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做了三年副总经理,因公司关闭重新找工作。但行业不景气,你能接受做一个部门经理吗?

大王爱学习


能接受的太多了。

最近在帮一家规模经营十个亿左右的公司猎聘一个中层经理职位的人选,职位挂在猎聘上几天陆陆续续开始收到简历,其中有些人选头衔是副总经理、有的是总监、有的甚至是总经理的。


我知道,很多候选人找工作时候,在搜索路径上会选择以薪酬为标准来搜索职位然后投递。这家公司经理职位要求比较高,待遇也相对不错大概40万-50万,所以投递来的高阶候选人比较多,但是很多“总经理”、“副总经理”投来简历还是挺让人错愕的。


在审查简历、有的甚至电话沟通后发现,大多数“总”要么公司比较小、要么收入和这个职位持平,所以对于级别来说可能这边的经理和他那边的“总”性质是差不多的。

还有一些,因为年纪大了,40多岁,不管是主动的离职还是被动的离职,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则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机会,所以得放下身段来谋求低一些的职位,甚至有的人不仅仅降低职位的要求,待遇的要求也跟着降低了。


和一个“总”聊聊,刚开始他也不愿意,一定要求同样头衔的,并且也希望在跳槽中实现薪酬的涨幅。但是几个月下来别说去争取,就是面试机会都没有一个,本质问题就是自己已经过了能选择企业的年龄,到了四十岁变成了职场中的剩菜,只能将就着。


还有些也是创业失败、或者公司经营问题选择重新开始,而这种重新开始又有不少人身负重债或者至少捉荆见肘,求职的时间一长自己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甚至自信心上都开始怀疑自己,索性选择一个低级别的职位去争取一下吧,能重低位开始总好过当下的一无所有。


愿不愿意,在于我们自身还有多少资本。

有资本才有底气去谈愿不愿意。


以上观点,请参考。 还请不吝点赞关注,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 十三年职场摸爬滚打,老司机、不油条、技术流、脑洞大、用过都说好。

职场教练李麟


接受吧。我和你一样,说说我的类似的情况吧。

两年半以前,我是公司总监、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是公司副总级。这个公司我是资历最老的人,也是当时集团系统内最年轻的高管。

三个月后,集团有个项目筹备,让我任常务副总经理,我就同时兼着原公司职位,同时筹备新的项目。两个月后项目未成功启动。我继续留任原公司职位,但工作量少了很多。

七个月后,我被调到集团另一个公司任事业部部长,待遇和原公司一样。 半年后,我辞职,应聘到了一家新的公司,任事业部负责人,待遇比之前公司高20%。 两个月后,新工作因公司一把手涉嫌贪污受贿被抓,项目忽然停了,团队解散。我失业了。

两个月后我找到了新工作,到了一个客户的公司,任总经理助理,公司二把手。几天后我辞职了,因为工作时间与家里有冲突。

一个月后,我应聘到一家小公司任副总,两个月后我辞职了,因为不认同总经理管理方式。

半个月后,我到了一家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任总裁助理。 工作四个月后,我被一家很小的资本公司挖过去了,任董事长助理、兼事业部总负责人。

工作四个月后,辞职,到了一家公司任一个部门的所谓“院长”。

不到一个月,我离开了。到了现在的公司,一个部门的主任。 现在的公司是我只为最低的、工资最少的,但还是接受了,长时间的换工作,总会有各种原因不适应,想让自己安稳一下。

昨天,有一家我家附近的公司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做副院长,本来挺好的。但我知道那公司管理混乱,经常辱骂员工,小三当道。我拒绝了。

不用考虑或纠结我为什么辞职那么频繁,原因太多。谁也不愿意轻易换工作。

我只想说一句话,职位没有任何意义,是别人给你定的,说再说小一点,就是一个称呼。

除了我第一家公司的总监职位权力非常大之外,其他所有的职位都是虚的,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现在的私营企业,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永远记着这句话:在私营企业里面,职位,是老板给你封的,在他面前,所有他下面的都是员工,对他来说,所有的职位称呼都不在乎。 业绩,才是自己的。


田埂上的鱼腥草


我在体制内是副处级实职领导,上升受限时离开体制。经朋友介绍,到民企当了一名中层干部。不懂业务,当不了高管,只能从中层的行政岗位开始——这已经不错了。刚开始不习惯,后来慢慢也习惯了。由于我曾经在体制内工作,做事懂规矩、有条理,写稿子比较顺手,很快适应了民企的工作节奏。

只不过,曾经在体制内当过官,官本位的感觉一时半会没有降下来。民企没有什么官本位的概念,上下级差不多,你把下级惹毛了,对方直接辞职就是。体制内进人和出人都不方便,相互之间非常看重关系和人脉圈,在领导面前个顶个地精明。

但是,这家民企是个新兴单位,管理较为混乱,工作人员大都没什么文化,本科生寥寥无几。这和体制内人才济济的情况完全不同。有时一个任务、一句话,你要反复交代,甚至亲自动手。待久了,你会觉得自己也会渐渐和他们差不多。于是,在干了一年半后,我坚决选择辞职,从网上重新找工作。

新单位的规模和产值都大得多,对我也很感兴趣。面试时,董事长、总裁、常务副总裁都来面试我。像我们这种有过体制内领导经历的,无论能力素质和关系人脉都是有利因素,对方很需要。一直在民企工作的高管,在社会关系和人脉方面是有限的。

但是,对方目前也只能给我一个中层领导的岗位。原因很简单——作为空降部队的我,对单位不熟悉,还没有漂亮成绩,不能完全服众。任何单位的高层,都离不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贸然把我放到高管位置上,既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也是对我的不负责。我初来乍到,很容易出问题。高管接触的层面和要求与其他层面不一样,出问题都是大 问题。万一出了问题,对我的自信心也是重大打击。中层领导承上启下,上下关注,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已经不低了。如果我能安定下来在这里长期干,取得了好的成绩,相信也会有好的结果。

我答应了。别人说的在理啊。其实,别说给一个中层岗位。如果薪酬够优厚,你让我从业务员做起也没问题。毕竟,人是靠吃饱肚子活着,而不是靠面子活着。

你觉得我说得在理吗?


朴素文明


亲身经历,回长沙前为一个5000人海外厂的二把手,回长沙后,已经调整心态重新开始,因行业完全不同,本人大专学历在长沙动辙本科起步的市场下,放低身价是必须的。

很遗憾,本人心态是调整了,也甚至愿意从助理开始学习新行业,但机会仍不多,也有小公司老板非常欣赏我,加入后,才了解光是心态调整好,愿意吃苦学习仍是不够的,以往长久的工作环境造成的习惯是不容易,或者说还不够接地气吧...

如果有经济压力,不管是经理,主任还是助理,相信都能够坚持下去。如果是考虑未来的事业发展,还是找个有前景的公司,尽量不换行业,职位不应是重要关注点,薪水与未来职业前景才应是。

以上仅个人粗浅的经验分享。


静待枙子


名片都是虚的,活下去才是真的。

这次疫情有很多白领去做外卖员和快递员,她们会因为是快递还是外卖员所以就不做了吗。

97年下岗潮,有非常多的厂长呀,组长呀失去了工作,然后再就业做小生意,摆地摊,也活了下来。

上一代人经历过的事业潮我们也在经历罢了。只不过上一代人都是蜗居,我们还有着房贷和车贷。公司既然关闭了,那就是过去的一个节点。

换作是我,必须要接受,因为不接受就要挨饿。

活下去,比面子重要。

名片只是一时的,能力才能跟随你一辈子

总经理只是一个单位对你认可,我们做上这个位置可能是实力也有可能是运气。

时代是变化的,大公司倒闭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你看疫情期间,白天上班晚上被裁员比比皆是。今天还在准备上市明天就爆出要裁员的oyo,还有要求全民都销售的苏宁和京东。这些总监,总经理为了生存也就只能接受这些安排。

一个人不要沉迷于称呼里,而是要看收入。

你要有随时随地都能活下去的能力。

这个能力才是跟随你一辈子。

公司关闭不是你的错,但是没有做工作机会储备就是你的错了

职场其实是给自己一个展示的舞台,我们在工作的同时也是为自己积累机会。

我们的人品,我们的能力会被同行看到,会被业内熟知。

其实总经理三年了完全可以有为自己储备后路的机会,只是你没有去做,因为你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

其实现在的职场会越来越动荡,我们可以很快看到一个公司从0到1扩张,也会看到一个公司从繁荣到陨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作为职业经理人,为自己储备工作机会是必备的职业素养。这不是说对公司不忠心,这是我们生存的技能。

其实只要有所规划,换个差不多待遇的机会也不难。

职业生涯要放长线,不要只看一时

我们的职业生涯至少四十年,沉沉浮浮都是正常的。

关键是看我们的终点是什么样子。

一时间的名片抬头并不重要,而是要看你的一生攒下来多少资产,留下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兴许小公司会变成大公司,比如05年时候的阿里巴巴,那时候的小二现在身价千万。

兴许大公司兜兜转转在其他地方开花,比如虽然手机不行了,但是卖别的还是活得很好的诺基亚。

行业不景气就不是你能力的问题,如果决定继续在这个行业继续发展,那就接受。

兴许你就迎来了下一轮的好时候呢。


胡小V6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靠谱,从毕业在一家单位干了十多年,做了分公司总经理,35岁出来,现在一家单位做部门经理。

原来单位5-600人,现在单位3-4000人。收入略有降低,但是应酬几乎没有了,干活也顺心许多,效率也高了不少。加上内心也烦人叫“总”,从前弹丸大的公司,能有20-30个“总”,也是醉了…


一个大2


看到这个答题我觉得自己挺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跟我本人的经历非常相似;

本人在目前的单位已经服务10年,入职是时候是一个部门经理的角色,随着公司由一个单一的企业发展壮大为一个集团公司,本人也从一个部门经理,提升到一个分公司总经理,再到一个区域技术副总的角色,并且在这个副总的职位上做了六七年,主要分管设计预算计划部门的工作。后来公司生产基地异地搬迁到四线小城市 ,除了大量人才流失和内部权力斗争之外,企业经营不善,内部的管理班子也做了多次的调整,本人也经历了从副总直接降为技术部门经理的时段(职务相当于回到了10年前的阶段),但这时我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在我的观念里,职务那些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我的收益没有大的改变,另外我还有机会证明我的能力。

针对你的想法,我认为,职场是一条漫长的路,有高有低,不仅要有爬坡的能力,而且还要适应下坡的路;

人生就像股市里的k线图,不仅有涨,还有跌,胜应不骄,败自不馁,还有一句就是男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被虚名所累。

在企业里,岗位的设置是不同的,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一个私企的副总经理,能力、收入、待遇、管的人数就一定比一个央企的部门经理强?答案其实很明显,即使同样的职位,不同企业、部门的同等职位含金量都不一样。

不要为虚名所累

国人喜欢称为领导为“总”,部门经理则为“经理”,被人叫“总”感觉到有面子。但实际有意义吗?如果有一个月薪8000元的“总”,跟一个月薪2万元的技术经理,让你选择,你会选择谁?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生活重压之下,你的选择能体现出你的担当

原来的企业倒闭了,而你不得不重新出去选择工作,而且行业还不景气情况下,保证就业是首要的,就得放低身段,从低做起,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实力,那时如果公司有这个架构或者平台,你就用自己的实力获得副总甚至比之前更高的位置,也是一种成功,这一切都需要你努力去获得。但,这不是你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找到工作,生存下来,为家庭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体现你的担当吧,兄弟!


湘古子自娱体


2017年父亲生病,老婆产后抑郁症,放弃所有,回到老家,准备用三年时间从头开始,没想到第二年2018年5月就被人挖了,目前高管任职,2019年换职场,建团队,各项指标都不错,收入也凑合。那年我30岁,马上33岁了。我想说,有能力没,有能力怕个熊。


sunpaifou


不说做部门经理,只要收入能保证做业务员都乐意,任何抬头都虚的,人要学会拿起又放下。


我上家公司的一位朋友最早和我一起加入公司,一路最高也是做到副总经理,后来公司裁员和一些斗争,她被一撸到底,成了业务员。

但她也没抱怨,没想着要维持可笑的“尊严”,依旧踏踏实实在公司干。

由于之前是副总,各个部门关系都维护的不错,资源方面多少能争取到不少,降下来以后,她的综合收入不比做副总时差,操心的事情还少。


抬头和职位是空的,没有实质性权利只是一个负担。

我曾在一家公司负责全国销售管理、运营管理、客户成功管理,收入还没下属高,有什么用。

后来想通了,辞去了后两个职能,责任少了很多,影响力依旧在,没什么区别——公司很多高管都要让几分。


做人不要被职务吊着走,给个副总经理,下面没有骨干支撑又有什么用,只是空有抬头的光杆司令罢了。


蹩脚乌鸦


。在这里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吧?我自己曾经也在职场里做过很长时间,曾经在三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里做过,从员工一步一步做起,部门经理、总监、总经理都干过。曾经有段时间自我膨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于是心心念念地出来创业,觉得一定像自己以前的经历一样打败所有对手然后登顶成功,结果天不遂人愿,创业失利,于是又要重新回到职场找工作。这个时候的我就是进入一家小公司做部门经理。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依然兢兢业业,工作依然可以一丝不苟。甚至我觉得接受起来都没有一点点不自然,顺理成章的我就进入角色融入了新的公司,主要我觉得有以下三个原因吧?

1、形势逼迫

不管何种原因从上家公司出来了,现在的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生活都是要继续的,说直白点:房贷车贷要接着还,父母每月的钱要继续给,孩子的补习班要接着上,甚至每个月的菜钱肉钱还得出,不工作就没有收入,形势所迫就要工作,当然有原来的相同职位更好,没有的话稍低一点的职位也不丢人,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凭劳动吃饭都是光荣的!

2、相信自己的实力

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地主在逃难的路上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当过财主,知道如何干到财主,用不了几年,我去了陕西还是财主!”你真的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的话,只要工作处理的出色,要相信企业不会对你的作用视而不见的,那么是金子迟早要发光,你很快就会恢复原来的职位。

3、看淡了一些事情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在意过很多事情,比如:公司是不是世界五百强?公司办公室是不是在5A级写字楼里面?公司楼下有没有星巴克健身房?公司装修的上不上档次?公司前台好不好看?甚至为自己名片上印着经理还是副经理而耿耿于怀……觉得这些是公司实力体现,而且也是公司对自己重视与否的体现。但是后来随着自己对事务的看法越来越现实,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在意这些。

现在我的想法是:公司在不在5A级写字楼里,有没有星巴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一个月又喝不了几次;公司装修上不上档次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我自己依然住在自己的小陋室里。公司是不是世界500强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还是那个只能吃几两米饭和7杯水的普通人而已,公司的光环会让我泛点金边,但是离开公司我依然是我。我要的不是公司装修漂亮,有星巴克有健身房,这些都有了也不能改变我每天挤公交车的现状啊!我要的是给我理想的薪资和发展空间啊!

当人想通这些以后,你就会明白:大公司与小公司有区别,但是对你个人而言没有区别。你个人要看的是公司给你的薪资和发展前景。

希望每位朋友早点想通,越早想通越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