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心理测试准吗?

三姨太铁粉wasyt


心理测试到底准不准,可以相信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心理测试。

所谓的心理测试(Psychological Test) ,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将我们个体的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科学的测量方法。

如此说来,其实我们可以说,专业的心理测试是准的,是可以相信的。

但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在每一个时间段可能都是不一样的状态,而心理测试仅仅只能提供测试那个时间点,测试者的一个状况与特点。

所以,我们可以将心理测试作为一种参考,但不是作为一种“终生标签”,避免错误的判断,给自己带去不良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也就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声称为“心理测试”的各种测试,比如测测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你将遇到什么样的伴侣?你一生会谈几个对象?等等各种五花八门的测试;有的还被广为传播,参与测试的人也还不少。巧的是还有不少人认为测试结果跟自己的相关信息实在是太符合了。

而这其中,其实是因为一种心理效应,即“巴纳姆效应”。所谓的巴纳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仑·福勒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现象。意指每个人都会很容易去相信一个较为笼统,较为大众的人格描述是自己的特征,特别符合。比如说,“你希望受到他人的欢迎与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在某些方面甚有不足,但是大体而言你是可以去弥补的...”,这样的话术其实十分空洞,套到每个人身上,几乎都使用,而许多市场人员就会利用这一点,去使得大多数人相信这个测试十分准。而推出该测试的人是什么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为了广为传播,树立品牌;也许是引入流量,做些变现活动;又或者是收集用户信息,做一些非法的事情等等。

总而言之,心理测试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但是许多时候也不能说明一切。祝好!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的编辑郑燕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联系。每日谈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学媒体,欢迎关注。


每日谈心


互联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但其实很多的心理测试并不靠谱。

靠谱的心理测试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客观性、标准化、稳定的常模、测验的信度、测验的效度。

客观性是心理测试的首要原则;标准化使得同样的测试过程,只出现一个测试结果;信度是心理测试稳定与否的指标;效度是评价测试是否准确的指标;常模是这个测试所测得的一般人的心理状况数据。但大多数网络上流行的心理测试并没有常模、信度和效度。所以,网上大多数的心理测试,并不可信。

很多测试只是利用了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使测试者在潜意识中提醒自己:「自己是这样的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巴纳姆效应」认为,人们会很轻易的相信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词语,觉得这些词语特别的适合自己。即使这些描述十分空洞,但仍然会认为这些词语能够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网络上除了简单的文字测试,还有很多通过看图片来测试压力、性取向等的心理测试。随便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堆图片类型的心理测试。而这些心理测试,就更不靠谱了。

例如网上的一些图片心理测试,会通过你看这些图片转不转、转得快不快来测试你的压力,但这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我们能够看到图片旋转,其实是正常人感官上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被称之为「周边漂移错觉」,是一种由于生理机制与经验机制导致的错觉。

而一张图片,第一眼看起来既可能是兔子,又可能是鸭子,是由于我们眼镜注视方向与眼动轨迹的不同,还有我们过去的经验机制决定的。

有研究表明,当我们看到这些图片时,视觉神经元对图片中不同颜色的反应、对比度刺激的加工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这些错觉。当然,造成错觉的原因很复杂,还需要更多科学的研究才能够完全回答这些问题。但目前为止,并没有科学能够证明,人们对这些图片的不同反应与人内心状况有关联。

所以,网上大多数的心理测试,无论文字还是图片测试,其实都不靠谱。我们可以拿来娱乐,但千万不要用来指导生活。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网上的心理学测试都不靠谱,如果你细心的去找,还是能够找到靠谱的心理测试。

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心理测试是否靠谱:题目越接近日常、问题越详细的、你能大概猜到题目是测试什么的,这样的测试往往会越靠谱。而题目带有故事、奇怪的、你根本不知道它测试的是什么,这样的心理测试往往都不靠谱。

还有一种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看这套测试题有没有专业人士背书。在现代,有专业人士背书的测试题,结果都不会太差。

下面,我就来推荐几个有专业人士背书的、靠谱的心理测试:

1.霍兰德职业测评

该测试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建立,是对于职业和兴趣的分类是最权威的测试之一,用于辅助人们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工作。本测试一共60题,所有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2.你的易怒程度

该测试源自「诺瓦克愤怒量表,NAI」,最初由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Raymond W. Novaco教授于1975年编制完成,本次测试采用的是原问卷的简版,在保证信效度的基础上,使用起来更加简便。

3.爱情依恋模式测评

该测试根据Waller、Brennan两位心理学家的依恋模式问卷编译而成,一共38道题。用于分析你属于哪种爱情依恋模式。

4.自信与自尊水平

该测试一共10道题。,来源于「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由社会学家Morris Rosenberg博士编制。可用于帮助你深度了解自我的看法与态度,辅助你重新思考自己内在的关系。

5.如故三观测试

该测试由常青藤博士团队为中国人群专门设计的一套心理测试题目,从6个纬度分析一个人的内心属性。该测试题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基础测试包(26道题)与扩展测试包(21题)。依附在一个社交APP上,该社交APP用测试的结果来帮助用户匹配三观相似的网友,是未来社交模式的雏形。

6.情绪识别能力测试

该测试一共20题,用于测量大家读懂表情的能力。可读懂表情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它体现了你情商的重要指标:共情力。

7. 强迫指数

该测试一共有25道题,来源于「佛罗里达强迫清单,FOCI」, 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WayneGoodman和Eric Storch教授联合编制。

我是心理奶爸西红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会常年免费分享各种心理、公考和育儿的相关经验及资源,欢迎关注、点赞!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困惑,我们一起讨论!


心理学奶爸的视界


心理测试准不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其实大多数市面上的心理测试都不是很准确的,仔细想想就知道,就做几道选择题,然后就得出结论,怎么想也太简单了,这样也不可能是真准的,即使有的时候你觉得说的貌似就是你,那也是因为恰好或者是你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觉得你和测试结果是贴切吻合的,一般的心理测试大家也是为了图个乐呵,为了释放压力。



当然还有有一些心理测试比较专业的,是属于那种很多人一起研发的,比方说MBTI职业性格测试之类的都比较准,其他比较专业的在网上一查就知道。这个职业性格测试我测试过。是心理辅导老师给我发的,三百多道选择题,可不是像大多数市面上的简简单单的几道题就得出结论,然后会给你几十页的分析报告,总之非常的不错。


心理测试想要做专业的还是要做职业性格测试等等类似的,而市面上的心理测试大多数都是娱乐大众的,因为心理测试的题比较的难以编写。


娱夫捕娱


一、先明确什么是心理测试


心理测验(mental test)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心理测试的本质是统计学,是指你的测量结果,在整个人群总体中的位置,以此来判断你是否偏离“正常行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谓的心理疾病,是有一定人为划分的意义


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
信度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信度可以视为测试结果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出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即测量工具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二、有哪些常见的心理测试

常见的心理测试按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前者主要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后者多用于升学、职业指导服务(如绘画、音乐、手工技巧、文书才能、空间知觉能力等等)。
2.人格测验:主要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和各种病理个性特征。
3.记忆测验:包括短时间记忆测验和长时间记忆测验,主要用于外伤引起的记忆损害和老年人记忆减退。
4.适应行为评定:评估人们社会适应技能,包括智慧、情感、动机、社交、运动等因素。
5.职业咨询测验: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心理测验,由于许多年轻人希望在未来竞争中既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气质,又能适应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择业前往往求助心理学家。

三、心理测试对环境的要求


心理测试一般有分为自评和他评,一般专业的心理测评量表,都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评测,并针对特定状态的结果进行负责。有明确规定的指导语等规范,所以只有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的心理测试的结果才更有参考性。


非标准化测验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的心理水平,只能对人心理的某些方面进行分类。所以一经测验,就会出现有的人认为结果比较符合自己的特征,而有的 人则认为完全不符合的情况。



四、心理测试准吗,如何正确的对待心理测试


综上所述,通常在进行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 不要把测验结果绝对化。心理测验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是将个人的 行为表现与多数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所以具有相对性。即使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心理测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是占80%左右。而那些非标准化的趣味性心理测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均较差。

2. 不要过分依赖。心理测试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内在 的心理活动,测验具有间接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变化较大,导致测试的差 异性也较大。即使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也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测验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以避免因单一测验可能产生的误差。

3. 不能滥用。心理测验所能达到的真正效果,只有依靠合格的专业人 员实施才能使其充分发挥,其结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解释,不能滥用。如果真的想进行心理测试,最好到专业的心理机构或医院进行。而那些具有趣 味性的心理测验,充当娱乐可以,千万不可过分迷信。此外,性格敏感、暗示性强、过分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的人,最好不要做 这种“测验游戏”,以免受不良暗示的影响。


最后,再梳理一下本次回答的思维导图给大家,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我是心联盟姚国辉,心联盟有10000+心理咨询师,70+心理学爱好者城市社群,如果要了解更多关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请关注我们。


心理咨询师姚国辉


心理测试有很多种,我想想说说其中的一种——智商测试。



第一份智商测试的量表出现在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联合编写而成。在这份智商测试量表发表后,很多人就把它视为评判一个人智商高低的唯一标准。在当时的美国很快流传开来,智商测试被广泛适用于儿童教学、军队、海外移民。


一些儿童可能就因为在测智力的时候,智力水平不达标,就被一些学校拒之门外,这样的孩子只能接受特殊教育;一些有志从军的人,也因为智力检测不达标,而失去了参军的资格;一些海外移民,则因为智力测试不达标而失去了移民的机会。


就拿电影《阿甘正传》举例来说,剧中的阿甘因为智商不高,他的母亲使用非常方法让他进入了正规的学校。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他”蠢“,但实际上他的专注力、执行力和耐力都非常强。这部分能力其实也是大脑掌控的一部分,如果智商测试考的是专注力、执行力、耐力,很多所谓的天才在阿甘面前就是“弱智”。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为智商测试强大的筛选功能而欢欣鼓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被判定为“弱智”的孩子或者有志从军的人,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因为智商测试中的模型和统计数据并不能涵盖一个人能力的方方面面,从而他们才会被误诊;而海外移民的那拨人,则因为对美国文化不了解,所以才会对一些看似很简单的题也答不上来。


一直以来,”准确度”是心理学研究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适用于一部分人,可能就不适用于另一部分人。智商测试也是如此,尽管它曾经经过专业心理学家的研究,设计,推行,但还是无法掩盖它的局限性。那就是人不可能靠一张量表来定义。


专业的心理学测试尚且如此,就更别提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各种,以娱乐为目的的心理测试了。


即使是稍微专业的测试,如职业测试、人格测试,用作参考就好,不可尽信,也不要让一份测试限制住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陈雨涵


我是一名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当前在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工作,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言权。对于心理测试,社会大众普遍对此抱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很多人对心理测试是什么,是否真的有用处并不是特别了解。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心理测试”,然后在介绍一下心理测试在精神障碍诊疗和心理治疗过程中所扮演的作用。

第一:什么是心理测试?社会大众对于这个问题普遍缺乏了解,因为当前网络上有很多娱乐性的“心理测试”,其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心理测试。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所谓标准化是指心理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且要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及常模资料。网上一些娱乐性的测验并没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所以称不上真正的心理测试。当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心理测验有:16pf、scl-90、epq、mmpi等,这些人格测验,还有很多智力测验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二:心理测验的结果可以作为精神障碍诊断和心理评估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精神科医生不会根据测验的结果直接下诊断,但是肯定会参考测验的结果,也就是说测验结果有一定的可信性。对于一些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心理测验,测验结果还是挺准确的。第三:不要根据心理测验给自己贴标签。当前很多人在网络上做了一些测试,就说自己是抑郁症、焦虑症,给自己贴上了各种疾病的标签,这是不妥当的。应该以精神科医师的诊断结果为准。


鹈鹕心理陈小康


答题结果是客观的,问题在于测量和评价的模型,真正的高手可以见微知著,绝大部分只是照本宣科,无法测试出真正的问题。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犯了愚蠢的性格测试罪


比如,“你是什么快餐连锁店?”或者“什么样的家具最能描述你?”我们知道不要认真对待它们,但我们相信还有其他的,比如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因为很多心理学家也曾经这样做过。然而,这些四字母的人格类型(即ISTJ或ENFP)并不意味着什么 - 它们未能包括心理学家所定义的个性,包括思想,情绪反应和行为。

在SciShow Psych的视频中,“人格测试意味着什么吗?”主持人布里纳加纳解释了识别某人的个性的关键是通过观察人们拥有的个体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时间内似乎是稳定的并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MBTI测试测量人们是外向还是内向;依靠他们的感官或直觉;他们是倾向于思考还是感觉;以及他们是否更有可能评判或感知。心理学家Carl Jung通过与患者合作来发展这些想法。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然后寻求通过以前陈述的特征衡量人格。


MBTI测试由16种可能的人格类型组成,甚至根据您的类型列出您适合的职业。然而,这个测试缺乏心理学家


广告

争取可靠性和有效性。理想情况下,心理学家希望重新测试可靠性;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给人们相同的测试,他们会得到相似的分数。另一种可靠性测量,称为内部一致性可靠性,强调一次测量一个人格组成部分。


MBTI测试不可靠且有效。一项研究发现,在测试之间存在五周差距后,一半的人第二次得到了新类型。但是,如果心理学家使用数字分数而不是类别,可靠性确实会提高。例如,说某人“外向性的56%”表达了更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为大多数人不是极端的外向者或内向者;它们落在中间的某个地方。


此外,数字分数效果更好,因为在人格特质方面存在一个频谱。这些特征往往在不同情况下发生变化。观察人格的一个更好的方法是通过“五大”人格特质,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和蔼可亲和神经质。它并没有赋予我们个性类型,但它可以告诉我们个性的个别方面。


人格测试可能很受欢迎,但是如果你正在进行MBTI测试或类似测试,它将无法识别真实的你。


河洛炎黄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四种研究方法既有其优点,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心理测验作为心理学家探究人的心理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量表来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所以在做心理测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心理测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但是心理测验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

那么心理测验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反应出被试所测试的心理特征呢?如果要做严谨的回答,则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可以尝试从测评量表本身和参与测试的个体两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判断:

从心理测评量表本身考虑,第一,它所测的内容是不是真正需要测试的内容,即一个测试心理健康水平的量表,只能测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不是个体的智力、人格等其他方面;第二,被试在做测评时,量表里的题目文字是否会有歧义、错误,导致被试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不能真正表达被试的想法。

从参评人员角度来说,参评人员对心理测验是否有阻抗从而导致做题过程中胡乱答题或不认真作答;参评人员在做题过程中的状态是不是最佳,包括身体状态、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到测评结果的真实性。

针对第一点,我们首先可以先查看一下做的心理测试是不是心理学上常用的标准量表,例如心理健康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测量人格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等等,这些量表都是经过科学的验证,获得心理学界的认可,并已普及使用的。

注意:市场上会出现很多五花八门的以“心理测验”为名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进行辨别。

针对第二点,我们可以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估,看上述的几点是否出现。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对结果进行解读的时候,其真实程度是有待商榷的。

假设上述两点都没有问题,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一次的心理测试结果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建议请教专业人员来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防止出现过度解读或错误解读的情况。


鸭梨心理


心理测试准吗?

其实心理测验的结果是否准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施测人员,被测人员等。

首先是测量工具。心理测试是心理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心理学家把心理品质等同于物理特性,比如身高,体重等都可以用适当的工具来测量,那么心理品质也可以。比如智力可以用智力测验来测量,人格特点可以用人格测验来测量。但要保证工具的准确性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足够的信度。比如测身高的米尺,如果每次测量的高度十分接近,就说明它的信度较好,心理测量的工具也是一样。二,要有很好的效度。比如体重秤能准确的得到体重的数据,智力测验确实能够测出智力的有关数据,这就表明效度是可以的。反之,智力测验的内容包含了其它内容,那么测出来的效度就会很低。通过这两个因素可以判断测验本身是都好用。

其次是环境,被测人员以及施测人员等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测验结果,因为心理测验毕竟和物理测验不同,它的特性受到主观性的影响很大,比如文化差异影响人们对测验的理解,心理状态影响人们做测验的状态。

所以心理测验准吗?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而且心理测验在大多数时候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和辅助理解的作用,它的决定性作用现在越来越不明显。甚至随着自媒体发展,大家越来越多将测验当成一种娱乐,把星座,运势,心理,算命等等结合在一起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这些测验能不能称为心理测验放到一边,但这些对标准心理测验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十一。


21点心理学


我是赵晓薇,资深心理学爱好者,一直用笔名marsbelle闯江湖。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您好!当你问起“准,还是不准”时,让我想起了做占星咨询时,别人会先问“你这倒底准不准呢?”,这是一个比较值得深究的问题。那么我先解释一下心理测量,以及心理测验与他的区别。


心理测量(mental test),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验,是测量心理的一种工具,正式编制心理测验,应该首先确定测验的目的,制定编题计划,编写题目,题目的预测验和分析,合成测验,将测验标准化,对测验的鉴定,编写测验说明书。

心理测验对于被测者来说,仅仅是通过感觉或思考来回答题目。但是对于编测测验的人,需要上述一系列标准的步骤。


而一个测验最需要的是信度和效度。信度指的是这个测验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效度是这个测验是不是能真实反应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很多测验都是信度高但效度不一定高,尤其是人格测试,就连著名的16PF和MBTI,都是信度高但效度并不高的测试。而我们常见的“测测你的内心”,“你是哪种特殊的人”……这种很诱人的标题的测试,往往是娱乐性质比较大,缺乏信效度的检测。比较有名的信效度高的测试是某些智力测验,比如韦氏智力测验。


赵晓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硕都是心理学专业。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兼职占星师。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