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看“福建制造”如何转身?|头条

向海而生,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开放、商贸的因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爱拼才会赢、“走四方、闯天下”的精神让福建人创造很多商业传奇。

福建是传统制造业大省,以鞋服、建材等为代表的“福建制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福建在发展中要着力写下的重要篇章。

福建通过创新引领、产业提升、政企互动,增强转型升级新后劲,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南如何借鉴福建经验?胡旭晟说,“企业要有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定力,政府要有助推转型升级的决心和毅力,社会要为转型升级共同发力。”

7月9日至13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率调研组赴福建开展“关于实施动力变革,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重点课题调研。调研组一行认为,调研过程“十分充实”,大家“一路走来,很受启发”。

看“福建制造”如何转身?|头条

调研组一行在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市,先后调研考察了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机有限公司、泉州华创园、泉州品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飞毛腿集团、新大陆集团。省政协委员王玉立、白树仁、刘丹军、李国雄、肖祥清、吴培辉、北冰参加调研。

搅拌行业的“黄埔军校”如何诞生?

27年前,福建南方路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路机”)在福建泉州诞生。27年后的今天,南方路机已是被中国搅拌行业称为“黄埔军校”的明星企业。

如果说南方路机的成功有秘诀,两个词可以概括:专注,专业。

从艰难创业,到享受经济狂热期带来的红利,到经受几次经济危机的洗礼,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传统制造业更是面临“严冬”——但南方路机始终坚守主业,以强大的定力专注于企业技术的升级,在技术研发与人才投入上不遗余力。

看“福建制造”如何转身?|头条

一大批国际一线建材生产商成为南方路机设备的拥趸

企业是创新最活跃的因子。南方路机依托技术研发中心建成研发体系,建立了行业最先进的材料应用综合试验平台,成立了搅拌学院,并整合国内外行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资源,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技术研发是核心。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有300多项。”据南方路机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华森介绍,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5%,每年投入不低于8%的销售收入作为研发费用,“每4~5年便会有一项新的技术突破。”

从制砂到搅拌,再到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南方路机成为从装备制造商,到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丹军看来,这样的发展路径让“南方路机产业链完整,企业走得稳健,抗风险能力较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探索,要借助技术和平台。一方面通过对传统技术改造,掌握自主产权,另一方面要借助平台,靠企业本身找现有平台,二是政府搭建平台。”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肖祥清说,“湖南在工程制造上有优势,但还需加大创新力度。”

看“福建制造”如何转身?|头条

每小时163罐,每条生产线只有20余人,600多名员工创造46亿产值——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滨海新城的百威雪津啤酒世界级工厂,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据百威雪津啤酒企业事务总监黄小翼介绍,通过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和国际一流啤酒生产线的装备,减少了60%的人力。

湖南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可借鉴福建经验。湖南和福建一样,有许多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通过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强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老树也能开出新花。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更需要契合时代机遇、提前布局,激发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企业要有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定力。”胡旭晟说,“企业要时刻保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激情,要有立足主业的定力,同时,要善于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向高端发展。”

政企互动的极佳范例

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制度层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由此可以直观看到对助推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和毅力——

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组织实施机械、电子、石化等12个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产业分析推进机制。同时,实施新一轮技改行动计划,出台工业企业技改奖励实施办法和正向激励措施,实施省技改基金滚动投资,组织发布两批福建省重点技改项目563项,2017年全省技改投资5673亿元,增长1.8%。

“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制度供给。”胡旭晟说。

在厦门,调研组一行通过考察看到,本土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培育。

看“福建制造”如何转身?|头条

自1999年在厦门软件园成立,2011年于深交所上市,厦门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2017厦门金砖会晤、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杭州G20峰会、2008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并多次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中提供技术协助。

这家做技术出身、厦门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业务主要服务于国内各级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执法部门。它如何从七个人的技术型公司成长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目前有2000余人的知名上市企业?可以说,它的成长和成功,是政府和企业互动极佳的范例。

美亚柏科的成长见证了厦门创业环境的发展——从软件园一期到二期、再到软件园三期,厦门政府部门对促进互联网创业产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力气和心思。

美亚柏科在厦门所有的产品都是跟厦门本地政府合作,合作完以后在一个小的市场尝试,然后在厦门政府的推动下,向全国的市场推广。这成为美亚柏科走向全国的好的机会。与此同时,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下,如今,它的业务已经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政府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并为企业敢于担当——这十分值得湖南学习。目前在湖南,对于大项目重视招商引资,但是对于本土小企业的扶持,政府缺乏一定的耐心。

在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教授白树仁看来,“政府部门要敢于同企业合作,加强扶持本土企业,看准了企业扶持到底。”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李国雄认为,美亚柏科的成功过与企业精细化的管理、政府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密不可分。

省政协委员、省远景经济研究院院长北冰认为,企业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埋下头、扎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湖南的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为转型升级共同发力

福建通过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创新平台企业化运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应用型科研机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从福建经验可以看到:社会为转型升级共同发力。

一个直观的样本,是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简称华创园)的应时而生。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使命,它的运营理念和模式,给予湖南思考与启迪。

在福建,泉州市是一个制造业大市。这里已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筑建材5个产值千亿元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占比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这也成为华创园的使命。

看“福建制造”如何转身?|头条

华创园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丰泽区人民政府携手华侨大学共同建设的高新技术孵化及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平台

华创园的发展定位很清晰。“我们就是由政府搭台,企业和高校唱戏。”据泉州市丰泽区政协主席上官蓝波介绍,华创园按照“政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思路,以政府规划建设、政策引导扶持为根基,加快华侨大学科研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建设成为具备完善的教育研发、创业孵化、科技服务、居住及相关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创新社区。

良好的生态系统,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给力的研发平台,利用华侨大学的创新、智力、人才资源,这为加速华侨大学、丰泽区产业项目对接合作,助力本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和土壤。

华创园模式给了湖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湖南是一个教育大省、人才大省,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在高科技人才和平台资源上,甚于福建。然而,相较福建,湖南并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平台、资源。

“华创园以华侨大学为依托,将最核心、先进的技术同传统产业对接,加强产学研结合。华侨大学深度参与和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这些做法值得湖南好好思考,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如何更好地挖掘人才、科技资源。”胡旭晟说。

省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福建商会会长吴培辉认为,湖南可以大力依托地方高校资源,比如借助国防科大的力量,加强军民融合力度。

“湖南教育科技发达,要注重留住人才,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王玉立说,“在后工业化时代,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看“福建制造”如何转身?|头条

图文 |《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黄璐

视频 | 段立人 黄璐 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