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杜絕野味 刻不容緩

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對外宣佈,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環境樣本中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來源於該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此前,中國科學院的一項研究也將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指向蝙蝠,相似度96%。

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與餐桌上的野味有關。

為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三部門在26日聯合發佈公告。公告稱,即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以斬斷病毒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監管部門出手的同時,網絡上拒絕野味的聲音接二連三地出現,不少網民呼籲:“病從口入,希望永遠禁食野生動物。”

然而,長期以來,野生動物交易就屢禁不止。野豬、狍子、竹鼠……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還是地上跑的、土裡鑽的,總有人喜歡一律往嘴裡塞,並美其名曰:“家養的不如散養的,散養的不如野生的。”久而久之,市面上就催生出一條獵捕、運輸、銷售、加工野生動物的灰色產業鏈。而病毒往往就在這條鏈上流動、變異,並傳播到人群中。

事實已經證明,此次疫情的發生,就是食用野味造成的。慘痛的教訓,給人們敲了一次警鐘。但如何使警鐘長鳴,並徹底摧毀這條灰色產業鏈,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公眾應該充分認識食用野生動物的健康風險,培養健康的飲食觀念與飲食習慣,切莫為了滿足一時的獵奇心理與口腹之慾而罔顧生命。管住自己的嘴,拒絕野味,對自身生命安全負責的同時,也從源頭上瓦解野生動物消費市場。發現違規經營者,要及時撥打12315,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事已至此,野生動物經營者若再不痛定思痛、立馬收手,那就是冥頑不化、以身試法。等待他們的必將是嚴厲的審判。

沒有嚴法就沒有威懾。2018年修訂的《中國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主要是珍貴、瀕危等重點保護動物,對非重點保護動物的規定則相對模糊。猛藥去痾,只有進一步完善立法,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只有提高違法成本,才能用法律的鋼牙利齒,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沒有嚴執法就不能動真格。監管部門應該不斷加強執法力度,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經營者與經營場所,徹底摧毀野生動物灰色產業鏈,斬斷病毒的傳播源與傳播途徑,清除疫情爆發的禍根。

杜絕野味,刻不容緩。反思之後,行動是關鍵。(央廣網評論員 陳銳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