又是排练节目,辛苦的很,操心的很,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景致,都要极尽贴心,极尽奢华,这么一张罗,银子花花的,像流水一样留出去了,连个响都听不见。


《红楼梦》里第十六回,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说:“江南的甄家接驾四次,要不是亲眼看见,跟谁说谁也不信啊。别说那银子成了泥土,凭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填海的……”。

这个甄家,其实就是贾家,假作真时真亦假!

曹寅家的这点家底,很快就掏空了,但接待工作还要继续干啊,不仅要干,还要干的漂亮才行,曹家没了银子,只能暂时挪用公家的银子,而前后四次接待,积少成多,最后积成了天文数字,300万两。

曹家,从此埋下了被抄家的宿命。


一半秋色


“乳汁”造就的江南曹氏

自古以来皇室出于种种原因,皇室子孙出生以后一般都不由自己的生母抚养,改由皇室招募乳娘抚养,这也就造就了一批由“乳汁”培育出来的“特权阶级”。

远的比如明代的魏忠贤,天启朝的大太监魏忠贤,之所以能够为祸人间,就是因为客氏的缘故。客氏乃天启皇帝乳母,在客氏的帮助下,天启皇帝对魏忠贤甚是信赖。

而到了清代,江南曹氏也因为和康熙皇帝的“乳汁”关系成为了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康熙皇帝自幼丧母,对于自己的乳母孙氏有着天然的珍惜。康熙执政以后,即封孙氏为“一品夫人”以报答孙氏的“保育之功”,这种恩宠也恩及了孙氏的家人。

江南曹氏,富甲江南,这几个字可不是说说而已。

自古盐税,漕运,织造这三门是公认的油水最深的三处。江宁织造又是清代皇室设在南京的天字第一号的官方织造。

“苏杭熟,天下足”,江宁织造统筹江南一片的丝绸行业,背靠皇室,自然是无人敢惹。而曹氏能够一家三代四任江宁织造,这里面的猫腻有多深,捞了多少油水,可能也就只有天知道。

再加上江宁织造本是由内务府亲点,不受地方管辖,有专折奏事的特权,说到底其实就是皇帝的“隐形”钦差大臣,地位之尊荣绝对冠绝江南。

康熙主政六十年,曹家在织造的任上待了五十八年,几乎由曹氏一家独断。荣恩之深,窥一斑而知全豹。

康熙二年,曹玺因镇压山西叛乱有功任江宁织造,此后监理江宁织造一职长达二十年,直至去世,冠绝一时。

曹玺去世以后,江宁织造又落在了曹玺之子,康熙同年玩伴,伴读,御前侍卫曹寅的肩上。

康熙二十九年,曹寅成为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曹寅调任江宁织造。

由于童年时期和康熙建立的深厚感情,曹家的恩宠在曹寅时期达到了巅峰。历史上有名的康熙下江南,其中四次均由曹家接待,远胜《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

其中康熙第三次南巡时,为曹家亲自题了“萱瑞堂”,所谓萱草本是母亲的代名词,康熙题下此三字也是对乳母孙氏的惦念。

当然康熙南巡也为后来曹家败落埋下了伏笔,帝王南巡所带来的荣辱,背后却是曹家落下的巨大亏空。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因感染风寒在江宁织造任上病逝。

去世之前,曹寅的亲家李煦曾密奏康熙,曹寅身在江宁织造职,亏空达三十万之巨,且曹家已无资产再补。

有人或许有疑问,你既然说曹寅身居要职,又为何入不敷出。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曹寅虽然来钱之路甚广,但他出钱更多。且不说康熙五次南巡的花费,就广是结交名流以及曹府日常的花费就已是不菲,细节也许可以参考《红楼梦》。

当然,康熙皇帝自然也知道曹家落下的亏空和自己有着关系,因此他在曹寅去世以后就让曹寅的儿子曹顒继续担任江宁织造的职务,以敛钱财补齐亏空。

康熙五十六年,多方努力之下,江南曹氏也只是补齐了多年以来的部分欠债,康熙并没有太多追究,而是将各种参曹家的奏章压了下来。

但曹氏恩宠已经不复当年却是显而易见,毕竟康熙恩庇了曹氏四十年,再加上乳母孙氏此时已经去世,香火情渐渐烟消云散了。

康熙曾经对曹頫言到“念尔父之情,特恩至此”。一声“特恩至此”算是为皇室和曹家的关系画上了一个句号。

雍正二年,雷厉风行的雍正登基以后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改革朝政,首要一条就是补齐地方,内官所欠国库,内库的银两。

曹家在任上落下的亏空成为了雍正追缴的对象,但债海茫茫,曹家已经是无能为力。

雍正六年,雍正下旨将曹頫革职查办,家财悉数充公,显赫一时的曹氏很快败落了下来,真可谓是“白茫茫大雪落了个真干净”。


是阿维啊


这笔账可不能这么算,你如果这么算的话,你是搞不清楚这些皇帝为什么养这些贪官了!

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乳母,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则是康熙皇帝的侍读!就这两份荣耀伴随在曹雪芹这个家族身上,也因此他们可以世袭江宁织造这样一个肥钗!对于康熙来讲,十分清楚他带给曹家的荣耀最后会让曹家,成长成为什么样的怪物,但他不介意,为什么,自己的国家要钱,自己的政府要钱,自己更要钱,此时如果没有人替他去操办钱两方面的事情,但康熙凭什么去打仗?凭什么平定天下?凭什么治理天下?

康熙不是一个傻子,他也十分明白钱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康熙末年,国库里面的银两出现了紧缺,你认为这是谁造成的?还不是康熙他自己弄的!康熙做房地也是需要耗钱的,此时他不希望的就是自己因为营养方面的事情而担忧!

你想啊,一个皇帝要是为了自己一两口饭四处奔走,那这皇帝做的也算是到头了!作为皇帝就应该有自己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不能把精力分到其他的东西上面去!事事躬亲这一点是圣人的做法,但并不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他就需要有人替他去找这些钱去填补国库上面的亏空。国库上面的亏空是康熙自己弄的,而这些钱呢,国库里面的钱又是从国家的税收收上来的,属于正当收入,这些正当收入全部已经用完了,该怎样才能够去填补这些非正当的收入?

所以言归正传,这还是一个乾隆为什么一直养着一个合身的原因!对于乾隆来讲,他也明白和珅拿着自己的权利以权谋私,以权谋利!手里面拿着那么多钱,有几分钱是干净的没有?丢了这个军机处大臣的这个帽子和尚,他能挣到几分钱,落破得,自己的下人还需要替他去张罗银两啊!所以乾隆后来一直留着和声,并且直到他死为止!乾隆做事情铺张浪费,花的钱更多,所以他就要养一个巨贪!贪官就是用来敛财的!

对于康熙来讲,他也明白自己天天搞事情,平定三番,平定台湾,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用钱的,国库里面的钱已经打上了标签了,此时你想去拿那是不可能的,照道理这个时候国库里面的钱如此少了,那应该别去江南了!但是,康熙还不得不下一趟江南!

毕竟江南地区物产丰盛,鱼米之乡如此众多的资源代表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康熙如果不能稳定江南,就不能保证自己的这半壁江山里面的税负能稳稳地收到自己的手里面,他需要去出面去和那些地方豪强打点关系,让他们支撑自己的国家!

我已康熙必须得下江南,但是下江南花钱这怎么办呢?此时康熙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自己的奴才。曹雪芹的家族虽然世袭的江宁织早,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他是康熙皇帝的包衣奴才,也就是康熙手里面的奴隶,康熙要他做什么,他就必须得做什么!所以康熙用曹雪芹家族的钱那是心安理得,其他的人根本说不了半句话,因为这说到底就是你自己家里面,你和你奴才之间的那些事情!你如果住到其他朝廷大臣的家里面,反而会惹的其他人非议!

其实,康熙住在曹雪芹的家里面,并不全是一件坏事!其实更多的是向外面传递一个信号,就是曹雪芹的家族我罩着呢,如果你们以后有什么事情尽量去找曹雪芹的家族去办事!

明白了吧,康熙虽然跑到曹雪芹的家里面去住了几天,并且让曹雪芹家族为此耗费了大量的营养,甚至不惜挪用库银,但事实上康熙给了曹雪芹家族一个天大的面子!就这身份不比和珅的军机处大臣的身份来的低!他给了曹雪芹家族一个恩典,曹雪芹家族可以利用这个恩典不停地去钱生钱,哪怕去摊钱去要账,那康熙都不会管你,甚至于地方上面的示例会因此乖乖的把钱交到你的手里面,这样的话你的家族就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大量敛财,事实上康熙在听说曹雪芹家族挪用银子以后也并没有直接斥责,而是表示自己能够理解,并且提醒曹雪芹的家族小心谨慎,最重要的是她把追究责任这个事情!直接给单方面的压制下去了!

就这恩典放在和珅的身上,我保证合身能够聚敛起半个江南的财富,但是,后来的事情表明曹雪芹家族此时的执政人太过于的无能!不仅没有把亏空的银量给补上,而且还在雍正时期把事情直接给办砸了,雍正身上用的那个绸缎查出来有质量问题!

亏空银两的事情没有跟你追究责任,这算得上是对你的恩典,但是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所以曹雪芹家族的没落跟自己有关,康熙对于曹雪芹家族的处理,那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甚至于直接就是偏袒偏私了!


漩涡鸣人yy


康熙能够在哪个人家里住,绝对是给了他非常荣耀的事情,而再曹家的话,之所以能够有这一次机会,就是因为康熙从小就是一个孤儿,这在他的祖母和他的奶妈照顾下长大的,所以对他奶妈的感情是非常好的,而他奶妈就是曹家的主人。



像曹雪芹他们家这么富有,就是因为康熙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官职管理着,当时江南的制造,绝对是捞油水的大官,而且康熙住在他们家肯定是会给他们很多赏赐,同时有很多官员想要巴结他们也会给很多钱,自然是赚的比亏的多。

康熙不仅是知道自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消耗,但是也给他们很多机会,曹家已经是牢牢的把握住了。

康熙是一个仁明的君王。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帝,在当时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自己才只是10多岁的小孩子慢慢地成长了起来。虽然在这期间是有了祖母的帮助,但是也是靠着自己成功的打败了鳌拜,同时消灭了外面的三番。


在文治武功方面可以说是达到巅峰,做人方面也是非常厉害的。而康熙之所以到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是非常的孤单,父亲死的早,而且母亲也是,自己从小还得了天花,多亏了祖母的照顾,而其中给他最大的温暖的就是他的乳母,也就是他家的女主人,一直不离不弃的照顾他,把他当做亲生的儿子,而康熙自然是把他当做亲生母亲一样,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在他乳母离开宫里之后,康熙经常是会想念他,于是就会出门走一走,看一下他这个乳母,然后住在曹家,而现在曹家可不是刚开始进宫的曹家,已经是得到了康熙很大的赏赐,并且给他们一个最容易捞钱的官职,那就是江南制造,当时江南是清政府最富有的地方。

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但是和这个官职相比的话实在是太少了,最少每年也是要有这个10万的几倍。即使他们贪污被发现了,康熙念在他和乳母的关系,最终是选择了放弃他们,甚至到了雍正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看他们府里那么繁华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有钱了。

这在红楼梦里面都是有记载的,大家可以去了解看一下。


汪公说


提起曹雪芹,如雷贯耳,一代大文豪,据说《红楼梦》中贾府就是以他的曹家为原型写的。他的家族在他祖父曹寅时鼎盛一时。

他的家族荣宠与衰败与康熙帝有密切关系。


从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到康熙四十六年正月,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巡视,其中四次抵达江宁后,都把江宁织造府当作行宫。

江宁织造府就是曹家。选择曹家作为行宫,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皇帝住在臣子家中,对大臣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恩宠。可是四次的接待也着实让人吃不消。

可以这样说,曹氏家族因为康熙荣,也因康熙衰。


首先我们来说说康熙和曹家非比寻常的关系,就能明白他为什么会选择曹家?

康熙恩宠曹家,由曹玺始,至曹寅则到了极致。


曹雪芹的祖上原本是多尔衮的家奴,后来到了曹雪芹的的曾祖父曹玺,娶妻孙氏。正是这是孙氏给曹家带来了荣耀。

孙氏生于1632年,出身上三旗包衣,二十出头就给皇子玄烨、即日后的康熙帝当奶妈。


按照满清的惯例,皇家的子弟,必须从家奴中选取乳母抚养。这就是说,皇家贵族的幼年成长,享有的母爱不是亲身母亲带来的,而是奶娘给予的。

这种爱对于康熙皇帝而言,更是弥足珍贵。因为他自幼丧母,对于母亲的记忆,一方面来自于祖母孝庄皇太后,更多的一面,则是曹玺的妻子曹孙氏这样的奶娘所给予的。

玄烨小时候有一段时日因患天花住在紫禁城外,孙氏一直陪伴他的身边。继承大统后,玄烨显然还记得孙氏旧情,而给予特别关照。也就是在康熙心里,孙氏是他的母亲,恩重如山。

1699年,康熙帝三次南巡,也特别召见了孙氏。孙氏觐见康熙时,康熙脱口说出:“此吾家老人也”。也就是说,康熙住在曹家,他把对孙氏的感情转嫁到曹家,认为那是他的另一处心灵皈依。

因为孙氏关系,康熙对曹玺也非常的关照和尊重。

康熙二年(1663年)就把曹玺委派到江宁(今南京)担任江南织造监督。这可是一个肥缺,专门负责制造或采购宫廷御用丝绸,只供后宫或亲王使用,极少出现在民间。所以,江宁织造生产的全是贡品,相当于皇室直属的国企。

后来这个职位又给了曹寅。这份差事的油水有多足,那我们就列举一组数据吧,当时江南一带的纺织产业引领全国,南京附近的纺织工人就超过5万人,纺织机器将近4万台,每年的产值将近1200万两白银,所以说这差事想不发财都难,要知道,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8000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曹寅还被任命为巡视两淮盐政、两淮巡盐御史。由于盐在古代一直被官方所控制,所以盐差也是一份十分捞得到油水的美差。这也使得,曹家在曹寅时期,达到了曹家最鼎盛时期。即“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当时的曹家,在江南一带,是有名的富豪。

按照朝廷规例,织造监督作为内务府委派的临时官员,一年就得作一轮换,但曹家却因为康熙恩宠,打破皇家惯例,仅曹玺就一直就任到死,尔后其子其孙世传接任。

也就是曹家的富裕和荣宠都是康熙给的。去曹家住也是理所当然。

1667年,曹玺奉召回京觐见康熙时,授蟒袍,加一品,同时追封他的祖父母为二品官衔,他本人则授工部尚书衔,妻子孙氏授一品夫人衔。这是曹家族人前所未有的殊荣。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因病在江宁任上去世,康熙听说后,竟然立即从京城派遣太医送药,这那里是对待家奴呢?就是皇家近戚,也不过如此。1684年,曹玺去世,康熙亲自登门吊慰。

而康熙与曹玺次子曹寅关系也很亲密。他们感情相当于手足之情。

曹寅比康熙小四岁,因为母亲关系,从小被选在康熙身旁,既是玩伴,又是密友。及至上学时,曹寅成了康熙的伴读,除了陪同康熙读书外,还顺带兼职书童,负责帮康熙整理笔墨纸砚,代为抄抄写写。

等到康熙即位时,16岁的曹寅成为了康熙的御前带刀侍卫,库布之一,鞍前马后的跟随康熙。在康熙“智擒鳌拜”时立下奇功,一举成名。

到了曹寅接手江宁织造后,曹家的声望与日俱增,达到顶峰,尽管他所担任的江宁织造官品并不高,但因为是康熙帝的心腹,被委以着监督江南官员及文人士绅的重任。当时地方大员乃至督、抚上奏密奏的朝廷的奏本,都要通过曹寅之手上达天听,可见康熙帝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谈到奏折,康熙帝入住曹家还有一个原因。

其实,江宁织造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功能,就是康熙设在江南的“情报站”。

其一,《南京通史·清代卷》记载,康熙曾反复叮嘱曹寅:“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这说明,除了朝廷的丝绸采买外,江宁织造还负责江南的情报收集工作。

其二,在曹寅上报康熙的奏折中,很多内容涉及丝绸织造以外的事,如“朱三太子”、“废太子胤礽”等。当时南明残余势力还是让康熙格外关注的。

除去和曹寅关系亲密,康熙住在曹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要曹寅面奏重要情报内容。

从康熙初年一直到雍正初年,江宁织造曹家坐镇江南大半个世纪,成为显赫一时的皇家心腹。

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对曹家有过承诺:“只要我大清不灭,保尔曹家百世尊荣。”

可是他这话说得过早了,他和曹家有感情,不代表后代和曹家也有感情。

到了雍正帝就开始查抄曹家,原因之一就是曹家挪用公款300万两白银。这300万两白银记账就该记在康熙头上。

康熙六下江南,四次都住在江宁织造。曹家每次都要翻新各居所,置办康熙的一切御用物品,还有嫔妃,大臣们的所用之物。有时还得根据康熙的要求,重建一些馆社,耗费巨大。

四次的招待,吃穿用度确实让曹家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个花费,曹寅想了很多办法,这个钱自然不能问康熙要,只能自己掏腰包。如果继续这样吃下去,那么曹家始终都要垮的。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挪用了三百万两白银。

因为这件事其他官员弹劾曹寅,在康熙帝时,他心知肚明,所以压下来并不追究。

可是雍正当了皇帝,他不会不追究。而当初挪用的300万两白银这件事情变成了曹家败落的原因之一。

曹寅的儿子被追究,而且还被罢官。也许是出于对曹家的尊重,所以并没有斩杀他。后来,雍正在京城为曹家留了一处宅院,供其居住。不过从此之后曹家开始没落。

如果当初康熙下江南的时候,不四次住在曹家,或许曹家还不会被吃垮。曹寅也不会挪用官银。

康熙给了曹家泼天富贵,可是也被康熙自己给吃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